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农夫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合并为长安郡,以邓芝为郡守,杜畿、韦康都要到朝廷中央任职。
杜畿已经确定将是未经乡老院任命的第一批阁臣之一,韦康则预定为掌尚书台的尚书令,虽与郡守一样只是三品官,却管理书文诏令传递,乃是要职。
荀谌不是察举选入,应当成为邓季治下张义、韦康之后第三位出仕便任郡守一级的官员,不过不好就委任为地方牧守,田丰等再议后,认为待立国后,可命他为御史台之御史令,一边管理记录卷宗,一边熟悉司州各制度。
袁绍已大失人心,再经此惨败,连荀谌都改投邓季。见本初真不怪罪荀谌,一二日之后,还随逃至河南的部属中,武将冯礼、张顗,军中参赞阴夔、尹楷、李孚、梁岐等皆愿留司州。
麾下人才又一次大流失,不过此时此刻,袁绍一概不阻拦,全放任自由,并许诺随后送其等家眷与愿来的族人南下。
袁绍无心留人,而在河南的这几日,审配每天都阴沉着脸,见下属动辄便发怒斥骂不休。
审配性格烈直,又刚愎自重,对名节看得更重,原本历史上,官渡之战他两个儿子被曹操抓获,也没选择背离袁绍去保住儿子性命,最终为袁尚守邺城失败被俘,面北受刑。
审配心情大坏的原因,倒并非只是下面的文武投邓,而是邓季贼厮居然逼袁本初当场立嗣,而且本初选择的还是并不在场的袁谭。
或许立袁谭嗣后,袁绍是还防着归邺城前再出意外。
可不管如何,投袁绍之初,审配就因傲慢无礼被袁谭反感,所以才选择去支持袁绍宠爱的袁尚,此后便一直与袁谭作对不休,最成功的作为是说动袁绍将袁谭过继给亡兄袁基为继子。
出继之后,名义上袁谭已经不再是袁绍的儿子,而是侄儿。可骨肉终究是骨肉,袁熙无人主之姿,袁尚遭大挫使人失望,袁谭却在任青州刺史期间甚得民心,政绩甚佳。公正来说,三子中最适合在眼下危局中继承后嗣的,还是袁谭。
可袁绍选择袁谭,对审配来说就是最恶劣的局面,而且还是在邓季等当场做见证的局面下。
袁谭本来就很反感自家的,待本初身亡,他即位掌权以后,能大度不算昔日这么多旧账?
本初立袁谭为后嗣,审配的恼怒甚至还在袁尚之上。
对袁尚来说,父亲立大兄为后嗣固然恼怒,可随军的这许多文武改投司州,更为痛心。
这次出兵攻曹,袁谭为左路,袁熙为右路,袁尚随中军。袁熙不参与后嗣权之争,平日基本不扶植心腹,这次败逃至河南,荀谌之外文武选择改随邓季的都受过袁尚拉拢,已经对他大有好感的,甚至有的已经表露过心迹。
自晋阳遭俘之后,袁尚已不得再单独领军,只好借这次出兵极力拉拢文武,李孚、阴夔等人选择改投邓季,他在河北的势力再跌落许多,以后靠什么去和袁谭再争?
本来只要父亲未亡,袁谭未真正得掌大权,此事都不算完结,可因李孚等不告而别,希望已是越发渺茫,叫袁尚如何不恼怒?
