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好男人在渣男剧本里乘风破浪[快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陶睿上报纸在这个年代就是大新闻了, 因为干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当代人口口相传,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在首都上学的苏佳慧自然也知道了, 她没想到陶睿除了做生意,还能在种植、养殖方面有贡献,这太出乎她的预料了!
她斟酌着给陶睿写了封信, 夸赞了陶睿取得的成绩, 并鼓励陶睿继续努力。她还简单说了自己在学校的情况,几次考试她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而这都是因为陶睿当初的帮助,才让她有现在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她写下了学校地址和联系电话,告诉陶睿如果他下次再来首都, 有什么事需要找人的话,随时都可以找她, 她欠了他好大的人情呢。
陶睿收到信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 寒冬腊月, 他开始研究大棚蔬菜了。
他想了想, 通过身边研究员的关系, 在首都买到了几本最新的医学书籍, 送到了苏佳慧手中。这几本书籍还没大面积流传开,陶睿此举算是让苏佳慧提前学到书里的知识了,也是最适合的礼物。随着书籍送去的还有简短的鼓励信,期望她早日成为出色的医生,并且提到如果她有困难,随时都可以来找他求助。
陶睿留下了镇办公室的电话, 这是最快找到他的方法了。
跟着他的几个研究员见他这么大费周章,打趣地问他:“睿哥是不是处对象了?对象在首都上大学?那你为什么还不留在首都呢?”
陶睿笑起来, “所以这就不是对象。别多想了,只是一位优秀的同志,朋友而已。乡亲们这边我能帮上忙的是请他们帮工,而这位同志,我能帮上的就是鼓励她实现理想。都是一样的。”
几人都不是乱想胡说的,既然陶睿这么说了,他们也就不开玩笑了。不过他们是真的很佩服陶睿,很难找到像他这么重情重义的人了,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带乡亲致富。
他们做农畜业研究,经常去一些村子,陶睿这个村子是最具生机、最具发展的村子,他们在这里住了好些天,都没感觉到有多贫穷落后。这都是因为陶睿加大了国秀小吃的生产规模,请了很多帮工,连种地养动物都请了人帮工,大家在农闲的时候都有了收入,生活水平可不一下子就提高了。
陶睿带着研究员研究大棚蔬菜,也研究怎样让动物在寒冷的冬季多长点肉,其中保暖就是很重要的一环,如何低价巧妙地控制温度让老百姓都能学会,也是关键所在。
陶睿这研究可不是小规模的,反正这会儿地都空着,他把所有田地都种上了蔬菜。几个研究员劝他,怕他失败了浪费,给他讲做研究要节约成本。但陶睿还是租用了村里所有的田地,还雇了种地好手,按照他的方法来种蔬菜。
山上也养了很多家禽家畜,请了学养殖学得懂的好手天天看着,陶睿简直是把整个村子都当成了试验点。
这样大胆的做法看得几位研究员一阵冒汗,陶睿这是花钱如流水啊。上头拨给陶睿那一点研究款早就花光了,租田、请人还有各种培育花销都是陶睿自掏腰包的!
