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重生民国当文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民国八年,正月十九,早上七点半,上海,公共租界,兆福里
叶林在前世是个资深的影迷,对世界电影发展史做过深度的研究。
前面说过,在叶林前世,直到1929年之前,
无声电影大多用的是插卡字幕(titletertitle)。电影胶片里有一截是纯文字说明。它有时候写着重要的人物对白,有时候是对剧情和场景的解释。
比如说地下城爆炸时,《大都会》统治者的儿子Freder和字幕也一起吓炸了,可以说,插卡字幕是早期默片讲故事的重要手段。此外,插卡字幕还会配合电影风格做些特殊效果,比如字体选择、手绘配图等等。
须知道,字幕写得好,还能得奥斯卡,1929年5月第一届奥斯卡还专门为字幕设了个奖项:最佳字幕写作(BestTitleWriting)。当年,和百老汇巨头Frohman兄弟关系颇近的编剧JosephW.Farnham拿走了这个奖。
这家伙虽不是因为某部电影得奖。这一年之前确有不少设计得巧妙的插卡字幕。
1921年D.W.格林菲斯拍了《暴风雨中的孤儿Orphaorm》,通过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时代悲喜剧,提醒时局警惕共产主义的崛起,当时插卡字幕在对白中加了下划线。
为此,导演花了不少心思。除了启用默片时代名声大噪的Gish姐妹花之外,插卡字幕还特地加了下划线——我不单是在**国,而是全世界。
《日出Suwohuman》拿了第一个奥斯卡最佳艺术片将,主要是因为电影原声音乐。但它的字幕也做得很用心。
比如在《日出》中,为了凸显这位情人的恶毒,给字幕“施了巫术”,片中城市女孩建议情人溺死乡下的发妻时,字幕也像被水晕开一般诡异地消失了。
在叶林前世,1931年,奥斯卡认为字幕写得最好的Farnham去世了,年仅47岁。他也成了第一个去世的奥斯卡奖得主。最佳字幕写作奖也同样短寿,只活了一年。
当然正常来说,中国人看原声外语片才需要字幕。在叶林前世,若你去美国旅游,顺便看场电影。影院一般都不会配字幕。
事实上,自从1927年有声电影发明以来,观众发现能听到人物对白之后,就不再需要字幕了。但英语国家以外的观众就没法看了。
而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除了英联邦之外,其实就剩爱尔兰和美国、菲律宾和泰国,什么?你说还有加拿大印度和澳大利亚?对不起,这些统称英联邦国家!
1929年1月在美国制作发行的TheJazzSinger在法国巴黎首映,其屏幕底部配上了白色的法语字幕。
这种字幕相当于放映机镜头前加上刻好台词的“幻灯片”(S)。放映员要根据说台词的时机,现场切换。
而到了1930年代挪威和匈牙利的几位发明家,发现可以往胶片上印制或者烧制字幕。但制片方要发行多份拷贝时,制作字幕就不太合算了,技术也不容易控制。
某种程度上,字幕是因为比配音更省钱而流行的。但有的制作人还是会直接找外国人同期现场配音。这种做法在默片时代相当流行
。
在叶林前世,等到了21世纪,字幕片在欧洲几个最大的电影市场依然流行,比如德国、奥地利等。
“如果美国的一家主要发行公司想把一部片子成功打入德国市... -->>
民国八年,正月十九,早上七点半,上海,公共租界,兆福里
叶林在前世是个资深的影迷,对世界电影发展史做过深度的研究。
前面说过,在叶林前世,直到1929年之前,
无声电影大多用的是插卡字幕(titletertitle)。电影胶片里有一截是纯文字说明。它有时候写着重要的人物对白,有时候是对剧情和场景的解释。
比如说地下城爆炸时,《大都会》统治者的儿子Freder和字幕也一起吓炸了,可以说,插卡字幕是早期默片讲故事的重要手段。此外,插卡字幕还会配合电影风格做些特殊效果,比如字体选择、手绘配图等等。
须知道,字幕写得好,还能得奥斯卡,1929年5月第一届奥斯卡还专门为字幕设了个奖项:最佳字幕写作(BestTitleWriting)。当年,和百老汇巨头Frohman兄弟关系颇近的编剧JosephW.Farnham拿走了这个奖。
这家伙虽不是因为某部电影得奖。这一年之前确有不少设计得巧妙的插卡字幕。
1921年D.W.格林菲斯拍了《暴风雨中的孤儿Orphaorm》,通过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时代悲喜剧,提醒时局警惕共产主义的崛起,当时插卡字幕在对白中加了下划线。
为此,导演花了不少心思。除了启用默片时代名声大噪的Gish姐妹花之外,插卡字幕还特地加了下划线——我不单是在**国,而是全世界。
《日出Suwohuman》拿了第一个奥斯卡最佳艺术片将,主要是因为电影原声音乐。但它的字幕也做得很用心。
比如在《日出》中,为了凸显这位情人的恶毒,给字幕“施了巫术”,片中城市女孩建议情人溺死乡下的发妻时,字幕也像被水晕开一般诡异地消失了。
在叶林前世,1931年,奥斯卡认为字幕写得最好的Farnham去世了,年仅47岁。他也成了第一个去世的奥斯卡奖得主。最佳字幕写作奖也同样短寿,只活了一年。
当然正常来说,中国人看原声外语片才需要字幕。在叶林前世,若你去美国旅游,顺便看场电影。影院一般都不会配字幕。
事实上,自从1927年有声电影发明以来,观众发现能听到人物对白之后,就不再需要字幕了。但英语国家以外的观众就没法看了。
而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除了英联邦之外,其实就剩爱尔兰和美国、菲律宾和泰国,什么?你说还有加拿大印度和澳大利亚?对不起,这些统称英联邦国家!
1929年1月在美国制作发行的TheJazzSinger在法国巴黎首映,其屏幕底部配上了白色的法语字幕。
这种字幕相当于放映机镜头前加上刻好台词的“幻灯片”(S)。放映员要根据说台词的时机,现场切换。
而到了1930年代挪威和匈牙利的几位发明家,发现可以往胶片上印制或者烧制字幕。但制片方要发行多份拷贝时,制作字幕就不太合算了,技术也不容易控制。
某种程度上,字幕是因为比配音更省钱而流行的。但有的制作人还是会直接找外国人同期现场配音。这种做法在默片时代相当流行
。
在叶林前世,等到了21世纪,字幕片在欧洲几个最大的电影市场依然流行,比如德国、奥地利等。
“如果美国的一家主要发行公司想把一部片子成功打入德国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