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我和崇祯有个约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看了一遍?”李教谕惊讶道,“才一遍啊,那哪行啊!不说默诵于心,至少也要看得滚瓜烂熟才行。”
“我觉得好像还行吧”,开玩笑,且不说‘四书五经’,乃至‘十三经注疏’,都是自己前世读书时,认认真真读过了的,对这些古典文献,早有一定的研究。前辈子,自己最大的天赋是什么?是令人惊叹的记忆力与领悟力。若非靠着这惊人的天赋,又哪能从一个小县城里,考到著名高等学府,又考上研究生,再取得海外名校哲学博士学位呢。对于陆扬而言,读过一遍,如果是泛泛而读,则基本上能记住大概要点,如果是精读,则基本上已经能复述其内容了。至于“四书五经”,在上辈子的哲学课程中,属于已经反复研读过的文献,早已经是烂熟于心了。
“你自己觉得还行?”李教谕略感郁闷道,同时,心里暗道:便让我来提点提点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吧,学问不是小事,可不是有点小聪明就行了的。说完,李教谕便先后从“四书”的《论语》中摘出“八佾”、“雍也”中的部分章句考校起陆扬。
这些提问,对陆扬而言,简直是小儿科,陆扬对答如流。李教谕便又从《孟子》《大学》《中庸》里出题,也被陆扬逐个答上。陆扬作为哲学博士,对这些经典,不仅对其本经与朱熹的章句很熟,还读过后世那么多名家学者的集注汇纂,对古往今来的各种注疏,都有所涉猎,现在一一答来,确实如数家珍,不费力气。
李教谕被陆扬弄懵了,但还是有点不服气,便使出了杀手锏,拿出最为晦涩难懂的《尚书》,想为难陆扬:“《语》《孟》《学》《庸》‘四书’,乃儒家入门之学,你懂了,倒也不稀奇,不知对于《尚书》,可知一二?”李教谕还就不信了,陆扬这小子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难不成还能将佶屈聱牙的《尚书》也搞懂?要知道,那玩意儿可是遥远的夏商周三代的官方文献,文字艰涩生僻、语言拗口难懂,即便是自己,当年也是望而却步的。
“还是略懂一二的”,陆扬似乎压根不知道“谦虚”两个字怎么写,“只是不知泰山说的是古文尚书,还是今文尚书”。所谓今文、古文者,是指《尚书》的记录文字不同,而出现的版本差异。
自秦始皇焚书后,除医药、卜筮、农耕之书外,天下书籍尽皆销毁,只留孤本藏于咸阳,结果项羽入咸阳后,火烧秦宫,天下书籍乃彻底灭失。幸好秦祚不长,仅二世而亡,一些尚且在世的老先生还能背诵那些文献,于是这些老先生用汉代的文字,即所谓的“今文”,将古典文献重新记载了下来。不过,不久,又有不少用先前六国文字(即“古文”)写成的原始文献,从民间流传出来。“今文”、“古文”记载的篇章、言辞,有很大的区别,于是乎,“今文”学者说“古文”是那些民间献书的人为了骗取朝廷奖赏而伪作的假书,“古文”学者则说“今文”是那些个老先生老糊涂了,记错了或漏记了内容,导致版本出了问题。双方打起了笔墨官司,从汉朝打到了清朝,到民国时,康有为与章太炎都还在打个不停。这真真是一桩无头公案矣。
“好,很好,你还知道今古文之别”,李教谕咬牙切齿道,他虽然性子宽和,但只要涉及学问,那个温和、宽厚的李老头便不见了,李教谕终于爆发了他严厉、较真的一面,“你听好了,《尚书》中有一句真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何解?”