他们算是知道陶睿为什么陶睿为什么不进组织了,就这特立独行的模样,进了组织肯定不服管教啊,到时候双方都难受,还不如让陶睿这样自由自在,有了成果就报上去,反而更和谐一点。
因着陶睿投入的成本高,几位研究员也就更卖力,不忍心看他一下子损失那么多。结果没想到蔬菜的涨势很喜人,家禽家畜也没死几个,状态很好,他们的热情就更高了,天天不怕冷地跑去查看情况,就算没有明显变化也不厌其烦地记录日记,不错过任何细节。
年底,东北所有村子都闲着没什么事,只有陶睿他们村风风火火的,每天忙碌个没完,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
当然这好事跟陶福一家就没关系,村子里每户人家都有人给陶睿帮工,就只有陶福一家,以及肖丽珍的娘家,是陶睿拒绝的。
他们想去帮工,陶睿就一句话,老死不相往来,再不会跟他们扯上关系。就连陶福家和肖家的田地,陶睿都没租,是全村唯二空下的田地。肖家因此骂了肖丽珍无数次,连娘家门都不许她进了。
陶福和肖丽珍想抱着儿子去哄二老,这个陶睿不管,但他们想帮工赚他的钱,他一分都不给。
这还挺让大家诧异的,因为在他们所有人眼中,陶睿都是乐呵呵的,经常助人为乐的。不过想到当初陶福那一出出的,还把陶睿打得头破血流,嫌陶睿是累赘,大伙儿就都理解陶睿的做法,而且都支持他。
陶睿是帮大伙儿的人呢,大伙儿本能地就站在他这边,自然没人编排他,反而觉得陶福一家活该,自私自利就该是这种下场。肖家过去也没少在外头抱怨,说肖丽珍摊上这种小叔子倒大霉了,现在后悔也晚了。
当初是他们嫌弃陶睿累赘,恨不得划清界限,那现在陶睿就如了他们的意,再想攀可攀不上去了。
不管陶福家讨好还是指责,陶睿都不为所动,渐渐地,陶福他们也接受了这个结果,恨上陶睿,从此不和他们来往,连孩子也不给二老看了。不过谁稀罕呢?
二老现在挺有点老板的范儿了,人就是要有阅历,接触的人和事多了,自然就不一样。
陶睿忙着做研究,把生意的事一点一点交给二老和童燕去管,尤其是他去首都那段时间,生意上遇到什么事都是他们几个商量着来,镇上也跑了无数次,那些厂长、小领导也见了好多个,感觉上就不一样了。
现在陶睿只管决策和突发情况,日常管理都由二老来管。
又是一年过年团聚的时候,陶鑫看到爸妈的气质都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不由得动了心思,跟陶睿说:“我也辞工做生意咋样?现在好像做生意很有前途,我当个小工人,多少年都是赚那点钱,涨工资也涨不到啥,给不了小辉更好的生活。”
陶睿这一年和二哥二嫂是见过很多次面的,相处下来觉得他们人品很不错,就是那种典型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的性格。以前和家里疏远,不过就是父母不疼他,他也不愚孝罢了,年节送礼是从来没落下过。
所以陶睿一听二哥这么说,当即就道:“我以后还打算把国秀小吃的规模扩大,不如二哥你来帮我?我还有几个计划准备实施,你要是有兴趣,咱们一块儿商量。”
陶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行了,有你这句话,二哥就高兴,好兄弟!不过二哥不是那占便宜的人。”
陶鑫看陶睿要说话,摆摆手阻止了他,笑道:“我就这性格,啥事喜欢自己来,心里踏实。当然,好兄弟不说两家话,我要是有困难,肯定来找你帮忙。我和你嫂子看好了服装市场,现在大伙儿买啥衣服都是去百货大楼,动不动这缺那缺的,没多少好看的。
上回我和你嫂子去冰城走亲戚,看见人家那服装商场全是漂亮的衣服,眼睛都不够看的,听说是从南方拿来的货,在南方便宜着呢。这不是政策放开了吗?不算倒卖啥的了,我就想试试看。”
