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大汉国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果然是与浮屠教有天壤之别。”
郑异道:“古人云‘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意即如果不是真正懂得道理的人,大道是不会凭空施行的。反而言之,如果心有旁骛,千头万绪,而世间之像又本就纷杂繁复,一旦迷失了方向,就极易偏离正道,而且越去越远。”
“听郑司马之意,是担心沂王做出难以预测的逆天之事?”
“只是担心而已,希望纯属杞人忧天。”郑异道,“善道教主荆采,已至沂国半年,国相可曾见过?”
“郑司马真是无所不知啊!竟连此人都知晓。”王康道,“只是见过而已,所知却是不深。”
“王国相对此人印象如何?可曾了解过此人来历?”
“派人出去打听过,但时间仓促,尚无暇进行彻查。不过,善道教传入沂国倒是时间不短,我到任时便已经在此立足,也曾密切关注过其一举一动,见其治病救人,广行善事,深得百姓拥戴,毫无聚众谋逆的迹象,故此就在上书中如实陈述其状,并未建议阙廷加以禁止,以避免徒生事端。”王康道。
“王国相此举,甚为妥当!不过,”郑异话锋一转,道:“当年善道教主维汜本名荆邯,眼前这位教主却名叫荆采。荆这个姓,本就罕见,又同为善道教主。这等巧事,普天之下,却不多见。”
“起初我亦曾注意到此事,经盘问,得知荆采乃是荆邯之侄,也是一惊,然后遣人密切监视,但后来未见其有任何反常之举,遂就把人撤了回来。”王康道,“今观郑司马之意,莫非怀疑荆采其人?”
郑异道:“无凭无据,谈不上怀疑!只是这筑渠工程,沂国境内乃是最后一段,是成是败,在此一举。你我凡事都得小心,千万不可一个疏忽大意而留下千古遗恨。”
“除了与荆邯的叔侄关系外,郑司马认为此人还有何其他的可疑之处?”王康问道。
“此人为何突然来到沂国?原先又所在何处?”
“荆采是成都人,性格粗放,敢做敢当,担任教主后,励精图治,不久义舍便漫延天下,其本人到处视察,居无定所,四海为家。沂王如此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身为善道教主的荆采,耳目遍及海内,焉能不知?为了光大其教,就前来面见沂王,陈述志向。沂王见此人高才武略,积精深思,当即引为知己,颇有相见恨晚之意。”王康道,“遂让他放手在沂国内大展手脚。”
“义舍内对着沂王画像膜拜,然后依据甲、乙两等分食,也是他的主张?”郑异问道。
王康一怔,道:“郑司马竟去他的义舍用过膳食?”
“是啊!他们早已张网已待,提前断定我要来沂国,故此各个义舍均加以留意,我正好撞个正着。”郑异苦笑道。
“他们为何如此密切关注郑司马的行踪?”
“这就是我对他们有所怀疑之处,好端端的,为何偏偏要单独留意我郑异?所以适才向国相仔细请教了荆采之事。”
“这倒奇了,郑司马从塞外回来,之后在京师与济国逗留的时日并不长久,然后就径直来到沂国,而在这期间,荆采片刻都没有离开沂国,你二人可谓天各一方,井水不犯河水,他何以会盯上你?”
“自然是有人在中间穿针引线,甘做桥梁。”
“何人?”
“苏仪!王国相可认识此人?”
“苏仪?”尚未等王康回答,却见门卫已匆匆跑了进来,道:
“启禀国相,沂王闻知郑司马已到王城,特命人前来相邀,并请王国相一同前去王宫。”
“沂王这么快就知道郑司马到王城了,他的消息真是灵通。”王康道。
“善道教对郑某真是格外热情,一路派人陪行至国相府门前;如今,还代为通禀了沂王。”郑异笑道。
沂王宫,简直就是把济王宫搬到了沂国王城,而且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外观更加磅礴巍峨、威严肃穆、豪华耀眼,而且,门前的甲士也更为雄壮威武。
沂王的议事大堂之内,已有数人在座。
正中之人头戴王冠,衣着华丽,面色黝黑,更把一双眸子映衬得黑白分明,炯炯有神。
“臣王康见过沂王。”王康上前深施一礼。
沂王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还礼。
郑异也施了一礼,朗声道:“越骑司马郑异,见过沂王!”
“你不是檀方么?”沂王不由自主站了起来,望着郑异脱口道。
郑异此时已经习以为常被人错认为檀方了,笑道:“此前亦有人把郑异认作檀方,只是不知是否有人把檀方称为郑异?”
他这一开口,与檀方的不同立即显现出来。
“不是!”沂王复又坐了回去,自言自语道,“风度、气质都有明显区别,檀方身上没有这么浓的书卷之气。不过,实在是太像了!”
