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大汉国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不错!若从阙廷外调,这一万人的口粮岂不又在苏某适才所算三策之外?若从本地百姓精选,则口粮不增,只增甲士,则无须再为粮食之事忧虑。”苏仪道。
当下众人信心大振,趋马径直赶至须昌,见到刘嵩之弟刘信,所遇情形与在取虑如出一辙。
沂王将诏令出示后,苏仪又把所构思之事讲述一遍,刘信也是当场击节叫好。众人计议已定,遂按照苏仪之谋,分头行事。
刘嵩、刘信兄弟分别到城外的难民群中,宣讲凿山穿渠之事,并陈清利益,以及将来远景,自是深得百姓拥护。
随即,两县初步挑选出数万精壮年轻男子,分赴濉河右岸山中。同时,征集铁器、农具数万件,交到这些筑渠之人的手中。
接着,命令监工的甲士,从其中挑选精壮适于习武之士,编入汉军,闲下来时肄习战射。
然后,再继续从两县征集粮食,运往濉河山谷与王城两地。
不久,濉河山谷引流工程既管温饱又分田亩的消息便不胫而走,附近州县的沂国流民纷纷来投,工程进度之快竟出乎苏仪预料,但也产生了突如其来的粮食补给问题。
对此,苏仪已有备案,当即亲赴东海国,面见东海王刘强,借得许多粮食,然后抽调大量人力,亲自监工,分别在濉河分流处和从群山出口处各自筑建水闸与堤坝。
整个工程的完工时间比苏仪所预估的提前两个多月,苏仪遂按照人头分配给流民土地与稻种。
不久之后,原先沂国的荒芜之地,果然变成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
随着庄稼有了收成,沂国的国力迅速得到提升,面貌随之改观,王城与王宫俱都焕然一新,城内人气兴旺,百业复苏。
沂王瞧在眼里,乐在心中,对苏仪不仅愈加敬重,更是感激万分。
谢滟当初去淮国借粮,果然亦如苏仪所料,一粒米都没带回。据他的说法是淮王本来是满口应允借粮,但后来闻听沂国要走了他垂涎已久的取虑、须昌二县,勃然大怒,当即拒绝了沂国的借粮请求。
对此,沂王并不感到意外,所以也就不以为意。他在意的是首先如何能储备足够粮食加倍偿还给当初愿意出借粮食的各王国、侯国;其次,由于沂国的蒸蒸日上,原先的本地流民已经尽数返回,而且还有许多其他地方的百姓纷至沓来,人口已经从纯流出转为净流入之势。
苏仪道:“沂王勿虑,因地用天,成功之资!粮食,取之于山地河流,只要不出现天灾人祸,慢慢休养生息,假以时日,所借之粮,尽可还清;沂国,人人皆可籍以糊口。但是,勉强生存只是立足之策,而富庶一邦,才是长久之计!”
沂王问道:“先生真是志向远大,但不知如何方能使沂国富庶一方?”
苏仪道:“此事,我早已有所考虑。沂王,还记得当初济王借马之事否?”
沂王道:“此事无时无刻不牵绕本王心头,只是不知如何才能筹集一百匹战马,当下实在有心无力啊!”
苏仪微微一笑,道:“此即为苏某为沂国所谋划的富裕之道。”
“先生有何良策?”沂王连忙问道,不知他此次又能带来何种新的惊喜?
“从济王借马之事,便可路露知暑,推微达着。当前,整个东州尽皆缺少宝马良驹。岂不闻‘物以远至为珍,士以稀见为贵物?’如果我们能进得大量好马,就不愁卖不上好价钱,进而足以富国。”
不待沂王说话,谢滟已抢先道:
“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也,国之大用。安定时期,根据乘坐马匹的优劣,可以区别尊卑之序;若国家万一有变,则能跨越远近距离的限制。贩马,是一个好主意!”
沂王赞道:“不愧是太子洗马!只是不知从哪里能弄得如此许多宝马良驹?”
谢滟不答。
苏仪道:“苏某乃渔阳人,也算在马背上长大,自以为精通相马骨法,且早年更是常在大汉与乌桓的互市中厮混,熟悉许多乌桓、鲜卑部落。假若能筹得足够本钱,除了马匹,苏某还可以低价买入大量牛、羊以及乌桓、鲜卑所产的貂皮、皮毛柔蠕等塞外珍贵特产,卖给海内各地,必然供不应求。考虑到节气、路途等限制,一年至少可做两次贸易,不出三年,沂国必可富甲一方!”
沂王大喜,道:“先生真是才高于世。只是这骏马、名裘等塞外特产如此珍贵,本钱只怕不少吧?沂国国贫,何来如此多本钱?”
