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了城,只得退回潭州。慕容延钊连忙将湖南的情况报告给朝廷。
赵匡胤接到前方军报,得知前军已顺利拿下了潭州,正在高兴之时,突然又接到周保权抗拒王师的报告,立即派人到朗州责问周保权。
赵匡胤在诏书中冠冕堂皇地责问周保权,是你请求朝廷发兵救援,所以朝廷才发兵来拯救你们。如今,贼人已经消灭了,你们竟然以怨报德,抗拒王师,究竟是什么意思?
表面看来,赵匡胤说得似乎是理直气壮,仔细一想,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按照赵匡胤的思维方式是:你请我帮你平叛,现在叛乱平定了,你的国土就得归我,否则,就是抗拒王师。赵匡胤的这番话,明显有一种强盗逻辑。
张从富站在城楼上,仍然将赵宋使臣拒之城外,将使臣宣读的诏书当做耳边风。看来,他是下定决心要与朝廷作对了。
为了防止宋军攻城,张从富下令拆除境内所有的桥梁;戳沉所有的船只;在大道上堆满了树木和乱石,阻挠宋军进攻朗州城。
慕容延钊和李处耘商量,决定分兵两路进攻朗州。
李处耘这一路先到澧江,遥见江对岸旌旗招展,军帐林立,知道朗州已有准备。便命令兵士伐木扎筏,作准备过江的架势,暗地里却分兵从上游潜渡过江。
张从富命令众将士严密注意江对岸宋军的动静,不料突然从后山杀出一支宋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宋军冲得七零八落。对岸的李处耘见偷渡过去的宋军已经得手,连忙指挥众将士乘筏强渡过江,与先过江的宋军会合。
张从富见宋军势大,抵挡不住,败回朗州去了。
宋军大获全胜,缴获了大批军械物资和粮草。李处耘在俘虏中挑出几个长得肥壮的,命人杀了,割下他们身上的肉,煮成肉粥,同大家一起分吃。其余的俘虏,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肝胆俱裂,很多人都吓得尿了裤子,当场昏了过去。
吃完了人肉粥,李处耘又选几名健壮俘虏,在他们的脸上刺上字,然后放回朗州。这些兵士逃回朗州城,报告宋军好吃人肉这件事。城中顿时一片恐慌,纷纷逃跑。
想那朗州军,此前也曾将张文表的肉割下来吃了,现在轮到别人吃他们的肉,却也害怕起来。一报还一报,岂不是天理报应?
李处耘兵抵朗州城下时,城内更是一片惊慌。张从富自知敌不过宋军,逃到西山去了。别将汪端护着周保权及周氏一门,躲避到江南岸的寺庙中。
李处耘并没有费多大的工夫就攻占了朗州城。待慕容延钊的兵马一到,一同出城搜索逃敌。寻找到西山,正碰上张从富,有人指证,这就是朗州抗拒宋军的罪魁祸首。宋军一拥而上,将张从富乱刀砍死。探访至寺庙中,俘获了周保权及全家。汪端乘机逃跑,也为乱军所杀。湖南十四州、一监、六十六县,悉数收归赵宋。
周保权被押解到汴梁,赵匡胤命人替他松绑。周保权还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见了皇上,吓得腿直打战,连话都说不清楚。
赵匡胤见了,顿生怜悯之心。下旨赦免其罪,特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并赐给一座旧邸院,令他与家人同住。
4、张琼冤案
平定荆南和湖南以后,赵匡胤考虑到部队远征数月,将士们都很疲惫,便安排部队暂时休整,没有安排军事行动。
部队打仗的时候,大家都很忙,麻烦事情也就少了。休息了,闲来无事,一些乱七八糟的事也就跟着来了。有一天,军校史珪、石汉卿两人因为与殿前都虞侯张琼有些矛盾,合伙到赵匡胤面前告刁状,说张琼拥兵自重,专横跋扈,擅作主张,目中无人,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暗地里还贪污纳贿,积敛了很多钱财。
其实,两人都是泛泛而谈,根本就没有说出实质性的东西,也就是说,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偏偏赵匡胤这个时候耳朵根子软了一软,立即召见张琼,问他有没有这回事。