大堂顿时寂静下来,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一齐集中在他身上。
“郑司马果然是人中之凤,丰神俊朗,容仪出众。”沂王恢复了冷静,忽然又发出一声冷笑,道,“确实是有傲骄的本钱!在京师,慢说凡夫俗子难求一见,即便是当今陛下,当年也都曾被拒之门外。沂国更是荒野贫瘠之地,生怕先生嫌简陋而不至,本王丝毫不敢怠慢,率领满城文武早早就到城外十里长亭,恭候大驾光临,望眼欲穿,苦等数个时辰,心不可谓不诚,意不可说不敬,然而郑司马仍然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照样爽约不误,说不来就不来!令本王在王城父老乡亲面前,颜面荡然无存。不料,今日不请,郑司马却反而自至,事先也不通报一声,以至于本王未能亲自再到城外提前恭候,请郑司马且莫见怪啊!”
郑异道:“自上次失礼后,想起沂王的盛情,郑异心中便一直惴惴不安!但当时确实是突然接到陛下诏令,而且还是令司隶校尉邢馥亲自赶来传诏,实在不敢有丝毫迟疑,只得随他改道赶回京师面圣。”
不等他说完,沂王厉声打断道:“惴惴不安?郑司马拒人无数,岂能体会到何为不安?此番悄无声息的来到王城,若本王不遣人前去相请,是不是郑司马见过王相国后,又不声不响的潜回京师。到时候若陛下问起,反倒说是本王不懂礼仪,冷眼相待啊?”
“沂王误会了!郑异此来,乃是专程为国事而来,只是路上风尘仆仆,初见沂王,就贸然前来王宫,实在是礼数不周。故此,本待见过相国,安顿下来,沐浴更衣之后,再来正式拜见沂王!”
“真是巧舌如簧,中途突然不来,自有你的一番高论;如今人已经来了,明明避而不见本王,也能说出这般道理。左右都是你有理,反倒是本王无理挑理了!”沂王高声道。
座下众人中有一位中年文士见状,缓缓起身,道:“沂王息怒,身为臣子,郑司马确实自有他的苦衷。如今,他刚到王城,您派人前去国相府召唤,人不就立刻到了么?足见,他心中并无轻视沂王之意!”
郑异循声望去,此人身材高瘦,面容清隽,肤色略黑,眼眶身陷,目光明亮,当下心存感激,躬身一礼,道:
“知我郑异者,足下也!敢问先生高名大姓?”
那人还了一礼,微微一笑,道:“郑司马,久仰了,在下苏仪!”
?
sp; “果然是与浮屠教有天壤之别。”
郑异道:“古人云‘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意即如果不是真正懂得道理的人,大道是不会凭空施行的。反而言之,如果心有旁骛,千头万绪,而世间之像又本就纷杂繁复,一旦迷失了方向,就极易偏离正道,而且越去越远。”
“听郑司马之意,是担心沂王做出难以预测的逆天之事?”
“只是担心而已,希望纯属杞人忧天。”郑异道,“善道教主荆采,已至沂国半年,国相可曾见过?”
“郑司马真是无所不知啊!竟连此人都知晓。”王康道,“只是见过而已,所知却是不深。”
“王国相对此人印象如何?可曾了解过此人来历?”
“派人出去打听过,但时间仓促,尚无暇进行彻查。不过,善道教传入沂国倒是时间不短,我到任时便已经在此立足,也曾密切关注过其一举一动,见其治病救人,广行善事,深得百姓拥戴,毫无聚众谋逆的迹象,故此就在上书中如实陈述其状,并未建议阙廷加以禁止,以避免徒生事端。”王康道。
“王国相此举,甚为妥当!不过,”郑异话锋一转,道:“当年善道教主维汜本名荆邯,眼前这位教主却名叫荆采。荆这个姓,本就罕见,又同为善道教主。这等巧事,普天之下,却不多见。”
“起初我亦曾注意到此事,经盘问,得知荆采乃是荆邯之侄,也是一惊,然后遣人密切监视,但后来未见其有任何反常之举,遂就把人撤了回来。”王康道,“今观郑司马之意,莫非怀疑荆采其人?”
郑异道:“无凭无据,谈不上怀疑!只是这筑渠工程,沂国境内乃是最后一段,是成是败,在此一举。你我凡事都得小心,千万不可一个疏忽大意而留下千古遗恨。”
“除了与荆邯的叔侄关系外,郑司马认为此人还有何其他的可疑之处?”王康问道。
“此人为何突然来到沂国?原先又所在何处?”
“荆采是成都人,性格粗放,敢做敢当,担任教主后,励精图治,不久义舍便漫延天下,其本人到处视察,居无定所,四海为家。沂王如此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身为善道教主的荆采,耳目遍及海内,焉能不知?为了光大其教,就前来面见沂王,陈述志向。沂王见此人高才武略,积精深思,当即引为知己,颇有相见恨晚之意。”王康道,“遂让他放手在沂国内大展手脚。”
“义舍内对着沂王画像膜拜,然后依据甲、乙两等分食,也是他的主张?”郑异问道。
王康一怔,道:“郑司马竟去他的义舍用过膳食?”
