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大宋无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逵给张斌一一介绍了麾下诸将,介绍到其中一人时,张斌不由的多打量了几眼。
因为这人姓折,正是大宋两大将门世家折氏之主,府州三万马步禁军主将,府州知州折克柔。
在后世真正了解历史,不被演义所影响的人都知道,大宋真正最值得可歌可泣的将门并非是杨家将,而是府州折氏。
因为,世代镇边,名将辈出的折氏是名副其实的“北宋第一将门”,功勋远超杨家。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中国古代的战争史,说穿了,并不是一部国家战争史,而是一部家国战争史,因为封建王朝家与国是紧紧绑在一起的。
春秋战国,天下诸侯混战,那些所谓的诸侯小国,小不过县,人口更是了了,但他们大都以国为姓,是家国一体的战斗集体。
即使到了宋朝,由于战乱多发,很多战斗集团,也都是以姓氏亲属或朋党故旧组成的,其中父子兄弟前赴后继,一同征战沙场的将门世家不在少数。
演义中百岁还挂帅出征的杨家寡妇佘太君,被一些将演义和电影电视剧当成历史的人没少敬仰。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演义中连佘太君的姓都弄错了,因为佘太君其实并不姓佘,而是姓折,她的娘家就是镇守西北边陲近三百年、功勋远超杨家将,宋时名满天下,但后世却默默无闻的折家将。
从唐末到宋室南迁,前后二百六十多年,折氏始终控制着麟府地区,世袭罔替,经历了十一世十九主之久(注),堪称中国之最,特别是仅凭府州一隅之地顽强抗击辽、西夏的进犯,实属不易。
当然,折家功勋卓著与其所在府州(今陕西省府谷县)位置也有很大关系,因为府州同时与辽国和西夏接壤,地处河东路前沿阵地,即使是为了自保,也要全力为宋抗夏防辽,从而屡立战功,名载史册。
北宋历朝皇帝个个小家子气,对武将忌惮堪称历史之最,武将只要稍有威名和功勋便猜疑有加,结果凄惨。
但是府州折氏能够世袭知州,独树特例,单是此事便可说明折家将在北宋时期是皇帝非常倚重的国之重宝。
而张斌此次北上御辽却是有备而来,而在他和韩绛的信中预谋计划中,重创辽军最重要的一环,便落在了折家军身上。
………
………
“禀报韩相公,郭太尉。常山粮道传来急报,发现辽人斥候出没,负责押送粮草的吴将军派信使禀报此事。”
张斌正要和折可柔多说几句话,套套近乎,突然外面传来急促的跑动声,紧接着一名风尘仆仆的士兵被韩绛的一名亲兵直接带了进来,对着韩绛和郭逵单膝跪地,抱拳大声说道。
诸将顿时神色一凝,有不少人甚至脸色一变,特别是人数不多的几名文官更是脸现惶恐之色。
自古以来,因为粮道被劫,或者粮草被烧,从而兵败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两个多月前西北横山大捷便是因为王舜臣翻山越岭,以奇兵烧了大半西贼粮草所致。
但张斌却是眼睛一亮,眸中精光闪烁,与韩绛互视一眼,后者同样精神一振。
按照张斌之前与韩绛信中约定,他们的计划起始点便是辽军盯上了大宋的粮道。
另一边,韩绛对郭逵点了点头,然后目光扫过所有人,神色沉稳的淡然道:“军都指挥使以上武将留下,其余诸将退下各司其职,做好随时出战准备。”
…………
…………
注:折氏所居的河东路府州等地是民族杂居之地,其中以党项族居主要地位。因此,宋实行了一套有别于内地州县的治理政策,即任用当地土豪或少数民族酋领为知州或蕃官,因俗为治,加以羁縻,使其互相牵制,巩固边防,安定秩序。地方的军政长官都由当地旺族担任,基本为世袭。折氏家族早就居住府州,在唐末五代就已经是当地名门望族、最高权威;除府州知州由折氏独居外,许多文武要职是由折氏及其族人、姻亲担任;折氏族坟、陵庙在府州。这些要因,都决定了折氏在北宋建立后仍然渴望持续不断地世袭担任府州知州以维护家族根基和利益。从折宗本为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开始起家(其传授世系如下:折宗本嗣伦从阮德御卿惟昌继闵克行可求……彦质),到第十代彦质(约10801160)任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逵给张斌一一介绍了麾下诸将,介绍到其中一人时,张斌不由的多打量了几眼。