张琼是个直性子,见有人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地在皇上面前告刁状诬陷他,很不服气,心里一急,顶撞了几句,而且说话声音也大了点,有失君臣礼节。
赵匡胤见张琼如此放肆,喝令他自己掌嘴。
石汉卿站在一旁,见皇上发话,要张琼自己掌嘴,便走过去,举起手中铁棒,击向张琼的头顶,几棒下去,把张琼打得头破血流,当场昏厥过去。
赵匡胤坐在一旁,并没有制止这种粗劣行为,不制止,就等于是放纵。
石汉卿见皇上没有制止,命人将张琼拖出来,关进了大牢。
张琼在牢中苏醒过来,疼痛难忍,自觉伤势沉重,在牢中大哭大叫,说自己在攻打寿春一战中,身中数箭,当日如果死在战场上还落得一世英名,今天受小人陷害,不明不白地死在牢中,死得冤枉,并大骂石汉卿不得好死。
张琼痛痛快快地哭过一回后,解下身上的腰带交给狱卒,请他帮忙交给他的母亲。然后,一头向墙上撞去,猝不及防之下,狱卒想阻止已是不及,眼睁睁地看着一位战场上的虎将撞得脑浆四溢、不明不白地死在大牢之内。
赵匡胤听说张琼撞死在狱中,命人抄了他的家,结果发现,张琼家里一贫如洗,这才知道自己听了谗言,颇觉后悔,命令有关部门,厚恤张琼的家人,对于陷害张琼的元凶石汉卿,也没有做什么处理。
5、赵普是个高人
乾德二年(964年),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同时罢相。赵普提拔为同平章事。
宋朝的官制沿用的是唐朝的制度,同平章事是宰相的代名。
赵匡胤还想安排一个副相,不知道用什么名称,因为没有叫副同平章事的,于是,他就询问翰林承旨陶谷该用一个什么名称。
陶谷说,唐朝在唐太宗的时候,皇帝召开会议,研究朝政大事,只有宰相级别的官员才能参加,不够级别不能参加会议。为了使有才能、有能力但不够宰相级别的人能够参加朝廷中枢机构、宰相政事堂会议,李世民异想天开,设立了参知政事这么一个官衔,使不够宰相级别的官员,在本官后面,加一个参知政事的官衔,有了这个官衔,就可以参加皇帝召开的研究国家大事的会议。参知政事,履行宰相职责,相当于副宰相。
赵匡胤觉得这个办法好,便任命枢密直学士薛居正、兵部侍郎吕庆余为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办事,工资待遇为宰相的一半。
赵普有能力,但也很独裁,任何事情,除了皇上以外,只能由他说了算。
赵匡胤是个很勤政的皇帝,他很信任赵普,朝廷的大小事情都要和赵普商量,有时一件事情没有决定,常在晚上亲自到赵普的家中商量。所以,赵普退朝回家之后,不敢脱去朝服,以免皇上突然来了,再去换朝服拜见太麻烦。
这一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地上积雪一尺多厚,汴梁白茫茫一片,街上行人断绝,到处一片寂静。赵普退朝回家,吃过晚饭之后,看到天上大雪下个不停,估计皇上今晚不会来,想脱去朝服,但又有些犹豫不决。
下人说,今天天气这样冷,就是一般的百姓也不愿出门,都躲在家里烤火。皇上贵为天子,怎么会在这样寒冷的天气出来呢?
赵普觉得有理,便脱去朝服,退入内室,同家人一起烤火闲聊。突然,门外传来叩门声,正在疑惑之际,门人慌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说圣上驾到!
赵普来不及穿朝服,一身便装,匆匆忙忙赶出来,见赵匡胤站在风雪之中,披风上沾满了雪,慌忙将皇上拜迎进屋,惶恐地说:“臣接驾来迟,且衣冠不整,请陛下降罪!”
赵匡胤哈哈大笑地说:“今夜大雪,怪不得你,何必请罪?”
赵普迎进赵匡胤,恭恭敬敬地请他上坐,行过参拜之礼后,关切地说对赵匡胤说,天气寒冷,陛下要保重龙体,不要轻易外出的好。
“无妨!无妨!朕的身体硬朗得很。”赵匡胤微笑着问道“朕约光义一起来的,他还没有到吗?”
话刚说完,赵光义在门人的带领下已经进来了,他见赵匡胤早到了,连忙上前拜奏道:“臣迟到了,请皇兄恕罪!”
赵匡胤伸手扶起赵光义,然后对赵普说,之所以大雪夜造访,是有些事情心里不踏实,特地约光义过来商量一下。
赵普立即命人在客厅内摆好垫子,将炉火拨旺,端上羊肉、美酒,并叫来妻子林氏参拜皇上。
林氏上堂,先拜见皇上,后谒见赵光义。
赵匡胤对林氏道:“贤嫂,今天可要麻烦你了!”
