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第97章 龙颜大悦 (1/2)
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我的父亲太努力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97章 龙颜大悦
此时的朱元璋,却在大本堂之中,召太子、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以及翰林诸学士论政。
某种意义而言,这其实就是一场小朝会。
而之所以朱元璋故意将这一场朝会放在大本堂,其本质也是让太子与诸王们旁听,让他们清楚国家的事务如何运转,而大臣们又对不同的事务有什么看法。
大本堂距离内苑较远,所以每一趟来,都需花费不少的功夫。
可即便如此,朱元璋依旧还是煞费苦心地特意赶来。
此刻,朱元璋与诸臣就位。
李善长的身子很孱弱,他显得气喘吁吁,朱元璋命人给他赐座。
对于这个左丞相,朱元璋可谓的极尽礼遇,尤其是在得知他身子不好,几乎隔三差五,便命人嘘寒问暖一番。
李善长端坐着,而胡惟庸看了李善长一眼,便先开了口:“陛下,臣闻近来仪鸾司拿住了逆党,此逆党竟是伯颜之后?”
朱元璋显然心情不错,含笑道:“有此事。”
胡惟庸道:“这样的人能够伏诛,实是陛下之幸埃前些时日,我大明在大漠有一场大捷,如今又有这样的喜讯,实在可喜可贺。”
朱元璋抚案:“这是仪鸾司上下同心,当然,首功嘛……”
说到这,朱元璋瞥了胡惟庸一眼,眼里似笑非笑,却没有说出邓千秋的名字,而是慢悠悠地道:“首功在众仪鸾司众将士。”
胡惟庸听罢,却道:“微臣也听说了一些,据闻此次邓千秋百户出力不校”
朱元璋微笑:“有这么一回事。”
胡惟庸道:“陛下,这邓百户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才干,臣以为,应该重赏才可酬此大功。”
朱元璋心里只觉得好笑,却漫不经心地道:“是吗?可朕看他年纪太轻了,还是需磨砺一二。”
说着,他目光一转,落在李善长的身上:“李卿家,你以为如何?”
李善长欠身坐着,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这时才气喘吁吁地道:“陛下所言甚是,玉不琢不成器,年纪太轻,若是恩赏过重,人就不免轻福”
胡惟庸微笑,其实他并非真希望重赏邓千秋,只是这邓千秋,显然已越来越有趣,他在陛下的面前,狠狠地夸赞举荐邓千秋一番,这些总会传到邓千秋耳里去的,到时这邓千秋就晓得这天下谁为他邓千秋好了。
这样小小年纪的人,少年得志,很是倨傲,可拉拢这样的人,对胡惟庸而言,还不是手拿把掐的吗?
他道:“陛下圣明,神鬼莫测,倒是点醒了微臣。”
朱元璋又看向太子:“太子对此有何建言?”
朱标道:“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有功酬功,有过就要严惩不贷,这是父皇平日里教导儿臣的话。可现在,却又拿尚需磨砺的话来搪塞,儿臣不懂,到底父皇哪一句话才是对的。”
朱元璋:“……”
朱标接着道:“寻常百姓,也都需言行合一,才可得到左邻右舍的敬重。儿臣想,为君者更当如此,否则……”
朱元璋感觉心口有点堵,暴怒大喝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世上哪有什么事都可一概而论的道理?朕平日里教你这样多的话,你不肯听,这些话伱倒是记的清楚了。”
看父皇生气,朱标却也不慌,道:“父皇,此言差矣,儿臣只听闻君无戏言,何来的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倘若遇到事都如此,那么谁还相信天子的许诺呢?”
朱元璋气的鼓起眼睛。
李善长慌忙道:“陛下圣明,可太子殿下说的也有道理,大家都没有错。”
胡惟庸人等也都苦劝。
朱元璋余怒未消,便道:“朕自然赏了邓千秋,准他设春和宫百户所,准他便宜行事,这既是恩赏,也是磨砺他。太子不晓朕的苦心,才说出这样不肖的话。诸卿也不必一味袒护他,他不晓好歹,不知朕的苦心。他口口声声敬重读书人,可读书人,哪一个不是教他要忠孝,对君对父都要顺从。可他不体谅朕,却还处处指摘朕。”
说着,朱元璋见朱标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火气可旺了。
可想了想,他也了解这大儿子是什么脾性,与之继续对骂也没什么意思,便愤怒地对胡惟庸等人道:“你们呢,你们身为人臣,却是处处袒护太子。朕说什么,你们说对,他说什么,你们也说没有错。朕要问你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朕教你们平日多教导太子,你们只一味的顺从,才使太子养成了这样的脾气。”
李善长只好离座,行礼道:“臣等万死。”
朱元璋也不是一点不讲理的人,摆摆手道:“朕并没有指摘的意思,朕只是想告诉太子,朕不容易,朕每日殚精竭虑,要做好一个父亲,更要做好一个皇帝,朕是吃过苦的人,这天下的苦,朕都吃过,寒冬腊... -->>
第97章 龙颜大悦
此时的朱元璋,却在大本堂之中,召太子、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以及翰林诸学士论政。
某种意义而言,这其实就是一场小朝会。
而之所以朱元璋故意将这一场朝会放在大本堂,其本质也是让太子与诸王们旁听,让他们清楚国家的事务如何运转,而大臣们又对不同的事务有什么看法。
大本堂距离内苑较远,所以每一趟来,都需花费不少的功夫。
可即便如此,朱元璋依旧还是煞费苦心地特意赶来。
此刻,朱元璋与诸臣就位。
李善长的身子很孱弱,他显得气喘吁吁,朱元璋命人给他赐座。
对于这个左丞相,朱元璋可谓的极尽礼遇,尤其是在得知他身子不好,几乎隔三差五,便命人嘘寒问暖一番。
李善长端坐着,而胡惟庸看了李善长一眼,便先开了口:“陛下,臣闻近来仪鸾司拿住了逆党,此逆党竟是伯颜之后?”
