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三国大航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举妄动,是不是有些不智?”
殷署脸一沉,刚要反驳,司马懿又说:“刘封不过是刘备的一个假子,只是一个偏将,而关羽却和刘备情同兄弟,他是刘备的左膀右臂,是都督荆州的大将,这次又攻破了南阳,甚至可能攻破许都,逼得大王从汉中撤军。将军说,是擒获关羽的功劳大,还是杀了刘封的功劳大?”
殷署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了。他看看其他人,徐商等人都点头附和司马懿的意思,和关羽相比,刘封只是一个小鱼,不值得为他而耽误时间。他有些尴尬:“那……就让刘封在后面跟着不成?”
司马懿摇摇头:“这倒没必要,我并没有说将军的想法不可取,我只是不赞成以刘封为饵来诱孙绍而已。击败刘封,给他一个教训,对于诸位将军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吧?”
殷署转了半天眼珠,才明白司马懿的意思,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徐晃见大家意见一致,也不再多说什么,当下安排人马。他做出向前急行军的架势,然后在朝阳附近埋伏下来。兴冲冲的刘封接到消息后没有做太多的考虑,一下子扎进了埋伏圈,等曹军从四面八方冲杀出来的时候,这才傻了眼。
经过一番血战,刘封带着两千多人落荒而逃,徐晃也没追赶他,转身带着人急奔新野。
新野的几百守军根本没有抵抗的勇气,他们二话不说,举城投降了。徐晃入城之后,一面派人加固城防,做好坚守的准备,一面派人打探宛城和夏侯惇的消息,通知夏侯惇他已经占据了新野,做好了作战的准备,请夏侯惇及时予以支援。
再次看到孙绍的时候,刘封无地自容,孙绍倒没有多说什么,反倒安慰了他两句,徐晃是曹操手下的名将,兵力又比你多出一倍有余,你败了也是正常。不过,你现在只剩下两千人,士气又不足,是不是给刘备送消息,请他再派人来支援?刘封这次不敢再跩了,老老实实的听从孙绍的建议,派人给刘备送出急信,然后安份守已的跟着孙绍后面。
孙绍得知徐晃占据了新野,自然知道了徐晃的意图,于是他渡过新野城东的比水,在一个叫湖阳的小城安顿了下来,同时派人通知宛城的崔谦和周循,让他们小心守城,不要被徐晃钻了空子。两天后,崔谦送回了消息,他告诉孙绍说,他和周循已经做好了准备,安顿的百姓,关羽又运了不少粮回来,现在宛城有兵有粮,守个一年半载的不成问题。在书札中,他对周循赞不绝口,说他虽然年轻,可是做事很有条理,宛城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修缮完毕,周循当居首功。
看了书札,孙绍笑笑,崔谦是做过大事的人,他能这么认可周循,说明周循果然是有底气的。现在看来,把周循扔到摧锋营折腾了几个月还是值得的,要不然他不可能融入这个圈子,就算本事再大,也很难得到崔谦这样的人的认同。
徐晃在新野立住脚跟之后,派司马懿督殷署镇守新野,自己赶往棘阳、涅阳一带,关羽拿下南阳之后,没有在这里留多少人马,徐晃一到,这些县的官员逃的逃,降的降,徐晃兵不血刃,就收复了三四个县。这里原来是南阳典农所在,虽然大部分粮食已经被崔谦和周循收刮走了,但是多少还留下的一些,也足以让徐晃补充自己的军粮。有了粮,徐晃心里更安稳了,他在宛城外扎下了大营,也不攻城,只是静静的等待着。崔谦、周循仿佛和徐晃心有灵犀,他们也不出城攻击,安安静静的守在宛城中,每天安排那些投奔来的义军加固城防。
……
关羽看着许县的城墙感慨万千,建安四年的时候,他曾经跟着刘备在许县呆过一段时间,那段时间真是度日如年啊,刘备为了不引起曹操的猜忌,天天在后院种菜,后来好容易从许县逃了出去,夺了徐州,结果还没来得及睡个安稳觉,曹操就亲自带着大军杀了过来。刘备当时正好带着几十人出城巡视,一听说曹操来了,撒腿就跑,连给他送个消息都忘了,结果他被曹操堵在了下邳,和甘夫人、麋夫人等一起成了曹操的俘虏。建安五年,白马一战,他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随后得到消息说是刘备在袁绍的军中,他知道自己给刘备惹下了大祸,这才不顾曹操的挽留,护送着二位夫人留开。