林氏见皇上称她嫂子,有些受宠若惊。赵普连忙代妻子谢了皇上。
不一会儿,肉烤熟了,酒也炙热了,林氏亲自将酒、肉端上来摆好,赵普拿起小刀,动手将肉切成小块,分别放在皇上、赵光义和自己面前的盘子里,再斟上热酒,君臣三人,边喝酒边吃肉,边聊了起来。
赵匡胤叉起一块肉,正欲放进嘴里,忽然又放下了,面色凝重地对赵普道:“朕有一事犹豫不决,想听听你的意见。”
“皇上请讲!”赵普放下手中的酒杯说。
赵匡胤说:“朕的皇位虽然稳固了,但国内还有几块版图为他人所有,列国环绕,仍对我中原国土虎视眈眈,朕每每想到这些,就食不甘味、寝不得安。”
赵普叉一块肉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两眼注视着赵匡胤,等待他继续说下去。赵匡胤见赵普没有答话,试探地说:“外敌之中,以北汉最为强悍,朕欲先取太原,然后再去征伐其他割据政权,你认为如何?”
“那可不行。”赵普脱口而出“太原西北边便是契丹,北汉虽然与我为敌,却是赵宋的屏障,挡住了西、北两面。如果我军攻下太原,国土直接与契丹接壤。契丹比北汉更是强悍,此时他国未平,却要直接面对如此劲敌,实在不是万全之策。”
“你的意见如何?”赵匡胤询问道。
“以臣之见,不如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待削平南方诸国之后,再挥得胜之师转攻太原,太原乃弹丸之地,取之易如反掌。请陛下明察。”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赵匡胤哈哈大笑道“朕刚才之言,是想试试你罢了。既然我们君臣想到一块儿去了,朕也就放心了。要削平他国,你认为应先从何处下手?”
赵光义插嘴道:“以我之见,不如先取西蜀。”
赵匡胤两眼注视着赵普。
“臣的想法也是先取西蜀。”赵普分析道“西蜀乃天府之国,国富民殷,如果攻克了西蜀,天府之国的财富将为我所用。”
赵匡胤也同意先伐西蜀。于是,君臣三人,就如何征伐西蜀的问题讨论了两个时辰方休。
深夜,赵匡胤兄弟起身告辞,赵普将他们送出门外而别。
不了城,只得退回潭州。慕容延钊连忙将湖南的情况报告给朝廷。
赵匡胤接到前方军报,得知前军已顺利拿下了潭州,正在高兴之时,突然又接到周保权抗拒王师的报告,立即派人到朗州责问周保权。
赵匡胤在诏书中冠冕堂皇地责问周保权,是你请求朝廷发兵救援,所以朝廷才发兵来拯救你们。如今,贼人已经消灭了,你们竟然以怨报德,抗拒王师,究竟是什么意思?
表面看来,赵匡胤说得似乎是理直气壮,仔细一想,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按照赵匡胤的思维方式是:你请我帮你平叛,现在叛乱平定了,你的国土就得归我,否则,就是抗拒王师。赵匡胤的这番话,明显有一种强盗逻辑。
张从富站在城楼上,仍然将赵宋使臣拒之城外,将使臣宣读的诏书当做耳边风。看来,他是下定决心要与朝廷作对了。
为了防止宋军攻城,张从富下令拆除境内所有的桥梁;戳沉所有的船只;在大道上堆满了树木和乱石,阻挠宋军进攻朗州城。
慕容延钊和李处耘商量,决定分兵两路进攻朗州。
李处耘这一路先到澧江,遥见江对岸旌旗招展,军帐林立,知道朗州已有准备。便命令兵士伐木扎筏,作准备过江的架势,暗地里却分兵从上游潜渡过江。
张从富命令众将士严密注意江对岸宋军的动静,不料突然从后山杀出一支宋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宋军冲得七零八落。对岸的李处耘见偷渡过去的宋军已经得手,连忙指挥众将士乘筏强渡过江,与先过江的宋军会合。
张从富见宋军势大,抵挡不住,败回朗州去了。
宋军大获全胜,缴获了大批军械物资和粮草。李处耘在俘虏中挑出几个长得肥壮的,命人杀了,割下他们身上的肉,煮成肉粥,同大家一起分吃。其余的俘虏,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肝胆俱裂,很多人都吓得尿了裤子,当场昏了过去。
吃完了人肉粥,李处耘又选几名健壮俘虏,在他们的脸上刺上字,然后放回朗州。这些兵士逃回朗州城,报告宋军好吃人肉这件事。城中顿时一片恐慌,纷纷逃跑。
想那朗州军,此前也曾将张文表的肉割下来吃了,现在轮到别人吃他们的肉,却也害怕起来。一报还一报,岂不是天理报应?
