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五代十国那些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继恩死了之后,宰相郭无为拥立刘继恩的弟弟刘继元为新皇帝,这个刘继元和我们上面说过得南汉刘洪熙比较类似,刘洪熙是把自己的亲兄弟全部杀死了,而这个刘继元却把自己的叔叔之类的全部杀死了,只有一个最小的叔叔因为装疯卖傻这才侥幸躲过一劫,所以这个刘继元也是有名的残暴,心眼小,有仇必报。
但是刘继元这时候做这个皇帝其实并不算是一件好事,因为赵匡胤的大军来了,之前刘继恩被杀死,一种说法是郭无为指使候霸荣杀掉刘继恩,然后他杀人灭口,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候霸荣听说赵匡胤要来,于是就想拿着刘继恩的人头换个富贵。
最后一种说法,我觉得有点玄乎,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只能说候霸荣还是不了解赵匡胤,要是候霸荣真的把刘继恩的脑袋拿着给赵匡胤,估计候霸荣的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刘继恩死的时候,宋军还没有到太原,但是刘继元即位不久,宋军就杀来了,这一次宋军不仅仅是想着武力征讨,还有招降政策。条件就是刘继元献国,然后册封刘继元为平卢节度使,至于宰相郭无为还能得到一个安国军节度使的职位,这待遇不算低了。
但是刘继元不愿意,他觉得一个节度使,还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节度使,那里有自己做个皇帝舒服,所以他不愿意,但是郭无为心里却有点异动,他觉得自己现在死守河将来也难免被俘,还不如现在答应做个节度使呢,他觉得宋朝开出的这个条件十分的不错。
后来北汉君臣再商量这件事的时候,郭无为就一心一意想着投降,甚至最后还说要自杀,刘继元以为这家伙还真的是要自杀,急忙拦了下来:“你这是干什么呀!”
郭无为演技不错:“咱们数万人,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还不如赶紧投降,还能保全小命,享受富贵。”
刘继元听了之后,很不满意,对于郭无为的话并没有任何回应,不久他派人把这件事告知契丹,耶律璟听说之后急忙派大将前来救援,宋军这一次来的并不是很多,主要目的就是到这里看看情况,然后宣传一下统一政策,所以他们看到契丹军来了,急忙撤走。
公元969年,二月,赵匡胤决定亲征河东,这一次北汉军出来应战的是刘继业,他也是刘承钧的养子,但是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这个刘继业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家将故事中的杨业,杨老令公。
这时候的杨业很明显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厉害,他对上宋军,但是因为北汉军一部发生叛乱,投降了宋军,结果杨业也不敢打了,不能说杨业做错了,但是这件事在刘继元那里就是定义为了杨业无能,随后剥夺了军权。
宋军一路毫无阻碍的到了太原城下,同年三月,赵匡胤亲自到了太原城下,这个情景和当年柴荣围攻有点类似。
但是太原城城高沟深,是有名的北方忠臣,城墙四周共四十余里,易守难攻,五代以来太原经历的战火实在是太多了,每一次战后都要加固城防,所以太原城十分难破。
当年柴荣没辙,现在的赵匡胤也是一样,围攻了两个月,还是没有拿下来,这一仗打到了五月,赵匡胤决定把汾河掘开,放水淹城,刘继元在这里充分的显示了他力争守城的决心和意志。
带着太原军民去堵住汾水的入口,虽然还是有大量的水冲进了太原城,但是却未能影响到守城工作。
宋军的军营因为在成为地势也不是很高,所以也被淹了,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时候的局面不管怎么说都是对北汉越来也不利,郭无为再次劝告刘继元投降赵匡胤,但是刘继元还是坚持抵抗,决不投降。
郭无为一看没辙了,于是就准备自己溜出城去,自己找赵匡胤投降,但是他还没出发,这件事就被刘继元知道了,那这就没的说了,直接砍了脑袋了事。
刘继元之所以还是坚守,因为契丹的援军马上就要来了,就在宋军放水后不久,契丹大军汹涌而来,宋军不知契丹底细,出于稳妥考虑,而且他们在这里已经两个多月了,还是没有进展,于是决定撤军。
宋军撤走之后,城外留下了很多的补给品,这些都成了刘继元的战利品,对于北汉的财政也算是一个补贴,最起码他刘继元能够过上几天好日子了,呵呵。
这之后的刘继元就开始在河东胡作非为,打跑了赵匡胤,赵匡胤也改变了策略,先把注意力放到了南面没有心思关注北面了,河东算是取得了一段还算是安定的时期。