一想到这件事,关羽就对曹操有一些感激,如果不是曹操下令放行的话,他再勇猛,也不可能平安的走出曹操的辖区。只是这样的感激只能藏在心底,不能在脸上表露出来。
在许县短短的几个月,关羽和曹操手下的徐晃、张辽都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只是建安五年一别,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如今张辽名震天下,镇守合肥,徐晃虽然不如张辽,却也是成名的将军。曾已何时,关羽觉得有些无颜再见故人,可是今天不一样了,他关羽凭着不到三万的人马,擒于禁,破樊城,在两个月内拿下南阳郡,现在更是杀到了许县,击败了曹操的留守人马。
他从曹操的手中夺回了天子。
关羽十分激动。他知道,刘备在建安四年从许县逃离之前,曾经接受了一份衣带诏,受诏与董承等人一起讨贼,二十年过去了,当年接受衣带诏的人只剩下刘备一个,而他现在迎回天子,算是替刘备完成了他的使命,完成了他萦绕在心头二十年的使命。
主公得到这个消息,一定会很高兴的。
“孔休,收拾一下,随我入宫觐见天子。”
殷观没有动,他的嘴角颤了一下,冲着关羽使了个眼色。关羽不解的瞟了他一眼,虽然有些不快,还是挥挥手,让旁边的人退下。殷观压低了声音,轻声劝道:“将军,这件事……还是先请示一下刘益州吧。”他顿了顿,又说道:“以将军的身份,无诏不宜主动请见的。”
关羽现在是荡寇将军,但他是刘备自己封的,并没有经过朝庭的认可,而朝庭认可的荡寇将军是曹操手下的张郃。再说了,就算关羽这个荡寇将军的名份是没问题的,他一个将军也是不能主动入宫见驾的。殷观这么说是给足了他的面子,实际上殷观担心的是更大的问题:刘备是不是愿意迎回天子?这个问题很棘手,因为从表面上来说,刘备一直是以尊崇天子为号召的,当然想要迎回天子,但是这年头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太正常了,曹操还说他没有篡逆之心呢,可是谁信啊?
万一刘备也有这个想法,那么关羽现在把天子迎回去,只怕不是功,而是罪了。刘备明面上不好说什么,但是他们四十年的君臣交情也就到此为止了。
所以殷观劝关羽慎重,在得到刘备的认可之前不要自行其事,免得到时候骑虎难下。他们现在这么顺利的打到许县,虽然有孙绍出其不意的夺取襄城的功劳,但整件事看起来还是很诡异——夏侯惇姗姗来迟,曹操还在路上,这些可以理解,但是留守邺城的曹丕到现在还没有动静,这就不好理解了。
如果要合理的解释,那只能是一个,曹家为了摆脱天子,宁愿冒着成为叛逆的风险。他们有实力在,道义上的加分减分已经无法扭转整个大局,他们很乐意把天子这个包袱甩给刘备。从这个角度来说,孙绍那么爽快的从襄城赶回樊城,放着近在咫尺的迎驾大功不要,似乎也就很好理解了。
殷观想得很多,但是他也深知关羽的脾气,深怕说得太直白了,关羽会不舒服,所以他拐着弯提醒关羽,不要好心办了坏事。
可惜,他还是低估了关羽。
一听到殷观的这句话,关羽的卧蚕眉就竖了起来,他勃然大怒:“自黄巾以来,主公征战垂三十余载,大小数百战,无数次的陷入死境,难道他是为了自己吗?他是皇室贵胄,身上流的是高祖皇帝的血脉,这些年一直心怀汉室,无时不刻不为天子为奸臣挟持所痛哭,如今天子就在眼前,他如果听到消息,必会日夜兼程的赶来见驾。我虽然只是一个荡寇将军,但我与主公义为君臣,恩若兄弟,他的心情我能不清楚?我去请见天子,与他见天子有何区别?”
关羽不由分说的一通怒斥,把殷观说得哑口无言,这些道理听起来好象挺象那么回事,但是殷观知道,这些都是关羽自己的想法,未必就是刘备的想法。关羽的特点就是太自以为是,他总觉得刘备的属下之中,只有他最了解刘备,刘备也最信任他,其他人都不如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就连张飞都要略逊几分,所以他对刘备忠心不二,与其说他是刘备的臣子,不如说他是刘备的兄弟,是不姓刘的宗亲。问题是这只是他自己的看法,刘备是不是这么看,又有谁知道?这么大的事情,别说你不是亲兄弟,就算你是亲兄弟,你也不能越俎代庖,替刘备做决定啊。
殷观恼火得要命,绞尽脑汁的想劝关羽,可是关羽根本懒得再听,只给了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入城请见。
殷观仰天长叹。
举妄动,是不是有些不智?”