因为这人姓折,正是大宋两大将门世家折氏之主,府州三万马步禁军主将,府州知州折克柔。
在后世真正了解历史,不被演义所影响的人都知道,大宋真正最值得可歌可泣的将门并非是杨家将,而是府州折氏。
因为,世代镇边,名将辈出的折氏是名副其实的“北宋第一将门”,功勋远超杨家。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中国古代的战争史,说穿了,并不是一部国家战争史,而是一部家国战争史,因为封建王朝家与国是紧紧绑在一起的。
春秋战国,天下诸侯混战,那些所谓的诸侯小国,小不过县,人口更是了了,但他们大都以国为姓,是家国一体的战斗集体。
即使到了宋朝,由于战乱多发,很多战斗集团,也都是以姓氏亲属或朋党故旧组成的,其中父子兄弟前赴后继,一同征战沙场的将门世家不在少数。
演义中百岁还挂帅出征的杨家寡妇佘太君,被一些将演义和电影电视剧当成历史的人没少敬仰。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演义中连佘太君的姓都弄错了,因为佘太君其实并不姓佘,而是姓折,她的娘家就是镇守西北边陲近三百年、功勋远超杨家将,宋时名满天下,但后世却默默无闻的折家将。
从唐末到宋室南迁,前后二百六十多年,折氏始终控制着麟府地区,世袭罔替,经历了十一世十九主之久(注),堪称中国之最,特别是仅凭府州一隅之地顽强抗击辽、西夏的进犯,实属不易。
当然,折家功勋卓著与其所在府州(今陕西省府谷县)位置也有很大关系,因为府州同时与辽国和西夏接壤,地处河东路前沿阵地,即使是为了自保,也要全力为宋抗夏防辽,从而屡立战功,名载史册。
北宋历朝皇帝个个小家子气,对武将忌惮堪称历史之最,武将只要稍有威名和功勋便猜疑有加,结果凄惨。
但是府州折氏能够世袭知州,独树特例,单是此事便可说明折家将在北宋时期是皇帝非常倚重的国之重宝。
而张斌此次北上御辽却是有备而来,而在他和韩绛的信中预谋计划中,重创辽军最重要的一环,便落在了折家军身上。
………
………
“禀报韩相公,郭太尉。常山粮道传来急报,发现辽人斥候出没,负责押送粮草的吴将军派信使禀报此事。”
张斌正要和折可柔多说几句话,套套近乎,突然外面传来急促的跑动声,紧接着一名风尘仆仆的士兵被韩绛的一名亲兵直接带了进来,对着韩绛和郭逵单膝跪地,抱拳大声说道。
诸将顿时神色一凝,有不少人甚至脸色一变,特别是人数不多的几名文官更是脸现惶恐之色。
自古以来,因为粮道被劫,或者粮草被烧,从而兵败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两个多月前西北横山大捷便是因为王舜臣翻山越岭,以奇兵烧了大半西贼粮草所致。
但张斌却是眼睛一亮,眸中精光闪烁,与韩绛互视一眼,后者同样精神一振。
按照张斌之前与韩绛信中约定,他们的计划起始点便是辽军盯上了大宋的粮道。
另一边,韩绛对郭逵点了点头,然后目光扫过所有人,神色沉稳的淡然道:“军都指挥使以上武将留下,其余诸将退下各司其职,做好随时出战准备。”
…………
…………
注:折氏所居的河东路府州等地是民族杂居之地,其中以党项族居主要地位。因此,宋实行了一套有别于内地州县的治理政策,即任用当地土豪或少数民族酋领为知州或蕃官,因俗为治,加以羁縻,使其互相牵制,巩固边防,安定秩序。地方的军政长官都由当地旺族担任,基本为世袭。折氏家族早就居住府州,在唐末五代就已经是当地名门望族、最高权威;除府州知州由折氏独居外,许多文武要职是由折氏及其族人、姻亲担任;折氏族坟、陵庙在府州。这些要因,都决定了折氏在北宋建立后仍然渴望持续不断地世袭担任府州知州以维护家族根基和利益。从折宗本为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开始起家(其传授世系如下:折宗本嗣伦从阮德御卿惟昌继闵克行可求……彦质),到第十代彦质(约10801160)任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