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老关家的六零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没收粮食这个事儿一出来,相当于是给高官屯头上来了个晴天霹雳。原本等着秋收分完粮食好准备过年的好心情啥都没有了。
一个个的,闷头儿收着自留地儿里仅有的那点儿东西。
因为家家开荒,高官屯的人家,在自留地里种主食作物的就不多,一般都是种土豆萝卜白菜这些副食品,还有种大豆高粱谷子的,种玉米的确实不多。可是这时候的主食就是玉米饼子,苞米碴子粥,没有玉米了,吃什么呀。
七零年,高官屯真是要过坎儿了。
明子家的粮仓里还有半仓的玉米,都是去年的陈粮了。完全不够一家子一年的嚼用。再加上藏起来的那些,应该也不够,明子看着三位长辈明显愁得不行,就敢肯定,那粮食肯定不够用。
关家的转机,出现在入冬起地瓜之后。自留地里整整一亩地的地瓜。起出来,足足有三千多斤了。宋知青说,这产量其实一点都不高。有产量高的地方,一亩地能产上万斤呢!
跟去年的两陇地就起出来上千斤的产量比,今年这产量真是低得很了。爹说,可能是土地的原因,不适合地瓜生长。明子觉得不是,以前她看书,都说地瓜跟土豆的产量差不多。现在家里的土豆亩产也差不多是三四千斤。也没听谁说过,这边儿的土地不适合种土豆啊。
再说了,谁不知道,东北的黑土,号称是全亚洲最肥沃的土地了。这里都种不好的作物,别的地方不就更种不好了吗?
可就是这些地瓜,也足够解决明子一家来年的口粮问题了。爷爷和爹娘对这样的收成已经很满意了。毕竟比玉米的产量可是高多了。高兴得整宿整宿的睡不着,孩子们也跟着兴奋,能不用挨饿了,谁不高兴啊。
明子娘想的多,又怕自家收成好了再遭了别人嫉妒。提心吊担的担心了好些天,还是宋知青安慰她,没事儿,自家自留地里产的,天公地义,谁也说不出来二话。后来,给二姨家拉去一百斤地瓜的时候,高队长也说,没事儿。自留地是国家给的,没偷没抢的,种啥也是自己说了算。还不兴人家种地种得好了?
就这,明子娘还是做了防范,那地瓜刚起出来的时候,一发现产量挺大,就改成白天收一小部分,晚上收一大部分了,之后就严厉叮嘱家里的孩子,决对不能走漏了风声,不管谁问起来,就说收了一千多斤。收回来的地瓜,一大半都切片晒成了干之后磨成了粉。这样既好藏,也没那么容易判断出来具体的产量了。只是那地瓜粉做出来的饼,是真的不好吃啊。明子也从来没听说,地瓜还能那么吃的……
粮都被人收走了,年也别过了。谁还有心思办年,过年啊。
正好,省得查了。
明子娘那么谨慎的人,当然不会做顶风上的事情。过年的时候,征得爷爷同意,也不供家谱了。爷爷那是树叶儿掉了都怕砸到头的老实人,一点儿不规矩的事儿都不敢干的,哪里会不同意。何况他年年回大房身老屯去串门,老家都两年没供了。自家不供也算不上不孝。八爷爷在这种事情上,跟自己哥哥跟得可紧了。立马也决定不供。
八爷爷家本来这一年终于有了点余粮养猪,能杀上年猪了,还以为能过个肥年呢。谁成想遇到这样的事儿。明年的口粮还不知道在哪里。猪肯定得杀,不然明年没油吃,人不吃油可不行,没力气。只是杀了猪,家里只留下一小半儿,够炼油的,剩下的都送到供销社卖掉了,得存钱留着来年买粮啊。
明子听说,八爷爷一个月之内,迅速的给他们家三堂姑和四堂姑定了亲,说是过完年就结婚。给三堂姑找的那婆家,是大房身屯里穷得出名儿的人家,孩子都十来岁的还穿不起衣服,光着身子跑的那种。不过,说实在的,三堂姑像八奶奶,人呆呆的,说不好听的,是有点傻,原本也确实不好找人家。
四堂姑才十七,想要省下一份口粮,也没这么个省法吧?听说定的那个人,还是关里的,一家子刚从关里搬来东北不到十年。家里亲戚还都在关里老家呢,听说,老家那边儿一直催着回去。搞不好,四堂姑一嫁过去,就要跟着回关里的。
八爷爷这人办事儿,真是没法说。
说起成亲,自家大姐英子过完年就二十一了。订亲也两年多了,两人相处的也还行,双方家里对两个孩子也都满意,原本计划着秋收之后就结婚的。都知道这时候家家都挺困难,明子娘也没跟赵家要多少... -->>
没收粮食这个事儿一出来,相当于是给高官屯头上来了个晴天霹雳。原本等着秋收分完粮食好准备过年的好心情啥都没有了。
一个个的,闷头儿收着自留地儿里仅有的那点儿东西。
因为家家开荒,高官屯的人家,在自留地里种主食作物的就不多,一般都是种土豆萝卜白菜这些副食品,还有种大豆高粱谷子的,种玉米的确实不多。可是这时候的主食就是玉米饼子,苞米碴子粥,没有玉米了,吃什么呀。
七零年,高官屯真是要过坎儿了。
明子家的粮仓里还有半仓的玉米,都是去年的陈粮了。完全不够一家子一年的嚼用。再加上藏起来的那些,应该也不够,明子看着三位长辈明显愁得不行,就敢肯定,那粮食肯定不够用。
关家的转机,出现在入冬起地瓜之后。自留地里整整一亩地的地瓜。起出来,足足有三千多斤了。宋知青说,这产量其实一点都不高。有产量高的地方,一亩地能产上万斤呢!