殷署脸一沉,刚要反驳,司马懿又说:“刘封不过是刘备的一个假子,只是一个偏将,而关羽却和刘备情同兄弟,他是刘备的左膀右臂,是都督荆州的大将,这次又攻破了南阳,甚至可能攻破许都,逼得大王从汉中撤军。将军说,是擒获关羽的功劳大,还是杀了刘封的功劳大?”
殷署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了。他看看其他人,徐商等人都点头附和司马懿的意思,和关羽相比,刘封只是一个小鱼,不值得为他而耽误时间。他有些尴尬:“那……就让刘封在后面跟着不成?”
司马懿摇摇头:“这倒没必要,我并没有说将军的想法不可取,我只是不赞成以刘封为饵来诱孙绍而已。击败刘封,给他一个教训,对于诸位将军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吧?”
殷署转了半天眼珠,才明白司马懿的意思,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徐晃见大家意见一致,也不再多说什么,当下安排人马。他做出向前急行军的架势,然后在朝阳附近埋伏下来。兴冲冲的刘封接到消息后没有做太多的考虑,一下子扎进了埋伏圈,等曹军从四面八方冲杀出来的时候,这才傻了眼。
经过一番血战,刘封带着两千多人落荒而逃,徐晃也没追赶他,转身带着人急奔新野。
新野的几百守军根本没有抵抗的勇气,他们二话不说,举城投降了。徐晃入城之后,一面派人加固城防,做好坚守的准备,一面派人打探宛城和夏侯惇的消息,通知夏侯惇他已经占据了新野,做好了作战的准备,请夏侯惇及时予以支援。
再次看到孙绍的时候,刘封无地自容,孙绍倒没有多说什么,反倒安慰了他两句,徐晃是曹操手下的名将,兵力又比你多出一倍有余,你败了也是正常。不过,你现在只剩下两千人,士气又不足,是不是给刘备送消息,请他再派人来支援?刘封这次不敢再跩了,老老实实的听从孙绍的建议,派人给刘备送出急信,然后安份守已的跟着孙绍后面。
孙绍得知徐晃占据了新野,自然知道了徐晃的意图,于是他渡过新野城东的比水,在一个叫湖阳的小城安顿了下来,同时派人通知宛城的崔谦和周循,让他们小心守城,不要被徐晃钻了空子。两天后,崔谦送回了消息,他告诉孙绍说,他和周循已经做好了准备,安顿的百姓,关羽又运了不少粮回来,现在宛城有兵有粮,守个一年半载的不成问题。在书札中,他对周循赞不绝口,说他虽然年轻,可是做事很有条理,宛城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修缮完毕,周循当居首功。
看了书札,孙绍笑笑,崔谦是做过大事的人,他能这么认可周循,说明周循果然是有底气的。现在看来,把周循扔到摧锋营折腾了几个月还是值得的,要不然他不可能融入这个圈子,就算本事再大,也很难得到崔谦这样的人的认同。
徐晃在新野立住脚跟之后,派司马懿督殷署镇守新野,自己赶往棘阳、涅阳一带,关羽拿下南阳之后,没有在这里留多少人马,徐晃一到,这些县的官员逃的逃,降的降,徐晃兵不血刃,就收复了三四个县。这里原来是南阳典农所在,虽然大部分粮食已经被崔谦和周循收刮走了,但是多少还留下的一些,也足以让徐晃补充自己的军粮。有了粮,徐晃心里更安稳了,他在宛城外扎下了大营,也不攻城,只是静静的等待着。崔谦、周循仿佛和徐晃心有灵犀,他们也不出城攻击,安安静静的守在宛城中,每天安排那些投奔来的义军加固城防。
……
关羽看着许县的城墙感慨万千,建安四年的时候,他曾经跟着刘备在许县呆过一段时间,那段时间真是度日如年啊,刘备为了不引起曹操的猜忌,天天在后院种菜,后来好容易从许县逃了出去,夺了徐州,结果还没来得及睡个安稳觉,曹操就亲自带着大军杀了过来。刘备当时正好带着几十人出城巡视,一听说曹操来了,撒腿就跑,连给他送个消息都忘了,结果他被曹操堵在了下邳,和甘夫人、麋夫人等一起成了曹操的俘虏。建安五年,白马一战,他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随后得到消息说是刘备在袁绍的军中,他知道自己给刘备惹下了大祸,这才不顾曹操的挽留,护送着二位夫人留开。
一想到这件事,关羽就对曹操有一些感激,如果不是曹操下令放行的话,他再勇猛,也不可能平安的走出曹操的辖区。只是这样的感激只能藏在心底,不能在脸上表露出来。