服装生意是有些年挺火爆的,尤其是他们这边,这方面市场正处于紧缺阶段。陶睿快速分析了一下,觉得这条路可行,就算陶鑫不是这块料,也能小捞一笔,毕竟是赶上了好时机,胆大心细就能发。
他立即鼓励道:“我觉得很好,服装有前景。二哥你只管试试,不行还有我给你兜底呢。怎么也不会比原来的日子差。”
“行,那我就试试。”陶鑫高兴地笑了。大家都说陶睿运气好,眼光好,脑子好。他能得到陶睿的支持,不得不说,瞬间信心大涨。
陶鑫有股劲儿要自己拼,陶睿当然不会多插手。升米恩斗米仇,帮人也是要适可而止。
陶鑫辞了工,带着家里这些年所有的积蓄去了南方。这时候出远门太遭罪了,绿皮火车特别特别慢,咣当咣当的,寻常人还只能买到坐票、站票,人挤人在一块儿什么味儿都有,难受得很。去南方还要倒车,路程就要三四天。
陶鑫下火车的时候感觉全身都要散架子了。不过对南方大城市的好奇心盖过了身体上的不适,他像打了鸡血一样劲头十足,找了个便宜的住处就开始到处打听,到处查看。
他第一次到外面来,但因为陶睿生意做起来了,家里也见过一些领导,还去过首都上过报纸。他在心态上就对陌生环境不害怕了,也没什么自卑的感觉,只有斗志昂扬。
陶鑫也是很有头脑的,他先满大街的转,看大城市的男女老少都穿什么衣服,哪些款式最多见,全都拿小本本记下来。然后又去一些商场小摊,旁观哪些款式卖得好,和各种能搭上话的人闲聊,把话题拐到生意上、衣服上,问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好几天之后,他才去批发市场拿货。这时候他已经认识了两个同样来进货的大哥,学会了一些行话,跟着他们一块儿去进货,顺利地拿到了最便宜的价格,没有被人宰到。差不多把钱花光了,他才背着几个大包坐火车回家。
这一路上,他真的是睡觉都不敢睡,火车上小偷太多了,一个不注意东西就丢了。尤其是他这样拿着包的人。后来他想了个招,跟身边几个人聊起来,熟悉一些挑了个带着特产回家的小伙儿,两人轮流看着东西,轮流睡觉,这才缓了一缓。
做生意艰难,不过当陶鑫回到镇上摆摊卖出第一件衣服之后,他就半点不觉得辛苦了。这一买一卖的利润翻了五倍!
也是陶鑫市场调查做得好,这也是从前听陶睿他们聊天的时候听见的,多嘴问了问才知道陶睿做生意之前会市场调查。他算是无意中跟陶睿学了不少东西,这次就见到效果了,拿回来的都是紧俏货。
这镇上的大姑娘小媳妇哪有不爱美的?这不用布票,样式比百货大楼的好看,价格还比百货大楼低一点,那手里攒了钱的还不赶紧抢?谁知道这些卖光了还有没有了?就算有,万一没这些好看呢?
陶鑫那几大包衣服没半个月就卖光了,收益惊人。他们这些年攒的积蓄,一下子翻了五倍啊!以他们两口子原先的工资,工作十年也攒不到这么多钱啊。他们可不知道以后打工的工资也会涨,只知道一眼看到头的工作,完全抵不上做生意。
为了稳妥起见,陶鑫还是让赵雅香暂时工作着,他又去了南方两趟,两趟都同样赚钱,不都是五倍利润,他也有眼拙的时候,拿到了没那么好卖的款式,但最少利润也有本钱的三倍。
赵雅香这才辞工了,家里存上一部分钱之后,剩下的都拿来做生意。有赵父赵母看着小辉,他们夫妻俩就开始一起去进货,一起挑选款式、经营人脉、想法子多卖钱等等。
他们没在家的时候,陶睿怕小辉的成长有父母缺席,会像原剧本里那样受到影响,就每个周末都接小辉到家里来玩。时间久了,赵父赵母也会常常下乡来,而陶国栋和吴秀芬每次去镇上也会去赵家做做,看看小辉。
这样小辉根本没感觉有什么不舒服,反而感觉有更多人爱他了,每次下乡都撒了欢一样带着小狼、小虎到处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陶睿简直把小辉当亲儿子一样养,陶福家的一儿一女就半点沾不上边。小辉那小子个头蹿了,身上壮实了,穿着新衣服,玩着新玩具,在村里头存在感越来越强。陶福两口气看见就憋气,关起门就骂骂咧咧,好悬没把自己气死。陶媛媛也嫉妒得厉害,心里越来越不平衡。
