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三国大航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八十一章 一夫横江
张承虽然知道这次任务不寻常,可是他也没有看得太严重。www.tsxsw.com在他看来,这次出使向关羽提亲,只是孙权在面对曹操的压力时要稳定西线的一个策略而已。实际上有大江天险,再加上曹军的水师实力和东吴相差甚远,江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孙权之所以没有自信,和去年那场大战有莫大的关系——江东的君臣都被张辽打破了胆。
大军压境,偏偏西线的主将鲁肃又病了,不管是谁都难免会精神紧张,如果能和关羽联姻,那么西线无忧,孙权就可以尽量的多调兵马赶到建邺作战,而且精神上又多了盟友,少了一个敌人,士气会有所提高。
仅此而已。
这便是张承的看法,所以他虽然希望这次出使能成功,但是也不是说非成功不可,就算不成,他觉得只是对他个人影响较大,但对战局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可是现在孙绍一分析,把这件事直接提高到统一天下的高度了,张承顿时觉得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
与此同时,他也赞同孙绍的看法,吕蒙虽然战功赫,但是在眼界上,不仅和周瑜不能比,他和鲁肃都不能比。
到底是武夫啊。张承暗自叹了口气,心情沉重。
张承心情沉重了,孙绍心情就轻松了,自从发了那一次感慨之后,他再也不多说什么。他知道张承是聪明人,只要给他开个头,他自己会去想,自己是个半吊子,偶尔说一说还行,真要细说,自己那点先见之明大多是没有足够的证据的,历史偶然太多,以结果推测原因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更何况他根本不知道历史还是不是那个历史。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孙绍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除了向张承讨教疑难之外,他一直在埋头苦读,其认真程度连张承都十分钦佩。左氏春秋二十余万言,记载从隐公到哀公的十三世,一般人读经,也就是通章句,理文义,然后去探究其中的深文大义,可是孙绍却是下死功夫,每一卷都先背,文字背熟了,再一句一句的串讲。开始张承觉得这样没有必要,可是慢慢的他不这么想了,因为他发现在讲解的时候,孙绍不仅可以抛开书讨论,而且每提到一句,孙绍都能将他相似的地方信手拈来,请张承比较分析。张承在左传春秋上下了二十几年的功夫,当然不会被孙绍难住,可是他不得不承认,孙绍这种背书的办法看起来笨,实际上却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奉先,你的进步很快。”
孙绍笑了笑:“我只是入门,充其量到了中庭,还没有登堂,更谈不上入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顿了顿,又问道:“仲嗣兄,我怎么觉得这春秋大义,和虚掩的门一样啊。”
张承一愣,不知道孙绍怎么突然有这个比喻。
“主人不在家,门掩着,挂着锁,却没有扣上。君子见了,自然知道主人不在,不可自入。可是小人见了,却直入其室,席卷其财而去。春秋大义,难道不是那把挂在门上的锁吗?”
张承愕然,张口欲辩,却又觉得孙绍说的依稀有些道理,不知从何辩起。
“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孙绍笑着又说了一句:“可是有汉以来,精通春秋的乱臣贼子也不少啊。王莽篡位,那么多的大儒劝进,他们那些圣人经义都学哪儿去了?”
张承的脸变得十分难看,犹豫了片刻,开始引... -->>
第八十一章 一夫横江
张承虽然知道这次任务不寻常,可是他也没有看得太严重。www.tsxsw.com在他看来,这次出使向关羽提亲,只是孙权在面对曹操的压力时要稳定西线的一个策略而已。实际上有大江天险,再加上曹军的水师实力和东吴相差甚远,江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孙权之所以没有自信,和去年那场大战有莫大的关系——江东的君臣都被张辽打破了胆。
大军压境,偏偏西线的主将鲁肃又病了,不管是谁都难免会精神紧张,如果能和关羽联姻,那么西线无忧,孙权就可以尽量的多调兵马赶到建邺作战,而且精神上又多了盟友,少了一个敌人,士气会有所提高。
仅此而已。
这便是张承的看法,所以他虽然希望这次出使能成功,但是也不是说非成功不可,就算不成,他觉得只是对他个人影响较大,但对战局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可是现在孙绍一分析,把这件事直接提高到统一天下的高度了,张承顿时觉得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
与此同时,他也赞同孙绍的看法,吕蒙虽然战功赫,但是在眼界上,不仅和周瑜不能比,他和鲁肃都不能比。
到底是武夫啊。张承暗自叹了口气,心情沉重。
张承心情沉重了,孙绍心情就轻松了,自从发了那一次感慨之后,他再也不多说什么。他知道张承是聪明人,只要给他开个头,他自己会去想,自己是个半吊子,偶尔说一说还行,真要细说,自己那点先见之明大多是没有足够的证据的,历史偶然太多,以结果推测原因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更何况他根本不知道历史还是不是那个历史。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孙绍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除了向张承讨教疑难之外,他一直在埋头苦读,其认真程度连张承都十分钦佩。左氏春秋二十余万言,记载从隐公到哀公的十三世,一般人读经,也就是通章句,理文义,然后去探究其中的深文大义,可是孙绍却是下死功夫,每一卷都先背,文字背熟了,再一句一句的串讲。开始张承觉得这样没有必要,可是慢慢的他不这么想了,因为他发现在讲解的时候,孙绍不仅可以抛开书讨论,而且每提到一句,孙绍都能将他相似的地方信手拈来,请张承比较分析。张承在左传春秋上下了二十几年的功夫,当然不会被孙绍难住,可是他不得不承认,孙绍这种背书的办法看起来笨,实际上却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奉先,你的进步很快。”
孙绍笑了笑:“我只是入门,充其量到了中庭,还没有登堂,更谈不上入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顿了顿,又问道:“仲嗣兄,我怎么觉得这春秋大义,和虚掩的门一样啊。”
张承一愣,不知道孙绍怎么突然有这个比喻。
“主人不在家,门掩着,挂着锁,却没有扣上。君子见了,自然知道主人不在,不可自入。可是小人见了,却直入其室,席卷其财而去。春秋大义,难道不是那把挂在门上的锁吗?”
张承愕然,张口欲辩,却又觉得孙绍说的依稀有些道理,不知从何辩起。
“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孙绍笑着又说了一句:“可是有汉以来,精通春秋的乱臣贼子也不少啊。王莽篡位,那么多的大儒劝进,他们那些圣人经义都学哪儿去了?”
张承的脸变得十分难看,犹豫了片刻,开始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