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 (2/2)
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三国之西州制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这也是为什么张角搜刮了整个冀州和青州,却只得到区区二十七亿钱的原因。同时,汉灵帝时期粮食产量也很少,张角搜刮了大汉粮食的主要出产地,却只得到了四百多万石粮食;而在隋文帝时期,隋文帝命令全国上下都要节俭,他自己一年没有吃过肉食,全国人民很感动,都追随隋文帝事事节俭。结果不出两年,隋朝政府一下就发家致富了,隋朝在各地兴建了多个大粮仓,例如著名的洛口仓,每个粮仓,其储存的粮食均超过了一百万石!到了唐朝时期,隋朝的粮仓里的粮食和布帛还剩有大半,给唐朝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科出身的刘范倒是对汉灵帝时期的情况有所了解。刘范道:“那我就放心了。朝廷确实穷得不行,真要建立镇北军,他们也不一定拿得出钱来。”
田丰又道:“主公,属下以为,用粮饷来招揽,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贾诩默然,刘范道。
“主公请想,人们为粮饷而来,而并非是真心要为大汉戍守国土,更有投机取巧之人,以为参军有利,根本不顾家国大义,真正冲锋陷阵时说不定转身就跑了。既然如此,主公又要他们有什么用呢?”
刘范十分认同,道:“说的不错!要是人人投机,那还白白浪费了粮饷,更对国家不利,这样的兵,不要也罢!那元皓以为该如何?”
田丰道:“主公不是有过人的文采么?主公宜应暂时不公布粮饷,也书一篇檄文,晓谕幽州百姓以家国大义,如此,心怀家国之士必定纷至沓来。”
贾诩道:“不止幽州,临近幽州的冀州和并州也可以发出檄文。经过黄巾之乱,幽州人口还有三百多万,冀州人口剩下六百多万,并州虽不受波及,但又有黑山军袭扰,只余下一百几十万。人口如此之多,撒大网才能捕大鱼,如此一来,前来响应主公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多。”本来东汉人口最高峰达到了六千五百万人,但由于黄巾起义,现在只剩下了五千多万在籍人口。
刘范心虚地点点头,文采他说不上,但现在箭在弦上,他也只能凭借前世的文科功底,胡乱写一篇出来了。于是刘范想了想,就动笔了。想了半天,檄文才写好了,名字叫做《镇北募兵檄文》:“盖闻中国之敌者,非越人,非羌氐,而北虏耳。曩者,林胡楼烦之辈鹰扬于北原,赵国破之,始建长城以之拒。然长城仍难以绝北虏窥视中原之心,后,匈奴单于冒顿率贼越黄河叩关,故有始皇帝遣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北筑长城以守藩篱。大汉新立,长城再见破,高祖与四十万戍卒见围于白登,几无还路,只得卑辞厚币,奉上公主和亲,希求保全宗庙社稷——汉之耻辱,自此始也。
后孝文帝、孝景帝不堪其辱,惟轻徭薄赋,励精图治,开文景之治,由是大汉益强,匈奴益弱,人民喜悦,皆翘首以待,希图汉军北伐,以雪昔耻;孝武帝不堪其辱,故振奋人心,遣飞将军、大将军、霍骠骑等豪杰北伐匈奴:飞将军百兵休憩以惑敌,暮夜弯弓拟射虎;大将军传捷报于茏城,破单于于漠北;霍骠骑祭天于狼居胥,祭地于姑衍山,何其雄也!何其壮也!时人闻知,莫不相拥而泣,弹冠相庆,直呼匈奴势去,大汉由可兴矣!
由上,故吾辈可知:堪守中国者,非长城,惟中国人也!可敌北虏者,非长城,惟中国人也。夫中国人不自强,纵有千道长城横于北方,又何以拒之以北?观今者,鲜卑坐强,虎视中原,檀石槐之心,路人皆知!中国实危矣!试问天下,何人敢救之欤?
天下实非一家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于天下英雄哉?范自就任以来,夙兴夜叹,自知责任重大,不敢有损祖宗英灵,恐托付不效,伤中国人之心。故范只愿于昔日飞将军射虎之地,再效先人壮举,于今只恨无同属与共。
昔闻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故今范特募兵两万五千员,望燕赵壮士相投!檄文遍传燕赵,希求各路豪杰奋不顾身,以国为先,以血肉之躯为我中国再筑一座长城,戍守边疆,抗拒北虏,则封狼居胥,燕然勒石,便在今朝明日!——镇北将军刘书。”放下笔,刘范又拿起蔡侯纸吹吹,墨水便干了。
刘范看了很久,觉得只有檄文恐怕还不足以打动百姓,故而思索一番,想到了爱国名将孙立人将军的《知识青年从军歌》,顿时觉得大好!为了当下紧迫,于是他只得对不住孙立人将军了,提笔又在檄文下面写下《从军歌》的前一段: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於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北奴不顾身!
