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佛说四十二章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你看,佛讲了多少章都是讲的这个淫欲的问题,这四十二章经正总结了末法时期的弊病,末法时期就是淫欲心盛,所以成为末法。
释第三十一章说明断欲要从心上断。应该知道欲是从心意生出来的,而心意是从思想生出来的。你看这思想,它是自己生出来的呢?还是从他方生出来的?还是共同生出来?或者是没有因而生出来的?你还要知道这思想是在里边呢?还是在外边?还是在里外的中间呢?或者是在过去?或者是在现在?或者是在未来呢?你像这样来找思想,这思想就变成寂静,没有自体。
思想若寂静,心意也会寂静,心意既然寂静,欲也就寂静了。欲既然寂静,看一切色法就如镜中像。既然像镜中像,这就不是真的。观一切的行为也像泡沫一样,不是真的。诸佛也都是这样辗转观察,辗转传授,传这调心的方便法门,令你先调伏其心。
佛说“有人患淫不止”有人有淫欲的毛病,一时一刻也不能停止淫欲的毛病和淫心。“欲自断阴”他的欲念这么重,这么厉害,不能停止。他就想法子,要将自己的男根割断。
“佛谓之曰”佛对他说。“若断其阴”你想要把自己的男根割断了。“不如断心”倒不如把你的妄想心割断。“心如功曹”心就好像工头似的。功曹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做头领,就好像老板似的。“功曹若止”这个工头若停止了。“从者都息”跟着他做工的那些人也跟着都停止了。因为你心打淫欲的妄想,才有淫欲的行为。你若心不打这种妄想,那就没有人帮助它了,所以淫欲的毛病就停止了。“邪心不止”淫欲的邪心若不停止。“断阴何益”把男根断了,又有什么用呢?
“佛为说偈”佛随着就为他说一首偈颂。“欲生于汝意”淫欲的念头是由你心意生出来的。“意以思想生”意又怎么生出来呢?就是由思想生出来的。“二心各寂静”假如你邪知邪见的思想停止了,欲心也就寂静了,这两种心各停止寂静了。“非色亦非行”这时就没有色欲的行为了,也没有欲心,这种色、欲念的行为都没有了。“佛言”佛又说了。“此偈是迦叶佛说”的。
这是宣化上人解释这一段的文章。有人“患淫不止”他不知道除心“欲自断阴”阴就是男根,就像太监一样要把男根割断。确实有这样的人,他对淫欲心,特别是生起以后确实反感。他确实想修行,不是不想修行,他宁可把男根割断了,他都不愿去犯淫欲。这种人确实有一股力量,但是他的知见有错误的地方,没找到根本,他不知道断淫应该先断心。所以佛就告诉他:“你先断心,心就像功曹似的。”这个心是什么心呢?是我们那个妄想心。这个“功曹”就是领头的,领头的要是止了,其他的“从者”也就息了。
所以说“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他那个邪念,从思想上就开始有,生出各种恶念。我们往往认为有了男根才有了邪心,没有男根就没有邪心了,实际上他不知道,邪心从意生。
佛又说了“欲生于汝意”所以邪心不止,断阴没有用处。所以佛说“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你那个淫欲心、这个意从哪生?都是你平时想象而为的,老打妄想,打了这个妄想、打了那个妄想,贪著各种的色声香味触法,不断地吸取、不断地摄受,最后产生了意念的淫欲心。所以你应该先断的不是生理,应该先断心,不打这个妄想。
“二心各寂静”如果你这种妄想心都能够静下来。“寂静”就是非常静非常静,不再起心动念了,寂灭现前,那可了不得。“二心各寂静”都叫它达到真正没有念的那种程度,这时候我们整个六根就收回来了,这时候你才是“非色亦非行”色欲也没有了,淫欲心的行也都没有了,能做和所做也没有了,这才行。
