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2:辛亥革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命党每天对他严刑拷打:说,你的银行卡藏在哪里?密码又是多少?你招不招?到底招不招?啪!啪啪啪!宋汉章被逮走后,其家人哭天抢地,遂去各国驻上海的领事馆九九藏书上访,要求帝国主义干涉。
帝国主义们说:我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干涉别国内政了。你说这烂内政我们不干涉,还有谁会干涉?于是一大群帝国主义结伴来找伍廷芳,说:密撕特伍,你们上海军政府,公然在我们的租界里捕人,这是严重违反国际公法的,我们表示最强烈的抗议!
伍廷芳说:coffeortea?你们跟我抗议有个屁用?我又不认得他们。
列强们道:咖啡,不加伴侣。你不是被他们聘请为商务代表了吗?怎么能说跟他们没关系?
伍廷芳说:中国的事,不是你们洋鬼子能够九九藏书网弄明白的。简单来说就俩字:复杂,超级的复杂。反正你们向我抗议没用。
列强们道:没用就算了,可你总得帮帮忙,把人给捞出来吧?要不然的话,宋汉章的家人天天去我们领事馆静坐示威,我们也没办法啊。
伍廷芳就道:那我就试试吧。
于是伍廷芳就和陈其美联系,说:老陈,你捅了大篓子了,帝国主义们不乐意了,又在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了,你快点放人吧。
陈其美说:我表个态啊,我们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国人民受欺压,被奴役的历史,已经一藏书网去不复返了!
伍廷芳道:可是老陈,这事确实是你的不对
陈其美:中国人民不可侮!
伍廷芳:老陈,没人侮你
陈其美:有侮,就是侮了。
伍廷芳就道:侮了就侮了吧,那老陈,你开条件吧。
陈其美说:条件我也看清楚了,这个老宋身上也挤不出油水来,这样好了,我可以放人,但是他必须停止再给朝廷打款,掐断满清的资金链。
伍廷芳道:这个条件,我替他答应了,现在我派人过去把他接出来。
于是伍廷芳派人开了辆汽车到曹家渡,陈其美那边将宋汉章拖了出来。不想宋汉九九藏书网章一见汽车,以为要枪毙他,遂狂呼反动口号: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脑袋掉了不过碗大疤我招,我招,我全招,求求你们不要枪毙我来人不管那么多,一拳将他打昏,拖了回去。
回去之后,宋汉章对伍廷芳感激不尽,还专门写了本书,名叫伍公平法记,在书中替伍廷芳大肆炒作,并自费印刷出版,四处乱送。书出版的时候,恰好民国的中国银行正在招聘行长,他就拿着这本书去了,说:我有研究成果。居然就凭这本书,又做了中国银行的行长。
这本怪书,现在旧书店还有得卖。
第14节史前未闻之暴行
总之,上海这面的情况,比武昌更乱,让各省的代表们,说不出来的郁闷。
于是各省的代表们就相互商量说:要不,咱们去南京怎么样?南京好歹有个临时政府,肯定比武昌,比上海这边规范一点。
各省代表遂浩浩荡荡组团出发,去南京临时政府进行考察。
去南京的车上,有一个林书记长,系在临时政府帮忙起草文件的,他和浙军代表屈映光的座位,一前一后挨在一起。抵达南京之后,一部分代表先行下车,不见前来迎接的卫兵,也没理会,就先往前走。
正行之间,突听后面一声枪响,急忙回头,就见车上噼哩啪啦,打成一团。打架的有林书记长,有浙军的代表屈映光,俩人合伙,暴打一个谁也不认识的人。
认都不认识,干吗要打人家呢?
非打不可,因为对方是刺客。他突然从附近的角落里窜出来,冲林书记长脑壳开了一枪,林书记长硬是命大,头一歪,子弹擦额头掠过,火辣辣的生疼。刺客一击不中,不慌不忙还要再开第二枪,可刺客身后就是武人屈映光,岂容如此这般放肆?当即在后面拦腰一抱,把刺客抱住了。林书记长趁机操起手杖,照刺客脑壳砰砰乱打,场面混乱不堪。
这时候卫队终于出现了,跳上车,先不由分说,一枪托把林书记长砸得趴倒在地,手杖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众代表齐声惊呼:打错了,打错了,他是代表。卫队答曰:没错,打的就是代表,别人老子还懒得打呢!一拥而上,将林书记长反剪双臂,强拖着走了,刺客则笑咪咪的揣起枪来走人了。
代表们惊怒不已,就联合起来去找卫队头目:抗议抗议,强烈抗议,为什么要无故抓捕代表?
卫队头目眼睛一立:皮肉痒痒了不是?再叫唤信不信打你个半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屈服。眼见一个小头目如此凶横,众代表顿时气馁,央求道:那让我们进去看看林书记长,你们把他打得好惨哦。
小头目道:可以进去看,但不许说话,谁敢张嘴就跟他一块留下来。
这下子众代表连进去看也不敢了,赶紧掉头,先到各省代表下榻处万花楼,进了房间,众代表这才恢复勇气,齐声高呼曰:光天化日,抓捕合法代表,殴打各省议长,此乃史来未闻之暴行也,我们决不能就这样善甘休,要联名向江苏大都督程德全,提出强烈抗议。
之所以向程德全抗议,是因为会议的安全工作,由江苏省负责。
于是众代表联名发电,向程德全提出强烈抗议。程德全的回电很快来了,只有两个字:附议,下面是程德全的名字。
附议是什么意思?众代表茫然。
想了半晌才恍然大悟,附议的意思,就是支持大家的意思。程德全支持大家向他提出强烈抗议原来,程德全这厮没有什么政治观点,不管哪省的代表提出任何议案,都去拉他附议,他见人就附议,见人就支持,业已成了习惯。此番大家是向他抗议,他却看也不看,立即表示支持。
程德全这一手,把大家搞得欲哭无泪。正无计可施,一伙全副武装的士兵,杀气腾腾的冲入万花楼,找出林书记长的行李,打开乱翻起来。突然之间士兵翻出一个小纸包,纸包里装的是白色粉末,士兵们大喜,对代表们说道:过来看,都过来的看,此人身上携带着毒药,分明是图谋不轨,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毒药当物证带回,你们是各省代表,都要签字画押作证。
各省代表排队过来,低头细看,说:错了,这不是毒药,是金鸡纳霜。
士兵道:瞎说,就是毒药。
各省代表:真不是毒药。
士兵:你们说不是毒药,那你们一人吃几口。
各省代表:我们又没病,吃这东西干什么?
士兵:还是的啊,你们不敢吃,那就是毒药!
各省代表:跟你这大头兵说不清,没文化,真可怕
次日早晨,程德全终于来了,众代表一涌而上:抗议抗议,强烈抗议老程,快告诉我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那个刺客是谁派来的,为什么要暗杀林书记长?还有还有,现在事情怎么样了?
程德全笑曰:经过我们对林书记长连夜拷打,刑讯逼供,林书记长已经招了,刺客是福建大都督孙道仁派来的,之所九九藏书网以要杀林书记长,是看他不顺眼。
众代表:老程,这不对吧,你应该对刺客刑讯逼供才对啊,怎么对林书记长用起刑来了?
程德全道:你们傻,我可不傻,刺客可是要杀人的哦,你敢刑讯逼供他,他的同伙岂会饶过你?所以刺客当场就放了,惹不起,我们只敢对林书记长用刑。
众代表:老程,你这么个搞法那林书记长岂会罢休?
程德全道:说的是啊,所以林书记长哭着向我提出强烈抗议,现在已经辞职了,你们谁去帮我劝劝他,让他不要计较得失,以革命事业为重,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快点回来继续工作吧。
众代表:这事我们劝不了,还是你来吧。
那位林书记长,因为此事气炸了肺,再也不搅和革命这烂事了,太闹心。
这么看起来,这个南京好象也有点怪怪的。
第15节无厘头风格的兵变
各省代表正感觉到南京这边的气氛,怪怪的,大家也说不出来哪儿不对劲,反正呆在那里,总是感觉到处处不舒服。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呢?
正自惊心不定,突听四面枪声大起,众代表丝毫也不犹豫,立即飞奔逃回自己的房间,动作飞快的将窗帘拉上,然后躲在窗帘后面偷偷往外看。
外边的街道上,成帮结伙的士兵呐喊着,一边开枪,一边向着一座小楼围了过去,小楼里边躲着几个人,不时的从窗口出露出头来,用短枪向外边的士兵还击。细看楼上的为首者,却原来是浙军的支队长朱瑞。再看攻打小独楼的士兵们,也全都是浙军的士兵。
原来是发生了兵变。
兵变好,兵变有热闹看。
朱瑞带领的这支浙军,说不尽的让人郁闷。这支军队在攻打南京的时候,找不到要攻打的目标天保城,进南京城时炸了营,在孝陵卫大道上疯了一样的逃窜,喘息稍定,又一口咬定是联军司令徐绍桢抓了朱瑞,攻打了联军指挥所。这次他们将无厘头的作战风格发挥到了极致,竟然向指挥官朱瑞进攻。进攻就进攻吧,朱瑞能有什么办法?只能还击。
双方打了一会儿,朱瑞喊道:弟兄们,先别开枪了,快点告诉我是怎么一回事好不好?不管你们有什么委屈,我朱瑞一定替你们说话,撒谎是小狗!
士兵们持续开枪,并高呼口号:打倒舶来品,自由属于浙军!
朱瑞高声喊话:首先,我以浙军支队长的名义,表个态,我坚决支持你们打倒舶来品的决定。凡是舶来的,都没品,都应该打倒不过我就求弟兄们一件事,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到底啥是舶来品啊?
再细问下去,原来,朱瑞带领的这支浙军,人数虽然不多,战斗力也不堪提起,单只是一个队伍中的帮派林立,无以数计。这其中有两大帮派,一派是留日学生派,称为舶来品派,因为他们满嘴哇打西娃杀妖拿辣,被军中兄弟讥笑为舶来品。另一派是土鳖派,也就是土生土长的士兵和指挥官,这些人因为没有上过学,没有学过军事,最恨别人满口军事术语。偏偏舶来品派的留日学生们,还最喜欢谈论军事,久而久之,双方的矛盾就激化了。
理论上来说,舶来品派和土鳖派矛盾激化,双方应该展开枪战才对——谁要是这样想,那就犯傻了。试想,如果土鳖派想要干掉舶来品派,又或是舶来品派想干掉土鳖派,岂是桩容易的事情?对方有人有枪,你敢打过去,说不定反倒会被方干掉。
有分教,柿子要捡软的吃,兵变要从偏门来。浙军两派都想闹事,又忌禅对方实力不敢动手,那么窝在心里这口气,找谁去撒呢?
只能找朱瑞!
这是没法子的事情。
弄清楚了是怎么回事,朱瑞差点哭了,说:弟兄们啊,弟兄们,干脆我管你们叫爹好了,爹,咱们都理性点好不好?都多大的人了,还这么胡闹?