公元976年八月,赵匡胤再次派遣军队进攻北汉,这边战争刚开始,赵匡胤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皇宫里,这也算是一桩千古奇案了,而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为新皇帝,这就是宋太宗。
赵光义一开始也没有把心思放在北面,而是还一直关注着南面,在南面基本上没啥问题了,这才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北面的北汉,所以赵光义继位之后,立刻把派到北汉的军队调了回来。
赵光义知道虽然现在自己的势力是很强大,但是却也不能小瞧了北汉,因为北汉有靠山,有契丹的铁骑,这对于宋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赵光义觉得要是想要灭掉北汉,那么一定要从长计议。
而这时候的北汉军则是以进攻作为防守,刘继元觉得只要是带着大军整天在边境晃悠,没事打一下宋朝的据点,就能有效的遏制宋军的进攻计划。
其实这种思路,还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因为北汉出动,那就是大军,虽然不可能每次都是河东的主力,但是也是一直很强大的力量,屡次出动对于国力的耗费还是很大的,但是他们实际上却没有得到多少东西,他们一直在和宋军的地方军打,根本没有牵扯到宋军的主力,这样做只能激怒宋军,而很难达到牵制宋军目的。
宋军虽然主力没有北上,但是地方军还是和北汉打的不亦乐乎,感觉刘继元有点惊弓之鸟的意思,只要是宋军一来,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契丹求援,最多的一次一年有记载的就达到了五次之多,但是这些都不是宋军的主力军团作战,而是地方的小部队。
北汉到了刘继元时期对于契丹的依赖更强了,他们平时的一些大小事全部都靠契丹,而契丹方面虽然知道北汉存在对于他们和宋朝的关系缓和以及在牵制宋军方面都有用处,可是面对频繁的告急和各种要求,契丹也有点烦不胜烦的感觉,但是总体上来说契丹虽然看不起刘继元,但是对于北汉还是支持的。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正月,赵广义和大臣们开始商量进攻北汉的事情,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最终基本上还是都支持作战的,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进攻北汉了,经过这些年的准备,宋朝也已经准备好的北伐事宜。
赵光义当时看起来的确是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十分有自信,他再进攻北汉之前,曾经统治高丽和契丹,契丹听说之后就派了一个使者来问宋朝为什么要打北汉。
当时宋朝方面的发言人就很自信的说道:“河东不顺从,自然要讨伐他,你们要是不援助河东,咱们还能和平相处,你们要是援助河东,那么咱们就开战。”呵呵,这么霸气的话,听起来就是舒服。
契丹使者听完气呼呼的回去了。赵光义这时候也没空搭理他们,他正在和大臣们制定战略呢。
他们的战略核... -->>
刘继恩死了之后,宰相郭无为拥立刘继恩的弟弟刘继元为新皇帝,这个刘继元和我们上面说过得南汉刘洪熙比较类似,刘洪熙是把自己的亲兄弟全部杀死了,而这个刘继元却把自己的叔叔之类的全部杀死了,只有一个最小的叔叔因为装疯卖傻这才侥幸躲过一劫,所以这个刘继元也是有名的残暴,心眼小,有仇必报。
但是刘继元这时候做这个皇帝其实并不算是一件好事,因为赵匡胤的大军来了,之前刘继恩被杀死,一种说法是郭无为指使候霸荣杀掉刘继恩,然后他杀人灭口,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候霸荣听说赵匡胤要来,于是就想拿着刘继恩的人头换个富贵。
最后一种说法,我觉得有点玄乎,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只能说候霸荣还是不了解赵匡胤,要是候霸荣真的把刘继恩的脑袋拿着给赵匡胤,估计候霸荣的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刘继恩死的时候,宋军还没有到太原,但是刘继元即位不久,宋军就杀来了,这一次宋军不仅仅是想着武力征讨,还有招降政策。条件就是刘继元献国,然后册封刘继元为平卢节度使,至于宰相郭无为还能得到一个安国军节度使的职位,这待遇不算低了。
但是刘继元不愿意,他觉得一个节度使,还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节度使,那里有自己做个皇帝舒服,所以他不愿意,但是郭无为心里却有点异动,他觉得自己现在死守河将来也难免被俘,还不如现在答应做个节度使呢,他觉得宋朝开出的这个条件十分的不错。
后来北汉君臣再商量这件事的时候,郭无为就一心一意想着投降,甚至最后还说要自杀,刘继元以为这家伙还真的是要自杀,急忙拦了下来:“你这是干什么呀!”