李处耘兵抵朗州城下时,城内更是一片惊慌。张从富自知敌不过宋军,逃到西山去了。别将汪端护着周保权及周氏一门,躲避到江南岸的寺庙中。
李处耘并没有费多大的工夫就攻占了朗州城。待慕容延钊的兵马一到,一同出城搜索逃敌。寻找到西山,正碰上张从富,有人指证,这就是朗州抗拒宋军的罪魁祸首。宋军一拥而上,将张从富乱刀砍死。探访至寺庙中,俘获了周保权及全家。汪端乘机逃跑,也为乱军所杀。湖南十四州、一监、六十六县,悉数收归赵宋。
周保权被押解到汴梁,赵匡胤命人替他松绑。周保权还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见了皇上,吓得腿直打战,连话都说不清楚。
赵匡胤见了,顿生怜悯之心。下旨赦免其罪,特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并赐给一座旧邸院,令他与家人同住。
4、张琼冤案
平定荆南和湖南以后,赵匡胤考虑到部队远征数月,将士们都很疲惫,便安排部队暂时休整,没有安排军事行动。
部队打仗的时候,大家都很忙,麻烦事情也就少了。休息了,闲来无事,一些乱七八糟的事也就跟着来了。有一天,军校史珪、石汉卿两人因为与殿前都虞侯张琼有些矛盾,合伙到赵匡胤面前告刁状,说张琼拥兵自重,专横跋扈,擅作主张,目中无人,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暗地里还贪污纳贿,积敛了很多钱财。
其实,两人都是泛泛而谈,根本就没有说出实质性的东西,也就是说,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偏偏赵匡胤这个时候耳朵根子软了一软,立即召见张琼,问他有没有这回事。
张琼是个直性子,见有人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地在皇上面前告刁状诬陷他,很不服气,心里一急,顶撞了几句,而且说话声音也大了点,有失君臣礼节。
赵匡胤见张琼如此放肆,喝令他自己掌嘴。
石汉卿站在一旁,见皇上发话,要张琼自己掌嘴,便走过去,举起手中铁棒,击向张琼的头顶,几棒下去,把张琼打得头破血流,当场昏厥过去。
赵匡胤坐在一旁,并没有制止这种粗劣行为,不制止,就等于是放纵。
石汉卿见皇上没有制止,命人将张琼拖出来,关进了大牢。
张琼在牢中苏醒过来,疼痛难忍,自觉伤势沉重,在牢中大哭大叫,说自己在攻打寿春一战中,身中数箭,当日如果死在战场上还落得一世英名,今天受小人陷害,不明不白地死在牢中,死得冤枉,并大骂石汉卿不得好死。
张琼痛痛快快地哭过一回后,解下身上的腰带交给狱卒,请他帮忙交给他的母亲。然后,一头向墙上撞去,猝不及防之下,狱卒想阻止已是不及,眼睁睁地看着一位战场上的虎将撞得脑浆四溢、不明不白地死在大牢之内。
赵匡胤听说张琼撞死在狱中,命人抄了他的家,结果发现,张琼家里一贫如洗,这才知道自己听了谗言,颇觉后悔,命令有关部门,厚恤张琼的家人,对于陷害张琼的元凶石汉卿,也没有做什么处理。
5、赵普是个高人
乾德二年(964年),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同时罢相。赵普提拔为同平章事。
宋朝的官制沿用的是唐朝的制度,同平章事是宰相的代名。
赵匡胤还想安排一个副相,不知道用什么名称,因为没有叫副同平章事的,于是,他就询问翰林承旨陶谷该用一个什么名称。
陶谷说,唐朝在唐太宗的时候,皇帝召开会议,研究朝政大事,只有宰相级别的官员才能参加,不够级别不能参加会议。为了使有才能、有能力但不够宰相级别的人能够参加朝廷中枢机构、宰相政事堂会议,李世民异想天开,设立了参知政事这么一个官衔,使不够宰相级别的官员,在本官后面,加一个参知政事的官衔,有了这个官衔,就可以参加皇帝召开的研究国家大事的会议。参知政事,履行宰相职责,相当于副宰相。
赵匡胤觉得这个办法好,便任命枢密直学士薛居正、兵部侍郎吕庆余为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办事,工资待遇为宰相的一半。
赵普有能力,但也很独裁,任何事情,除了皇上以外,只能由他说了算。
赵匡胤是个很勤政的皇帝,他很信任赵普,朝廷的大小事情都要和赵普商量,有时一件事情没有决定,常在晚上亲自到赵普的家中商量。所以,赵普退朝回家之后,不敢脱去朝服,以免皇上突然来了,再去换朝服拜见太麻烦。
这一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地上积雪一尺多厚,汴梁白茫茫一片,街上行人断绝,到处一片寂静。赵普退朝回家,吃过晚饭之后,看到天上大雪下个不停,估计皇上今晚不会来,想脱去朝服,但又有些犹豫不决。
下人说,今天天气这样冷,就是一般的百姓也不愿出门,都躲在家里烤火。皇上贵为天子,怎么会在这样寒冷的天气出来呢?