众士兵不肯罢休,齐声高叫:不打也行,那你必须给我们发双薪。
朱瑞:好好好,发双薪,我现在马上给上海打报告
众士兵:不许打报告,现在就发双薪。
朱瑞:弟兄们,你们这不是难为我吗?不打报告,我哪来的钱给你们发双薪?
正闹得不可开交,忽有一匹马飞奔而来,直冲过士兵的封锁线,到得小楼前,马上人手拿一封信函跳下来,跑到小楼上,把信函交给朱瑞。士兵们这时候都停止了开枪,伸长了脖子,想知道那封信里写的什么。
朱瑞看完了信,就兴高采烈的对大家宣布道:弟兄们,好消息,我手里的这封信,是光复会的党魁章太炎老先生写的。说起来咱们光复会好惨啊,吴樾、徐锡麟、秋瑾先后为国殒难,好不容易革命快成功了,可是大魁首陶成章被不知什么人给杀了,李燮和也被神秘杀手赶得逃往了南洋,我们都快成了没娘的孩子了,弟兄们啊,可现在好了,我们的大魁首章太炎老先生来了
众士兵发出一声狂欢,浙江是光复会的地盘,浙军对光复会的感情,也是极藏书网为真率的。当下士兵们全将枪放下,大声问道:朱支队长,章老先生的信里,都说了些什么?
朱瑞道:章太炎先生在这封信里说了,有人幕后操纵,把黄兴黄克强推选为临时政府副元帅,这纯属扯淡。黄兴有什么本事?他在广西时,被郭人漳打得哇哇哭。在广东时,被李准打得哇哇哭。到了武昌,又被冯国璋打得哇哇哭。感情这人见谁被谁打得哇哇哭。如此败军之将,竟然被推选为副元帅,有够搞笑,难道你们想跟着黄兴,学习如何被人打得哇哇直哭吗?
浙军士兵听了,立即振臂高呼口号:响应章太炎的号招,反对黄兴黄克强,支持黎大胖子!
原来,章太炎是给武昌的黎元洪拉选票来了。但是此人素有疯颠之称,竟然选择了黄兴为对手,这次他可出糗大喽。
第16节有人要杀你
话说黄兴他头一次被选为大元帅,接着又被改选为副元帅,于是收拾行李鞋袜,准备去南京临时政府上任。临行之前,先去谒见张謇,委托张謇向日本三井洋行借款30万元,作南京政府的军政费用开支。但临到启程的前一天晚上,黄兴却突然改了主意,不去南京赴任了。
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章太炎策动浙军反对他?
不是,黄兴对章太炎没有太强烈的感觉,对浙军的反对更没有感觉。
他有感觉的,是另一桩事:
顷接孙中山先生来电,他已经起程回国,不久可到上海。孙先生是同盟会的总理,他未回国时我可代表同盟会。现在他已在回国途中,我若不等待他到沪,抢先一步到南京就职,将使他感到不快,并使党内同志发生猜疑。太平天国起初节节胜利,发展很快,但因几个领袖互争权利,终至失败。我们要引为鉴戒。肯自我牺牲的人才能从事革命。革命同志最要紧的是团结一致,才有力量打击敌人。要团结一致,就必须不计较个人的权利,互相推让
这段话,是黄兴拒赴南京出任副元帅时,对他的中学同学李书城所讲的话,并由李书城记载于此。
这段话,透露出三个非常之明确的意思:
第一,黄兴知道革命大领袖、光复会会首陶成章是何人所杀。当然他未必有精确的信息,未必知道这事是留日学生仔蒋志清干的。但是,他比任何人更清楚,这种简捷明快的杀人方式,只有革命党干得出来,只有同盟会才会干。
第二,黄兴知道,如果他再在政治舞台上抢孙中山的风头,那么他就危险了。尽管黄兴是同盟会中的二号人物,但无论是以对当时中国政治环境的影响而论,亦或是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而言,他黄兴都无法与陶成章相比——单只是陶成章栽培出来的徐锡麟、秋瑾,就已经奠定了陶成章在革命党中无可动摇的地位。可即使如此,政治对手仍然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公然杀害了陶成章。相比之下,一头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再杀一个黄兴,幕后主凶的心里,未必会有丝毫的心理障碍。
第三,黄兴是为了革命不计名利之人,他肯定不会因为内部的争斗就会杀人。但即使是他不杀人,也仍然要面临着自相残杀,那只能是,有人会杀他。即使是,他亮节高风,无怨无悔,心甘情愿成就别人的大领袖地位,引颈就戮,束手待毙,却终究奈不得,对方斩草除草,对他昔日追随者的可持续性追杀——这就是黄兴所言,自相残杀的本意。
可以想象,百战未死,侥幸残存,革命未就,大业待成,就在这时候突然面临着身后射来的子弹,黄兴的心中,必然是三冬般的酷寒。
辛亥年12月25日,距中国革命献最大者陶成章,被刺整整一个月后,革命大领袖孙中山抵沪。
第17节同室才操戈
孙中山此次归来,带回来两个人:
孔韦虎,黄大伟。
这两人又是谁?
孔韦虎和黄大伟,是朝廷第一批考送到比利时学军事的留学生,那一批留比学生,只有他们两个人。所以他们住同一间宿舍,吃同样的饭菜,读同样的书,走同样的路,同一时间睡觉,同一时间起床,作息规律与生活习惯完全相同。长达八年相濡以沫的共同生活,环境与内在的趋同,使得这两人身材体重,相貌表情,都一般无二,甚至比孪生兄弟还要相像,都留着德皇威廉式的镰刀胡须,就连说话的口气、语气、停顿的节奏都没有丝毫的差别——几乎没有人能够分出他们谁是谁,谁又不是谁。
同样毫无区别的,九九藏书网还有他们的思维特点与思想方式——他们两人,在同一时间追随了孙中山,从此奉革命为生命的最高原则。
如此说来,这二人应该是情同手足,相互扶持的了?
错!
这二人,势同水火,彼此不容,是一双憎恨对方入骨的冤家对头。若然是孔韦虎赞同某事,黄大伟必然反对。同样的,若然是黄大伟赞同某事,则孔韦虎必然会极力反对——但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他们双方所使用的政治术语与政治逻辑,却毫无二致。
这二人缘何结仇,又缘何彼此仇恨不休?
没有答案,只有孙中山先生的贴身卫士郭汉章,记录了一次孔韦虎因事外出,向孙中山辞行时,孙中山等人对此的九九藏书网评论:
(孙中山)问他:韦虎,你还有什么事向我建议?孔韦虎说:别的事没有,只有一件事先生要注意,黄大伟不可重用,他是三国志上的魏延,脑后有反骨。中山先生笑着说:我也不知道和你谈过多少次,同志之间要建立革命友谊,搞好内部团结,你为什么总是忘不掉黄大伟呢?接着又说:你和他同在比国留学,同住一间宿舍,相处八年之久,如果都不能精诚合作,那别人还能团结在一起吗?孔韦虎说:正因为我和他同学同住相处了八年之久,我才深切知道他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今日告辞,不得不再向先生着重地再提一下。
当时在座的还有胡汉民,孔韦虎走后,中山先生摇摇头,叹口气,对胡汉民说:展堂,你看他们二人之间究竟有什么深仇宿恨,为什么如此相互水火?胡汉民笑着说:两人不但是同学,同住八年之久,并且面貌也长得像亲兄弟一样,面型相同,高矮相同,两人又留着同样的威廉式胡子,居然彼此连话都不讲一句,真是令人莫名其妙
胡汉民又问孙中山先生:那么他们两人在欧洲参加革命时期开会和联络怎么办?中山先生笑着说:那也是用条子写通知。中山先生又说:他们两人在留学时期成了生冤家死对头,经我多次劝解,都毫无效果。所幸两人对于革命事业还不闹意见,都很忠诚可靠
孔韦虎和黄大伟,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冲突,隐寓着此后民国的政治生态与走向。又或者说,这两人的出现是一个讯号清晰的预言,折射出孙中山对外部世界的秩序定位与渴望。很快,孙氏就会打造出如孔韦虎、黄大伟这般完全类同却又彼此不容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他们操同样的政治理念,使用着同样的政治术语,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却因为过于类同而无法相互认同,并将在更广阔的地域、和更为纵深的历史范畴,再现孔、黄之争端。
同室才操戈,相煎何太急,唯有一个极端性政治阵营中的人,才会因为性格的极端而彼此难容。只有被拴在一个槽子上的叫驴,才会相互踢咬,只有扎堆在一个食盆上喝泔水的猪,才会相互争夺食物。水至清则无鱼,过于纯洁的政治理念,带来的必然是个性上的不相容。
创世纪的伟人孙中山,终将要把他政治上的痛楚与矛盾,推广给整个中国,以达成他个人意志对这个世界的决定性影响。
——但如果,孙中山若是将这种凌厉而强横的风格加之于各省代表们身上的话,那么他和他的同盟会必然是一无所获。然而我们知道的历史事实上,他举重若轻,弹指青烟,转瞬间征服了那些骑墙派风格的咨议局议长,抢滩成功,取黎元洪而代之,成为了领导中国革命的真正领袖,这是如黎元洪那般憨瓜汉子,再修练八百辈子也难以企及的。
孙中山,他又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
第18节百姓蒙在鼓里边
武昌,中华民国,肥仔黎元洪,召集三军誓师。并发布陆海军大元帅黎誓师北伐文:
盖闻汉满不两立,夷裔不乱华,是以高宗伐鬼方之罪,期以三年。襄公复杞人之仇,推诸九世。大汉受命,亿兆一心。声教所暨,十有七州。而蠢兹鞑虏,犹稽天讨。迹其腥闻秽德,久播寰区,乃敢痛毒汉东,浣血江北,玉帛炬为焦土,妇稚执为俘徒:言之痛心,闻者鼻酸,矧乃包藏祸心,诡持和议,波谲云幻,变诈万端。而各省函电交驰,莫不欲剪此朝食。本大元帅知天命不可违,人心不可失,匹夫不可不讨,士气不可不伸,用特陈鞠旅师,誓征不庭。春旂扬鄂渚之辉,剑气递燕云之魄,挽枪扫于叱咤,风云起于指挥,誓夷胡虏,勿滋蔓草。昔祖豫州,忘清中原,慷慨击辑,岳鄂王抚巡豪杰,踊跃用兵,壮怀伟略,迥乎尚矣。是以骈戮防风,夏禹有涂山之会:驱逐严狁,周宣有歧阳之狞。矧尔多士,或抱同仇,或束发而从戎,或应募而入伍,或怀才而间关投效,或奉命而远道来援:异苔同芹,殊车共轨,执干戈以卫社稷,宁勿负匹夫有责之心。闻鼙鼓而赴疆,当怀壮士不还之念。尚务专一养气,活泼以畅机,沉毅果决以奋威,发扬蹈厉以制敌。迅若脱兔,捷若猱升,坚若泰山之安,浩若江河之决。有却无前,履险如夷。必也,匕(比)不惊,桑麻如故。奠安民社,收拾河山。六千君子,共入胥城,八百诸候,同盟汜水,上雪祖宗九泉之报,下还子孙离世之安。然后大功告成,天职已尽,扫穴犁庭,痛饮黄龙之南,涤瑕荡秽,载清黑水之氛。凡植殊勋,必膺懋赏。帅行有序,军纪有常。不用命者,戮勿赦。唯尔多士,勗哉。
这篇文章,是当时风行大江南北的雄文,几乎所有识字的年轻人,莫不是以能够背诵这篇雄文为荣。伴随着这篇文章的激励,黎元洪驱动革命军,出武昌,下汉口,强攻段祺瑞、冯国璋之北洋军,段、冯明显力拙,被迫后退。
段祺瑞,冯国璋二人大怒,也召三军誓师,请了枪手写超华丽的文章,打谱要跟肥仔黎元洪比个高低。
誓师中,冯国璋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曰:我冯国璋,原本是一介布衣,无才无德无能,于国无益,于民无利,只不过是为圣上征讨了叛逆,竟尔被朝廷恩赐为男爵。圣上洪恩,可沛日月,怎么能不叫我冯国璋,誓死相报呢?
