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极品小村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五十六章:葛有庆的心机
三娘也觉自己的话有些大,嘿嘿笑了两声,吹干纸上的墨递给了二姐,二娘小心的折好藏宝贝一样藏了起来,三娘不觉好笑。
待葛家爹娘回来,二娘叽叽喳喳把种白菜的事儿说了,常三道:“怪不得去年入冬去定州进货的时候,瞧见那糖作坊的主家房前屋后都种着绿油油的菜,当时净想着怎么偷师学做糖呢,就忘了问是啥,原来是白菜啊,三丫头这也是你看书看出来的?可是为啥叫这个名儿呢?”
三娘哪知道为啥叫这个名儿啊,正要含糊的混过去,四宝扶着葛先生一脚迈了进来,先生开口道:“《六书故》有记载菘,息躬切,冬菜也。其茎叶中白,因谓之白菜,古时又称菘菜,因有菜之美者,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菘菜就是白菜。”说完点了点三娘:“书到用时方恨少,若是你这丫头用些功把我屋里的书都看了,这个典故便不会不知了。”
三娘忙道:“等三娘从青州回来,一定闭门读书。”
先生知道这丫头心思多,事儿更多,好在是个姑娘家,不用考科举,读书只是明理长见识,倒也不用逼得太紧,便没再说什么。
三娘暗暗松了口气,好歹是混过去了,她知道先生对她跟小舅去青州的事儿有些不满,即便先生性子谦和到底是读书人,骨子里有读书人的清高,自古以来读书人对于满身铜臭的商人便有偏见,所以才有无奸不商的话,先生何能例外,这是千百年来的既定观念,不是自己一句两句能改变的。
把麦子种下,在家过了重阳节,三娘便跟小舅往青州去了,车上垫了厚厚一层麦草,坐在上面软绵绵的,随着牛车摇晃摇晃,像坐船。
好在三娘并不晕船,还能在这古早的交通工具上找到些许乐趣,就是不耽误看景儿,可惜地里的黍米收了,从车上望过去一马平川,除了地垄上偶尔有些没来得及拉回去的黍米杆儿就是光秃秃的黄土,有些煞风景。
三娘暗暗叹息,这青州的人竟都是死脑筋,做什么非种黍米啊,这边离着定州也不算多远,既然人家日子好过就跟着学呗,人家种什么自己种什么不就得了,也不至于把这么好好的地白搁着,这不等于守着金山受穷吗。
小舅在包袱里翻出二娘烙的糖饼来,掰了一半递给三娘,另外拿了一张塞给葛有庆:“有庆大哥您尝尝,这是我家二娘烙的糖饼,是定州捎回来的麦子磨得面,和着咱家自己做的糖烙的,这会儿凉了些,刚出锅的时候可香着呢。”
葛有庆道:“你说说这都给了车钱怎么还搭吃食,我这心里可不过去。”
小舅:“我在青州不能常家来,姐姐姐夫这儿往后少不得麻烦您呢,再说,这也不算什么,咱家自己也种了麦子,明年就能见收成,糖也是自家做的,也就费了点儿柴火,有庆大哥就甭客气了。”
葛有庆这才拿着吃了半块,剩下的揣在了怀里:“这定州的麦子面就是不一样,吃在嘴里格外的香。”
小舅:“是呢,这是冬麦,听定州的老人说,在地里让雪水润一冬,来年结出的麦子才好吃,对了,姐夫不是去找有庆大哥了吗,让您也种上一茬儿冬麦,以后再吃麦子面就不用拿黍米换了。”
葛有庆:“说起这个倒是让老大兄弟惦记着了,这事儿我跟你嫂子商量了,你嫂子也说是天大的好事儿,一年收两岔儿庄稼,往后啥都不用愁了,可她身子病歪歪的,别说地里的活儿,就是在家里扫个院子都得歇上大半天,两个孩子又小,在外头瞎跑着淘气行,地里的活指望不上,家里头没人手,这样的好事儿落到头上也没用,我想着也是,你嫂子那个样儿,还是别折腾了,好在有牲口,我在外头拉几趟活儿,地里种一茬黍米这日子也就过来了,等再过两年,铁蛋儿狗娃立起个儿来再说吧。”
这话听着就虚,种麦子也不费什么事儿,不过就是翻翻地,把种子落下便不用管了,等明年开春返青之后忙活些日子就收了,三娘听爹娘说过葛有庆家的地比她们家还少呢,就算只他一个人两天也干完了。却找出这么多借口来推脱,无非就是不信呗,嘴里说是天大的好事儿,心里不定怎么想的呢。
三娘猜的不错,对于葛家改种麦子的事儿,葛有庆觉得葛老大这两口子是犯糊涂了,想青州祖祖辈辈都种黍米,就没听过种麦子一说的,这老祖宗传了千百年的规矩,能是想改就改的吗,本是想着劝劝葛老大的,可又眼热常三的买卖红火,这才出去几趟就盘下了个铺子,琢磨着就算地里没收成,指望这个能干的小舅子葛老大一家也饿不死。
第五十六章:葛有庆的心机
三娘也觉自己的话有些大,嘿嘿笑了两声,吹干纸上的墨递给了二姐,二娘小心的折好藏宝贝一样藏了起来,三娘不觉好笑。
待葛家爹娘回来,二娘叽叽喳喳把种白菜的事儿说了,常三道:“怪不得去年入冬去定州进货的时候,瞧见那糖作坊的主家房前屋后都种着绿油油的菜,当时净想着怎么偷师学做糖呢,就忘了问是啥,原来是白菜啊,三丫头这也是你看书看出来的?可是为啥叫这个名儿呢?”