由于时代问题,刘范只得将原文中的“倭奴”改成“北奴”,且《知识青年从军歌》还有后段,还要比前段荡气回肠,慷慨激昂,只是刘范记不住了。贾诩和田丰接过来一看,先看刘范的字体,是通俗易懂的楷书;再看内容,都道大好。于是刘范拍板了,让虎卫军誊抄每人几百份,送往幽州以及并州和冀州靠近幽州的郡县。
sp; 这也是为什么张角搜刮了整个冀州和青州,却只得到区区二十七亿钱的原因。同时,汉灵帝时期粮食产量也很少,张角搜刮了大汉粮食的主要出产地,却只得到了四百多万石粮食;而在隋文帝时期,隋文帝命令全国上下都要节俭,他自己一年没有吃过肉食,全国人民很感动,都追随隋文帝事事节俭。结果不出两年,隋朝政府一下就发家致富了,隋朝在各地兴建了多个大粮仓,例如著名的洛口仓,每个粮仓,其储存的粮食均超过了一百万石!到了唐朝时期,隋朝的粮仓里的粮食和布帛还剩有大半,给唐朝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科出身的刘范倒是对汉灵帝时期的情况有所了解。刘范道:“那我就放心了。朝廷确实穷得不行,真要建立镇北军,他们也不一定拿得出钱来。”
田丰又道:“主公,属下以为,用粮饷来招揽,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贾诩默然,刘范道。
“主公请想,人们为粮饷而来,而并非是真心要为大汉戍守国土,更有投机取巧之人,以为参军有利,根本不顾家国大义,真正冲锋陷阵时说不定转身就跑了。既然如此,主公又要他们有什么用呢?”
刘范十分认同,道:“说的不错!要是人人投机,那还白白浪费了粮饷,更对国家不利,这样的兵,不要也罢!那元皓以为该如何?”
田丰道:“主公不是有过人的文采么?主公宜应暂时不公布粮饷,也书一篇檄文,晓谕幽州百姓以家国大义,如此,心怀家国之士必定纷至沓来。”
贾诩道:“不止幽州,临近幽州的冀州和并州也可以发出檄文。经过黄巾之乱,幽州人口还有三百多万,冀州人口剩下六百多万,并州虽不受波及,但又有黑山军袭扰,只余下一百几十万。人口如此之多,撒大网才能捕大鱼,如此一来,前来响应主公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多。”本来东汉人口最高峰达到了六千五百万人,但由于黄巾起义,现在只剩下了五千多万在籍人口。
刘范心虚地点点头,文采他说不上,但现在箭在弦上,他也只能凭借前世的文科功底,胡乱写一篇出来了。于是刘范想了想,就动笔了。想了半天,檄文才写好了,名字叫做《镇北募兵檄文》:“盖闻中国之敌者,非越人,非羌氐,而北虏耳。曩者,林胡楼烦之辈鹰扬于北原,赵国破之,始建长城以之拒。然长城仍难以绝北虏窥视中原之心,后,匈奴单于冒顿率贼越黄河叩关,故有始皇帝遣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北筑长城以守藩篱。大汉新立,长城再见破,高祖与四十万戍卒见围于白登,几无还路,只得卑辞厚币,奉上公主和亲,希求保全宗庙社稷——汉之耻辱,自此始也。
后孝文帝、孝景帝不堪其辱,惟轻徭薄赋,励精图治,开文景之治,由是大汉益强,匈奴益弱,人民喜悦,皆翘首以待,希图汉军北伐,以雪昔耻;孝武帝不堪其辱,故振奋人心,遣飞将军、大将军、霍骠骑等豪杰北伐匈奴:飞将军百兵休憩以惑敌,暮夜弯弓拟射虎;大将军传捷报于茏城,破单于于漠北;霍骠骑祭天于狼居胥,祭地于姑衍山,何其雄也!何其壮也!时人闻知,莫不相拥而泣,弹冠相庆,直呼匈奴势去,大汉由可兴矣!
由上,故吾辈可知:堪守中国者,非长城,惟中国人也!可敌北虏者,非长城,惟中国人也。夫中国人不自强,纵有千道长城横于北方,又何以拒之以北?观今者,鲜卑坐强,虎视中原,檀石槐之心,路人皆知!中国实危矣!试问天下,何人敢救之欤?
天下实非一家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于天下英雄哉?范自就任以来,夙兴夜叹,自知责任重大,不敢有损祖宗英灵,恐托付不效,伤中国人之心。故范只愿于昔日飞将军射虎之地,再效先人壮举,于今只恨无同属与共。
昔闻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故今范特募兵两万五千员,望燕赵壮士相投!檄文遍传燕赵,希求各路豪杰奋不顾身,以国为先,以血肉之躯为我中国再筑一座长城,戍守边疆,抗拒北虏,则封狼居胥,燕然勒石,便在今朝明日!——镇北将军刘书。”放下笔,刘范又拿起蔡侯纸吹吹,墨水便干了。
刘范看了很久,觉得只有檄文恐怕还不足以打动百姓,故而思索一番,想到了爱国名将孙立人将军的《知识青年从军歌》,顿时觉得大好!为了当下紧迫,于是他只得对不住孙立人将军了,提笔又在檄文下面写下《从军歌》的前一段: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於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北奴不顾身!
由于时代问题,刘范只得将原文中的“倭奴”改成“北奴”,且《知识青年从军歌》还有后段,还要比前段荡气回肠,慷慨激昂,只是刘范记不住了。贾诩和田丰接过来一看,先看刘范的字体,是通俗易懂的楷书;再看内容,都道大好。于是刘范拍板了,让虎卫军誊抄每人几百份,送往幽州以及并州和冀州靠近幽州的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