北洋军大举反攻,汉口战场,枪炮声惊动天地。
就在这震动人心的血战中,南方中央军政府外交代表伍廷芳,和北方代表邮传中大臣唐绍仪,清国第一批送到海外的留美幼童,他们终于见面了。
时在辛亥年12月18日。
地点位于上海英租界南京路市政厅。
议和终于开始了。
时任南方团秘书的余芷江,回忆当时的场景说:
这次议和是一个大烟幕,有关会议情况的电报,白天打出去的,和晚上打出去的,完全不同,是两回事。我当时管会议的电报,明码,密码都管。白天开会是在做文章,谈停战问题,规定你让出多少里,我让出多少里。白天打出去的电报是互斥对方违反协定,等等。重要的问题在夜里谈:清帝退位问题,退位后的优待问题,退位后谁来的问题,要外国承认问题,等等。所以夜里打出去的电报才是会议真正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会议进行时并不公开
明白了。难怪大肥仔黎元洪气势汹汹,发布那么凶的檄文,亲自上阵指挥,原来都是演戏给人看的。北洋军和革命军,早就在上海谈定了地盘的划分,看似热闹的你进我退,不过是掩人耳目。
演这出戏,给谁看呢?
表面上是给朝廷,实际上是演给老百姓看。
表面上演给朝廷看,九九藏书是因为袁世凯同时展开两次谈判:袁世凯与革命军之间,将试图在以下三个底线相互接触:(1)清廷退位。(2)改建民国。(3)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而在另一方面,袁世凯还与朝廷秘密达成如下协议:(1)清帝让位。(2)汪精卫释放。(3)在革命军这边尽最大努力,为退位的清廷争取优惠待遇。
也就是说,武昌上演的枪炮隆隆之武戏,是由袁世凯、黎元洪、并君宪派等联手策划,朝廷也因为大势所趋,也是参与这起谈判的当事人之一。
唯有中国的老百姓蒙在鼓里。
为啥要把老百姓蒙到鼓里去呢?把百姓们弄到鼓外行不行?
这个事老百姓是被蒙在鼓里,还是钻出鼓外,不取决于袁世凯,也不取决于肥仔黎元洪,而是取决于民众自己。盖因民智开放是民众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法越俎代庖。民智拒绝放开的国民,铁定是自己把自己蒙在鼓里,你想把他揪出藏书网来也难。而民智一旦大开,百姓拥有智慧与思想,自然而然就在鼓外了,这时候你再想把他推进鼓里,那可不是桩容易的事情。
总而言之,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武昌双方的兵力,按照上海谈判桌上的配置,你进我退,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热闹非凡。再这样表演一段时间,差不多就可以谢幕了。
可就在这时,南京方面突然传来一个意料不到的消息:
中华民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孙中山,在南京以绝对多数的选票,抢在袁世凯前面,摘下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桂冠。虽然这个大总统只是临时的,可对于那些还蒙在鼓里的老百姓们来说,却不啻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改朝换代了。
霎时间武昌上海北京三地,一片死寂。袁世凯傻眼,黎元洪错愕,唐绍仪目瞪,伍廷芳口呆。
这是怎么搞的?不是说好了的,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吗?那么这个谈判,岂不是玩袁世凯?
第19节不要再玩我啦
正在北京和清廷绞尽脑汁,斗智斗勇的袁世凯,听到孙中山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消息。他哭了,说:有没有搞错?原来你们南方军在玩我,我袁世凯,就那么好玩吗?
不要再玩我啦!
袁世凯从心里发出了悲愤的呼吁。
撤回以唐绍仪为首的和谈小组。
命令段祺瑞、冯国璋之北洋军,即日推进,克日拿下武昌,将黎大胖子捉来严刑拷打,问清楚他为什么要玩我!
北洋军人以姜桂题为首,总计四十七人联名上书:誓死反对共和制九九藏书,强烈要求君主立宪。
北洋发怒了,若是一击而下,天下必成齑粉。
但比袁世凯更为吃惊的,当属武昌的黎元洪,他是实在搞不懂,明摆着的事,北洋军盛,革命军远不成气候,徜如果能够争取到袁世凯站到共和阵营,让中国免去战乱之虞,则如此贡献,给袁世凯一个大总统,并不为过。但孙中山突然抢入临时大总统的宝座,却让一切都回归于原点。
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事也不能怪人家孙中山,你一十七省的代表投票推举,藏书网孙中山如何好意思拒绝?徜孙中山拒绝坐到临时大总统的宝座上,岂不是冷了众位代表的心?
然而那一十七省的代表,脑壳里又是如何想的,怎么偏偏赶在这个节骨眼上添乱,突然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呢?
众望所归?
可是历史课本上白纸黑字的写着,当时的各省代表,均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们每天就琢磨一件事:篡夺革命胜利的成果。可如今这果子就在眼前,他们却突然脑壳进水,神经短路,放着果实不篡夺,却非要放进孙九九藏书网中山的饭碗里,这岂不是怪异到了极点?
再说众望所归,要知道,孙中山虽是中国革命的大领袖,可是他遭受到清廷的野蛮封杀,活动范围仅限于海外,海内诸人,对他的了解只能是源自于清廷的丑化宣传,再缺心眼的人也会知道,一个惨遭封杀,惨遭丑化的人,短时间内是很难获得众望的,更甭提所归了。
还是来看看那些非要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代表们,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吧。
时任奉天咨议局议长,东三省代表吴景濂,在解藏书网释他为什么投票给孙中山时,这样解释的:
孙中山先生在美国闻中国革命,义军已攻下南京,返国到沪。乃与党人协商,并自谓伊在美募有美金千万元,兵船十只。如在宁组织临时政府,举伊为临时大总统,可将钱及船献出为政府用。此时各方为组织临时政府事,正无办法,孙中山为中国革命领袖,如能担任危局,各方实所赞同,商之代表团,亦认可。于是召集驻鄂各省之代表返宁,共同组织政府,并由驻鄂代表就近与黎协商,举孙为大总统,九九藏书黎为临时副总统,黎亦赞成
什么什么?吴景濂在这里说,他之所以把票投给孙中山,是因为孙中山自己说,他在美国搞到了千万美金,兵船十只,只要大家投票给他,他就把美金和兵船全部拿出来,贡献给中国革命,所以吴景濂就把票投给了孙中山。
哦,要是这样的话,孙中山能够获得美国的支持,搞到千万美金,兵船十只,当然可以再和袁世凯打上一段时间,所以大家选他做临时大总统,也无不可。
可是,孙中山到底有没有带美钞兵船回来呢?
第20节选票投给千万美金
东三省代表吴景濂说,因为孙中山自己说,他在美国带回了大笔的钱,所以吴景濂才会投票支持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可吴景濂曾经被张作霖吓得从椅子上滑到地下,比较的丢人,所以我们认为他的话,只是个孤证,不足采信。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
章仲和,朝廷的法制院副使,是和北方代表唐绍仪一块到上海的,并出任浙江省代表。他解释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因由时,说:
却好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外面传言他得到华侨援助,带来大宗军费,人心更倾向于他,同盟会一般人,遂推戴为这次革命的领袖,在南京成立元帅府和立法机关
章仲和在这里说,他没有听到孙中山亲口说自己带回来多少多少钱,但他知道些传言,传言说孙中山带回钱来了
可市井传言这种事,怪不得人家孙中山吧?有人逮到什么就说什么,有人听到什么就信什么,这跟人家孙中山有关系吗?
所以孙中山不浮众望,于南京就职了。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时任沪军先锋队参谋长的戢翼翘,亲身经历了临时大总统就职时的盛大场面,他回忆说:
11月13日(公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自上海到南京就职,我和吴忠信等在下午四五点左右去下关迎接,结果未能接到,不知孙先生早在哪站下车了,大家只好回家。到家不久又接到通知,要我们晚上8点钟到制台衙门。我准时到达,才知道当晚中山先生就要就职了。我看见中山先生和胡汉民一起走进来,两人都藏书网穿着大礼服,戴大礼帽,胡汉民手拿文告,站在中山先生身边。中山先生宣誓就职后用广东话演讲,我根本听不懂。仪式很快就结束了,灯很暗,也没照什么纪念的相片。我们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草率,第二天才明白原来是赶在这天改元,用新历
这就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职的实际情景了。很明显,参加这次仪式的人,非常之稀少——若然是人多,一十七省代表络绎赴会的话,断无可能很快结束,单只一个吱哩哇啦唧唧呱呱把人凑齐,就需要时间。
不管袁世凯有多么的上火,临时大总统已经就任,木已成舟,这时候袁世凯再哭再闹,也是枉然。
孙中山就任大总统,于是革命党的二号人物,黄兴黄克强就带了自己的中学同学李书城,来总统府找孙中山拿钱——革命这种活,是一种高能耗的社会活动,需要大量、大量、大量量的钱。于是李书城详细记载了这次拿钱的经过:
某晚,黄先生约我同见孙先生,询问向英、美借款有无头绪。孙先生当时正在看外国报纸。他放下报纸,回答说:外国人曾向我说过,只要中国革命党得到政权,组织了政府,他们就可同中国革命党的政府商谈借款。我就职以后,曾向他们要求借款,并已电催过几次,昨日还曾发电催问,请他们实践诺言。但今日是星期六,明日是星期日,外国人在休假日是照例不办公的,明日不会有复电,后天可能有复电来,我再告诉你。黄先生出来后,默默无言,心中似乎很着急的样子九九藏书网。以后他即未再向孙先生询问借款之事,只是求助于上海的资本家张謇等暂时应付急需。以后又过了几个星期,一直到总统府取消时,外国借款还是杳无回音
这个老革命家李书城,不给力啊,看看他这段描写叙述,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态感。场面中孙中山看着外文报纸,对黄兴说:今天星期六,明天星期天,这几天不办公哦,没钱可拿,星期一是不是有钱拿,这事到时候再说吧这场面让出生入死的革命家黄兴,情何以堪啊。
好象嫌这段还不够狠,李书城在后面又揭了孙中山的伤疤,把孙大炮的绰号来由交待了个清楚:
在向外国借款的问题上,孙先生比较乐观,而黄先生则认为外国政府如果攫取不到中国的特权,是不肯借款给我们的。当时在上海和南京方面的同志,对于获得外国政府的承认和借款,本抱有极大的希望,但结果都成泡影,因而他们对孙先生多不谅解,说孙先生只是放大炮
很显然,临时大总统算是就任了,可是孙中山没钱给大家,这就让大家有点惊出意外了。最关键的是,李书城说“他们对孙先生多不谅解”——到了这里就已经全部明白了。不管孙中山是否说过他携带美钞兵船归国的话,但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故而投了他的票。这张选票,是投给千万美金的,投给兵船的。等投完了票发现孙中山高风亮节,两袖清风,大家就不肯“谅解”了。
若然是这张选票投给孙先生的风骨与人格,大家又有什么理由不谅解?