陆扬仍旧微笑道:“这‘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八字,出自古文《尚书》的《大禹谟》一篇,它后面还有八字,即‘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前后两句合在一块,便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便是古文《尚书》的‘十六字心传’,朱子曾言:‘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然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人欲之私矣’,可见,只有人心时时保持一种‘危’的自觉,才能怔悟到道心‘微’的玄妙”。
一番话,说得李教谕频频点头,暗暗感叹:没想到,这小子真是个读书的料,竟然已经深得《尚书》真义了。待会还是得稍微表扬他两句。思绪未完,便又听那陆扬接着说道:
“这十六字,妙则妙矣,不过,却是假的”,陆扬也不怕惊到李老头,语出惊人道。
nbsp; “看了一遍?”李教谕惊讶道,“才一遍啊,那哪行啊!不说默诵于心,至少也要看得滚瓜烂熟才行。”
“我觉得好像还行吧”,开玩笑,且不说‘四书五经’,乃至‘十三经注疏’,都是自己前世读书时,认认真真读过了的,对这些古典文献,早有一定的研究。前辈子,自己最大的天赋是什么?是令人惊叹的记忆力与领悟力。若非靠着这惊人的天赋,又哪能从一个小县城里,考到著名高等学府,又考上研究生,再取得海外名校哲学博士学位呢。对于陆扬而言,读过一遍,如果是泛泛而读,则基本上能记住大概要点,如果是精读,则基本上已经能复述其内容了。至于“四书五经”,在上辈子的哲学课程中,属于已经反复研读过的文献,早已经是烂熟于心了。
“你自己觉得还行?”李教谕略感郁闷道,同时,心里暗道:便让我来提点提点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吧,学问不是小事,可不是有点小聪明就行了的。说完,李教谕便先后从“四书”的《论语》中摘出“八佾”、“雍也”中的部分章句考校起陆扬。
这些提问,对陆扬而言,简直是小儿科,陆扬对答如流。李教谕便又从《孟子》《大学》《中庸》里出题,也被陆扬逐个答上。陆扬作为哲学博士,对这些经典,不仅对其本经与朱熹的章句很熟,还读过后世那么多名家学者的集注汇纂,对古往今来的各种注疏,都有所涉猎,现在一一答来,确实如数家珍,不费力气。
李教谕被陆扬弄懵了,但还是有点不服气,便使出了杀手锏,拿出最为晦涩难懂的《尚书》,想为难陆扬:“《语》《孟》《学》《庸》‘四书’,乃儒家入门之学,你懂了,倒也不稀奇,不知对于《尚书》,可知一二?”李教谕还就不信了,陆扬这小子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难不成还能将佶屈聱牙的《尚书》也搞懂?要知道,那玩意儿可是遥远的夏商周三代的官方文献,文字艰涩生僻、语言拗口难懂,即便是自己,当年也是望而却步的。
“还是略懂一二的”,陆扬似乎压根不知道“谦虚”两个字怎么写,“只是不知泰山说的是古文尚书,还是今文尚书”。所谓今文、古文者,是指《尚书》的记录文字不同,而出现的版本差异。
自秦始皇焚书后,除医药、卜筮、农耕之书外,天下书籍尽皆销毁,只留孤本藏于咸阳,结果项羽入咸阳后,火烧秦宫,天下书籍乃彻底灭失。幸好秦祚不长,仅二世而亡,一些尚且在世的老先生还能背诵那些文献,于是这些老先生用汉代的文字,即所谓的“今文”,将古典文献重新记载了下来。不过,不久,又有不少用先前六国文字(即“古文”)写成的原始文献,从民间流传出来。“今文”、“古文”记载的篇章、言辞,有很大的区别,于是乎,“今文”学者说“古文”是那些民间献书的人为了骗取朝廷奖赏而伪作的假书,“古文”学者则说“今文”是那些个老先生老糊涂了,记错了或漏记了内容,导致版本出了问题。双方打起了笔墨官司,从汉朝打到了清朝,到民国时,康有为与章太炎都还在打个不停。这真真是一桩无头公案矣。
“好,很好,你还知道今古文之别”,李教谕咬牙切齿道,他虽然性子宽和,但只要涉及学问,那个温和、宽厚的李老头便不见了,李教谕终于爆发了他严厉、较真的一面,“你听好了,《尚书》中有一句真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何解?”
陆扬仍旧微笑道:“这‘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八字,出自古文《尚书》的《大禹谟》一篇,它后面还有八字,即‘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前后两句合在一块,便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便是古文《尚书》的‘十六字心传’,朱子曾言:‘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然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人欲之私矣’,可见,只有人心时时保持一种‘危’的自觉,才能怔悟到道心‘微’的玄妙”。
一番话,说得李教谕频频点头,暗暗感叹:没想到,这小子真是个读书的料,竟然已经深得《尚书》真义了。待会还是得稍微表扬他两句。思绪未完,便又听那陆扬接着说道:
“这十六字,妙则妙矣,不过,却是假的”,陆扬也不怕惊到李老头,语出惊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