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袁白撤离寿春之后,留守在寿春的军民立刻陷入了巨大恐慌的之中,几乎没做出什么抵抗,就被各路诸侯的联军轻易攻破了。
元起是第一个率军进入寿春的,进城之后,元起立刻以骠骑大将军的名义,下达了军令,严令军中将士不得侵扰百姓,不得烧毁城内建筑,不得滥杀无辜。元起下达这样的军令,倒不是怕自己麾下的将士高出这样的事情,可是他怕其他诸侯进城后,会做出烧杀抢夺的事来。
所以提前下达了严格的军令,用以制约其他各路将士。在名义上,元起是冠军侯、骠骑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是当今天子元协之外,官职最高的一人了,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便是位列三公的宇宫照烈,在品阶上虽然和元起平级,但是在地位上,还要略逊元起半筹呢。各路诸侯中,自宇宫照烈以下,全部受到元起的节制,因此,对于元起的军令,这些人还是要遵守的,因为元起有沙锅般大的拳头。
随后,各路诸侯先后开进了寿春,在看到元起的军令之后,除了宇宫照烈和泰山之外,其他的人心中很是不满,但慑于元起的威名,也只好暂时忍下了这口气,各自约束着部下的将士,遵守元起的军令。幽并集团军的九禁令十八斩,现在早已是闻名于世。谁也不想亲身尝试那十八斩的滋味。
趁着在城内休整一日的时机,元起请了各路诸侯前来,共同商讨追击袁白的事宜。其实经过讨董之战和沙县之战以后,元起对这些所谓的当世英雄们,早已是心灰意冷了,实在是不指望他们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元起此次的目的,只是不希望他们拖后腿而已。而且元起不能在面子上冷落了这些诸侯或者诸侯们派来的大将,否则的话,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人。说元起心高气傲。看不起天下的英雄了。
结果,这场议会,自然是不欢而散的。除了对元起一向很尊重的孙策之外,就只有宇宫照烈同意和元起合并一处。共同讨伐袁白了。其他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拒绝听从元起的安排。
黄祖以前就和元起有过节,自然不肯听从元起的号令。推诿自己只是元表派来的将军,当不了家做不了主,要派人回襄阳禀报元表之后才能决定下一步的行止;而泰山存有私心,生怕被元起派出去当炮灰,他攒这点家当不容易,自然不想再次为元起做嫁衣;至于袁丁麾下的审配、颜良和文丑三人,则是压根就没来参加会议,还让前去送信的军士回报:袁丁是冀州牧、车骑将军,在品阶上和元起相等,没有听从元起命令的必要!
说起来,这次讨伐袁白,和当初讨伐董猛的情形,确实不太一样。当初宇宫照烈发布矫诏,以天子的名义号召天下各路诸侯勤王,一提到勤王这两个字,就让各路诸侯不得不重视,最终才推举元起当了盟主。可是现在,元协在诏书中却并没提到联军的事情,只是让各路诸侯自发的派出人马征讨袁白,元协的这道诏书,有着两层意思,第一,他是为了防止像讨董之战那样,有人拖元起的后腿,才故意没有让各路诸侯组成联军;第二,元协当皇帝当的久了,身上多少产生了一些变化,他也怕各路诸侯在联合讨伐袁白的过程中,找到共同的利益支撑点,形成同盟之势,那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另外,经过讨董之战后,数年来各个诸侯之间相互吞并,强大的诸侯吞并弱小的诸侯,大环境已经和当初不大一样了。当初,一郡太守都可以被称为一路诸侯,可是现在,手里要是没有一州之地,都不好意思自称诸侯,当然,像泰山这样脸皮比较实在的人除外。大家的手里至少握着一个州的人马,相互之间谁也不服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管怎么说,能不让其他人给自己捣乱,元起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元起索性做了个顺水人情,让审配、黄祖和泰山三人驻守在城中,自己联合孙策、宇宫照烈的人马,前往江亭和袁白决一死战。
江亭,位于寿春东北角,附近有着一道天险,名为燕回谷。袁白在谷中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可以说,这里就是寿春的粮仓。自从元起一把火烧了邺城袁丁的粮仓之后,袁白就多了个心眼,他最后物色到燕回谷这个天险之地,立刻就把粮仓搬了过来。并在山谷内外,依着险要的山势,修建很多防御工事,袁白敢保证,只要有一万军守在这里,没有五万以上的军队,根本就不用想攻破!