总而言之,麻烦大了。
第21节不娶老婆不吃肉
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后的头一桩事,就是应对时局的态度。
所谓时局,就是对北洋袁世凯,是继续和谈,还是出动军队开打?
如果要是打的话,显然不能让孙中山一个人去北京找袁世凯单挑,这事得各省出粮出枪,组成联军才成。
但是各省代表会答应这个条件吗?
就算是答应,他们也做不到。
这时候曾在武昌前线死守汉阳兵工厂三日三夜的华侨敢死队马超俊,赶到了南京,谒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正畅谈时,黄克强以陆军部长的身份,着陆军上将戎装,佩剑,来谒总理。我见到他后,想到死守汉阳兵工厂一段惨痛回忆,不觉怒火中烧,责骂他说:你做大官了,升得好快呀,你要我们死守汉阳兵工厂,不但援兵不来,你自己却溜到上海了。想到广东同志牺牲惨重,直欲饱以老拳,经总理排解而作罢。
马超俊先找黄兴算了老帐,这才回到正事上来:
时值南北议和,双方代表下在上海蹉商。我问总理:为什么不乘革命军新兴的锐气,将北方腐败的恶势力,彻底肃清,以求一劳永逸?今日言和,未免养痈贻患。总理说:我与你的主张完全一样。但现在各省都督,多以兵力不允,主张谈和,各省推选的参议员九九藏书网,也认为不宜用兵,为民请命。如果我坚持非用兵不可,颇有贪恋禄位的嫌疑。既然大家都是这样想,我还有什么话可说?
看看这段记载,原来当时大家果然不乐意打架。
可是孙中山说如果他要非打不可,就会有“贪恋禄位之嫌疑”这话又是从何说起呢?
这件事,老革命家吴玉章,在他的回忆录中有所提及:
英帝国主义虽然也和孙中山先生拉点关系,但这就更显示它的奸诈。正因为中外反动派勾结成功,一致压迫要讲和,所以孙中山先生反对和议的主张,遭到当时南京临时政府绝大多数有力人物的非藏书网难。汪精卫甚至对孙中山先生说: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总统吗?在各方面的包围下,孙中山先生后来也就不再坚持已见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如果继续和议,那么孙中山就得下野,让袁世凯来过大总统之瘾。而要是不允许袁世凯的屁股挨到大总统的椅子上,也好办,就是继续打下去。可这种情况连党人汪精卫都不乐意,孙中山先生想打,一个人也打不起来。
打仗是要死人的,要死好多好多的人。所以古人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这时候,万骨们都不想枯啊。
那么万骨们想干什么呢?
马超俊回忆说:
九九藏书网当时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等在天津发起“六不会”的组织,其信条为:(1)不做官吏。(2)不做议员。(3)不当军警。(4)不信宗教。(5)不茹荤。(6)不婚姻。章太炎另行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也坚决反对打仗,总理甚为愤慨。但格于形势,为了顾全大局,也只好让位于袁世凯了
有关这个六不会,真是让人看不懂,他们居然以不聚老婆为标榜。男生都不娶老婆了,让女生怎么办?自我标榜倒也罢了,居然还标榜到了“总理甚为愤慨”的地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吴玉章老人也曾提到这个神秘组织,曰九九藏书网:
李石曾和蔡元培、汪精卫等专使人员在从北京回南京的轮船上,曾有“六不会”的组织,以不作官、不作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吸鸦片相标榜。有人甚至加上不喝酒,不吃肉两条,称为八不主义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原来六不会没说不娶老婆,只是说不包二奶。汪精卫是六不会中的成员,如果他敢不娶老婆,陈璧君还不得打死他啊。
这个六不会,说透了就是一句话:都不要闹了,赶紧回家过自己的日子吧。这与孙中山先生所希望的,是背道而驰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就不嫖不赌不包二奶了,这象话吗?
第22节一命搏一命
为了迅速结束战争状态,临时政府陆军总长黄兴,写信给汪精卫,说:
项城(袁世凯)雄才英略,素负全国重望,能顾全大局,与民军为一致之行动,迅速推倒满清政府,令全国大势早定,外人早日承认,此全中国人人所仰望。中华民国大统领一位,断推举项城无疑惟项城举事宜速,且须令中国为完全民国,不得令孤儿寡妇尚拥虚位
黄兴看好袁世凯,于是袁世凯投桃报李,于1912年1月14日,由唐绍仪拍电报给伍廷芳,说明清廷正在筹商有关退位事宜。北方的态度很明确,共和是我们在九九藏书网搞,你们南京的临时政府,不说意思意思吗?
于是孙中山答复:
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谈吧。
正要开谈,却不料风云突变,突然走出一位皇族成员良弼,他直扑历史舞台,抢到最显眼的聚光灯下,发表重要讲话。
良弼说:现在有些人,食洋不化,生吞活剥,混淆视听,蛊惑人心,为达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要把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引入到中国来,大讲什么民主宪政,丝毫也不顾及中国的国情。中国有中国的特殊情况,历史选择了爱新觉罗,只有爱新觉罗一家才能救中国,让那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见鬼去吧!
遂组宗社党,狙击君宪派,击杀革命党。
良弼一出,立即又让爱新觉罗皇族看到了希望,纷纷都说:是啊是啊,中国的情况太特殊了,人口多,底子薄,怎么可能搞什么宪政呢?真要是搞了宪政,必然会陷入到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到时候,吃苦遭殃的,还是老百姓啊。
袁世凯这边忽悠清室让位,本来是火中取栗的艰难活——人类历史上,有几人曾心甘情愿放弃权力,从高位上退下来?若非是袁世凯掌控了帝国最强大的战争机器,清室太阿倒持,受制于袁世凯,否则的话,袁世凯有几个脑壳,也不够砍的。值此宗社党一出,皇室终于有了能和袁世凯抗衡的武器,立即纷纷指责袁世凯别有用心,让袁世凯再次陷入到危机之中。
老袁很是郁闷,遂找来汪精卫,说:小汪啊,你们革命党不是有好多的刺客的吗,前段时间炸我的时候,炸得多欢势,怎么到了关键时刻,这些刺客都不吭声了呢?
汪精卫道:别急,你等我帮你找找看。
很快汪精卫找来了彭家珍。
彭家珍,四川九九藏书人,京津同盟会成员,一腔烈血,矢志共和。闻知共和之路,被宗社党头子良弼所阻,怒不可竭。遂说:此事交给我了!
于是彭家珍苦心筹画行刺方案,先搞来炸弹,又弄到一套漂亮的军装。1912年1月26日,彭家珍穿上整齐的军装,挂着明亮的军刀,打扮成一个威武的军官,假称是良弼的朋友,坐着马车去良弼家里。
事有不巧,当时良弼不在家。彭家珍怏怏而返,不料行出不远,就见良弼的马车从外边驶来,两车相错。彭家珍叫着良弼的号,表示大家都熟人:赉臣,好久不见,你妈最近好吗?
可是良弼没有听到彭家珍的话,马车行驶到公馆门前,良弼下车,就往门里走。彭家珍自后追来,跳下车时发现良弼已经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眼看就要进去了。彭家珍大急,将手中的炸弹当作手榴弹,嗖一声,投掷了过去。
惊天巨响!
彭家珍当场被炸死,良弼却因为他已经进了门,只是被炸得半死。
两日后,宗社党头子良弼于医院中死去。
彭家珍一命搏一命,吓死了皇室所有人。再不考虑退位,革命党人还会络绎不绝而来,今天炸俩,明天炸仨,就这样炸来炸去,炸到最后,皇室中还会有活物存留下来吗?
只能和议。
第23节傀儡大议和
北方代表唐绍仪,南方代表伍廷芳,于上海第二次握手。
各省代表也纷纷从南京返回上海,准备共商国是。但是他们发现,没什么国是需要他们共商的,他们的全部任务,就是从这家菜馆吃到下一家菜馆,品尝并评点哪一家的菜馆最有特色。
朝廷法制院副使,浙江省代表章仲和,回忆起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深情的说道:
议和经过一个多月,我们在礼查(饭店)每天西餐,渐有倦意,因此每闻就餐铃声,就约同伙伴到南京路吃中国菜,习以为常
没说错吧,各省代表居然跑到九九藏书网上海饭局去了,那么南北谈判之事,又如何摆弄呢?
章仲和回忆说:
我们住礼查(饭店)后,和北方团体一班人,比较少见面,只知道北方总代表唐绍仪和南方总代表伍廷芳以及两方人员,并没有正式指定会场正式开议。两方的接头,是由赵凤昌经过英人某联络,在英人某的家中,唐、伍两人开始会面的。嗣后南北两方的意见,由唐、伍两人直接秘密会谈,始终没有公开。我们所知道的,是两方的意见,距离很远,这次议和怕未必成功。当时我们虽然是议和代表,然而藏书网事实上仿佛局外人,如此重大问题,外国人却居中传达,而名义上一般代表,反盲然不知内容,也没有一个人表示不满,今日思之,不可谓不离奇了
章仲和这段记载,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北南和议,仍然是有着帝国主义在秘密操纵。据调查,这个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名叫李德立,这厮异常之狡滑,狡滑到了匪夷所思,登峰造极的程度。
这也是伍廷芳接受南方代表的条件,如果不允许帝国主义暗中操纵,这个伍廷芳宁肯不谈——瞧这人都什么脑子啊。
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九九藏书帝国主义代方言人李德立,每天打电话给赵凤昌:哈罗,密斯特赵,我们帝国主义,最乐意干的事,就是粗暴干涉你们的内政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内政,我们不来干涉,谁来干涉?你们是在创建一个新的国家,没有丝毫的经验。整个地球之上,只有我们英国人,对此事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见识。我们英国,不是曾经弄出来美国这么个怪物来吗?所以你们这个内政,我们干涉定了。
于是李德立电话指示赵凤昌:密斯特赵,今天这个判,这么个谈法,北方唐绍仪,要提出这些要求藏书网,南方的伍廷芳,要做如此答复,你听明白了没有?
