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佛说四十二章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知道佛长没长胡子。
因为过去画的那佛像,有的画有胡子。我们现在一般顺口就答:“没长胡子。”因为啥呢?因为我们看的佛都是没长胡子的佛。过去不是,唐朝那时候,密宗现在还有,有时候画佛还留点小胡子,像世间人似的。来果老和尚他都不知道佛长没长胡子,好几个月都不知道。那就是反观。
你觉得你眼睛瞪得挺大是反观,一照相,你看照的那个照片,那眼睛瞪得老大。那干吗呢?你都是在放逸,一看就知道你没有修行,有什么修行?那眼睛还瞪着,还看世界。你看世界,实际上是被世界转,你心里有了世界就没有佛。有佛的人,他没有世界的概念,也没有外面一切众生的概念,只有凡夫才这样。我们都是看这看那,都没有真正地去观。
真正观就是反观,观什么?怎么观?就是无念去观,把你的想法空掉,不是反过来“哎呀,这什么意思呢?这大地怎么长成这样呢?”闭着眼睛去想,那你也不是反观。头一个要把眼睛收回来,平时走道或干什么事,你眼睛不要到处去乱看,东看看、西看看,看什么呢?一看就完,眼睛都定不住。上回有一个人来,一看那眼睛,就知道定不住,你瞅他眼睛,从东头转到西头,从西头转到东头,就没完没了,他自己控制不了,一看,就知道那个心在乱动。完了!眼睛一乱动,你这个心就动了。
你看那老修行,那眼睛就像个木头似的,灰蒙蒙的,也不亮,因为啥不亮呢?他也不想往外观,看什么?看着好像有个眼睛在,实际上他根本就没用这双眼睛。你要是用这种眼睛,那你正是走错路了。有眼睛要瞎,这是宣化上人说的:眼睛要瞎,耳朵要聋,要没有舌头,没有鼻子,你这才行。有这些东西你都不是真观,没这些东西你就是真观。
你看看虚云老和尚,不管什么时候,照相也好、干吗也好,虚云老和尚都是两眼往底下一低,眼皮一耷拉就完事儿了。虽然我们不能像虚云老和尚那样,有那么大修行,能时时的反观,但是我们的眼皮也得耷拉下来,别老变成双眼皮,要变成单眼皮,把你眼皮抻得长长的,能把眼睛盖住,世界再好也不瞅。
原先从五台山走到山西,可能是沙河啊还是涞水?我忘了在哪个地方,还在山西境内。那天走到半夜的时候,前面就有个寺院,它弄个灯,晚上也点着。我们俩想:得了,就奔那个灯,不休息了。一瞅这灯,心里生欢喜心了,说:“赶紧上寺院去休息吧。”就拼命地走,左走右走。后来到人家商店去打听,人家商店人一看,很不高兴,以为你要东西来了,都不爱理。后来问了一下“不知道。”一看,自己找吧。
左找右找,想找着这个寺院睡一觉,在那休息一下,找到天亮才找到。找到天亮去了,这一观,把我们观得不知道上哪去了,观到天亮,你想达到的目的,根本就达不到。去了,是一个密宗师父,还没起床呢,居士给通知一声,后来给我们安排一个地方,也没有寮房,他自己住的那个地方算不错的。在一个观音殿里的一处有几张床,在那休息一会儿。等到中午过完斋,下午我们就开始往前走。
当我们往前走的时候,走到街面,前面有一个旅社,现在叫旅馆,也许是招待所,弄不清,反正是一个楼。前面有很多人,有女人有男人在打扫卫生。我们平时就是经行,虽然知道前面有人,但我们更得把眼睛收回来,就看眼前卧牛之地,也不瞅两边,眼睛也不抬,走到跟前也不想听他们说什么,就是一个劲地走。
你想一想,遇到人物不瞅的话,你也得有点儿定力啊。那玩意它有吸引力,弄不好你就眼角扫一眼或是瞅半眼。半眼也不瞅,就是盯着地,从挺老远就开始往前走,头一直不抬,眼睛也不抬,连用眼角去扫的意思也没有,就往前走。等到走过去了,也没有抬眼睛,不是“走过去了,我不看他了,我这会儿把眼睛抬起来轻松轻松”也不抬,继续往前走。
走过去一段了,这时候听到那里面有个男的就喊:“你们大家看一看,这些和尚才是真和尚呢!”可能是谁问什么,咱也没听着,最后他给人解释:“你看,从那儿到这地方,咱这么多人,他从来没瞅过一眼,他没瞅过一眼!”这个因缘就很殊胜,那么老远,他能看到你没瞅过一眼,你说这怪不怪?很怪的。佛菩萨这个加持力非常大,而且还告诉你,你就这么修,不要瞅。
有时候人不会走道,平时行脚、乞食、出外头去,那眼睛到处东看看、西看看,像旅游似的,你就把功夫全浪费掉了。随时随地把那眼神收回来,就是眼观卧牛之地,头都不抬,那才行。