陶媛媛还找到了有利自己的方法,自从她负责做饭偷偷吃饱之后,她就发现这是个好方法,从此她在家总是能偷摸给自己弄点好处。比如帮家里买东西,想办法省点钱给自己攒着;比如肖丽珍让她给弟弟喂鸡蛋羹什么的,她趁他们不注意自己吃掉一大半;比如他们让她看着弟弟,她把孩子放一边,自己歇着偷懒;比如肖丽珍难产身子虚,开了补身体的好东西,她熬药后自己喝一半,剩下的兑水给肖丽珍。而表面上,她就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儿。
陶媛媛自觉找到了生存之道,为此得意洋洋,想方设法地给自己捞好处,那模样,竟和她爸妈一模一样。可惜他爸妈顾着抱怨、顾着嫉妒,是一点都没发现,连儿子瘦瘦小小都只当是难产体弱,给儿子吃更多的好东西,实则却是喂了陶媛媛,把这姑娘养得白里透红的。
这种所有认识的人都在变富,只有他们越来越穷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特别是陶福,他两个弟弟都出息了,只有他还是个穷鬼。他骨子里就自大,把自己当个人物,当然不会觉得他比弟弟差。
陶睿做吃食养植物动物,他是学不会了,但陶鑫去南方进货他还不会吗?他理直气壮地去找陶鑫,让陶鑫带他一起去。陶鑫知道他是什么人,直接给他写了怎么坐车去哪里进货的流程,明确告诉他一起走是不可能的,两兄弟生意别往一起掺和。
他们之间也只剩下最后一点面子情了,陶福憋着一口气自己去了。但他一不像陶鑫在镇上生活,见过些世面,二不像陶鑫总和陶睿来往,闲聊时就知道不少事,涨了见识。所以他一到南方就下意识地胆怯,畏畏缩缩的,去进货也不懂行话,没人领路,一看就是外行,不坑他坑谁?
他特意选了几样陶鑫卖的款式进货,价格却比陶鑫多了两倍。他本钱又少,总共就拿到一小包衣服。回程他又不知道观察,不知道火车上有小偷,困了就缩在那睡,睡醒后哪还有包啊?连他随身带的干粮都没了!
陶福着急忙慌地到处问,找列车员、报警,什么招都使了,就是啥也没找回来,两手空空地回了家,家里所有现金全没了。
>
陶睿上报纸在这个年代就是大新闻了, 因为干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当代人口口相传,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在首都上学的苏佳慧自然也知道了, 她没想到陶睿除了做生意,还能在种植、养殖方面有贡献,这太出乎她的预料了!
她斟酌着给陶睿写了封信, 夸赞了陶睿取得的成绩, 并鼓励陶睿继续努力。她还简单说了自己在学校的情况,几次考试她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而这都是因为陶睿当初的帮助,才让她有现在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她写下了学校地址和联系电话,告诉陶睿如果他下次再来首都, 有什么事需要找人的话,随时都可以找她, 她欠了他好大的人情呢。
陶睿收到信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 寒冬腊月, 他开始研究大棚蔬菜了。
他想了想, 通过身边研究员的关系, 在首都买到了几本最新的医学书籍, 送到了苏佳慧手中。这几本书籍还没大面积流传开,陶睿此举算是让苏佳慧提前学到书里的知识了,也是最适合的礼物。随着书籍送去的还有简短的鼓励信,期望她早日成为出色的医生,并且提到如果她有困难,随时都可以来找他求助。
陶睿留下了镇办公室的电话, 这是最快找到他的方法了。
跟着他的几个研究员见他这么大费周章,打趣地问他:“睿哥是不是处对象了?对象在首都上大学?那你为什么还不留在首都呢?”
