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至高神祗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洪都江流域洪水泛滥,流民遍布受灾四省,有不少人携儿带女往边境而来。在魏鸿的经历当中,真的从没遇见这般惨状,也许地球上也曾有过,但没有亲临现场,没有亲自见到这几十几百万受灾人群,还真无法想象此等惨状。南离行省不在洪都江的流域之内,水仙镇也只有魏水这300来公里的,算得上大河的河流,魏鸿自临世以来,水仙镇范围内还没有发生过大的灾难。近万年以来,魏水在魏氏的治理下,一直风调雨顺,魏水两岸,魏氏族人开垦了几百万亩良田。魏氏高手众多,最落魄的时候是在6000年前,家族中也有几个初入归真的修士,上千先天武圣。魏水这条小河对魏氏而言,再大的洪峰也不难治理,所以魏水两岸大多是魏氏族人的田地,护卫五族大部分族人的田地离魏水就有几公里远了。就算发生水旱灾害,六族近万年的从属关系,不断地联姻,水仙镇城主府也不会视而不见,族人之间地互相支援,城主府的救济,足以使受灾的水仙镇灾民平安度过难关。基本上不可能出现魏鸿眼前的这幅景况。从灾民嘴里,魏鸿得知了他们为什么宁可背井离乡,去靖海王国的东海野蛮之地开荒,也不留在家乡的原因。在水仙镇,朝廷设的七品转运使,只收取镇城内的商业税,此地本是魏氏的祖居之地,水仙镇建镇已有万年之久,大洪王朝分封给魏氏族长魏水子爵爵位,水仙镇城主的世袭职位,在某种意义上承认了此地是魏氏的封地,所以水仙镇行政范围内的田赋是魏氏的封地收入,朝廷是不会破坏这个大陆潜规则的。而大洪王朝的田赋则不一样,如果是风调雨顺的年景,王朝田赋也并不算重,苛捐杂税也不多,单独立户的自耕农也能负担,但在灾年就有点负担不起了,特别是像这种遍布几个行省的大水灾,洪水冲垮了灾民的房屋,冲走了他们的牲畜,毁掉了他们的农田,埋没了他们的财物,他们除了卖儿卖女之外,是没办法承担朝廷的赋税的。大洪王朝对广大自耕农实行春秋两税制,春季人头税,秋季田赋,中间有不多的杂税。田赋与别的王国不同,它是实物税,1个5口的自立门户的自耕农家庭,田地在100亩以下者,每年上缴1石(1石=500公斤)下品木禾作为田赋。木禾是大洪王朝的重要军粮,每次秋税之时,都是户部和当地驻军按照府县户籍册下乡直接收取。大灾之时,朝廷会一定程度的减免赋税,但这作为军粮的田赋不在减免之内。而在这时,市场上的下品木禾价格又会猛涨,平常年份1两黄金一石,但灾年3两黄金都买不着。没有木禾,交不起田赋的话,除了向亲戚朋友借钱买高价木禾,或自动成为大族荫户,终生全家为仆,就只有远走他乡,成为流民。这就是靖海王国边境众多流民的由来。大洪王朝有爵位的大族和那些自耕农缴税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像魏鸿家族这样有实际封地的行省大族,上缴皇室的贡品就是赋税。像大洪王朝的内陆四大世家,则是按荫户的户数缴纳田赋,1户一石下品木禾。自耕农是一个特殊群体,大洪王朝不缺田地,缺的是木禾这一重要的战略物资。每一个掌握木禾种植技术的家庭都有要求王朝授田的权利,大族荫户要么是没有掌握木禾种植技术的家庭,要么是受灾之后求得大族庇护自动成为其荫户,为其缴纳田赋的自耕农家庭。但一旦成为荫户,想要再单独立户就难了,所以很多灾害之后破产的自耕农家庭宁可成为流民,也不愿子子孙孙世代为奴。再说一点,荫户子弟是没有参加科举和参军的资格的。魏氏与护卫五族是万年的族群主从关系,可没什么荫户存在。这些从远道而来的流民,只占灾民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通过靖海王国刷选,得以进入王国境内的,最终不足边境滞留流民的三分之一。魏鸿在此停留了一个月,在看到流民之日起,他就通过留给魏浚的通讯器(机器人王国出产,玉珠空间覆盖范围内使用,现最长通讯距离为7200公里)要他派出三百护卫军和几个管事,来边境接收流民。魏鸿自己则在离靖海王国军队驻扎的军营30公里的野外,开办了一个粥场和一草庐用来治疗病了的灾民。三天后,500名护卫军在以魏福为首的几个管家的带领下来到了魏鸿暂住的地方。“家主,您才没出去几天,怎么就召唤我等。这次我带来的都是几代为我魏府效力的忠心耿耿的人,不会泄露你在此处的消息的。”魏福说道。“这不是出了大事吗,几百万灾民聚集于此,又是两国边境的缓冲地带,近100公里之内连城池都没有,所以才从家里叫人过来。”“老朽不是责怪家主,只是担心如此大规模的护卫军出动,也许会泄露家主您的假闭关的消息,那时长老会就不会给您好脸色看了。”“知道了,比起这救济灾民的大事,些许脸色又算什么。现在开始行动吧,加办24个粥场,每个粥场留下20个护卫亲兵维持秩序。你们几个一起来草庐,来照顾病人。等歇下来的时候,在布置营房。”魏鸿从依附玉珠本源的福地空间取出25袋100公斤装的大米,让护卫军的人去粥场维持秩序,... -->>