“二心各寂静”这个可了不得,最后你就发现了真理,同时也发现了什么是色,什么是行。有时候我们不是执著色,就是执著行。寂静呢,我们也知道应该那样做,但是你只有“二心各寂静”的时候,确实达到那种程度,你才会真正地了解到“非色亦非行”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非常了不得。
“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是通过释迦牟尼佛说出来,是迦叶佛所说的。我们如果能够断除淫欲,就和迦叶佛有联系了,我们将来可能就要成这种佛。所以这已经告诉我们,你就是过去佛。
克服淫欲已经成为末法时期的一大关键,特别是现在社会上的淫欲更盛行,男女那个羞耻心越来越少了。特别是饭店那些“小姐”走到门口她就打招呼,就招呼你。她见和尚不招呼,她为什么不招呼?一招呼,那老板就赔了,那老板还得赔点钱、赔点饭,所以她不招呼你。她招呼谁也不招呼和尚,因为她不布施,她知道人家都是往和尚那布施,她一看和尚来了,有时候就躲。
我以前行脚走在山西的时候,本来那个道旁边卖葡萄、卖什么东西,等我们一去,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是赶巧,还是看到和尚过来,提前都跑了。没有人,他把水果扔那了,反正他知道你不能拿他水果。他不在,你就跟他要不着,是不是?他是那么想的。再说咱们也不能去跟他要,不到中午的时候我们能开饭吗?是不是?他把和尚看扁了。
所以我们要按照佛说的,要断其想,二心寂静,这样的话才和佛相应。
今天的时间差不多了,今天先说到这里。
今天讲第三十一章“心寂欲除”这个“寂”是寂灭的寂,心寂不是世间的“寂”这个寂是要我们不打妄想了,能够真正地把欲望除掉。
这一章是教我们如何用功来断除淫欲。断除淫欲有很多的方式,但终归一条,各种方法都是断我们的心,所以你不要以为这个方法在断我们的淫根。是断什么呢?断我们的心,这是根本的东西。有人误认为这种方法是起到断男根的作用,等等。虽然生理上的东西我们应该控制,不给它创造各种的条件,因为它能影响我们的心,但是我们不能像外道似的,外道执著在物上和生理上,它不能再发展。我们学佛法,一切都要归入心,这才是正确的。这个“心寂”就是我们的淫欲心要寂灭,欲望的行为就会除掉。
“佛言”佛亲口说,那就说明这个问题大了。有说的必要,而且是必须得说的,严重到这种程度,所以佛才说。佛为什么说呢?因为众生有病,众生需要,佛才说,就是不言而言。“有人”这个人是指众生说的。“有人患淫不止”就是淫欲心不止,淫欲行为不止,有的是行为停止了,这个淫欲心还在,老起心动念。
所以说,如果有人断淫,就称为大丈夫。那真正是大丈夫,没有人不敬仰的,龙天鬼神都是非常敬仰的。就是说,你断了淫欲的行为,人天都会敬仰的,因为你身上不会发出邪气来。你看,不断淫欲的人,到哪就有一股邪气,眼神都不正。
过去我曾经见过一个人,还有点小地位,说话也挺严肃、挺正,但一见到女人,说话就变了,眼神也变了,坐的姿势也变了,整个都改变了,心也定不住了。所以说这个太厉害,这个淫欲心能把整个人品,瞬间就给丢失掉了。原先跟我谈话的时候,我还觉得:“哎,这真有点定力。”那时候也不懂得定力呀,一看就以为是真的了。但他一看见女人,最后的结果就出来了。光见一面,他心里就已经起了这么大的变化,外面整个都变化了。这样的变化,他能不堕落吗?所以这个患淫的害处太大了,心一动,一切都动了。
过去有一个叫黄山谷(即黄庭坚)的人,他非常有名气,和当时几个大诗人都是并排的,而且名气极大。有一天他就像做梦似的,嘴里吃着饭,就有一股芹菜味,醒了以后还满嘴是芹菜味。第一天他没觉得怎么回事,第二天还继续是芹菜味,可能还有第三天也是这样。第二天他就警觉了,他说:“我做了个梦,到一个地方,有个老妇人老给我饭吃,吃的是炒芹菜,这是什么原因?怎么这么真实呢?”