在碧山寺后面,供玉佛那个地方,去了好几个月了,我没进那屋去瞅一眼玉佛,说“进那屋去瞅一眼”天天搁门口走,你要是方便的时候也得经过那个门口,不经过大殿就经过那门口,我也没说去拜一拜或去瞅一瞅。说:“你是不是慢心呢?”我觉得那个不是慢心,正是遵佛所示,佛在那儿坐着,就是让我们这么做。
我觉得这么做,就像不喝有虫水例子似的,佛是这么讲的:“你没来见我,可能真见我了;你来见我,可能没见我。你见我面等于没见,没见我面可能早来了。”你的那种不去随着世间法的观就是反观,你反观就是见佛,佛就是反观,因为佛是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说,我们应该反观。
反观即是菩提,观灵觉即是菩提。我们看到心经,观自在,你是观你自己在不在,你只要是反观,你自己就在;你不反观,你自己就不在。所以说“观自在”你要是这么反观,自己就在了,就能找到你真正的自己。你不这么反观,你永远也找不到自己。观自在、观自在,你观了自在,才有下一文,才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这会儿你才能像蜜一样的甜,法喜才会生起来呢。你不反观就完了,就没有这个东西。心经,咱们就不解了,咱知道这个,明白这个。
“如是知识,得道疾矣”就是说你如是去知见,正确地去理解,正确地去做,你会得道快,得道疾。“疾”指速度快、非常快,超出一般人的快,在任何人看来它都是快。在慢的人看来是快,在快的人看来它还是快,它就是一个快,特殊的快。它是快中之快,得道非常快非常快,所以说顿超无难事。过去说成佛得三大阿僧祇劫,如果你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思惟,就可以顿超三千,顿超无量劫,所以说不可思议。
你要是能认真去研究和认识,明白这个道理,很快就得道了。你要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得道了,就这么样,没有什么疑问。你不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是凡夫,那就是众生。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你去做,很快就成佛成圣,关键就在你这一念用心上。你用心不正,你想了道?你等着吧。
有的人不知道自己修的方法那只是个指头,不是月亮,你得利用这种方法去达到这个目的,但是你这拐棍也得正确,你的拐棍要是过长了、过短了,都不行。你用这拐棍也得正确,能借助力,这根拐棍就是反观。越是反观的人,他的心越平。越平的人,他对任何事物都不会计较的。你只要是起了一念有计较的心,那已经不是反观了。反观的人是没有这种分别心的,因为无念了。有念才有分别心;无念,它哪儿来的分别心?分别心已经是念头里的粗相。
“假真并观”我们通过观假的,来观到真的;通过真的,来彻底破除假的,所以说真假并破,也叫真假并观。因为破了假的,我们知道真的;有了真的,我们知道什么是假的。它俩是同时的,是一瞬间的完成,很不可思议。
我们平时修道,打坐的时候都要这样,上殿的时候也是这样,不要乱看。有的人就乱看“哎呀!这人他怎么这样呢?今天他怎么困了呢?”你看见他困,我跟你说,你比他困还厉害。他困,是因为他迷糊了,昏沉了;而你呢,是发现了别人的毛病,实际上你比那困还厉害。虽然你不困,但你起了一个更大的分别心,这种分别心是很危险的,以后你就会在这个分别心上要起烦恼。
他睡着了,只能说他昏沉,将来变个愚痴,但他的烦恼不会那么大的。你这个不是,这一分别心“他睡着了。”完了,你越想心越不平。就算你当时克服了,事后,这不平的心也会有因果的,不定从那地方就得冒出来,最后给你弄得是满身心的不愉快,甚至惹一场事情过来,所以千万不要发现别人的缺点。
当你发现别人的缺点的时候,首先要观自己:“这是我的缺点。”忏悔,第一个是忏悔,不是让人家忏悔,得自己忏悔。“发现别人的缺点,怎么要自己忏悔?我也没昏沉,应该他忏悔。”你先忏悔你发现别人的缺点,因为发现别人的时候,那个缺点也就是我们的,所以说你先忏悔你这个眼睛。
禅宗里有那公案,去指责人家如何如何,实际上人家一反过来,一反语,正是你自己的事情。他不认识,他给别人讲去。开悟的人他不会说三道四的,他只能自观,只能反观,不能去做那些事情,你叫他观他也观不了。你说:“你看看那人怎么样?”“哪个人啊?”他心里根本没有那个人相、我相,他不会顺着你凡夫那种习惯性去走。所以我们在这里要特别的注意,修行中每时每刻都要反观,只管看自己,不管别人。