洪都江流域洪水泛滥,流民遍布受灾四省,有不少人携儿带女往边境而来。在魏鸿的经历当中,真的从没遇见这般惨状,也许地球上也曾有过,但没有亲临现场,没有亲自见到这几十几百万受灾人群,还真无法想象此等惨状。南离行省不在洪都江的流域之内,水仙镇也只有魏水这300来公里的,算得上大河的河流,魏鸿自临世以来,水仙镇范围内还没有发生过大的灾难。近万年以来,魏水在魏氏的治理下,一直风调雨顺,魏水两岸,魏氏族人开垦了几百万亩良田。魏氏高手众多,最落魄的时候是在6000年前,家族中也有几个初入归真的修士,上千先天武圣。魏水这条小河对魏氏而言,再大的洪峰也不难治理,所以魏水两岸大多是魏氏族人的田地,护卫五族大部分族人的田地离魏水就有几公里远了。就算发生水旱灾害,六族近万年的从属关系,不断地联姻,水仙镇城主府也不会视而不见,族人之间地互相支援,城主府的救济,足以使受灾的水仙镇灾民平安度过难关。基本上不可能出现魏鸿眼前的这幅景况。从灾民嘴里,魏鸿得知了他们为什么宁可背井离乡,去靖海王国的东海野蛮之地开荒,也不留在家乡的原因。在水仙镇,朝廷设的七品转运使,只收取镇城内的商业税,此地本是魏氏的祖居之地,水仙镇建镇已有万年之久,大洪王朝分封给魏氏族长魏水子爵爵位,水仙镇城主的世袭职位,在某种意义上承认了此地是魏氏的封地,所以水仙镇行政范围内的田赋是魏氏的封地收入,朝廷是不会破坏这个大陆潜规则的。而大洪王朝的田赋则不一样,如果是风调雨顺的年景,王朝田赋也并不算重,苛捐杂税也不多,单独立户的自耕农也能负担,但在灾年就有点负担不起了,特别是像这种遍布几个行省的大水灾,洪水冲垮了灾民的房屋,冲走了他们的牲畜,毁掉了他们的农田,埋没了他们的财物,他们除了卖儿卖女之外,是没办法承担朝廷的赋税的。大洪王朝对广大自耕农实行春秋两税制,春季人头税,秋季田赋,中间有不多的杂税。田赋与别的王国不同,它是实物税,1个5口的自立门户的自耕农家庭,田地在100亩以下者,每年上缴1石(1石=500公斤)下品木禾作为田赋。木禾是大洪王朝的重要军粮,每次秋税之时,都是户部和当地驻军按照府县户籍册下乡直接收取。大灾之时,朝廷会一定程度的减免赋税,但这作为军粮的田赋不在减免之内。而在这时,市场上的下品木禾价格又会猛涨,平常年份1两黄金一石,但灾年3两黄金都买不着。没有木禾,交不起田赋的话,除了向亲戚朋友借钱买高价木禾,或自动成为大族荫户,终生全家为仆,就只有远走他乡,成为流民。这就是靖海王国边境众多流民的由来。大洪王朝有爵位的大族和那些自耕农缴税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像魏鸿家族这样有实际封地的行省大族,上缴皇室的贡品就是赋税。像大洪王朝的内陆四大世家,则是按荫户的户数缴纳田赋,1户一石下品木禾。自耕农是一个特殊群体,大洪王朝不缺田地,缺的是木禾这一重要的战略物资。每一个掌握木禾种植技术的家庭都有要求王朝授田的权利,大族荫户要么是没有掌握木禾种植技术的家庭,要么是受灾之后求得大族庇护自动成为其荫户,为其缴纳田赋的自耕农家庭。但一旦成为荫户,想要再单独立户就难了,所以很多灾害之后破产的自耕农家庭宁可成为流民,也不愿子子孙孙世代为奴。再说一点,荫户子弟是没有参加科举和参军的资格的。魏氏与护卫五族是万年的族群主从关系,可没什么荫户存在。这些从远道而来的流民,只占灾民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通过靖海王国刷选,得以进入王国境内的,最终不足边境滞留流民的三分之一。魏鸿在此停留了一个月,在看到流民之日起,他就通过留给魏浚的通讯器(机器人王国出产,玉珠空间覆盖范围内使用,现最长通讯距离为7200公里)要他派出三百护卫军和几个管事,来边境接收流民。魏鸿自己则在离靖海王国军队驻扎的军营30公里的野外,开办了一个粥场和一草庐用来治疗病了的灾民。三天后,500名护卫军在以魏福为首的几个管家的带领下来到了魏鸿暂住的地方。“家主,您才没出去几天,怎么就召唤我等。这次我带来的都是几代为我魏府效力的忠心耿耿的人,不会泄露你在此处的消息的。”魏福说道。“这不是出了大事吗,几百万灾民聚集于此,又是两国边境的缓冲地带,近100公里之内连城池都没有,所以才从家里叫人过来。”“老朽不是责怪家主,只是担心如此大规模的护卫军出动,也许会泄露家主您的假闭关的消息,那时长老会就不会给您好脸色看了。”“知道了,比起这救济灾民的大事,些许脸色又算什么。现在开始行动吧,加办24个粥场,每个粥场留下20个护卫亲兵维持秩序。你们几个一起来草庐,来照顾病人。等歇下来的时候,在布置营房。”魏鸿从依附玉珠本源的福地空间取出25袋100公斤装的大米,让护卫军的人去粥场维持秩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