(编者按:黄庭坚,号山谷居士,黄龙祖心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此故事发生在其做县令的时候。)
他那个时候因为有名气,可能当个县令。他就出这个衙门口去找,可能走不远,果然就找到这个地方,发现这个地方和他做梦所见到的一模一样。看到一个老妇人,这也和他做梦时所见是一样的。他就上前问她,他说:“最近你供什么了吗?”她说:“我女儿死了,今天是她的忌日,她在世的时候最爱吃的就是芹菜,所以我给她炒点芹菜,这三天都在供她。”啊,是这么个原因。他做梦的时候就到那去了,拿起那个饭非要吃不可。他说:“你女儿死了多长时间了?”她说:“死了二十六年。”黄山谷今年正好二十六岁。
后来他就问她:“你女儿在哪个房间?”她说在哪个房间。他进了那个房间,看见一个箱子,他说:“这箱子里是什么?”她说:“我不知道,她自己搁的。”他说:“钥匙呢?”“钥匙,我也不知道她搁哪去了,她突然一天就死了。平时可孝敬了,听父母话。”后来他就思惟一下,觉得钥匙在哪块,到那就把钥匙找着了,打开箱子,里面放了很多诗稿。他一看,写的诗稿都是他今生所答的、所写的,回答、考试都是这些诗稿。哦!他这回相信了,原来他前生就是她的女儿,因为平时恭敬三宝,又爱护文字,孝敬父母,最后托生转男,结果当了一代名人。
后来他就作文章,经常写一些文章,作一些艳情的故事。他和一个画马的李伯时关系比较好,他俩一起去看法秀禅师。这位禅师就指责那个画马的,说:“你这画来画去,以想通形,想久了就被形转心,最后就堕落马腹里去了。”他说:“我呢?”那个高僧又指着他,说:“你老写那个故事,那不好啊!”他说:“我这写故事也能堕落马身?”禅师说:“他堕落马身,只是一个人堕落。你写这种艳情的故事,引起人淫欲不止,不光是害了无数人,最后你必入地狱。”他知道那是得道高僧,这一下子就警惕了,当时就忏悔,以后再也不敢做了。
“患淫不止”主要就是来源于这些外境,外面这个污染特别厉害,再加上平时的习性,那就更不得了。不要看、不要听、不要想,你这才能断。患淫不止,最后的结果是下地狱罪。你不要觉得是你自己的行为,那将来是下地狱罪,堕落畜生道。
特别是现在的人,就更厉害了。现在的人简直是忘乎所以了,公开的就搞这些脏东西,录像、黄色书现在这个人,女人不像女人,男人不像男人,没有道德,到处充满了腥臭。特别是一个好好的人,法身慧命就扔了,不知道修道。今生好不容易遇到修道的因缘,多么难得,但不去修,最后堕落,够可怜的... -->>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你看,佛讲了多少章都是讲的这个淫欲的问题,这四十二章经正总结了末法时期的弊病,末法时期就是淫欲心盛,所以成为末法。
释第三十一章说明断欲要从心上断。应该知道欲是从心意生出来的,而心意是从思想生出来的。你看这思想,它是自己生出来的呢?还是从他方生出来的?还是共同生出来?或者是没有因而生出来的?你还要知道这思想是在里边呢?还是在外边?还是在里外的中间呢?或者是在过去?或者是在现在?或者是在未来呢?你像这样来找思想,这思想就变成寂静,没有自体。
思想若寂静,心意也会寂静,心意既然寂静,欲也就寂静了。欲既然寂静,看一切色法就如镜中像。既然像镜中像,这就不是真的。观一切的行为也像泡沫一样,不是真的。诸佛也都是这样辗转观察,辗转传授,传这调心的方便法门,令你先调伏其心。
佛说“有人患淫不止”有人有淫欲的毛病,一时一刻也不能停止淫欲的毛病和淫心。“欲自断阴”他的欲念这么重,这么厉害,不能停止。他就想法子,要将自己的男根割断。
“佛谓之曰”佛对他说。“若断其阴”你想要把自己的男根割断了。“不如断心”倒不如把你的妄想心割断。“心如功曹”心就好像工头似的。功曹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做头领,就好像老板似的。“功曹若止”这个工头若停止了。“从者都息”跟着他做工的那些人也跟着都停止了。因为你心打淫欲的妄想,才有淫欲的行为。你若心不打这种妄想,那就没有人帮助它了,所以淫欲的毛病就停止了。“邪心不止”淫欲的邪心若不停止。“断阴何益”把男根断了,又有什么用呢?