陶睿笑起来, “所以这就不是对象。别多想了,只是一位优秀的同志,朋友而已。乡亲们这边我能帮上忙的是请他们帮工,而这位同志,我能帮上的就是鼓励她实现理想。都是一样的。”
几人都不是乱想胡说的,既然陶睿这么说了,他们也就不开玩笑了。不过他们是真的很佩服陶睿,很难找到像他这么重情重义的人了,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带乡亲致富。
他们做农畜业研究,经常去一些村子,陶睿这个村子是最具生机、最具发展的村子,他们在这里住了好些天,都没感觉到有多贫穷落后。这都是因为陶睿加大了国秀小吃的生产规模,请了很多帮工,连种地养动物都请了人帮工,大家在农闲的时候都有了收入,生活水平可不一下子就提高了。
陶睿带着研究员研究大棚蔬菜,也研究怎样让动物在寒冷的冬季多长点肉,其中保暖就是很重要的一环,如何低价巧妙地控制温度让老百姓都能学会,也是关键所在。
陶睿这研究可不是小规模的,反正这会儿地都空着,他把所有田地都种上了蔬菜。几个研究员劝他,怕他失败了浪费,给他讲做研究要节约成本。但陶睿还是租用了村里所有的田地,还雇了种地好手,按照他的方法来种蔬菜。
山上也养了很多家禽家畜,请了学养殖学得懂的好手天天看着,陶睿简直是把整个村子都当成了试验点。
这样大胆的做法看得几位研究员一阵冒汗,陶睿这是花钱如流水啊。上头拨给陶睿那一点研究款早就花光了,租田、请人还有各种培育花销都是陶睿自掏腰包的!
他们算是知道陶睿为什么陶睿为什么不进组织了,就这特立独行的模样,进了组织肯定不服管教啊,到时候双方都难受,还不如让陶睿这样自由自在,有了成果就报上去,反而更和谐一点。
因着陶睿投入的成本高,几位研究员也就更卖力,不忍心看他一下子损失那么多。结果没想到蔬菜的涨势很喜人,家禽家畜也没死几个,状态很好,他们的热情就更高了,天天不怕冷地跑去查看情况,就算没有明显变化也不厌其烦地记录日记,不错过任何细节。
年底,东北所有村子都闲着没什么事,只有陶睿他们村风风火火的,每天忙碌个没完,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
当然这好事跟陶福一家就没关系,村子里每户人家都有人给陶睿帮工,就只有陶福一家,以及肖丽珍的娘家,是陶睿拒绝的。
他们想去帮工,陶睿就一句话,老死不相往来,再不会跟他们扯上关系。就连陶福家和肖家的田地,陶睿都没租,是全村唯二空下的田地。肖家因此骂了肖丽珍无数次,连娘家门都不许她进了。
陶福和肖丽珍想抱着儿子去哄二老,这个陶睿不管,但他们想帮工赚他的钱,他一分都不给。
这还挺让大家诧异的,因为在他们所有人眼中,陶睿都是乐呵呵的,经常助人为乐的。不过想到当初陶福那一出出的,还把陶睿打得头破血流,嫌陶睿是累赘,大伙儿就都理解陶睿的做法,而且都支持他。
陶睿是帮大伙儿的人呢,大伙儿本能地就站在他这边,自然没人编排他,反而觉得陶福一家活该,自私自利就该是这种下场。肖家过去也没少在外头抱怨,说肖丽珍摊上这种小叔子倒大霉了,现在后悔也晚了。
当初是他们嫌弃陶睿累赘,恨不得划清界限,那现在陶睿就如了他们的意,再想攀可攀不上去了。
不管陶福家讨好还是指责,陶睿都不为所动,渐渐地,陶福他们也接受了这个结果,恨上陶睿,从此不和他们来往,连孩子也不给二老看了。不过谁稀罕呢?