三娘哪知道为啥叫这个名儿啊,正要含糊的混过去,四宝扶着葛先生一脚迈了进来,先生开口道:“《六书故》有记载菘,息躬切,冬菜也。其茎叶中白,因谓之白菜,古时又称菘菜,因有菜之美者,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菘菜就是白菜。”说完点了点三娘:“书到用时方恨少,若是你这丫头用些功把我屋里的书都看了,这个典故便不会不知了。”
三娘忙道:“等三娘从青州回来,一定闭门读书。”
先生知道这丫头心思多,事儿更多,好在是个姑娘家,不用考科举,读书只是明理长见识,倒也不用逼得太紧,便没再说什么。
三娘暗暗松了口气,好歹是混过去了,她知道先生对她跟小舅去青州的事儿有些不满,即便先生性子谦和到底是读书人,骨子里有读书人的清高,自古以来读书人对于满身铜臭的商人便有偏见,所以才有无奸不商的话,先生何能例外,这是千百年来的既定观念,不是自己一句两句能改变的。
把麦子种下,在家过了重阳节,三娘便跟小舅往青州去了,车上垫了厚厚一层麦草,坐在上面软绵绵的,随着牛车摇晃摇晃,像坐船。
好在三娘并不晕船,还能在这古早的交通工具上找到些许乐趣,就是不耽误看景儿,可惜地里的黍米收了,从车上望过去一马平川,除了地垄上偶尔有些没来得及拉回去的黍米杆儿就是光秃秃的黄土,有些煞风景。
三娘暗暗叹息,这青州的人竟都是死脑筋,做什么非种黍米啊,这边离着定州也不算多远,既然人家日子好过就跟着学呗,人家种什么自己种什么不就得了,也不至于把这么好好的地白搁着,这不等于守着金山受穷吗。
小舅在包袱里翻出二娘烙的糖饼来,掰了一半递给三娘,另外拿了一张塞给葛有庆:“有庆大哥您尝尝,这是我家二娘烙的糖饼,是定州捎回来的麦子磨得面,和着咱家自己做的糖烙的,这会儿凉了些,刚出锅的时候可香着呢。”
葛有庆道:“你说说这都给了车钱怎么还搭吃食,我这心里可不过去。”
小舅:“我在青州不能常家来,姐姐姐夫这儿往后少不得麻烦您呢,再说,这也不算什么,咱家自己也种了麦子,明年就能见收成,糖也是自家做的,也就费了点儿柴火,有庆大哥就甭客气了。”
葛有庆这才拿着吃了半块,剩下的揣在了怀里:“这定州的麦子面就是不一样,吃在嘴里格外的香。”
小舅:“是呢,这是冬麦,听定州的老人说,在地里让雪水润一冬,来年结出的麦子才好吃,对了,姐夫不是去找有庆大哥了吗,让您也种上一茬儿冬麦,以后再吃麦子面就不用拿黍米换了。”
葛有庆:“说起这个倒是让老大兄弟惦记着了,这事儿我跟你嫂子商量了,你嫂子也说是天大的好事儿,一年收两岔儿庄稼,往后啥都不用愁了,可她身子病歪歪的,别说地里的活儿,就是在家里扫个院子都得歇上大半天,两个孩子又小,在外头瞎跑着淘气行,地里的活指望不上,家里头没人手,这样的好事儿落到头上也没用,我想着也是,你嫂子那个样儿,还是别折腾了,好在有牲口,我在外头拉几趟活儿,地里种一茬黍米这日子也就过来了,等再过两年,铁蛋儿狗娃立起个儿来再说吧。”
这话听着就虚,种麦子也不费什么事儿,不过就是翻翻地,把种子落下便不用管了,等明年开春返青之后忙活些日子就收了,三娘听爹娘说过葛有庆家的地比她们家还少呢,就算只他一个人两天也干完了。却找出这么多借口来推脱,无非就是不信呗,嘴里说是天大的好事儿,心里不定怎么想的呢。
三娘猜的不错,对于葛家改种麦子的事儿,葛有庆觉得葛老大这两口子是犯糊涂了,想青州祖祖辈辈都种黍米,就没听过种麦子一说的,这老祖宗传了千百年的规矩,能是想改就改的吗,本是想着劝劝葛老大的,可又眼热常三的买卖红火,这才出去几趟就盘下了个铺子,琢磨着就算地里没收成,指望这个能干的小舅子葛老大一家也饿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