听明白了。于是赵凤昌先打电话给唐绍仪:喂,小唐啊,昨天谈得怎么样啊?还行吧?今天啊,你要提出如下要求,你听我给念啊,要照我念的原稿跟伍廷芳谈,不可擅做主张,听明白了没有?
压下电话,赵凤昌再打电话给伍廷芳:小伍啊,悄悄的告诉你啊,我已经打听明白了,今天北方的唐绍仪啊,会提出如下几条要求,你呢,也不要怕,就照我说的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搞到南北和议的谈判桌上,竟然是一幕傀儡戏。
双方就九九藏书网这么煞介其事的,表演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袁世凯发现了这种情形,就说:搞什么搞,这么搞多么浪费人力资源啊,算了,你们俩甭扯了,就让伍廷芳一个人弄吧。
于是北南和议,就剩下了伍廷芳一个人,他自己每天和自己谈。
对这种情况,当时给伍廷芳作秘书的余芷江,也曾有叙述:
会议开了几天以后,袁世凯将唐绍仪的职务撤销,改由袁与伍廷芳直接电商
但是余芷江却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伍廷芳的背后,躲着个赵凤昌。而赵凤昌的背后,又躲着个英帝国主义的代言人李德立。
第24节孙黄用兵参议院
北南和议,其实真没有什么好谈的,诸多条件,诸如优待退位的清室,这个大家都能够理解。就拿清室当离退休老干部了,多给他们点银子,图的就是个安生,这样至少让国人少流了多少鲜血。与人命相比,钱又算得了什么?
再说临时约法,无非不过是全套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分开,相互牵制,彼此制约,避免出现权力一头独大的麻烦——说穿了,中国三千年皇权,面临的最大麻烦就是权力始终未能拆分。权力一头独大,势必造成特权阶层对民众的无底线掠夺,造成民众精神的日益萎缩。
所以建立临时约法,也是北南双方的共识。这都共识了,当然不会有什么争执和冲突。
和议中真正要谈的,是建都。
建都,就是建立中华民国的首都。但中华民国建立于矛盾纠葛之中,这个首都的选址也带有着鲜明的利益性。比如说,孙中山之所以能够就任临时大总统,就是因为选举会议在南京召开的,设若这次选举大会在武昌召开,那么临时大总统,百分之百就是肥仔黎元洪了。因为武昌是黎元洪的地盘。
即使是选举大会在南京召开,黎元洪的得票也仍然超过了孙中山。当时黎元洪被举为副总统,得票数是十七票,大总统孙中山得票是十六票——所有的人都投了黎元洪的票,但是湖南代表,老同盟会谭人凤,却因为对孙中山太过于了解,知道所谓美元兵船纯系子虚乌有,拒绝投票给孙中山。南京都是这么个情形,再换个地方,结果可想而知了。
所以孙中山的想法,单纯而又简单:建都于南京,让袁世凯背着行李卷,来南京打卡上班。
袁世凯的老巢在北京,他会同意来南京吗?
不同意也得同意,一十九九藏书网七省代表此时都已经成为了参议院议员,目前都在上海饭局,只要找辆车把这些吃货拉到南京,让他们举一下手,通过定都南京的决议,这就可以了。
参议院通过的定都决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别说袁世凯还没有当上大总统,就算是当上了,也只能听从参议院的决议。
因为参议院的决议,代表的就是民意。
1912年2月14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举行会议,准备按孙中山先生的意见,通过建都南京之决议。
会议开始了,各位议员们交换过上海菜馆地图后,终于进入正题,讨论建立国都决议。革命党人,老同盟会会员李肇甫首先登台,率先发言。
李肇甫说: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聚在这里,共商国都建立之大事,本人心情极为激动。为什么呢?因为兄弟本人是研究国都之专家啊。兄弟我这辈子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琢磨个建立国都,据兄弟研究啊,中国的国都,最适合不过的,就是北京了。有人说不对啊,老李你是同盟会啊,你是革命党啊,孙先生不是已经指示过的了吗,要将国都建立在南京,你怎么可以乱讲话呢?这是因为啊,孙先生有所不知,南京这个地方啊,虎踞龙盘,六朝金粉,干什么都合适,偏偏就是不适合建立国都。既然南京不适合建立国都,那么它适合干什么呢?它适合干什么我也说不上来,这事你们别问我,但我知道最适合建都的城市,就是北京。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同盟会窝里反了,老革命李肇甫率先反对孙中山建都于南京的设想,提出来迁都北京的建议。而且他的说辞东绕西绕,动听诱人,听得参议员们连连鼓掌不止,等李肇甫说完,参议院举行投票,以绝对多数,通过了迁都北京的议案。
李肇甫的九九藏书议案,之所以这么容易获得通过,还跟他的特殊能力有关。此人具有着令得机构无限膨胀之天赋。当初临时政府成立,人多职位少,大批的老干部无法安置,是他别出心裁,巧立名目,搞出一大堆只食饭不干活的部门来,让众多的革命家都有饭吃。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此人堪称机构膨胀之父,在参议院中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
然后这份议案,就摆放到了孙中山的桌子上,让临时大总统签字。
孙中山看到这份议案,大发雷霆,大骂李肇甫这个仆街仔,拒绝在参议院的决议上签字。
临时大总统竟然拒绝在参议院的议案上签字,这让大家就尴尬了。于是大家就去找黄兴。
那么黄兴是什么态度呢?
老革命家吴玉章记载当时的情况说:
孙中山先生和黄兴知道这件事情以后,非常生气,当天晚上把李肇甫叫来大骂了一顿,并限次日中午12时以前必须复议改正过来。15日晨,秘书处把总统提请复议的咨文作好后,需要总统盖印,而这时总统已经动身祭明孝陵去了。我急着去找黄兴,他也正在穿军装,准备起身到明孝陵去。我请他延缓时间,他说:过了12点如果还没有把决议改正过来,我就派兵来!说完就走了
黄兴要派兵来!
兵戎相见!
有分教,同盟会窝里反水,革命党同室操戈。因为参议院的议案无法满足孙中山的要求,导致了孙黄要对参议院动兵。可是话又说回来,按照临时约法,参议院的议案,对总统是有制约效果的。若然是身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都视参议院的议案为无物,那么这个议案,对袁世凯又怎么可能有效果?
尚未开端的民国,已经隐现出兵戈干政的森森寒光。而这一切又意味着,更为激动人心的,大时代的行将到来。
(第二部完)
命党每天对他严刑拷打:说,你的银行卡藏在哪里?密码又是多少?你招不招?到底招不招?啪!啪啪啪!宋汉章被逮走后,其家人哭天抢地,遂去各国驻上海的领事馆九九藏书上访,要求帝国主义干涉。
帝国主义们说:我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干涉别国内政了。你说这烂内政我们不干涉,还有谁会干涉?于是一大群帝国主义结伴来找伍廷芳,说:密撕特伍,你们上海军政府,公然在我们的租界里捕人,这是严重违反国际公法的,我们表示最强烈的抗议!
伍廷芳说:coffeortea?你们跟我抗议有个屁用?我又不认得他们。
列强们道:咖啡,不加伴侣。你不是被他们聘请为商务代表了吗?怎么能说跟他们没关系?
伍廷芳说:中国的事,不是你们洋鬼子能够九九藏书网弄明白的。简单来说就俩字:复杂,超级的复杂。反正你们向我抗议没用。
列强们道:没用就算了,可你总得帮帮忙,把人给捞出来吧?要不然的话,宋汉章的家人天天去我们领事馆静坐示威,我们也没办法啊。
伍廷芳就道:那我就试试吧。
于是伍廷芳就和陈其美联系,说:老陈,你捅了大篓子了,帝国主义们不乐意了,又在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了,你快点放人吧。
陈其美说:我表个态啊,我们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国人民受欺压,被奴役的历史,已经一藏书网去不复返了!
伍廷芳道:可是老陈,这事确实是你的不对
陈其美:中国人民不可侮!
伍廷芳:老陈,没人侮你
陈其美:有侮,就是侮了。
伍廷芳就道:侮了就侮了吧,那老陈,你开条件吧。
陈其美说:条件我也看清楚了,这个老宋身上也挤不出油水来,这样好了,我可以放人,但是他必须停止再给朝廷打款,掐断满清的资金链。
伍廷芳道:这个条件,我替他答应了,现在我派人过去把他接出来。
于是伍廷芳派人开了辆汽车到曹家渡,陈其美那边将宋汉章拖了出来。不想宋汉九九藏书网章一见汽车,以为要枪毙他,遂狂呼反动口号: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脑袋掉了不过碗大疤我招,我招,我全招,求求你们不要枪毙我来人不管那么多,一拳将他打昏,拖了回去。
回去之后,宋汉章对伍廷芳感激不尽,还专门写了本书,名叫伍公平法记,在书中替伍廷芳大肆炒作,并自费印刷出版,四处乱送。书出版的时候,恰好民国的中国银行正在招聘行长,他就拿着这本书去了,说:我有研究成果。居然就凭这本书,又做了中国银行的行长。
这本怪书,现在旧书店还有得卖。
第14节史前未闻之暴行
总之,上海这面的情况,比武昌更乱,让各省的代表们,说不出来的郁闷。
于是各省的代表们就相互商量说:要不,咱们去南京怎么样?南京好歹有个临时政府,肯定比武昌,比上海这边规范一点。
各省代表遂浩浩荡荡组团出发,去南京临时政府进行考察。
去南京的车上,有一个林书记长,系在临时政府帮忙起草文件的,他和浙军代表屈映光的座位,一前一后挨在一起。抵达南京之后,一部分代表先行下车,不见前来迎接的卫兵,也没理会,就先往前走。
正行之间,突听后面一声枪响,急忙回头,就见车上噼哩啪啦,打成一团。打架的有林书记长,有浙军的代表屈映光,俩人合伙,暴打一个谁也不认识的人。
认都不认识,干吗要打人家呢?
非打不可,因为对方是刺客。他突然从附近的角落里窜出来,冲林书记长脑壳开了一枪,林书记长硬是命大,头一歪,子弹擦额头掠过,火辣辣的生疼。刺客一击不中,不慌不忙还要再开第二枪,可刺客身后就是武人屈映光,岂容如此这般放肆?当即在后面拦腰一抱,把刺客抱住了。林书记长趁机操起手杖,照刺客脑壳砰砰乱打,场面混乱不堪。
这时候卫队终于出现了,跳上车,先不由分说,一枪托把林书记长砸得趴倒在地,手杖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众代表齐声惊呼:打错了,打错了,他是代表。卫队答曰:没错,打的就是代表,别人老子还懒得打呢!一拥而上,将林书记长反剪双臂,强拖着走了,刺客则笑咪咪的揣起枪来走人了。
代表们惊怒不已,就联合起来去找卫队头目:抗议抗议,强烈抗议,为什么要无故抓捕代表?