二老现在挺有点老板的范儿了,人就是要有阅历,接触的人和事多了,自然就不一样。
陶睿忙着做研究,把生意的事一点一点交给二老和童燕去管,尤其是他去首都那段时间,生意上遇到什么事都是他们几个商量着来,镇上也跑了无数次,那些厂长、小领导也见了好多个,感觉上就不一样了。
现在陶睿只管决策和突发情况,日常管理都由二老来管。
又是一年过年团聚的时候,陶鑫看到爸妈的气质都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不由得动了心思,跟陶睿说:“我也辞工做生意咋样?现在好像做生意很有前途,我当个小工人,多少年都是赚那点钱,涨工资也涨不到啥,给不了小辉更好的生活。”
陶睿这一年和二哥二嫂是见过很多次面的,相处下来觉得他们人品很不错,就是那种典型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的性格。以前和家里疏远,不过就是父母不疼他,他也不愚孝罢了,年节送礼是从来没落下过。
所以陶睿一听二哥这么说,当即就道:“我以后还打算把国秀小吃的规模扩大,不如二哥你来帮我?我还有几个计划准备实施,你要是有兴趣,咱们一块儿商量。”
陶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行了,有你这句话,二哥就高兴,好兄弟!不过二哥不是那占便宜的人。”
陶鑫看陶睿要说话,摆摆手阻止了他,笑道:“我就这性格,啥事喜欢自己来,心里踏实。当然,好兄弟不说两家话,我要是有困难,肯定来找你帮忙。我和你嫂子看好了服装市场,现在大伙儿买啥衣服都是去百货大楼,动不动这缺那缺的,没多少好看的。
上回我和你嫂子去冰城走亲戚,看见人家那服装商场全是漂亮的衣服,眼睛都不够看的,听说是从南方拿来的货,在南方便宜着呢。这不是政策放开了吗?不算倒卖啥的了,我就想试试看。”
服装生意是有些年挺火爆的,尤其是他们这边,这方面市场正处于紧缺阶段。陶睿快速分析了一下,觉得这条路可行,就算陶鑫不是这块料,也能小捞一笔,毕竟是赶上了好时机,胆大心细就能发。
他立即鼓励道:“我觉得很好,服装有前景。二哥你只管试试,不行还有我给你兜底呢。怎么也不会比原来的日子差。”
“行,那我就试试。”陶鑫高兴地笑了。大家都说陶睿运气好,眼光好,脑子好。他能得到陶睿的支持,不得不说,瞬间信心大涨。
陶鑫有股劲儿要自己拼,陶睿当然不会多插手。升米恩斗米仇,帮人也是要适可而止。
陶鑫辞了工,带着家里这些年所有的积蓄去了南方。这时候出远门太遭罪了,绿皮火车特别特别慢,咣当咣当的,寻常人还只能买到坐票、站票,人挤人在一块儿什么味儿都有,难受得很。去南方还要倒车,路程就要三四天。
陶鑫下火车的时候感觉全身都要散架子了。不过对南方大城市的好奇心盖过了身体上的不适,他像打了鸡血一样劲头十足,找了个便宜的住处就开始到处打听,到处查看。
他第一次到外面来,但因为陶睿生意做起来了,家里也见过一些领导,还去过首都上过报纸。他在心态上就对陌生环境不害怕了,也没什么自卑的感觉,只有斗志昂扬。
陶鑫也是很有头脑的,他先满大街的转,看大城市的男女老少都穿什么衣服,哪些款式最多见,全都拿小本本记下来。然后又去一些商场小摊,旁观哪些款式卖得好,和各种能搭上话的人闲聊,把话题拐到生意上、衣服上,问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好几天之后,他才去批发市场拿货。这时候他已经认识了两个同样来进货的大哥,学会了一些行话,跟着他们一块儿去进货,顺利地拿到了最便宜的价格,没有被人宰到。差不多把钱花光了,他才背着几个大包坐火车回家。
这一路上,他真的是睡觉都不敢睡,火车上小偷太多了,一个不注意东西就丢了。尤其是他这样拿着包的人。后来他想了个招,跟身边几个人聊起来,熟悉一些挑了个带着特产回家的小伙儿,两人轮流看着东西,轮流睡觉,这才缓了一缓。
做生意艰难,不过当陶鑫回到镇上摆摊卖出第一件衣服之后,他就半点不觉得辛苦了。这一买一卖的利润翻了五倍!
也是陶鑫市场调查做得好,这也是从前听陶睿他们聊天的时候听见的,多嘴问了问才知道陶睿做生意之前会市场调查。他算是无意中跟陶睿学了不少东西,这次就见到效果了,拿回来的都是紧俏货。
这镇上的大姑娘小媳妇哪有不爱美的?这不用布票,样式比百货大楼的好看,价格还比百货大楼低一点,那手里攒了钱的还不赶紧抢?谁知道这些卖光了还有没有了?就算有,万一没这些好看呢?