可惜,无论审配还是袁尚,此时也只能恼怒而已。
邓季因四等民之策每到一地都会遭受大族有组织的抵抗,急切不能外取,曹操却非如此。这一战之后,袁绍局势大坏,要想接下来抵挡住曹操,不使基业全失,唯只有暂时借重司州之力。本初对邓季的承诺,审配和袁尚此时都没有改变的能力,至少要先保住大家吃饭的这口锅不被打翻。
事情就这样定下,待袁绍军万余军士、近万民夫全部从卷县渡过黄河,到达河内,由韩浩磐石军监护剩下路程,邓季再令太史慈冲入陈留,威胁张杨,传语收拢还在山野中藏匿躲避的河北溃军、民夫,愿归者都给借道,愿留者俱收留下。
直到五月初,曹操几路军马逼来,虎牙军才退回河南去。
为袁绍费心收拾残局,还得忙碌自家立国之事,时间过得飞快。
曹操则竭力巩固新到手的青州地盘,虽对邺城还虎视眈眈,短期内却不可能再发起攻势,卫将军府便命荡寇、威烈二军之外,各军勇卒全沐休一月,使其等各得归回户籍地投票选乡老,荡寇、威烈需助袁绍、防刘表,一次只能放半数勇卒的假,需要轮换着来。(未完待续)
的合并为长安郡,以邓芝为郡守,杜畿、韦康都要到朝廷中央任职。
杜畿已经确定将是未经乡老院任命的第一批阁臣之一,韦康则预定为掌尚书台的尚书令,虽与郡守一样只是三品官,却管理书文诏令传递,乃是要职。
荀谌不是察举选入,应当成为邓季治下张义、韦康之后第三位出仕便任郡守一级的官员,不过不好就委任为地方牧守,田丰等再议后,认为待立国后,可命他为御史台之御史令,一边管理记录卷宗,一边熟悉司州各制度。
袁绍已大失人心,再经此惨败,连荀谌都改投邓季。见本初真不怪罪荀谌,一二日之后,还随逃至河南的部属中,武将冯礼、张顗,军中参赞阴夔、尹楷、李孚、梁岐等皆愿留司州。
麾下人才又一次大流失,不过此时此刻,袁绍一概不阻拦,全放任自由,并许诺随后送其等家眷与愿来的族人南下。
袁绍无心留人,而在河南的这几日,审配每天都阴沉着脸,见下属动辄便发怒斥骂不休。
审配性格烈直,又刚愎自重,对名节看得更重,原本历史上,官渡之战他两个儿子被曹操抓获,也没选择背离袁绍去保住儿子性命,最终为袁尚守邺城失败被俘,面北受刑。
审配心情大坏的原因,倒并非只是下面的文武投邓,而是邓季贼厮居然逼袁本初当场立嗣,而且本初选择的还是并不在场的袁谭。
或许立袁谭嗣后,袁绍是还防着归邺城前再出意外。
可不管如何,投袁绍之初,审配就因傲慢无礼被袁谭反感,所以才选择去支持袁绍宠爱的袁尚,此后便一直与袁谭作对不休,最成功的作为是说动袁绍将袁谭过继给亡兄袁基为继子。
出继之后,名义上袁谭已经不再是袁绍的儿子,而是侄儿。可骨肉终究是骨肉,袁熙无人主之姿,袁尚遭大挫使人失望,袁谭却在任青州刺史期间甚得民心,政绩甚佳。公正来说,三子中最适合在眼下危局中继承后嗣的,还是袁谭。
可袁绍选择袁谭,对审配来说就是最恶劣的局面,而且还是在邓季等当场做见证的局面下。
袁谭本来就很反感自家的,待本初身亡,他即位掌权以后,能大度不算昔日这么多旧账?
本初立袁谭为后嗣,审配的恼怒甚至还在袁尚之上。
对袁尚来说,父亲立大兄为后嗣固然恼怒,可随军的这许多文武改投司州,更为痛心。
这次出兵攻曹,袁谭为左路,袁熙为右路,袁尚随中军。袁熙不参与后嗣权之争,平日基本不扶植心腹,这次败逃至河南,荀谌之外文武选择改随邓季的都受过袁尚拉拢,已经对他大有好感的,甚至有的已经表露过心迹。
自晋阳遭俘之后,袁尚已不得再单独领军,只好借这次出兵极力拉拢文武,李孚、阴夔等人选择改投邓季,他在河北的势力再跌落许多,以后靠什么去和袁谭再争?
本来只要父亲未亡,袁谭未真正得掌大权,此事都不算完结,可因李孚等不告而别,希望已是越发渺茫,叫袁尚如何不恼怒?
可惜,无论审配还是袁尚,此时也只能恼怒而已。
邓季因四等民之策每到一地都会遭受大族有组织的抵抗,急切不能外取,曹操却非如此。这一战之后,袁绍局势大坏,要想接下来抵挡住曹操,不使基业全失,唯只有暂时借重司州之力。本初对邓季的承诺,审配和袁尚此时都没有改变的能力,至少要先保住大家吃饭的这口锅不被打翻。
事情就这样定下,待袁绍军万余军士、近万民夫全部从卷县渡过黄河,到达河内,由韩浩磐石军监护剩下路程,邓季再令太史慈冲入陈留,威胁张杨,传语收拢还在山野中藏匿躲避的河北溃军、民夫,愿归者都给借道,愿留者俱收留下。
直到五月初,曹操几路军马逼来,虎牙军才退回河南去。
为袁绍费心收拾残局,还得忙碌自家立国之事,时间过得飞快。
曹操则竭力巩固新到手的青州地盘,虽对邺城还虎视眈眈,短期内却不可能再发起攻势,卫将军府便命荡寇、威烈二军之外,各军勇卒全沐休一月,使其等各得归回户籍地投票选乡老,荡寇、威烈需助袁绍、防刘表,一次只能放半数勇卒的假,需要轮换着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