卫队头目眼睛一立:皮肉痒痒了不是?再叫唤信不信打你个半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屈服。眼见一个小头目如此凶横,众代表顿时气馁,央求道:那让我们进去看看林书记长,你们把他打得好惨哦。
小头目道:可以进去看,但不许说话,谁敢张嘴就跟他一块留下来。
这下子众代表连进去看也不敢了,赶紧掉头,先到各省代表下榻处万花楼,进了房间,众代表这才恢复勇气,齐声高呼曰:光天化日,抓捕合法代表,殴打各省议长,此乃史来未闻之暴行也,我们决不能就这样善甘休,要联名向江苏大都督程德全,提出强烈抗议。
之所以向程德全抗议,是因为会议的安全工作,由江苏省负责。
于是众代表联名发电,向程德全提出强烈抗议。程德全的回电很快来了,只有两个字:附议,下面是程德全的名字。
附议是什么意思?众代表茫然。
想了半晌才恍然大悟,附议的意思,就是支持大家的意思。程德全支持大家向他提出强烈抗议原来,程德全这厮没有什么政治观点,不管哪省的代表提出任何议案,都去拉他附议,他见人就附议,见人就支持,业已成了习惯。此番大家是向他抗议,他却看也不看,立即表示支持。
程德全这一手,把大家搞得欲哭无泪。正无计可施,一伙全副武装的士兵,杀气腾腾的冲入万花楼,找出林书记长的行李,打开乱翻起来。突然之间士兵翻出一个小纸包,纸包里装的是白色粉末,士兵们大喜,对代表们说道:过来看,都过来的看,此人身上携带着毒药,分明是图谋不轨,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毒药当物证带回,你们是各省代表,都要签字画押作证。
各省代表排队过来,低头细看,说:错了,这不是毒药,是金鸡纳霜。
士兵道:瞎说,就是毒药。
各省代表:真不是毒药。
士兵:你们说不是毒药,那你们一人吃几口。
各省代表:我们又没病,吃这东西干什么?
士兵:还是的啊,你们不敢吃,那就是毒药!
各省代表:跟你这大头兵说不清,没文化,真可怕
次日早晨,程德全终于来了,众代表一涌而上:抗议抗议,强烈抗议老程,快告诉我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那个刺客是谁派来的,为什么要暗杀林书记长?还有还有,现在事情怎么样了?
程德全笑曰:经过我们对林书记长连夜拷打,刑讯逼供,林书记长已经招了,刺客是福建大都督孙道仁派来的,之所九九藏书网以要杀林书记长,是看他不顺眼。
众代表:老程,这不对吧,你应该对刺客刑讯逼供才对啊,怎么对林书记长用起刑来了?
程德全道:你们傻,我可不傻,刺客可是要杀人的哦,你敢刑讯逼供他,他的同伙岂会饶过你?所以刺客当场就放了,惹不起,我们只敢对林书记长用刑。
众代表:老程,你这么个搞法那林书记长岂会罢休?
程德全道:说的是啊,所以林书记长哭着向我提出强烈抗议,现在已经辞职了,你们谁去帮我劝劝他,让他不要计较得失,以革命事业为重,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快点回来继续工作吧。
众代表:这事我们劝不了,还是你来吧。
那位林书记长,因为此事气炸了肺,再也不搅和革命这烂事了,太闹心。
这么看起来,这个南京好象也有点怪怪的。
第15节无厘头风格的兵变
各省代表正感觉到南京这边的气氛,怪怪的,大家也说不出来哪儿不对劲,反正呆在那里,总是感觉到处处不舒服。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呢?
正自惊心不定,突听四面枪声大起,众代表丝毫也不犹豫,立即飞奔逃回自己的房间,动作飞快的将窗帘拉上,然后躲在窗帘后面偷偷往外看。
外边的街道上,成帮结伙的士兵呐喊着,一边开枪,一边向着一座小楼围了过去,小楼里边躲着几个人,不时的从窗口出露出头来,用短枪向外边的士兵还击。细看楼上的为首者,却原来是浙军的支队长朱瑞。再看攻打小独楼的士兵们,也全都是浙军的士兵。
原来是发生了兵变。
兵变好,兵变有热闹看。
朱瑞带领的这支浙军,说不尽的让人郁闷。这支军队在攻打南京的时候,找不到要攻打的目标天保城,进南京城时炸了营,在孝陵卫大道上疯了一样的逃窜,喘息稍定,又一口咬定是联军司令徐绍桢抓了朱瑞,攻打了联军指挥所。这次他们将无厘头的作战风格发挥到了极致,竟然向指挥官朱瑞进攻。进攻就进攻吧,朱瑞能有什么办法?只能还击。
双方打了一会儿,朱瑞喊道:弟兄们,先别开枪了,快点告诉我是怎么一回事好不好?不管你们有什么委屈,我朱瑞一定替你们说话,撒谎是小狗!
士兵们持续开枪,并高呼口号:打倒舶来品,自由属于浙军!
朱瑞高声喊话:首先,我以浙军支队长的名义,表个态,我坚决支持你们打倒舶来品的决定。凡是舶来的,都没品,都应该打倒不过我就求弟兄们一件事,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到底啥是舶来品啊?
再细问下去,原来,朱瑞带领的这支浙军,人数虽然不多,战斗力也不堪提起,单只是一个队伍中的帮派林立,无以数计。这其中有两大帮派,一派是留日学生派,称为舶来品派,因为他们满嘴哇打西娃杀妖拿辣,被军中兄弟讥笑为舶来品。另一派是土鳖派,也就是土生土长的士兵和指挥官,这些人因为没有上过学,没有学过军事,最恨别人满口军事术语。偏偏舶来品派的留日学生们,还最喜欢谈论军事,久而久之,双方的矛盾就激化了。
理论上来说,舶来品派和土鳖派矛盾激化,双方应该展开枪战才对——谁要是这样想,那就犯傻了。试想,如果土鳖派想要干掉舶来品派,又或是舶来品派想干掉土鳖派,岂是桩容易的事情?对方有人有枪,你敢打过去,说不定反倒会被方干掉。
有分教,柿子要捡软的吃,兵变要从偏门来。浙军两派都想闹事,又忌禅对方实力不敢动手,那么窝在心里这口气,找谁去撒呢?
只能找朱瑞!
这是没法子的事情。
弄清楚了是怎么回事,朱瑞差点哭了,说:弟兄们啊,弟兄们,干脆我管你们叫爹好了,爹,咱们都理性点好不好?都多大的人了,还这么胡闹?
众士兵不肯罢休,齐声高叫:不打也行,那你必须给我们发双薪。
朱瑞:好好好,发双薪,我现在马上给上海打报告
众士兵:不许打报告,现在就发双薪。
朱瑞:弟兄们,你们这不是难为我吗?不打报告,我哪来的钱给你们发双薪?
正闹得不可开交,忽有一匹马飞奔而来,直冲过士兵的封锁线,到得小楼前,马上人手拿一封信函跳下来,跑到小楼上,把信函交给朱瑞。士兵们这时候都停止了开枪,伸长了脖子,想知道那封信里写的什么。
朱瑞看完了信,就兴高采烈的对大家宣布道:弟兄们,好消息,我手里的这封信,是光复会的党魁章太炎老先生写的。说起来咱们光复会好惨啊,吴樾、徐锡麟、秋瑾先后为国殒难,好不容易革命快成功了,可是大魁首陶成章被不知什么人给杀了,李燮和也被神秘杀手赶得逃往了南洋,我们都快成了没娘的孩子了,弟兄们啊,可现在好了,我们的大魁首章太炎老先生来了
众士兵发出一声狂欢,浙江是光复会的地盘,浙军对光复会的感情,也是极藏书网为真率的。当下士兵们全将枪放下,大声问道:朱支队长,章老先生的信里,都说了些什么?
朱瑞道:章太炎先生在这封信里说了,有人幕后操纵,把黄兴黄克强推选为临时政府副元帅,这纯属扯淡。黄兴有什么本事?他在广西时,被郭人漳打得哇哇哭。在广东时,被李准打得哇哇哭。到了武昌,又被冯国璋打得哇哇哭。感情这人见谁被谁打得哇哇哭。如此败军之将,竟然被推选为副元帅,有够搞笑,难道你们想跟着黄兴,学习如何被人打得哇哇直哭吗?
浙军士兵听了,立即振臂高呼口号:响应章太炎的号招,反对黄兴黄克强,支持黎大胖子!
原来,章太炎是给武昌的黎元洪拉选票来了。但是此人素有疯颠之称,竟然选择了黄兴为对手,这次他可出糗大喽。
第16节有人要杀你
话说黄兴他头一次被选为大元帅,接着又被改选为副元帅,于是收拾行李鞋袜,准备去南京临时政府上任。临行之前,先去谒见张謇,委托张謇向日本三井洋行借款30万元,作南京政府的军政费用开支。但临到启程的前一天晚上,黄兴却突然改了主意,不去南京赴任了。
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章太炎策动浙军反对他?
不是,黄兴对章太炎没有太强烈的感觉,对浙军的反对更没有感觉。
他有感觉的,是另一桩事:
顷接孙中山先生来电,他已经起程回国,不久可到上海。孙先生是同盟会的总理,他未回国时我可代表同盟会。现在他已在回国途中,我若不等待他到沪,抢先一步到南京就职,将使他感到不快,并使党内同志发生猜疑。太平天国起初节节胜利,发展很快,但因几个领袖互争权利,终至失败。我们要引为鉴戒。肯自我牺牲的人才能从事革命。革命同志最要紧的是团结一致,才有力量打击敌人。要团结一致,就必须不计较个人的权利,互相推让
这段话,是黄兴拒赴南京出任副元帅时,对他的中学同学李书城所讲的话,并由李书城记载于此。
这段话,透露出三个非常之明确的意思:
第一,黄兴知道革命大领袖、光复会会首陶成章是何人所杀。当然他未必有精确的信息,未必知道这事是留日学生仔蒋志清干的。但是,他比任何人更清楚,这种简捷明快的杀人方式,只有革命党干得出来,只有同盟会才会干。
第二,黄兴知道,如果他再在政治舞台上抢孙中山的风头,那么他就危险了。尽管黄兴是同盟会中的二号人物,但无论是以对当时中国政治环境的影响而论,亦或是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而言,他黄兴都无法与陶成章相比——单只是陶成章栽培出来的徐锡麟、秋瑾,就已经奠定了陶成章在革命党中无可动摇的地位。可即使如此,政治对手仍然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公然杀害了陶成章。相比之下,一头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再杀一个黄兴,幕后主凶的心里,未必会有丝毫的心理障碍。
第三,黄兴是为了革命不计名利之人,他肯定不会因为内部的争斗就会杀人。但即使是他不杀人,也仍然要面临着自相残杀,那只能是,有人会杀他。即使是,他亮节高风,无怨无悔,心甘情愿成就别人的大领袖地位,引颈就戮,束手待毙,却终究奈不得,对方斩草除草,对他昔日追随者的可持续性追杀——这就是黄兴所言,自相残杀的本意。
可以想象,百战未死,侥幸残存,革命未就,大业待成,就在这时候突然面临着身后射来的子弹,黄兴的心中,必然是三冬般的酷寒。
辛亥年12月25日,距中国革命献最大者陶成章,被刺整整一个月后,革命大领袖孙中山抵沪。
第17节同室才操戈
孙中山此次归来,带回来两个人:
孔韦虎,黄大伟。
这两人又是谁?