陶鑫那几大包衣服没半个月就卖光了,收益惊人。他们这些年攒的积蓄,一下子翻了五倍啊!以他们两口子原先的工资,工作十年也攒不到这么多钱啊。他们可不知道以后打工的工资也会涨,只知道一眼看到头的工作,完全抵不上做生意。
为了稳妥起见,陶鑫还是让赵雅香暂时工作着,他又去了南方两趟,两趟都同样赚钱,不都是五倍利润,他也有眼拙的时候,拿到了没那么好卖的款式,但最少利润也有本钱的三倍。
赵雅香这才辞工了,家里存上一部分钱之后,剩下的都拿来做生意。有赵父赵母看着小辉,他们夫妻俩就开始一起去进货,一起挑选款式、经营人脉、想法子多卖钱等等。
他们没在家的时候,陶睿怕小辉的成长有父母缺席,会像原剧本里那样受到影响,就每个周末都接小辉到家里来玩。时间久了,赵父赵母也会常常下乡来,而陶国栋和吴秀芬每次去镇上也会去赵家做做,看看小辉。
这样小辉根本没感觉有什么不舒服,反而感觉有更多人爱他了,每次下乡都撒了欢一样带着小狼、小虎到处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陶睿简直把小辉当亲儿子一样养,陶福家的一儿一女就半点沾不上边。小辉那小子个头蹿了,身上壮实了,穿着新衣服,玩着新玩具,在村里头存在感越来越强。陶福两口气看见就憋气,关起门就骂骂咧咧,好悬没把自己气死。陶媛媛也嫉妒得厉害,心里越来越不平衡。
陶媛媛还找到了有利自己的方法,自从她负责做饭偷偷吃饱之后,她就发现这是个好方法,从此她在家总是能偷摸给自己弄点好处。比如帮家里买东西,想办法省点钱给自己攒着;比如肖丽珍让她给弟弟喂鸡蛋羹什么的,她趁他们不注意自己吃掉一大半;比如他们让她看着弟弟,她把孩子放一边,自己歇着偷懒;比如肖丽珍难产身子虚,开了补身体的好东西,她熬药后自己喝一半,剩下的兑水给肖丽珍。而表面上,她就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儿。
陶媛媛自觉找到了生存之道,为此得意洋洋,想方设法地给自己捞好处,那模样,竟和她爸妈一模一样。可惜他爸妈顾着抱怨、顾着嫉妒,是一点都没发现,连儿子瘦瘦小小都只当是难产体弱,给儿子吃更多的好东西,实则却是喂了陶媛媛,把这姑娘养得白里透红的。
这种所有认识的人都在变富,只有他们越来越穷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特别是陶福,他两个弟弟都出息了,只有他还是个穷鬼。他骨子里就自大,把自己当个人物,当然不会觉得他比弟弟差。
陶睿做吃食养植物动物,他是学不会了,但陶鑫去南方进货他还不会吗?他理直气壮地去找陶鑫,让陶鑫带他一起去。陶鑫知道他是什么人,直接给他写了怎么坐车去哪里进货的流程,明确告诉他一起走是不可能的,两兄弟生意别往一起掺和。
他们之间也只剩下最后一点面子情了,陶福憋着一口气自己去了。但他一不像陶鑫在镇上生活,见过些世面,二不像陶鑫总和陶睿来往,闲聊时就知道不少事,涨了见识。所以他一到南方就下意识地胆怯,畏畏缩缩的,去进货也不懂行话,没人领路,一看就是外行,不坑他坑谁?
他特意选了几样陶鑫卖的款式进货,价格却比陶鑫多了两倍。他本钱又少,总共就拿到一小包衣服。回程他又不知道观察,不知道火车上有小偷,困了就缩在那睡,睡醒后哪还有包啊?连他随身带的干粮都没了!
陶福着急忙慌地到处问,找列车员、报警,什么招都使了,就是啥也没找回来,两手空空地回了家,家里所有现金全没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