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秦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
五月,丙午,王薨。
这一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秦庄襄王在五月二十六日这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王位。
史书上说嬴子楚是大病而死,在三、四十岁的年龄发生这种事,我想这跟秦国的大败不无关系。他一直对自己统一天下很有信心,经过这样大的失利,抑郁而终也说的过去。
秦庄襄王的死,竟然让我心里有种隐隐期盼的感觉。可能是因为那个绝世的君王,开创的绝世霸业,正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原因。
嬴政登基了,这一年他十三岁。从他有些稚嫩的脸上,我们可能还看不出大秦皇朝的端倪,但是统一天下的重任,注定要落在他日渐宽广的肩膀上。
现在的吕不韦,俨然成了秦国最有权势的人。他是大秦国的宰相,秦王的“仲父”,执掌天下事,论富贵权势,还有谁能出其右?
吕不韦太热爱秦国了,不论是嬴子楚还是嬴政,都是他给捧上了秦王的宝座。他对秦国两代君主都恩同再造,所以把秦国当成自己的国家来治理。现在嬴政年幼,正好给了他擅权专国的机会。
吕不韦是个永远会给我们带来惊喜的人,天下已经没什么富贵权势,还能让他有追求的欲望,他要在精神层次寻求突破。
当初他帮助秦庄襄王的目的,就是摆脱商人的身份,现在功成名就的他,更要毁灭当过商人的烙印。在战国时代,人们眼中的商人,都是群投机倒把的分子。一个标榜道德的社会,商人很为人看不起。
包括吕不韦本人,虽然正是靠着商人的投机倒把,才有了今天。他却比谁都讨厌商人的身份,因为这是他的一个污点。吕不韦决定把自己,包装成老子、孔子那样的圣人。一个人的思想就是他生命的延续,吕不韦要著书立说,让千秋万代唱响着他的功绩。
吕不韦召集门客三千,要求“人人著所闻”,开始编集《吕氏春秋》,实行他的“造神运动”。
《吕氏春秋》兼取了儒、法、道、阴阳、墨、兵、农等各家的学说,因此吕不韦也被人称之为杂家。虽然这本书并不是吕不韦一个人编写的,但是书中的内容,都是经过了他的整理、筛选,肯定代表了他的思想。
当全书完成的时候,吕不韦曾将《吕氏春秋》放在咸阳的闹市,供天下人观瞻,凡有能为此书增减一字者,悬赏千金。如果这不是吕不韦发善心,想给老百姓送钱花,那就是广告噱头,虚假宣传。
吕不韦很清楚,在现实的世界里,评价一个人的地位,要看他的官职、金钱、学识、等等能够彰显他身份的东西。可是在历史的世界里,人们无法用实践的精神去了解他本人,那就只能用他留给历史书的页码来分辨判别。
吕不韦显然想用厚厚的一本《吕氏春秋》,向后人展示他的分量。这是一种近乎张狂的自我推捧,当然是被王权所不容的。
虽然始皇帝还年幼,但他骨子里有着帝王的野心勃勃。吕不韦这个“仲父”的所作所为,已经开始在始皇帝的心里种下了反感的种子。(未完待续)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
五月,丙午,王薨。
这一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秦庄襄王在五月二十六日这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王位。
史书上说嬴子楚是大病而死,在三、四十岁的年龄发生这种事,我想这跟秦国的大败不无关系。他一直对自己统一天下很有信心,经过这样大的失利,抑郁而终也说的过去。
秦庄襄王的死,竟然让我心里有种隐隐期盼的感觉。可能是因为那个绝世的君王,开创的绝世霸业,正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原因。
嬴政登基了,这一年他十三岁。从他有些稚嫩的脸上,我们可能还看不出大秦皇朝的端倪,但是统一天下的重任,注定要落在他日渐宽广的肩膀上。
现在的吕不韦,俨然成了秦国最有权势的人。他是大秦国的宰相,秦王的“仲父”,执掌天下事,论富贵权势,还有谁能出其右?
吕不韦太热爱秦国了,不论是嬴子楚还是嬴政,都是他给捧上了秦王的宝座。他对秦国两代君主都恩同再造,所以把秦国当成自己的国家来治理。现在嬴政年幼,正好给了他擅权专国的机会。
吕不韦是个永远会给我们带来惊喜的人,天下已经没什么富贵权势,还能让他有追求的欲望,他要在精神层次寻求突破。
当初他帮助秦庄襄王的目的,就是摆脱商人的身份,现在功成名就的他,更要毁灭当过商人的烙印。在战国时代,人们眼中的商人,都是群投机倒把的分子。一个标榜道德的社会,商人很为人看不起。
包括吕不韦本人,虽然正是靠着商人的投机倒把,才有了今天。他却比谁都讨厌商人的身份,因为这是他的一个污点。吕不韦决定把自己,包装成老子、孔子那样的圣人。一个人的思想就是他生命的延续,吕不韦要著书立说,让千秋万代唱响着他的功绩。
吕不韦召集门客三千,要求“人人著所闻”,开始编集《吕氏春秋》,实行他的“造神运动”。
《吕氏春秋》兼取了儒、法、道、阴阳、墨、兵、农等各家的学说,因此吕不韦也被人称之为杂家。虽然这本书并不是吕不韦一个人编写的,但是书中的内容,都是经过了他的整理、筛选,肯定代表了他的思想。
当全书完成的时候,吕不韦曾将《吕氏春秋》放在咸阳的闹市,供天下人观瞻,凡有能为此书增减一字者,悬赏千金。如果这不是吕不韦发善心,想给老百姓送钱花,那就是广告噱头,虚假宣传。
吕不韦很清楚,在现实的世界里,评价一个人的地位,要看他的官职、金钱、学识、等等能够彰显他身份的东西。可是在历史的世界里,人们无法用实践的精神去了解他本人,那就只能用他留给历史书的页码来分辨判别。
吕不韦显然想用厚厚的一本《吕氏春秋》,向后人展示他的分量。这是一种近乎张狂的自我推捧,当然是被王权所不容的。
虽然始皇帝还年幼,但他骨子里有着帝王的野心勃勃。吕不韦这个“仲父”的所作所为,已经开始在始皇帝的心里种下了反感的种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