孔韦虎和黄大伟,是朝廷第一批考送到比利时学军事的留学生,那一批留比学生,只有他们两个人。所以他们住同一间宿舍,吃同样的饭菜,读同样的书,走同样的路,同一时间睡觉,同一时间起床,作息规律与生活习惯完全相同。长达八年相濡以沫的共同生活,环境与内在的趋同,使得这两人身材体重,相貌表情,都一般无二,甚至比孪生兄弟还要相像,都留着德皇威廉式的镰刀胡须,就连说话的口气、语气、停顿的节奏都没有丝毫的差别——几乎没有人能够分出他们谁是谁,谁又不是谁。
同样毫无区别的,九九藏书网还有他们的思维特点与思想方式——他们两人,在同一时间追随了孙中山,从此奉革命为生命的最高原则。
如此说来,这二人应该是情同手足,相互扶持的了?
错!
这二人,势同水火,彼此不容,是一双憎恨对方入骨的冤家对头。若然是孔韦虎赞同某事,黄大伟必然反对。同样的,若然是黄大伟赞同某事,则孔韦虎必然会极力反对——但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他们双方所使用的政治术语与政治逻辑,却毫无二致。
这二人缘何结仇,又缘何彼此仇恨不休?
没有答案,只有孙中山先生的贴身卫士郭汉章,记录了一次孔韦虎因事外出,向孙中山辞行时,孙中山等人对此的九九藏书网评论:
(孙中山)问他:韦虎,你还有什么事向我建议?孔韦虎说:别的事没有,只有一件事先生要注意,黄大伟不可重用,他是三国志上的魏延,脑后有反骨。中山先生笑着说:我也不知道和你谈过多少次,同志之间要建立革命友谊,搞好内部团结,你为什么总是忘不掉黄大伟呢?接着又说:你和他同在比国留学,同住一间宿舍,相处八年之久,如果都不能精诚合作,那别人还能团结在一起吗?孔韦虎说:正因为我和他同学同住相处了八年之久,我才深切知道他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今日告辞,不得不再向先生着重地再提一下。
当时在座的还有胡汉民,孔韦虎走后,中山先生摇摇头,叹口气,对胡汉民说:展堂,你看他们二人之间究竟有什么深仇宿恨,为什么如此相互水火?胡汉民笑着说:两人不但是同学,同住八年之久,并且面貌也长得像亲兄弟一样,面型相同,高矮相同,两人又留着同样的威廉式胡子,居然彼此连话都不讲一句,真是令人莫名其妙
胡汉民又问孙中山先生:那么他们两人在欧洲参加革命时期开会和联络怎么办?中山先生笑着说:那也是用条子写通知。中山先生又说:他们两人在留学时期成了生冤家死对头,经我多次劝解,都毫无效果。所幸两人对于革命事业还不闹意见,都很忠诚可靠
孔韦虎和黄大伟,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冲突,隐寓着此后民国的政治生态与走向。又或者说,这两人的出现是一个讯号清晰的预言,折射出孙中山对外部世界的秩序定位与渴望。很快,孙氏就会打造出如孔韦虎、黄大伟这般完全类同却又彼此不容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他们操同样的政治理念,使用着同样的政治术语,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却因为过于类同而无法相互认同,并将在更广阔的地域、和更为纵深的历史范畴,再现孔、黄之争端。
同室才操戈,相煎何太急,唯有一个极端性政治阵营中的人,才会因为性格的极端而彼此难容。只有被拴在一个槽子上的叫驴,才会相互踢咬,只有扎堆在一个食盆上喝泔水的猪,才会相互争夺食物。水至清则无鱼,过于纯洁的政治理念,带来的必然是个性上的不相容。
创世纪的伟人孙中山,终将要把他政治上的痛楚与矛盾,推广给整个中国,以达成他个人意志对这个世界的决定性影响。
——但如果,孙中山若是将这种凌厉而强横的风格加之于各省代表们身上的话,那么他和他的同盟会必然是一无所获。然而我们知道的历史事实上,他举重若轻,弹指青烟,转瞬间征服了那些骑墙派风格的咨议局议长,抢滩成功,取黎元洪而代之,成为了领导中国革命的真正领袖,这是如黎元洪那般憨瓜汉子,再修练八百辈子也难以企及的。
孙中山,他又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
第18节百姓蒙在鼓里边
武昌,中华民国,肥仔黎元洪,召集三军誓师。并发布陆海军大元帅黎誓师北伐文:
盖闻汉满不两立,夷裔不乱华,是以高宗伐鬼方之罪,期以三年。襄公复杞人之仇,推诸九世。大汉受命,亿兆一心。声教所暨,十有七州。而蠢兹鞑虏,犹稽天讨。迹其腥闻秽德,久播寰区,乃敢痛毒汉东,浣血江北,玉帛炬为焦土,妇稚执为俘徒:言之痛心,闻者鼻酸,矧乃包藏祸心,诡持和议,波谲云幻,变诈万端。而各省函电交驰,莫不欲剪此朝食。本大元帅知天命不可违,人心不可失,匹夫不可不讨,士气不可不伸,用特陈鞠旅师,誓征不庭。春旂扬鄂渚之辉,剑气递燕云之魄,挽枪扫于叱咤,风云起于指挥,誓夷胡虏,勿滋蔓草。昔祖豫州,忘清中原,慷慨击辑,岳鄂王抚巡豪杰,踊跃用兵,壮怀伟略,迥乎尚矣。是以骈戮防风,夏禹有涂山之会:驱逐严狁,周宣有歧阳之狞。矧尔多士,或抱同仇,或束发而从戎,或应募而入伍,或怀才而间关投效,或奉命而远道来援:异苔同芹,殊车共轨,执干戈以卫社稷,宁勿负匹夫有责之心。闻鼙鼓而赴疆,当怀壮士不还之念。尚务专一养气,活泼以畅机,沉毅果决以奋威,发扬蹈厉以制敌。迅若脱兔,捷若猱升,坚若泰山之安,浩若江河之决。有却无前,履险如夷。必也,匕(比)不惊,桑麻如故。奠安民社,收拾河山。六千君子,共入胥城,八百诸候,同盟汜水,上雪祖宗九泉之报,下还子孙离世之安。然后大功告成,天职已尽,扫穴犁庭,痛饮黄龙之南,涤瑕荡秽,载清黑水之氛。凡植殊勋,必膺懋赏。帅行有序,军纪有常。不用命者,戮勿赦。唯尔多士,勗哉。
这篇文章,是当时风行大江南北的雄文,几乎所有识字的年轻人,莫不是以能够背诵这篇雄文为荣。伴随着这篇文章的激励,黎元洪驱动革命军,出武昌,下汉口,强攻段祺瑞、冯国璋之北洋军,段、冯明显力拙,被迫后退。
段祺瑞,冯国璋二人大怒,也召三军誓师,请了枪手写超华丽的文章,打谱要跟肥仔黎元洪比个高低。
誓师中,冯国璋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曰:我冯国璋,原本是一介布衣,无才无德无能,于国无益,于民无利,只不过是为圣上征讨了叛逆,竟尔被朝廷恩赐为男爵。圣上洪恩,可沛日月,怎么能不叫我冯国璋,誓死相报呢?
北洋军大举反攻,汉口战场,枪炮声惊动天地。
就在这震动人心的血战中,南方中央军政府外交代表伍廷芳,和北方代表邮传中大臣唐绍仪,清国第一批送到海外的留美幼童,他们终于见面了。
时在辛亥年12月18日。
地点位于上海英租界南京路市政厅。
议和终于开始了。
时任南方团秘书的余芷江,回忆当时的场景说:
这次议和是一个大烟幕,有关会议情况的电报,白天打出去的,和晚上打出去的,完全不同,是两回事。我当时管会议的电报,明码,密码都管。白天开会是在做文章,谈停战问题,规定你让出多少里,我让出多少里。白天打出去的电报是互斥对方违反协定,等等。重要的问题在夜里谈:清帝退位问题,退位后的优待问题,退位后谁来的问题,要外国承认问题,等等。所以夜里打出去的电报才是会议真正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会议进行时并不公开
明白了。难怪大肥仔黎元洪气势汹汹,发布那么凶的檄文,亲自上阵指挥,原来都是演戏给人看的。北洋军和革命军,早就在上海谈定了地盘的划分,看似热闹的你进我退,不过是掩人耳目。
演这出戏,给谁看呢?
表面上是给朝廷,实际上是演给老百姓看。
表面上演给朝廷看,九九藏书是因为袁世凯同时展开两次谈判:袁世凯与革命军之间,将试图在以下三个底线相互接触:(1)清廷退位。(2)改建民国。(3)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而在另一方面,袁世凯还与朝廷秘密达成如下协议:(1)清帝让位。(2)汪精卫释放。(3)在革命军这边尽最大努力,为退位的清廷争取优惠待遇。
也就是说,武昌上演的枪炮隆隆之武戏,是由袁世凯、黎元洪、并君宪派等联手策划,朝廷也因为大势所趋,也是参与这起谈判的当事人之一。
唯有中国的老百姓蒙在鼓里。
为啥要把老百姓蒙到鼓里去呢?把百姓们弄到鼓外行不行?
这个事老百姓是被蒙在鼓里,还是钻出鼓外,不取决于袁世凯,也不取决于肥仔黎元洪,而是取决于民众自己。盖因民智开放是民众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法越俎代庖。民智拒绝放开的国民,铁定是自己把自己蒙在鼓里,你想把他揪出藏书网来也难。而民智一旦大开,百姓拥有智慧与思想,自然而然就在鼓外了,这时候你再想把他推进鼓里,那可不是桩容易的事情。
总而言之,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武昌双方的兵力,按照上海谈判桌上的配置,你进我退,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热闹非凡。再这样表演一段时间,差不多就可以谢幕了。
可就在这时,南京方面突然传来一个意料不到的消息:
中华民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孙中山,在南京以绝对多数的选票,抢在袁世凯前面,摘下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桂冠。虽然这个大总统只是临时的,可对于那些还蒙在鼓里的老百姓们来说,却不啻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改朝换代了。
霎时间武昌上海北京三地,一片死寂。袁世凯傻眼,黎元洪错愕,唐绍仪目瞪,伍廷芳口呆。
这是怎么搞的?不是说好了的,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吗?那么这个谈判,岂不是玩袁世凯?
第19节不要再玩我啦
正在北京和清廷绞尽脑汁,斗智斗勇的袁世凯,听到孙中山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消息。他哭了,说:有没有搞错?原来你们南方军在玩我,我袁世凯,就那么好玩吗?