然而,袁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外表再坚固的防线,也禁不住内部的冲击。袁白平日对境内子民横征暴敛,早已是怨声载道了,自从当了皇帝之后,更是嚣张跋扈,而且变得疑心极重,动不动就会派出亲卫去调查手下文武众人的行为,稍有不合他心意的,非打即骂,严重的,立刻就会被他拿下,然后不由分说,直接开刀问斩。
阎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初董猛之乱时,袁白孤身一人逃离京城,来到南阳上任,在... -->>
袁白撤离寿春之后,留守在寿春的军民立刻陷入了巨大恐慌的之中,几乎没做出什么抵抗,就被各路诸侯的联军轻易攻破了。
元起是第一个率军进入寿春的,进城之后,元起立刻以骠骑大将军的名义,下达了军令,严令军中将士不得侵扰百姓,不得烧毁城内建筑,不得滥杀无辜。元起下达这样的军令,倒不是怕自己麾下的将士高出这样的事情,可是他怕其他诸侯进城后,会做出烧杀抢夺的事来。
所以提前下达了严格的军令,用以制约其他各路将士。在名义上,元起是冠军侯、骠骑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是当今天子元协之外,官职最高的一人了,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便是位列三公的宇宫照烈,在品阶上虽然和元起平级,但是在地位上,还要略逊元起半筹呢。各路诸侯中,自宇宫照烈以下,全部受到元起的节制,因此,对于元起的军令,这些人还是要遵守的,因为元起有沙锅般大的拳头。
随后,各路诸侯先后开进了寿春,在看到元起的军令之后,除了宇宫照烈和泰山之外,其他的人心中很是不满,但慑于元起的威名,也只好暂时忍下了这口气,各自约束着部下的将士,遵守元起的军令。幽并集团军的九禁令十八斩,现在早已是闻名于世。谁也不想亲身尝试那十八斩的滋味。
趁着在城内休整一日的时机,元起请了各路诸侯前来,共同商讨追击袁白的事宜。其实经过讨董之战和沙县之战以后,元起对这些所谓的当世英雄们,早已是心灰意冷了,实在是不指望他们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元起此次的目的,只是不希望他们拖后腿而已。而且元起不能在面子上冷落了这些诸侯或者诸侯们派来的大将,否则的话,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人。说元起心高气傲。看不起天下的英雄了。
结果,这场议会,自然是不欢而散的。除了对元起一向很尊重的孙策之外,就只有宇宫照烈同意和元起合并一处。共同讨伐袁白了。其他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拒绝听从元起的安排。
黄祖以前就和元起有过节,自然不肯听从元起的号令。推诿自己只是元表派来的将军,当不了家做不了主,要派人回襄阳禀报元表之后才能决定下一步的行止;而泰山存有私心,生怕被元起派出去当炮灰,他攒这点家当不容易,自然不想再次为元起做嫁衣;至于袁丁麾下的审配、颜良和文丑三人,则是压根就没来参加会议,还让前去送信的军士回报:袁丁是冀州牧、车骑将军,在品阶上和元起相等,没有听从元起命令的必要!
说起来,这次讨伐袁白,和当初讨伐董猛的情形,确实不太一样。当初宇宫照烈发布矫诏,以天子的名义号召天下各路诸侯勤王,一提到勤王这两个字,就让各路诸侯不得不重视,最终才推举元起当了盟主。可是现在,元协在诏书中却并没提到联军的事情,只是让各路诸侯自发的派出人马征讨袁白,元协的这道诏书,有着两层意思,第一,他是为了防止像讨董之战那样,有人拖元起的后腿,才故意没有让各路诸侯组成联军;第二,元协当皇帝当的久了,身上多少产生了一些变化,他也怕各路诸侯在联合讨伐袁白的过程中,找到共同的利益支撑点,形成同盟之势,那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另外,经过讨董之战后,数年来各个诸侯之间相互吞并,强大的诸侯吞并弱小的诸侯,大环境已经和当初不大一样了。当初,一郡太守都可以被称为一路诸侯,可是现在,手里要是没有一州之地,都不好意思自称诸侯,当然,像泰山这样脸皮比较实在的人除外。大家的手里至少握着一个州的人马,相互之间谁也不服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管怎么说,能不让其他人给自己捣乱,元起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元起索性做了个顺水人情,让审配、黄祖和泰山三人驻守在城中,自己联合孙策、宇宫照烈的人马,前往江亭和袁白决一死战。
江亭,位于寿春东北角,附近有着一道天险,名为燕回谷。袁白在谷中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可以说,这里就是寿春的粮仓。自从元起一把火烧了邺城袁丁的粮仓之后,袁白就多了个心眼,他最后物色到燕回谷这个天险之地,立刻就把粮仓搬了过来。并在山谷内外,依着险要的山势,修建很多防御工事,袁白敢保证,只要有一万军守在这里,没有五万以上的军队,根本就不用想攻破!
然而,袁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外表再坚固的防线,也禁不住内部的冲击。袁白平日对境内子民横征暴敛,早已是怨声载道了,自从当了皇帝之后,更是嚣张跋扈,而且变得疑心极重,动不动就会派出亲卫去调查手下文武众人的行为,稍有不合他心意的,非打即骂,严重的,立刻就会被他拿下,然后不由分说,直接开刀问斩。
阎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初董猛之乱时,袁白孤身一人逃离京城,来到南阳上任,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