苏仪微微一笑,道:“本钱不是问题,只要沂王愿意依计行事,大事必定可成。”
沂王奇道:“如此有利可图,我又岂能不愿意?只是依何计行事,还望先生教我。”
苏仪道:“老办法,与当初借粮一样,沂王只须向各侯国出具一些筹集本钱的手书,加盖沂王之印,各国还不有求必应?一旦有了本钱,苏某自有办法从塞外贩得大量雄壮骏马,以兴我沂国。”
沂王喜出望外,当即满口应允,接着按照言中要求,制好向各国借款的文书。
苏仪道:“兹事体大,非苏某亲自走一遭不可。我将亲自登门,分别拜访各位侯爷,陈述清楚此事利益,然后押运所筹钱财,经北州,赶往渔阳、幽州,以及上谷宁城。”
“渔阳、幽州倒是重要边郡,但这上谷宁城此前却是很少听闻?”沂王重复道。
“不错!近闻阙廷重新设置乌桓校尉,营府建在上谷宁城,兼管鲜卑,并在那里开设互市。”
“不知先生此去需要带多少人随行?”
“自阙廷采用咱们上书的建议后,流民与盗匪近乎销声匿迹,北去路上安全多了。故此,三十名汉军足矣!”
“先生此行需去多久?”
“长则半年,短三个月。”
“先生离去,还有何事嘱咐本王否?”
“确有一事,就是在濉河分流出群山的那座水闸,地势高耸,俯视北方千里平原。此处非同小可,一旦不慎决口,整个沂国都将被其淹没在一片渺茫横溢的大水中。故此,我将其命名为龙口岭,并设下重兵护卫,还令刘嵩、刘信兄弟鼎力相助。请沂王给予高度关注,不能出现丝毫闪失!”
“本王记下了!”
诸王刚刚退下,关雎公主却又款款而来了。
“陛下!”她见过明帝。
“你是为蠡懿公主之事而来吧?”
“正是,恳请陛下千万不可放过凶手阴枫。”
“唉,朕也难啊!”
“何难之有?依法处置,不就成了?”关雎不解。
“又来了,与刚走那几位王,真是异曲同工。”明帝心中不禁一阵苦笑。
“这样吧,此事无须多加解释,你且随朕走一趟,便都明白了。”
“去哪里?”
“到了就知道了。”
?
p;“不错!若从阙廷外调,这一万人的口粮岂不又在苏某适才所算三策之外?若从本地百姓精选,则口粮不增,只增甲士,则无须再为粮食之事忧虑。”苏仪道。
当下众人信心大振,趋马径直赶至须昌,见到刘嵩之弟刘信,所遇情形与在取虑如出一辙。
沂王将诏令出示后,苏仪又把所构思之事讲述一遍,刘信也是当场击节叫好。众人计议已定,遂按照苏仪之谋,分头行事。
刘嵩、刘信兄弟分别到城外的难民群中,宣讲凿山穿渠之事,并陈清利益,以及将来远景,自是深得百姓拥护。
随即,两县初步挑选出数万精壮年轻男子,分赴濉河右岸山中。同时,征集铁器、农具数万件,交到这些筑渠之人的手中。
接着,命令监工的甲士,从其中挑选精壮适于习武之士,编入汉军,闲下来时肄习战射。
然后,再继续从两县征集粮食,运往濉河山谷与王城两地。
不久,濉河山谷引流工程既管温饱又分田亩的消息便不胫而走,附近州县的沂国流民纷纷来投,工程进度之快竟出乎苏仪预料,但也产生了突如其来的粮食补给问题。
对此,苏仪已有备案,当即亲赴东海国,面见东海王刘强,借得许多粮食,然后抽调大量人力,亲自监工,分别在濉河分流处和从群山出口处各自筑建水闸与堤坝。
整个工程的完工时间比苏仪所预估的提前两个多月,苏仪遂按照人头分配给流民土地与稻种。
不久之后,原先沂国的荒芜之地,果然变成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
随着庄稼有了收成,沂国的国力迅速得到提升,面貌随之改观,王城与王宫俱都焕然一新,城内人气兴旺,百业复苏。
沂王瞧在眼里,乐在心中,对苏仪不仅愈加敬重,更是感激万分。
谢滟当初去淮国借粮,果然亦如苏仪所料,一粒米都没带回。据他的说法是淮王本来是满口应允借粮,但后来闻听沂国要走了他垂涎已久的取虑、须昌二县,勃然大怒,当即拒绝了沂国的借粮请求。
对此,沂王并不感到意外,所以也就不以为意。他在意的是首先如何能储备足够粮食加倍偿还给当初愿意出借粮食的各王国、侯国;其次,由于沂国的蒸蒸日上,原先的本地流民已经尽数返回,而且还有许多其他地方的百姓纷至沓来,人口已经从纯流出转为净流入之势。
苏仪道:“沂王勿虑,因地用天,成功之资!粮食,取之于山地河流,只要不出现天灾人祸,慢慢休养生息,假以时日,所借之粮,尽可还清;沂国,人人皆可籍以糊口。但是,勉强生存只是立足之策,而富庶一邦,才是长久之计!”