郭无为演技不错:“咱们数万人,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还不如赶紧投降,还能保全小命,享受富贵。”
刘继元听了之后,很不满意,对于郭无为的话并没有任何回应,不久他派人把这件事告知契丹,耶律璟听说之后急忙派大将前来救援,宋军这一次来的并不是很多,主要目的就是到这里看看情况,然后宣传一下统一政策,所以他们看到契丹军来了,急忙撤走。
公元969年,二月,赵匡胤决定亲征河东,这一次北汉军出来应战的是刘继业,他也是刘承钧的养子,但是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这个刘继业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家将故事中的杨业,杨老令公。
这时候的杨业很明显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厉害,他对上宋军,但是因为北汉军一部发生叛乱,投降了宋军,结果杨业也不敢打了,不能说杨业做错了,但是这件事在刘继元那里就是定义为了杨业无能,随后剥夺了军权。
宋军一路毫无阻碍的到了太原城下,同年三月,赵匡胤亲自到了太原城下,这个情景和当年柴荣围攻有点类似。
但是太原城城高沟深,是有名的北方忠臣,城墙四周共四十余里,易守难攻,五代以来太原经历的战火实在是太多了,每一次战后都要加固城防,所以太原城十分难破。
当年柴荣没辙,现在的赵匡胤也是一样,围攻了两个月,还是没有拿下来,这一仗打到了五月,赵匡胤决定把汾河掘开,放水淹城,刘继元在这里充分的显示了他力争守城的决心和意志。
带着太原军民去堵住汾水的入口,虽然还是有大量的水冲进了太原城,但是却未能影响到守城工作。
宋军的军营因为在成为地势也不是很高,所以也被淹了,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时候的局面不管怎么说都是对北汉越来也不利,郭无为再次劝告刘继元投降赵匡胤,但是刘继元还是坚持抵抗,决不投降。
郭无为一看没辙了,于是就准备自己溜出城去,自己找赵匡胤投降,但是他还没出发,这件事就被刘继元知道了,那这就没的说了,直接砍了脑袋了事。
刘继元之所以还是坚守,因为契丹的援军马上就要来了,就在宋军放水后不久,契丹大军汹涌而来,宋军不知契丹底细,出于稳妥考虑,而且他们在这里已经两个多月了,还是没有进展,于是决定撤军。
宋军撤走之后,城外留下了很多的补给品,这些都成了刘继元的战利品,对于北汉的财政也算是一个补贴,最起码他刘继元能够过上几天好日子了,呵呵。
这之后的刘继元就开始在河东胡作非为,打跑了赵匡胤,赵匡胤也改变了策略,先把注意力放到了南面没有心思关注北面了,河东算是取得了一段还算是安定的时期。
公元976年八月,赵匡胤再次派遣军队进攻北汉,这边战争刚开始,赵匡胤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皇宫里,这也算是一桩千古奇案了,而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为新皇帝,这就是宋太宗。
赵光义一开始也没有把心思放在北面,而是还一直关注着南面,在南面基本上没啥问题了,这才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北面的北汉,所以赵光义继位之后,立刻把派到北汉的军队调了回来。
赵光义知道虽然现在自己的势力是很强大,但是却也不能小瞧了北汉,因为北汉有靠山,有契丹的铁骑,这对于宋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赵光义觉得要是想要灭掉北汉,那么一定要从长计议。
而这时候的北汉军则是以进攻作为防守,刘继元觉得只要是带着大军整天在边境晃悠,没事打一下宋朝的据点,就能有效的遏制宋军的进攻计划。
其实这种思路,还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因为北汉出动,那就是大军,虽然不可能每次都是河东的主力,但是也是一直很强大的力量,屡次出动对于国力的耗费还是很大的,但是他们实际上却没有得到多少东西,他们一直在和宋军的地方军打,根本没有牵扯到宋军的主力,这样做只能激怒宋军,而很难达到牵制宋军目的。
宋军虽然主力没有北上,但是地方军还是和北汉打的不亦乐乎,感觉刘继元有点惊弓之鸟的意思,只要是宋军一来,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契丹求援,最多的一次一年有记载的就达到了五次之多,但是这些都不是宋军的主力军团作战,而是地方的小部队。
北汉到了刘继元时期对于契丹的依赖更强了,他们平时的一些大小事全部都靠契丹,而契丹方面虽然知道北汉存在对于他们和宋朝的关系缓和以及在牵制宋军方面都有用处,可是面对频繁的告急和各种要求,契丹也有点烦不胜烦的感觉,但是总体上来说契丹虽然看不起刘继元,但是对于北汉还是支持的。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正月,赵广义和大臣们开始商量进攻北汉的事情,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最终基本上还是都支持作战的,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进攻北汉了,经过这些年的准备,宋朝也已经准备好的北伐事宜。
赵光义当时看起来的确是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十分有自信,他再进攻北汉之前,曾经统治高丽和契丹,契丹听说之后就派了一个使者来问宋朝为什么要打北汉。
当时宋朝方面的发言人就很自信的说道:“河东不顺从,自然要讨伐他,你们要是不援助河东,咱们还能和平相处,你们要是援助河东,那么咱们就开战。”呵呵,这么霸气的话,听起来就是舒服。
契丹使者听完气呼呼的回去了。赵光义这时候也没空搭理他们,他正在和大臣们制定战略呢。
他们的战略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