“佛为说偈”佛随着就为他说一首偈颂。“欲生于汝意”淫欲的念头是由你心意生出来的。“意以思想生”意又怎么生出来呢?就是由思想生出来的。“二心各寂静”假如你邪知邪见的思想停止了,欲心也就寂静了,这两种心各停止寂静了。“非色亦非行”这时就没有色欲的行为了,也没有欲心,这种色、欲念的行为都没有了。“佛言”佛又说了。“此偈是迦叶佛说”的。
这是宣化上人解释这一段的文章。有人“患淫不止”他不知道除心“欲自断阴”阴就是男根,就像太监一样要把男根割断。确实有这样的人,他对淫欲心,特别是生起以后确实反感。他确实想修行,不是不想修行,他宁可把男根割断了,他都不愿去犯淫欲。这种人确实有一股力量,但是他的知见有错误的地方,没找到根本,他不知道断淫应该先断心。所以佛就告诉他:“你先断心,心就像功曹似的。”这个心是什么心呢?是我们那个妄想心。这个“功曹”就是领头的,领头的要是止了,其他的“从者”也就息了。
所以说“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他那个邪念,从思想上就开始有,生出各种恶念。我们往往认为有了男根才有了邪心,没有男根就没有邪心了,实际上他不知道,邪心从意生。
佛又说了“欲生于汝意”所以邪心不止,断阴没有用处。所以佛说“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你那个淫欲心、这个意从哪生?都是你平时想象而为的,老打妄想,打了这个妄想、打了那个妄想,贪著各种的色声香味触法,不断地吸取、不断地摄受,最后产生了意念的淫欲心。所以你应该先断的不是生理,应该先断心,不打这个妄想。
“二心各寂静”如果你这种妄想心都能够静下来。“寂静”就是非常静非常静,不再起心动念了,寂灭现前,那可了不得。“二心各寂静”都叫它达到真正没有念的那种程度,这时候我们整个六根就收回来了,这时候你才是“非色亦非行”色欲也没有了,淫欲心的行也都没有了,能做和所做也没有了,这才行。
“二心各寂静”这个可了不得,最后你就发现了真理,同时也发现了什么是色,什么是行。有时候我们不是执著色,就是执著行。寂静呢,我们也知道应该那样做,但是你只有“二心各寂静”的时候,确实达到那种程度,你才会真正地了解到“非色亦非行”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非常了不得。
“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是通过释迦牟尼佛说出来,是迦叶佛所说的。我们如果能够断除淫欲,就和迦叶佛有联系了,我们将来可能就要成这种佛。所以这已经告诉我们,你就是过去佛。
克服淫欲已经成为末法时期的一大关键,特别是现在社会上的淫欲更盛行,男女那个羞耻心越来越少了。特别是饭店那些“小姐”走到门口她就打招呼,就招呼你。她见和尚不招呼,她为什么不招呼?一招呼,那老板就赔了,那老板还得赔点钱、赔点饭,所以她不招呼你。她招呼谁也不招呼和尚,因为她不布施,她知道人家都是往和尚那布施,她一看和尚来了,有时候就躲。
我以前行脚走在山西的时候,本来那个道旁边卖葡萄、卖什么东西,等我们一去,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是赶巧,还是看到和尚过来,提前都跑了。没有人,他把水果扔那了,反正他知道你不能拿他水果。他不在,你就跟他要不着,是不是?他是那么想的。再说咱们也不能去跟他要,不到中午的时候我们能开饭吗?是不是?他把和尚看扁了。
所以我们要按照佛说的,要断其想,二心寂静,这样的话才和佛相应。
今天的时间差不多了,今天先说到这里。
今天讲第三十一章“心寂欲除”这个“寂”是寂灭的寂,心寂不是世间的“寂”这个寂是要我们不打妄想了,能够真正地把欲望除掉。
这一章是教我们如何用功来断除淫欲。断除淫欲有很多的方式,但终归一条,各种方法都是断我们的心,所以你不要以为这个方法在断我们的淫根。是断什么呢?断我们的心,这是根本的东西。有人误认为这种方法是起到断男根的作用,等等。虽然生理上的东西我们应该控制,不给它创造各种的条件,因为它能影响我们的心,但是我们不能像外道似的,外道执著在物上和生理上,它不能再发展。我们学佛法,一切都要归入心,这才是正确的。这个“心寂”就是我们的淫欲心要寂灭,欲望的行为就会除掉。