赵普觉得有理,便脱去朝服,退入内室,同家人一起烤火闲聊。突然,门外传来叩门声,正在疑惑之际,门人慌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说圣上驾到!
赵普来不及穿朝服,一身便装,匆匆忙忙赶出来,见赵匡胤站在风雪之中,披风上沾满了雪,慌忙将皇上拜迎进屋,惶恐地说:“臣接驾来迟,且衣冠不整,请陛下降罪!”
赵匡胤哈哈大笑地说:“今夜大雪,怪不得你,何必请罪?”
赵普迎进赵匡胤,恭恭敬敬地请他上坐,行过参拜之礼后,关切地说对赵匡胤说,天气寒冷,陛下要保重龙体,不要轻易外出的好。
“无妨!无妨!朕的身体硬朗得很。”赵匡胤微笑着问道“朕约光义一起来的,他还没有到吗?”
话刚说完,赵光义在门人的带领下已经进来了,他见赵匡胤早到了,连忙上前拜奏道:“臣迟到了,请皇兄恕罪!”
赵匡胤伸手扶起赵光义,然后对赵普说,之所以大雪夜造访,是有些事情心里不踏实,特地约光义过来商量一下。
赵普立即命人在客厅内摆好垫子,将炉火拨旺,端上羊肉、美酒,并叫来妻子林氏参拜皇上。
林氏上堂,先拜见皇上,后谒见赵光义。
赵匡胤对林氏道:“贤嫂,今天可要麻烦你了!”
林氏见皇上称她嫂子,有些受宠若惊。赵普连忙代妻子谢了皇上。
不一会儿,肉烤熟了,酒也炙热了,林氏亲自将酒、肉端上来摆好,赵普拿起小刀,动手将肉切成小块,分别放在皇上、赵光义和自己面前的盘子里,再斟上热酒,君臣三人,边喝酒边吃肉,边聊了起来。
赵匡胤叉起一块肉,正欲放进嘴里,忽然又放下了,面色凝重地对赵普道:“朕有一事犹豫不决,想听听你的意见。”
“皇上请讲!”赵普放下手中的酒杯说。
赵匡胤说:“朕的皇位虽然稳固了,但国内还有几块版图为他人所有,列国环绕,仍对我中原国土虎视眈眈,朕每每想到这些,就食不甘味、寝不得安。”
赵普叉一块肉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两眼注视着赵匡胤,等待他继续说下去。赵匡胤见赵普没有答话,试探地说:“外敌之中,以北汉最为强悍,朕欲先取太原,然后再去征伐其他割据政权,你认为如何?”
“那可不行。”赵普脱口而出“太原西北边便是契丹,北汉虽然与我为敌,却是赵宋的屏障,挡住了西、北两面。如果我军攻下太原,国土直接与契丹接壤。契丹比北汉更是强悍,此时他国未平,却要直接面对如此劲敌,实在不是万全之策。”
“你的意见如何?”赵匡胤询问道。
“以臣之见,不如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待削平南方诸国之后,再挥得胜之师转攻太原,太原乃弹丸之地,取之易如反掌。请陛下明察。”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赵匡胤哈哈大笑道“朕刚才之言,是想试试你罢了。既然我们君臣想到一块儿去了,朕也就放心了。要削平他国,你认为应先从何处下手?”
赵光义插嘴道:“以我之见,不如先取西蜀。”
赵匡胤两眼注视着赵普。
“臣的想法也是先取西蜀。”赵普分析道“西蜀乃天府之国,国富民殷,如果攻克了西蜀,天府之国的财富将为我所用。”
赵匡胤也同意先伐西蜀。于是,君臣三人,就如何征伐西蜀的问题讨论了两个时辰方休。
深夜,赵匡胤兄弟起身告辞,赵普将他们送出门外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