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佛说四十二章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心理法师、真心法师、诸位法师、诸位清姑、各位善友:
时间过得非常快,今天已经是农历己巳年八月初一了。我也好久没有跟诸位正式讲经了,所以从今天开始,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这两天的“佛学讲座”我来跟大家研究佛说四十二章经。
在几年之前,我曾经跟大家讲过佛说八大人觉经,这部经的内容说明我们要做一个大人──菩萨,也就是要做一个救人救世的菩萨,所应该实行的八件大事,这部佛说八大人觉经,大家已经听过了。
中国明朝有一位大师──藕益大师,曾经把佛遗教经、佛说四十二章经和佛说八大人觉经,加以注解。在佛教界,这三部经常常合订在一起的,可以说是佛遗教三经。因为过去我曾经讲过佛说八大人觉经,有些善友就对我说:
“师父,这一次能不能为我们讲佛说四十二章经呢?”
“好!这次我就为你们讲这部经。”
因为有人提议,所以这一次我就采用佛说四十二章经,来跟大家研究。
一、讲经的方式
谈到讲经的方式,在大陆也好,或者在台湾、香港各地也好,有的是大座的讲经,有的是普通的演讲。所谓大座的讲经,有一个法座放在中间,由维那师父率领大众,很隆重地唱赞,呼钟声偈,迎请搭着大红祖衣的主讲法师升座;象我这样讲,是普通方便的演讲式。
佛教在印度,释迦牟尼佛讲佛法,无所谓宗派的,等到传来中国以后,经过历代的祖师加以分门别类,在古代有十三宗,后来综合归并成为十宗,各宗各派讲经的方式,各自有传统家法,所表达的方法也不一样。
过去我已经跟大家介绍过,中国佛教的十宗,但在座有好多可能还没有听过,现在不妨重复一下,所谓十宗:一、华严宗,二、天台宗,三、唯识宗,四、三论宗,五、禅宗,六、净土宗,七、律宗,八、密宗,九、俱舍宗,十、成实宗。
这十宗的名称,有的时候不一样,譬如华严宗,是以华严经作为依据的,所以称为华严宗。但这一宗至贤首大师才圆备,所以又称为贤首宗。好象天台宗,所依据的经典是法华经,有的时候就叫做法华宗。唯识宗或者称为法相宗,那是因为根据法相唯识而立宗的,这些宗派名称虽然不一样,不论它是依据经典而立宗,或者是依人名(祖师)来立宗,或者是以山名来立宗,总而言之,它的内容是一样的。
十宗如果以佛教的大小乘来分类,前面从华严宗到密宗等八宗,属于大乘教法;后面的俱舍宗跟成实宗,属于小乘教法,所以称为“八大二小”也就是说这十宗有八宗是大乘,二宗是小乘。不过,要是认真地分类起来,律宗的戒律,有大乘戒也有小乘戒,因此,也可以说大乘宗有七个半,小乘宗有两个半。这样的分类,说明十宗包括了大乘和小乘。
我为什么在这里要介绍十宗呢?就是说到讲经的方式。在中国的各宗各派,讲经结构、组织最严密的,就是华严宗和天台宗,这两宗的讲法不同,天台宗有天台宗的方式,华严宗也有它自己的方式。譬如说华严宗,你们假使念过华严经,就会知道,里面都是以“十”这个整数来叙述“十玄门”圆融无碍的境界,所以,他们一讲经,都是用“十门分释”加以发挥,这就是他们讲经的方法。
至于天台宗讲经,有“五重玄义”就是以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这五种方法加以详细解释;唯识宗也分为五门来说明;甚至于密宗,因为是以十住心论这部论为根据,也是以十种分类来阐释。总而言之,虽然各宗派弘扬佛法的方式不一样,但他们的宗旨还是相同的。当然华严宗那“十门分释”天台宗的“五重玄义”都是专门学问,我们现在主要不是讲这些,我只是提一提来说明各宗的家风和讲经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也许你们要问:既然各宗派有不一样的讲经方式,那师父是根据那一家来讲呢?我认为他们的讲法是传统式的,有固定的形式。所以太虚大师讲经,就采用新的方式,要是你们把[太虚大师全书]六十二本打开一看,就知道他不论讲那一部经、那一部论,都没有依照这些方式。他一上来就是个“悬论”把该部经(论)的内容大概地提示一下。那么,我呢?既不固执于那一个宗派,也不拘泥于用什么方式来阐述,我只是把经里面主要的意义,提出来给大家说明,以作参考。
二、本经的特色
现在我将佛说四十二章经跟一般佛经不一样的几个特殊观点,提出来加以说明:
一、文辞简明:这部经的文辞──文字和辞章,都是很简单、明白、扼要的。全经共计有二千三百三十九个字,分为四十二章,也就是四十二段,每一段的文字都很简短,最长的只有一百多个字,一般都是两三行,三、五十个字,有一章还不到二十个字,只有十八字。它的体裁,就好象中国儒家的论语和孝经,一章一章,很简明的,你们如果静下来,用心去欣赏、研究,就知道佛说四十二章经有它的特点。
二、内容丰富:本经既包括了事,也涵盖了理,可说是部理事圆融的经典。好象经文一开始就叙述“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就是说明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以及他说法度众生等事迹的经过,这是属于事;至于讲理的呢?可以说包括了世间的和出世间的,以及小乘的,大乘的道理──三藏十二部经一切的教义。
三、译笔信雅:佛说四十二章经翻译的技巧,文笔非常信雅。要知道,翻译家必须具备信、达、雅这三个条件,才能够将一部外文作品翻译得非常精彩吸引人。什么叫做信?就是很信实、没有错误的,每一句翻译出来都是很确实的;达,就是很通达、流畅;雅,在文辞方面,表现得很文雅,不是生吞活剥,没有黏在嘴巴里头不通顺的现象。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的翻译技巧,完全符合了信、达、雅的三个翻译条件。它虽然是第一部传到中国来的法宝,却可以作为后代翻译家的典范。同时,里面所翻译的名相(名词),如“四谛法轮”、“无为法”。。诸如此类名相,译得多么的精确、雅顺,成为后代翻译家经常所采取的。另一方面,这一部经可以说是非常善巧的意译,而不是直译。意译,就是顺着经本原来的意思翻为中文,不象直译一句一句对照着翻,这也是本经跟后世的直译不一样的地方。
四、不须疑惑:由于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一部古老的译本,流传到现在已经将近二千年了,它的文体形式跟后世所翻译的经论不一样,曾经被中国的一般文人学者所疑惑,都认为它是伪造的,引起了梁启超、胡适之等好多学者加以考证、笔战和辩论。过去有位张曼涛教授,编了一部[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共有一百本,其中第十一册,就是搜集了各方面讨论有... -->>
心理法师、真心法师、诸位法师、诸位清姑、各位善友:
时间过得非常快,今天已经是农历己巳年八月初一了。我也好久没有跟诸位正式讲经了,所以从今天开始,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这两天的“佛学讲座”我来跟大家研究佛说四十二章经。
在几年之前,我曾经跟大家讲过佛说八大人觉经,这部经的内容说明我们要做一个大人──菩萨,也就是要做一个救人救世的菩萨,所应该实行的八件大事,这部佛说八大人觉经,大家已经听过了。
中国明朝有一位大师──藕益大师,曾经把佛遗教经、佛说四十二章经和佛说八大人觉经,加以注解。在佛教界,这三部经常常合订在一起的,可以说是佛遗教三经。因为过去我曾经讲过佛说八大人觉经,有些善友就对我说:
“师父,这一次能不能为我们讲佛说四十二章经呢?”
“好!这次我就为你们讲这部经。”
因为有人提议,所以这一次我就采用佛说四十二章经,来跟大家研究。
一、讲经的方式
谈到讲经的方式,在大陆也好,或者在台湾、香港各地也好,有的是大座的讲经,有的是普通的演讲。所谓大座的讲经,有一个法座放在中间,由维那师父率领大众,很隆重地唱赞,呼钟声偈,迎请搭着大红祖衣的主讲法师升座;象我这样讲,是普通方便的演讲式。
佛教在印度,释迦牟尼佛讲佛法,无所谓宗派的,等到传来中国以后,经过历代的祖师加以分门别类,在古代有十三宗,后来综合归并成为十宗,各宗各派讲经的方式,各自有传统家法,所表达的方法也不一样。
过去我已经跟大家介绍过,中国佛教的十宗,但在座有好多可能还没有听过,现在不妨重复一下,所谓十宗:一、华严宗,二、天台宗,三、唯识宗,四、三论宗,五、禅宗,六、净土宗,七、律宗,八、密宗,九、俱舍宗,十、成实宗。
这十宗的名称,有的时候不一样,譬如华严宗,是以华严经作为依据的,所以称为华严宗。但这一宗至贤首大师才圆备,所以又称为贤首宗。好象天台宗,所依据的经典是法华经,有的时候就叫做法华宗。唯识宗或者称为法相宗,那是因为根据法相唯识而立宗的,这些宗派名称虽然不一样,不论它是依据经典而立宗,或者是依人名(祖师)来立宗,或者是以山名来立宗,总而言之,它的内容是一样的。