跟去年的两陇地就起出来上千斤的产量比,今年这产量真是低得很了。爹说,可能是土地的原因,不适合地瓜生长。明子觉得不是,以前她看书,都说地瓜跟土豆的产量差不多。现在家里的土豆亩产也差不多是三四千斤。也没听谁说过,这边儿的土地不适合种土豆啊。
再说了,谁不知道,东北的黑土,号称是全亚洲最肥沃的土地了。这里都种不好的作物,别的地方不就更种不好了吗?
可就是这些地瓜,也足够解决明子一家来年的口粮问题了。爷爷和爹娘对这样的收成已经很满意了。毕竟比玉米的产量可是高多了。高兴得整宿整宿的睡不着,孩子们也跟着兴奋,能不用挨饿了,谁不高兴啊。
明子娘想的多,又怕自家收成好了再遭了别人嫉妒。提心吊担的担心了好些天,还是宋知青安慰她,没事儿,自家自留地里产的,天公地义,谁也说不出来二话。后来,给二姨家拉去一百斤地瓜的时候,高队长也说,没事儿。自留地是国家给的,没偷没抢的,种啥也是自己说了算。还不兴人家种地种得好了?
就这,明子娘还是做了防范,那地瓜刚起出来的时候,一发现产量挺大,就改成白天收一小部分,晚上收一大部分了,之后就严厉叮嘱家里的孩子,决对不能走漏了风声,不管谁问起来,就说收了一千多斤。收回来的地瓜,一大半都切片晒成了干之后磨成了粉。这样既好藏,也没那么容易判断出来具体的产量了。只是那地瓜粉做出来的饼,是真的不好吃啊。明子也从来没听说,地瓜还能那么吃的……
粮都被人收走了,年也别过了。谁还有心思办年,过年啊。
正好,省得查了。
明子娘那么谨慎的人,当然不会做顶风上的事情。过年的时候,征得爷爷同意,也不供家谱了。爷爷那是树叶儿掉了都怕砸到头的老实人,一点儿不规矩的事儿都不敢干的,哪里会不同意。何况他年年回大房身老屯去串门,老家都两年没供了。自家不供也算不上不孝。八爷爷在这种事情上,跟自己哥哥跟得可紧了。立马也决定不供。
八爷爷家本来这一年终于有了点余粮养猪,能杀上年猪了,还以为能过个肥年呢。谁成想遇到这样的事儿。明年的口粮还不知道在哪里。猪肯定得杀,不然明年没油吃,人不吃油可不行,没力气。只是杀了猪,家里只留下一小半儿,够炼油的,剩下的都送到供销社卖掉了,得存钱留着来年买粮啊。
明子听说,八爷爷一个月之内,迅速的给他们家三堂姑和四堂姑定了亲,说是过完年就结婚。给三堂姑找的那婆家,是大房身屯里穷得出名儿的人家,孩子都十来岁的还穿不起衣服,光着身子跑的那种。不过,说实在的,三堂姑像八奶奶,人呆呆的,说不好听的,是有点傻,原本也确实不好找人家。
四堂姑才十七,想要省下一份口粮,也没这么个省法吧?听说定的那个人,还是关里的,一家子刚从关里搬来东北不到十年。家里亲戚还都在关里老家呢,听说,老家那边儿一直催着回去。搞不好,四堂姑一嫁过去,就要跟着回关里的。
八爷爷这人办事儿,真是没法说。
说起成亲,自家大姐英子过完年就二十一了。订亲也两年多了,两人相处的也还行,双方家里对两个孩子也都满意,原本计划着秋收之后就结婚的。都知道这时候家家都挺困难,明子娘也没跟赵家要多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