在许县短短的几个月,关羽和曹操手下的徐晃、张辽都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只是建安五年一别,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如今张辽名震天下,镇守合肥,徐晃虽然不如张辽,却也是成名的将军。曾已何时,关羽觉得有些无颜再见故人,可是今天不一样了,他关羽凭着不到三万的人马,擒于禁,破樊城,在两个月内拿下南阳郡,现在更是杀到了许县,击败了曹操的留守人马。
他从曹操的手中夺回了天子。
关羽十分激动。他知道,刘备在建安四年从许县逃离之前,曾经接受了一份衣带诏,受诏与董承等人一起讨贼,二十年过去了,当年接受衣带诏的人只剩下刘备一个,而他现在迎回天子,算是替刘备完成了他的使命,完成了他萦绕在心头二十年的使命。
主公得到这个消息,一定会很高兴的。
“孔休,收拾一下,随我入宫觐见天子。”
殷观没有动,他的嘴角颤了一下,冲着关羽使了个眼色。关羽不解的瞟了他一眼,虽然有些不快,还是挥挥手,让旁边的人退下。殷观压低了声音,轻声劝道:“将军,这件事……还是先请示一下刘益州吧。”他顿了顿,又说道:“以将军的身份,无诏不宜主动请见的。”
关羽现在是荡寇将军,但他是刘备自己封的,并没有经过朝庭的认可,而朝庭认可的荡寇将军是曹操手下的张郃。再说了,就算关羽这个荡寇将军的名份是没问题的,他一个将军也是不能主动入宫见驾的。殷观这么说是给足了他的面子,实际上殷观担心的是更大的问题:刘备是不是愿意迎回天子?这个问题很棘手,因为从表面上来说,刘备一直是以尊崇天子为号召的,当然想要迎回天子,但是这年头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太正常了,曹操还说他没有篡逆之心呢,可是谁信啊?
万一刘备也有这个想法,那么关羽现在把天子迎回去,只怕不是功,而是罪了。刘备明面上不好说什么,但是他们四十年的君臣交情也就到此为止了。
所以殷观劝关羽慎重,在得到刘备的认可之前不要自行其事,免得到时候骑虎难下。他们现在这么顺利的打到许县,虽然有孙绍出其不意的夺取襄城的功劳,但整件事看起来还是很诡异——夏侯惇姗姗来迟,曹操还在路上,这些可以理解,但是留守邺城的曹丕到现在还没有动静,这就不好理解了。
如果要合理的解释,那只能是一个,曹家为了摆脱天子,宁愿冒着成为叛逆的风险。他们有实力在,道义上的加分减分已经无法扭转整个大局,他们很乐意把天子这个包袱甩给刘备。从这个角度来说,孙绍那么爽快的从襄城赶回樊城,放着近在咫尺的迎驾大功不要,似乎也就很好理解了。
殷观想得很多,但是他也深知关羽的脾气,深怕说得太直白了,关羽会不舒服,所以他拐着弯提醒关羽,不要好心办了坏事。
可惜,他还是低估了关羽。
一听到殷观的这句话,关羽的卧蚕眉就竖了起来,他勃然大怒:“自黄巾以来,主公征战垂三十余载,大小数百战,无数次的陷入死境,难道他是为了自己吗?他是皇室贵胄,身上流的是高祖皇帝的血脉,这些年一直心怀汉室,无时不刻不为天子为奸臣挟持所痛哭,如今天子就在眼前,他如果听到消息,必会日夜兼程的赶来见驾。我虽然只是一个荡寇将军,但我与主公义为君臣,恩若兄弟,他的心情我能不清楚?我去请见天子,与他见天子有何区别?”
关羽不由分说的一通怒斥,把殷观说得哑口无言,这些道理听起来好象挺象那么回事,但是殷观知道,这些都是关羽自己的想法,未必就是刘备的想法。关羽的特点就是太自以为是,他总觉得刘备的属下之中,只有他最了解刘备,刘备也最信任他,其他人都不如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就连张飞都要略逊几分,所以他对刘备忠心不二,与其说他是刘备的臣子,不如说他是刘备的兄弟,是不姓刘的宗亲。问题是这只是他自己的看法,刘备是不是这么看,又有谁知道?这么大的事情,别说你不是亲兄弟,就算你是亲兄弟,你也不能越俎代庖,替刘备做决定啊。
殷观恼火得要命,绞尽脑汁的想劝关羽,可是关羽根本懒得再听,只给了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入城请见。
殷观仰天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