“是啊!他们早已张网已待,提前断定我要来沂国,故此各个义舍均加以留意,我正好撞个正着。”郑异苦笑道。
“他们为何如此密切关注郑司马的行踪?”
“这就是我对他们有所怀疑之处,好端端的,为何偏偏要单独留意我郑异?所以适才向国相仔细请教了荆采之事。”
“这倒奇了,郑司马从塞外回来,之后在京师与济国逗留的时日并不长久,然后就径直来到沂国,而在这期间,荆采片刻都没有离开沂国,你二人可谓天各一方,井水不犯河水,他何以会盯上你?”
“自然是有人在中间穿针引线,甘做桥梁。”
“何人?”
“苏仪!王国相可认识此人?”
“苏仪?”尚未等王康回答,却见门卫已匆匆跑了进来,道:
“启禀国相,沂王闻知郑司马已到王城,特命人前来相邀,并请王国相一同前去王宫。”
“沂王这么快就知道郑司马到王城了,他的消息真是灵通。”王康道。
“善道教对郑某真是格外热情,一路派人陪行至国相府门前;如今,还代为通禀了沂王。”郑异笑道。
沂王宫,简直就是把济王宫搬到了沂国王城,而且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外观更加磅礴巍峨、威严肃穆、豪华耀眼,而且,门前的甲士也更为雄壮威武。
沂王的议事大堂之内,已有数人在座。
正中之人头戴王冠,衣着华丽,面色黝黑,更把一双眸子映衬得黑白分明,炯炯有神。
“臣王康见过沂王。”王康上前深施一礼。
沂王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还礼。
郑异也施了一礼,朗声道:“越骑司马郑异,见过沂王!”
“你不是檀方么?”沂王不由自主站了起来,望着郑异脱口道。
郑异此时已经习以为常被人错认为檀方了,笑道:“此前亦有人把郑异认作檀方,只是不知是否有人把檀方称为郑异?”
他这一开口,与檀方的不同立即显现出来。
“不是!”沂王复又坐了回去,自言自语道,“风度、气质都有明显区别,檀方身上没有这么浓的书卷之气。不过,实在是太像了!”
大堂顿时寂静下来,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一齐集中在他身上。
“郑司马果然是人中之凤,丰神俊朗,容仪出众。”沂王恢复了冷静,忽然又发出一声冷笑,道,“确实是有傲骄的本钱!在京师,慢说凡夫俗子难求一见,即便是当今陛下,当年也都曾被拒之门外。沂国更是荒野贫瘠之地,生怕先生嫌简陋而不至,本王丝毫不敢怠慢,率领满城文武早早就到城外十里长亭,恭候大驾光临,望眼欲穿,苦等数个时辰,心不可谓不诚,意不可说不敬,然而郑司马仍然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照样爽约不误,说不来就不来!令本王在王城父老乡亲面前,颜面荡然无存。不料,今日不请,郑司马却反而自至,事先也不通报一声,以至于本王未能亲自再到城外提前恭候,请郑司马且莫见怪啊!”
郑异道:“自上次失礼后,想起沂王的盛情,郑异心中便一直惴惴不安!但当时确实是突然接到陛下诏令,而且还是令司隶校尉邢馥亲自赶来传诏,实在不敢有丝毫迟疑,只得随他改道赶回京师面圣。”
不等他说完,沂王厉声打断道:“惴惴不安?郑司马拒人无数,岂能体会到何为不安?此番悄无声息的来到王城,若本王不遣人前去相请,是不是郑司马见过王相国后,又不声不响的潜回京师。到时候若陛下问起,反倒说是本王不懂礼仪,冷眼相待啊?”
“沂王误会了!郑异此来,乃是专程为国事而来,只是路上风尘仆仆,初见沂王,就贸然前来王宫,实在是礼数不周。故此,本待见过相国,安顿下来,沐浴更衣之后,再来正式拜见沂王!”
“真是巧舌如簧,中途突然不来,自有你的一番高论;如今人已经来了,明明避而不见本王,也能说出这般道理。左右都是你有理,反倒是本王无理挑理了!”沂王高声道。
座下众人中有一位中年文士见状,缓缓起身,道:“沂王息怒,身为臣子,郑司马确实自有他的苦衷。如今,他刚到王城,您派人前去国相府召唤,人不就立刻到了么?足见,他心中并无轻视沂王之意!”
郑异循声望去,此人身材高瘦,面容清隽,肤色略黑,眼眶身陷,目光明亮,当下心存感激,躬身一礼,道:
“知我郑异者,足下也!敢问先生高名大姓?”
那人还了一礼,微微一笑,道:“郑司马,久仰了,在下苏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