朱元璋显然心情不错,含笑道:“有此事。”
胡惟庸道:“这样的人能够伏诛,实是陛下之幸埃前些时日,我大明在大漠有一场大捷,如今又有这样的喜讯,实在可喜可贺。”
朱元璋抚案:“这是仪鸾司上下同心,当然,首功嘛……”
说到这,朱元璋瞥了胡惟庸一眼,眼里似笑非笑,却没有说出邓千秋的名字,而是慢悠悠地道:“首功在众仪鸾司众将士。”
胡惟庸听罢,却道:“微臣也听说了一些,据闻此次邓千秋百户出力不校”
朱元璋微笑:“有这么一回事。”
胡惟庸道:“陛下,这邓百户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才干,臣以为,应该重赏才可酬此大功。”
朱元璋心里只觉得好笑,却漫不经心地道:“是吗?可朕看他年纪太轻了,还是需磨砺一二。”
说着,他目光一转,落在李善长的身上:“李卿家,你以为如何?”
李善长欠身坐着,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这时才气喘吁吁地道:“陛下所言甚是,玉不琢不成器,年纪太轻,若是恩赏过重,人就不免轻福”
胡惟庸微笑,其实他并非真希望重赏邓千秋,只是这邓千秋,显然已越来越有趣,他在陛下的面前,狠狠地夸赞举荐邓千秋一番,这些总会传到邓千秋耳里去的,到时这邓千秋就晓得这天下谁为他邓千秋好了。
这样小小年纪的人,少年得志,很是倨傲,可拉拢这样的人,对胡惟庸而言,还不是手拿把掐的吗?
他道:“陛下圣明,神鬼莫测,倒是点醒了微臣。”
朱元璋又看向太子:“太子对此有何建言?”
朱标道:“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有功酬功,有过就要严惩不贷,这是父皇平日里教导儿臣的话。可现在,却又拿尚需磨砺的话来搪塞,儿臣不懂,到底父皇哪一句话才是对的。”
朱元璋:“……”
朱标接着道:“寻常百姓,也都需言行合一,才可得到左邻右舍的敬重。儿臣想,为君者更当如此,否则……”
朱元璋感觉心口有点堵,暴怒大喝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世上哪有什么事都可一概而论的道理?朕平日里教你这样多的话,你不肯听,这些话伱倒是记的清楚了。”
看父皇生气,朱标却也不慌,道:“父皇,此言差矣,儿臣只听闻君无戏言,何来的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倘若遇到事都如此,那么谁还相信天子的许诺呢?”
朱元璋气的鼓起眼睛。
李善长慌忙道:“陛下圣明,可太子殿下说的也有道理,大家都没有错。”
胡惟庸人等也都苦劝。
朱元璋余怒未消,便道:“朕自然赏了邓千秋,准他设春和宫百户所,准他便宜行事,这既是恩赏,也是磨砺他。太子不晓朕的苦心,才说出这样不肖的话。诸卿也不必一味袒护他,他不晓好歹,不知朕的苦心。他口口声声敬重读书人,可读书人,哪一个不是教他要忠孝,对君对父都要顺从。可他不体谅朕,却还处处指摘朕。”
说着,朱元璋见朱标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火气可旺了。
可想了想,他也了解这大儿子是什么脾性,与之继续对骂也没什么意思,便愤怒地对胡惟庸等人道:“你们呢,你们身为人臣,却是处处袒护太子。朕说什么,你们说对,他说什么,你们也说没有错。朕要问你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朕教你们平日多教导太子,你们只一味的顺从,才使太子养成了这样的脾气。”
李善长只好离座,行礼道:“臣等万死。”
朱元璋也不是一点不讲理的人,摆摆手道:“朕并没有指摘的意思,朕只是想告诉太子,朕不容易,朕每日殚精竭虑,要做好一个父亲,更要做好一个皇帝,朕是吃过苦的人,这天下的苦,朕都吃过,寒冬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