沂王问道:“先生真是志向远大,但不知如何方能使沂国富庶一方?”
苏仪道:“此事,我早已有所考虑。沂王,还记得当初济王借马之事否?”
沂王道:“此事无时无刻不牵绕本王心头,只是不知如何才能筹集一百匹战马,当下实在有心无力啊!”
苏仪微微一笑,道:“此即为苏某为沂国所谋划的富裕之道。”
“先生有何良策?”沂王连忙问道,不知他此次又能带来何种新的惊喜?
“从济王借马之事,便可路露知暑,推微达着。当前,整个东州尽皆缺少宝马良驹。岂不闻‘物以远至为珍,士以稀见为贵物?’如果我们能进得大量好马,就不愁卖不上好价钱,进而足以富国。”
不待沂王说话,谢滟已抢先道:
“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也,国之大用。安定时期,根据乘坐马匹的优劣,可以区别尊卑之序;若国家万一有变,则能跨越远近距离的限制。贩马,是一个好主意!”
沂王赞道:“不愧是太子洗马!只是不知从哪里能弄得如此许多宝马良驹?”
谢滟不答。
苏仪道:“苏某乃渔阳人,也算在马背上长大,自以为精通相马骨法,且早年更是常在大汉与乌桓的互市中厮混,熟悉许多乌桓、鲜卑部落。假若能筹得足够本钱,除了马匹,苏某还可以低价买入大量牛、羊以及乌桓、鲜卑所产的貂皮、皮毛柔蠕等塞外珍贵特产,卖给海内各地,必然供不应求。考虑到节气、路途等限制,一年至少可做两次贸易,不出三年,沂国必可富甲一方!”
沂王大喜,道:“先生真是才高于世。只是这骏马、名裘等塞外特产如此珍贵,本钱只怕不少吧?沂国国贫,何来如此多本钱?”
苏仪微微一笑,道:“本钱不是问题,只要沂王愿意依计行事,大事必定可成。”
沂王奇道:“如此有利可图,我又岂能不愿意?只是依何计行事,还望先生教我。”
苏仪道:“老办法,与当初借粮一样,沂王只须向各侯国出具一些筹集本钱的手书,加盖沂王之印,各国还不有求必应?一旦有了本钱,苏某自有办法从塞外贩得大量雄壮骏马,以兴我沂国。”
沂王喜出望外,当即满口应允,接着按照言中要求,制好向各国借款的文书。
苏仪道:“兹事体大,非苏某亲自走一遭不可。我将亲自登门,分别拜访各位侯爷,陈述清楚此事利益,然后押运所筹钱财,经北州,赶往渔阳、幽州,以及上谷宁城。”
“渔阳、幽州倒是重要边郡,但这上谷宁城此前却是很少听闻?”沂王重复道。
“不错!近闻阙廷重新设置乌桓校尉,营府建在上谷宁城,兼管鲜卑,并在那里开设互市。”
“不知先生此去需要带多少人随行?”
“自阙廷采用咱们上书的建议后,流民与盗匪近乎销声匿迹,北去路上安全多了。故此,三十名汉军足矣!”
“先生此行需去多久?”
“长则半年,短三个月。”
“先生离去,还有何事嘱咐本王否?”
“确有一事,就是在濉河分流出群山的那座水闸,地势高耸,俯视北方千里平原。此处非同小可,一旦不慎决口,整个沂国都将被其淹没在一片渺茫横溢的大水中。故此,我将其命名为龙口岭,并设下重兵护卫,还令刘嵩、刘信兄弟鼎力相助。请沂王给予高度关注,不能出现丝毫闪失!”
“本王记下了!”
诸王刚刚退下,关雎公主却又款款而来了。
“陛下!”她见过明帝。
“你是为蠡懿公主之事而来吧?”
“正是,恳请陛下千万不可放过凶手阴枫。”
“唉,朕也难啊!”
“何难之有?依法处置,不就成了?”关雎不解。
“又来了,与刚走那几位王,真是异曲同工。”明帝心中不禁一阵苦笑。
“这样吧,此事无须多加解释,你且随朕走一趟,便都明白了。”
“去哪里?”
“到了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