“佛言”佛亲口说,那就说明这个问题大了。有说的必要,而且是必须得说的,严重到这种程度,所以佛才说。佛为什么说呢?因为众生有病,众生需要,佛才说,就是不言而言。“有人”这个人是指众生说的。“有人患淫不止”就是淫欲心不止,淫欲行为不止,有的是行为停止了,这个淫欲心还在,老起心动念。
所以说,如果有人断淫,就称为大丈夫。那真正是大丈夫,没有人不敬仰的,龙天鬼神都是非常敬仰的。就是说,你断了淫欲的行为,人天都会敬仰的,因为你身上不会发出邪气来。你看,不断淫欲的人,到哪就有一股邪气,眼神都不正。
过去我曾经见过一个人,还有点小地位,说话也挺严肃、挺正,但一见到女人,说话就变了,眼神也变了,坐的姿势也变了,整个都改变了,心也定不住了。所以说这个太厉害,这个淫欲心能把整个人品,瞬间就给丢失掉了。原先跟我谈话的时候,我还觉得:“哎,这真有点定力。”那时候也不懂得定力呀,一看就以为是真的了。但他一看见女人,最后的结果就出来了。光见一面,他心里就已经起了这么大的变化,外面整个都变化了。这样的变化,他能不堕落吗?所以这个患淫的害处太大了,心一动,一切都动了。
过去有一个叫黄山谷(即黄庭坚)的人,他非常有名气,和当时几个大诗人都是并排的,而且名气极大。有一天他就像做梦似的,嘴里吃着饭,就有一股芹菜味,醒了以后还满嘴是芹菜味。第一天他没觉得怎么回事,第二天还继续是芹菜味,可能还有第三天也是这样。第二天他就警觉了,他说:“我做了个梦,到一个地方,有个老妇人老给我饭吃,吃的是炒芹菜,这是什么原因?怎么这么真实呢?”
(编者按:黄庭坚,号山谷居士,黄龙祖心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此故事发生在其做县令的时候。)
他那个时候因为有名气,可能当个县令。他就出这个衙门口去找,可能走不远,果然就找到这个地方,发现这个地方和他做梦所见到的一模一样。看到一个老妇人,这也和他做梦时所见是一样的。他就上前问她,他说:“最近你供什么了吗?”她说:“我女儿死了,今天是她的忌日,她在世的时候最爱吃的就是芹菜,所以我给她炒点芹菜,这三天都在供她。”啊,是这么个原因。他做梦的时候就到那去了,拿起那个饭非要吃不可。他说:“你女儿死了多长时间了?”她说:“死了二十六年。”黄山谷今年正好二十六岁。
后来他就问她:“你女儿在哪个房间?”她说在哪个房间。他进了那个房间,看见一个箱子,他说:“这箱子里是什么?”她说:“我不知道,她自己搁的。”他说:“钥匙呢?”“钥匙,我也不知道她搁哪去了,她突然一天就死了。平时可孝敬了,听父母话。”后来他就思惟一下,觉得钥匙在哪块,到那就把钥匙找着了,打开箱子,里面放了很多诗稿。他一看,写的诗稿都是他今生所答的、所写的,回答、考试都是这些诗稿。哦!他这回相信了,原来他前生就是她的女儿,因为平时恭敬三宝,又爱护文字,孝敬父母,最后托生转男,结果当了一代名人。
后来他就作文章,经常写一些文章,作一些艳情的故事。他和一个画马的李伯时关系比较好,他俩一起去看法秀禅师。这位禅师就指责那个画马的,说:“你这画来画去,以想通形,想久了就被形转心,最后就堕落马腹里去了。”他说:“我呢?”那个高僧又指着他,说:“你老写那个故事,那不好啊!”他说:“我这写故事也能堕落马身?”禅师说:“他堕落马身,只是一个人堕落。你写这种艳情的故事,引起人淫欲不止,不光是害了无数人,最后你必入地狱。”他知道那是得道高僧,这一下子就警惕了,当时就忏悔,以后再也不敢做了。
“患淫不止”主要就是来源于这些外境,外面这个污染特别厉害,再加上平时的习性,那就更不得了。不要看、不要听、不要想,你这才能断。患淫不止,最后的结果是下地狱罪。你不要觉得是你自己的行为,那将来是下地狱罪,堕落畜生道。
特别是现在的人,就更厉害了。现在的人简直是忘乎所以了,公开的就搞这些脏东西,录像、黄色书现在这个人,女人不像女人,男人不像男人,没有道德,到处充满了腥臭。特别是一个好好的人,法身慧命就扔了,不知道修道。今生好不容易遇到修道的因缘,多么难得,但不去修,最后堕落,够可怜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