好,今天就讲到这。
知道佛长没长胡子。
因为过去画的那佛像,有的画有胡子。我们现在一般顺口就答:“没长胡子。”因为啥呢?因为我们看的佛都是没长胡子的佛。过去不是,唐朝那时候,密宗现在还有,有时候画佛还留点小胡子,像世间人似的。来果老和尚他都不知道佛长没长胡子,好几个月都不知道。那就是反观。
你觉得你眼睛瞪得挺大是反观,一照相,你看照的那个照片,那眼睛瞪得老大。那干吗呢?你都是在放逸,一看就知道你没有修行,有什么修行?那眼睛还瞪着,还看世界。你看世界,实际上是被世界转,你心里有了世界就没有佛。有佛的人,他没有世界的概念,也没有外面一切众生的概念,只有凡夫才这样。我们都是看这看那,都没有真正地去观。
真正观就是反观,观什么?怎么观?就是无念去观,把你的想法空掉,不是反过来“哎呀,这什么意思呢?这大地怎么长成这样呢?”闭着眼睛去想,那你也不是反观。头一个要把眼睛收回来,平时走道或干什么事,你眼睛不要到处去乱看,东看看、西看看,看什么呢?一看就完,眼睛都定不住。上回有一个人来,一看那眼睛,就知道定不住,你瞅他眼睛,从东头转到西头,从西头转到东头,就没完没了,他自己控制不了,一看,就知道那个心在乱动。完了!眼睛一乱动,你这个心就动了。
你看那老修行,那眼睛就像个木头似的,灰蒙蒙的,也不亮,因为啥不亮呢?他也不想往外观,看什么?看着好像有个眼睛在,实际上他根本就没用这双眼睛。你要是用这种眼睛,那你正是走错路了。有眼睛要瞎,这是宣化上人说的:眼睛要瞎,耳朵要聋,要没有舌头,没有鼻子,你这才行。有这些东西你都不是真观,没这些东西你就是真观。
你看看虚云老和尚,不管什么时候,照相也好、干吗也好,虚云老和尚都是两眼往底下一低,眼皮一耷拉就完事儿了。虽然我们不能像虚云老和尚那样,有那么大修行,能时时的反观,但是我们的眼皮也得耷拉下来,别老变成双眼皮,要变成单眼皮,把你眼皮抻得长长的,能把眼睛盖住,世界再好也不瞅。
原先从五台山走到山西,可能是沙河啊还是涞水?我忘了在哪个地方,还在山西境内。那天走到半夜的时候,前面就有个寺院,它弄个灯,晚上也点着。我们俩想:得了,就奔那个灯,不休息了。一瞅这灯,心里生欢喜心了,说:“赶紧上寺院去休息吧。”就拼命地走,左走右走。后来到人家商店去打听,人家商店人一看,很不高兴,以为你要东西来了,都不爱理。后来问了一下“不知道。”一看,自己找吧。
左找右找,想找着这个寺院睡一觉,在那休息一下,找到天亮才找到。找到天亮去了,这一观,把我们观得不知道上哪去了,观到天亮,你想达到的目的,根本就达不到。去了,是一个密宗师父,还没起床呢,居士给通知一声,后来给我们安排一个地方,也没有寮房,他自己住的那个地方算不错的。在一个观音殿里的一处有几张床,在那休息一会儿。等到中午过完斋,下午我们就开始往前走。
当我们往前走的时候,走到街面,前面有一个旅社,现在叫旅馆,也许是招待所,弄不清,反正是一个楼。前面有很多人,有女人有男人在打扫卫生。我们平时就是经行,虽然知道前面有人,但我们更得把眼睛收回来,就看眼前卧牛之地,也不瞅两边,眼睛也不抬,走到跟前也不想听他们说什么,就是一个劲地走。
你想一想,遇到人物不瞅的话,你也得有点儿定力啊。那玩意它有吸引力,弄不好你就眼角扫一眼或是瞅半眼。半眼也不瞅,就是盯着地,从挺老远就开始往前走,头一直不抬,眼睛也不抬,连用眼角去扫的意思也没有,就往前走。等到走过去了,也没有抬眼睛,不是“走过去了,我不看他了,我这会儿把眼睛抬起来轻松轻松”也不抬,继续往前走。
走过去一段了,这时候听到那里面有个男的就喊:“你们大家看一看,这些和尚才是真和尚呢!”可能是谁问什么,咱也没听着,最后他给人解释:“你看,从那儿到这地方,咱这么多人,他从来没瞅过一眼,他没瞅过一眼!”这个因缘就很殊胜,那么老远,他能看到你没瞅过一眼,你说这怪不怪?很怪的。佛菩萨这个加持力非常大,而且还告诉你,你就这么修,不要瞅。
有时候人不会走道,平时行脚、乞食、出外头去,那眼睛到处东看看、西看看,像旅游似的,你就把功夫全浪费掉了。随时随地把那眼神收回来,就是眼观卧牛之地,头都不抬,那才行。
在碧山寺后面,供玉佛那个地方,去了好几个月了,我没进那屋去瞅一眼玉佛,说“进那屋去瞅一眼”天天搁门口走,你要是方便的时候也得经过那个门口,不经过大殿就经过那门口,我也没说去拜一拜或去瞅一瞅。说:“你是不是慢心呢?”我觉得那个不是慢心,正是遵佛所示,佛在那儿坐着,就是让我们这么做。