十宗如果以佛教的大小乘来分类,前面从华严宗到密宗等八宗,属于大乘教法;后面的俱舍宗跟成实宗,属于小乘教法,所以称为“八大二小”也就是说这十宗有八宗是大乘,二宗是小乘。不过,要是认真地分类起来,律宗的戒律,有大乘戒也有小乘戒,因此,也可以说大乘宗有七个半,小乘宗有两个半。这样的分类,说明十宗包括了大乘和小乘。
我为什么在这里要介绍十宗呢?就是说到讲经的方式。在中国的各宗各派,讲经结构、组织最严密的,就是华严宗和天台宗,这两宗的讲法不同,天台宗有天台宗的方式,华严宗也有它自己的方式。譬如说华严宗,你们假使念过华严经,就会知道,里面都是以“十”这个整数来叙述“十玄门”圆融无碍的境界,所以,他们一讲经,都是用“十门分释”加以发挥,这就是他们讲经的方法。
至于天台宗讲经,有“五重玄义”就是以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这五种方法加以详细解释;唯识宗也分为五门来说明;甚至于密宗,因为是以十住心论这部论为根据,也是以十种分类来阐释。总而言之,虽然各宗派弘扬佛法的方式不一样,但他们的宗旨还是相同的。当然华严宗那“十门分释”天台宗的“五重玄义”都是专门学问,我们现在主要不是讲这些,我只是提一提来说明各宗的家风和讲经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也许你们要问:既然各宗派有不一样的讲经方式,那师父是根据那一家来讲呢?我认为他们的讲法是传统式的,有固定的形式。所以太虚大师讲经,就采用新的方式,要是你们把[太虚大师全书]六十二本打开一看,就知道他不论讲那一部经、那一部论,都没有依照这些方式。他一上来就是个“悬论”把该部经(论)的内容大概地提示一下。那么,我呢?既不固执于那一个宗派,也不拘泥于用什么方式来阐述,我只是把经里面主要的意义,提出来给大家说明,以作参考。
二、本经的特色
现在我将佛说四十二章经跟一般佛经不一样的几个特殊观点,提出来加以说明:
一、文辞简明:这部经的文辞──文字和辞章,都是很简单、明白、扼要的。全经共计有二千三百三十九个字,分为四十二章,也就是四十二段,每一段的文字都很简短,最长的只有一百多个字,一般都是两三行,三、五十个字,有一章还不到二十个字,只有十八字。它的体裁,就好象中国儒家的论语和孝经,一章一章,很简明的,你们如果静下来,用心去欣赏、研究,就知道佛说四十二章经有它的特点。
二、内容丰富:本经既包括了事,也涵盖了理,可说是部理事圆融的经典。好象经文一开始就叙述“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就是说明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以及他说法度众生等事迹的经过,这是属于事;至于讲理的呢?可以说包括了世间的和出世间的,以及小乘的,大乘的道理──三藏十二部经一切的教义。
三、译笔信雅:佛说四十二章经翻译的技巧,文笔非常信雅。要知道,翻译家必须具备信、达、雅这三个条件,才能够将一部外文作品翻译得非常精彩吸引人。什么叫做信?就是很信实、没有错误的,每一句翻译出来都是很确实的;达,就是很通达、流畅;雅,在文辞方面,表现得很文雅,不是生吞活剥,没有黏在嘴巴里头不通顺的现象。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的翻译技巧,完全符合了信、达、雅的三个翻译条件。它虽然是第一部传到中国来的法宝,却可以作为后代翻译家的典范。同时,里面所翻译的名相(名词),如“四谛法轮”、“无为法”。。诸如此类名相,译得多么的精确、雅顺,成为后代翻译家经常所采取的。另一方面,这一部经可以说是非常善巧的意译,而不是直译。意译,就是顺着经本原来的意思翻为中文,不象直译一句一句对照着翻,这也是本经跟后世的直译不一样的地方。
四、不须疑惑:由于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一部古老的译本,流传到现在已经将近二千年了,它的文体形式跟后世所翻译的经论不一样,曾经被中国的一般文人学者所疑惑,都认为它是伪造的,引起了梁启超、胡适之等好多学者加以考证、笔战和辩论。过去有位张曼涛教授,编了一部[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共有一百本,其中第十一册,就是搜集了各方面讨论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