我觉得这么做,就像不喝有虫水例子似的,佛是这么讲的:“你没来见我,可能真见我了;你来见我,可能没见我。你见我面等于没见,没见我面可能早来了。”你的那种不去随着世间法的观就是反观,你反观就是见佛,佛就是反观,因为佛是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说,我们应该反观。
反观即是菩提,观灵觉即是菩提。我们看到心经,观自在,你是观你自己在不在,你只要是反观,你自己就在;你不反观,你自己就不在。所以说“观自在”你要是这么反观,自己就在了,就能找到你真正的自己。你不这么反观,你永远也找不到自己。观自在、观自在,你观了自在,才有下一文,才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这会儿你才能像蜜一样的甜,法喜才会生起来呢。你不反观就完了,就没有这个东西。心经,咱们就不解了,咱知道这个,明白这个。
“如是知识,得道疾矣”就是说你如是去知见,正确地去理解,正确地去做,你会得道快,得道疾。“疾”指速度快、非常快,超出一般人的快,在任何人看来它都是快。在慢的人看来是快,在快的人看来它还是快,它就是一个快,特殊的快。它是快中之快,得道非常快非常快,所以说顿超无难事。过去说成佛得三大阿僧祇劫,如果你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思惟,就可以顿超三千,顿超无量劫,所以说不可思议。
你要是能认真去研究和认识,明白这个道理,很快就得道了。你要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得道了,就这么样,没有什么疑问。你不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是凡夫,那就是众生。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你去做,很快就成佛成圣,关键就在你这一念用心上。你用心不正,你想了道?你等着吧。
有的人不知道自己修的方法那只是个指头,不是月亮,你得利用这种方法去达到这个目的,但是你这拐棍也得正确,你的拐棍要是过长了、过短了,都不行。你用这拐棍也得正确,能借助力,这根拐棍就是反观。越是反观的人,他的心越平。越平的人,他对任何事物都不会计较的。你只要是起了一念有计较的心,那已经不是反观了。反观的人是没有这种分别心的,因为无念了。有念才有分别心;无念,它哪儿来的分别心?分别心已经是念头里的粗相。
“假真并观”我们通过观假的,来观到真的;通过真的,来彻底破除假的,所以说真假并破,也叫真假并观。因为破了假的,我们知道真的;有了真的,我们知道什么是假的。它俩是同时的,是一瞬间的完成,很不可思议。
我们平时修道,打坐的时候都要这样,上殿的时候也是这样,不要乱看。有的人就乱看“哎呀!这人他怎么这样呢?今天他怎么困了呢?”你看见他困,我跟你说,你比他困还厉害。他困,是因为他迷糊了,昏沉了;而你呢,是发现了别人的毛病,实际上你比那困还厉害。虽然你不困,但你起了一个更大的分别心,这种分别心是很危险的,以后你就会在这个分别心上要起烦恼。
他睡着了,只能说他昏沉,将来变个愚痴,但他的烦恼不会那么大的。你这个不是,这一分别心“他睡着了。”完了,你越想心越不平。就算你当时克服了,事后,这不平的心也会有因果的,不定从那地方就得冒出来,最后给你弄得是满身心的不愉快,甚至惹一场事情过来,所以千万不要发现别人的缺点。
当你发现别人的缺点的时候,首先要观自己:“这是我的缺点。”忏悔,第一个是忏悔,不是让人家忏悔,得自己忏悔。“发现别人的缺点,怎么要自己忏悔?我也没昏沉,应该他忏悔。”你先忏悔你发现别人的缺点,因为发现别人的时候,那个缺点也就是我们的,所以说你先忏悔你这个眼睛。
禅宗里有那公案,去指责人家如何如何,实际上人家一反过来,一反语,正是你自己的事情。他不认识,他给别人讲去。开悟的人他不会说三道四的,他只能自观,只能反观,不能去做那些事情,你叫他观他也观不了。你说:“你看看那人怎么样?”“哪个人啊?”他心里根本没有那个人相、我相,他不会顺着你凡夫那种习惯性去走。所以我们在这里要特别的注意,修行中每时每刻都要反观,只管看自己,不管别人。
好,今天就讲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