不要再玩我啦!
袁世凯从心里发出了悲愤的呼吁。
撤回以唐绍仪为首的和谈小组。
命令段祺瑞、冯国璋之北洋军,即日推进,克日拿下武昌,将黎大胖子捉来严刑拷打,问清楚他为什么要玩我!
北洋军人以姜桂题为首,总计四十七人联名上书:誓死反对共和制九九藏书,强烈要求君主立宪。
北洋发怒了,若是一击而下,天下必成齑粉。
但比袁世凯更为吃惊的,当属武昌的黎元洪,他是实在搞不懂,明摆着的事,北洋军盛,革命军远不成气候,徜如果能够争取到袁世凯站到共和阵营,让中国免去战乱之虞,则如此贡献,给袁世凯一个大总统,并不为过。但孙中山突然抢入临时大总统的宝座,却让一切都回归于原点。
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事也不能怪人家孙中山,你一十七省的代表投票推举,藏书网孙中山如何好意思拒绝?徜孙中山拒绝坐到临时大总统的宝座上,岂不是冷了众位代表的心?
然而那一十七省的代表,脑壳里又是如何想的,怎么偏偏赶在这个节骨眼上添乱,突然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呢?
众望所归?
可是历史课本上白纸黑字的写着,当时的各省代表,均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们每天就琢磨一件事:篡夺革命胜利的成果。可如今这果子就在眼前,他们却突然脑壳进水,神经短路,放着果实不篡夺,却非要放进孙九九藏书网中山的饭碗里,这岂不是怪异到了极点?
再说众望所归,要知道,孙中山虽是中国革命的大领袖,可是他遭受到清廷的野蛮封杀,活动范围仅限于海外,海内诸人,对他的了解只能是源自于清廷的丑化宣传,再缺心眼的人也会知道,一个惨遭封杀,惨遭丑化的人,短时间内是很难获得众望的,更甭提所归了。
还是来看看那些非要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代表们,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吧。
时任奉天咨议局议长,东三省代表吴景濂,在解藏书网释他为什么投票给孙中山时,这样解释的:
孙中山先生在美国闻中国革命,义军已攻下南京,返国到沪。乃与党人协商,并自谓伊在美募有美金千万元,兵船十只。如在宁组织临时政府,举伊为临时大总统,可将钱及船献出为政府用。此时各方为组织临时政府事,正无办法,孙中山为中国革命领袖,如能担任危局,各方实所赞同,商之代表团,亦认可。于是召集驻鄂各省之代表返宁,共同组织政府,并由驻鄂代表就近与黎协商,举孙为大总统,九九藏书黎为临时副总统,黎亦赞成
什么什么?吴景濂在这里说,他之所以把票投给孙中山,是因为孙中山自己说,他在美国搞到了千万美金,兵船十只,只要大家投票给他,他就把美金和兵船全部拿出来,贡献给中国革命,所以吴景濂就把票投给了孙中山。
哦,要是这样的话,孙中山能够获得美国的支持,搞到千万美金,兵船十只,当然可以再和袁世凯打上一段时间,所以大家选他做临时大总统,也无不可。
可是,孙中山到底有没有带美钞兵船回来呢?
第20节选票投给千万美金
东三省代表吴景濂说,因为孙中山自己说,他在美国带回了大笔的钱,所以吴景濂才会投票支持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可吴景濂曾经被张作霖吓得从椅子上滑到地下,比较的丢人,所以我们认为他的话,只是个孤证,不足采信。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
章仲和,朝廷的法制院副使,是和北方代表唐绍仪一块到上海的,并出任浙江省代表。他解释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因由时,说:
却好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外面传言他得到华侨援助,带来大宗军费,人心更倾向于他,同盟会一般人,遂推戴为这次革命的领袖,在南京成立元帅府和立法机关
章仲和在这里说,他没有听到孙中山亲口说自己带回来多少多少钱,但他知道些传言,传言说孙中山带回钱来了
可市井传言这种事,怪不得人家孙中山吧?有人逮到什么就说什么,有人听到什么就信什么,这跟人家孙中山有关系吗?
所以孙中山不浮众望,于南京就职了。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时任沪军先锋队参谋长的戢翼翘,亲身经历了临时大总统就职时的盛大场面,他回忆说:
11月13日(公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自上海到南京就职,我和吴忠信等在下午四五点左右去下关迎接,结果未能接到,不知孙先生早在哪站下车了,大家只好回家。到家不久又接到通知,要我们晚上8点钟到制台衙门。我准时到达,才知道当晚中山先生就要就职了。我看见中山先生和胡汉民一起走进来,两人都藏书网穿着大礼服,戴大礼帽,胡汉民手拿文告,站在中山先生身边。中山先生宣誓就职后用广东话演讲,我根本听不懂。仪式很快就结束了,灯很暗,也没照什么纪念的相片。我们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草率,第二天才明白原来是赶在这天改元,用新历
这就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职的实际情景了。很明显,参加这次仪式的人,非常之稀少——若然是人多,一十七省代表络绎赴会的话,断无可能很快结束,单只一个吱哩哇啦唧唧呱呱把人凑齐,就需要时间。
不管袁世凯有多么的上火,临时大总统已经就任,木已成舟,这时候袁世凯再哭再闹,也是枉然。
孙中山就任大总统,于是革命党的二号人物,黄兴黄克强就带了自己的中学同学李书城,来总统府找孙中山拿钱——革命这种活,是一种高能耗的社会活动,需要大量、大量、大量量的钱。于是李书城详细记载了这次拿钱的经过:
某晚,黄先生约我同见孙先生,询问向英、美借款有无头绪。孙先生当时正在看外国报纸。他放下报纸,回答说:外国人曾向我说过,只要中国革命党得到政权,组织了政府,他们就可同中国革命党的政府商谈借款。我就职以后,曾向他们要求借款,并已电催过几次,昨日还曾发电催问,请他们实践诺言。但今日是星期六,明日是星期日,外国人在休假日是照例不办公的,明日不会有复电,后天可能有复电来,我再告诉你。黄先生出来后,默默无言,心中似乎很着急的样子九九藏书网。以后他即未再向孙先生询问借款之事,只是求助于上海的资本家张謇等暂时应付急需。以后又过了几个星期,一直到总统府取消时,外国借款还是杳无回音
这个老革命家李书城,不给力啊,看看他这段描写叙述,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态感。场面中孙中山看着外文报纸,对黄兴说:今天星期六,明天星期天,这几天不办公哦,没钱可拿,星期一是不是有钱拿,这事到时候再说吧这场面让出生入死的革命家黄兴,情何以堪啊。
好象嫌这段还不够狠,李书城在后面又揭了孙中山的伤疤,把孙大炮的绰号来由交待了个清楚:
在向外国借款的问题上,孙先生比较乐观,而黄先生则认为外国政府如果攫取不到中国的特权,是不肯借款给我们的。当时在上海和南京方面的同志,对于获得外国政府的承认和借款,本抱有极大的希望,但结果都成泡影,因而他们对孙先生多不谅解,说孙先生只是放大炮
很显然,临时大总统算是就任了,可是孙中山没钱给大家,这就让大家有点惊出意外了。最关键的是,李书城说“他们对孙先生多不谅解”——到了这里就已经全部明白了。不管孙中山是否说过他携带美钞兵船归国的话,但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故而投了他的票。这张选票,是投给千万美金的,投给兵船的。等投完了票发现孙中山高风亮节,两袖清风,大家就不肯“谅解”了。
若然是这张选票投给孙先生的风骨与人格,大家又有什么理由不谅解?
总而言之,麻烦大了。
第21节不娶老婆不吃肉
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后的头一桩事,就是应对时局的态度。
所谓时局,就是对北洋袁世凯,是继续和谈,还是出动军队开打?
如果要是打的话,显然不能让孙中山一个人去北京找袁世凯单挑,这事得各省出粮出枪,组成联军才成。
但是各省代表会答应这个条件吗?
就算是答应,他们也做不到。
这时候曾在武昌前线死守汉阳兵工厂三日三夜的华侨敢死队马超俊,赶到了南京,谒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正畅谈时,黄克强以陆军部长的身份,着陆军上将戎装,佩剑,来谒总理。我见到他后,想到死守汉阳兵工厂一段惨痛回忆,不觉怒火中烧,责骂他说:你做大官了,升得好快呀,你要我们死守汉阳兵工厂,不但援兵不来,你自己却溜到上海了。想到广东同志牺牲惨重,直欲饱以老拳,经总理排解而作罢。
马超俊先找黄兴算了老帐,这才回到正事上来:
时值南北议和,双方代表下在上海蹉商。我问总理:为什么不乘革命军新兴的锐气,将北方腐败的恶势力,彻底肃清,以求一劳永逸?今日言和,未免养痈贻患。总理说:我与你的主张完全一样。但现在各省都督,多以兵力不允,主张谈和,各省推选的参议员九九藏书网,也认为不宜用兵,为民请命。如果我坚持非用兵不可,颇有贪恋禄位的嫌疑。既然大家都是这样想,我还有什么话可说?
看看这段记载,原来当时大家果然不乐意打架。
可是孙中山说如果他要非打不可,就会有“贪恋禄位之嫌疑”这话又是从何说起呢?
这件事,老革命家吴玉章,在他的回忆录中有所提及:
英帝国主义虽然也和孙中山先生拉点关系,但这就更显示它的奸诈。正因为中外反动派勾结成功,一致压迫要讲和,所以孙中山先生反对和议的主张,遭到当时南京临时政府绝大多数有力人物的非藏书网难。汪精卫甚至对孙中山先生说: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总统吗?在各方面的包围下,孙中山先生后来也就不再坚持已见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如果继续和议,那么孙中山就得下野,让袁世凯来过大总统之瘾。而要是不允许袁世凯的屁股挨到大总统的椅子上,也好办,就是继续打下去。可这种情况连党人汪精卫都不乐意,孙中山先生想打,一个人也打不起来。
打仗是要死人的,要死好多好多的人。所以古人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这时候,万骨们都不想枯啊。
那么万骨们想干什么呢?
马超俊回忆说:
九九藏书网当时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等在天津发起“六不会”的组织,其信条为:(1)不做官吏。(2)不做议员。(3)不当军警。(4)不信宗教。(5)不茹荤。(6)不婚姻。章太炎另行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也坚决反对打仗,总理甚为愤慨。但格于形势,为了顾全大局,也只好让位于袁世凯了
有关这个六不会,真是让人看不懂,他们居然以不聚老婆为标榜。男生都不娶老婆了,让女生怎么办?自我标榜倒也罢了,居然还标榜到了“总理甚为愤慨”的地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吴玉章老人也曾提到这个神秘组织,曰九九藏书网:
李石曾和蔡元培、汪精卫等专使人员在从北京回南京的轮船上,曾有“六不会”的组织,以不作官、不作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吸鸦片相标榜。有人甚至加上不喝酒,不吃肉两条,称为八不主义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原来六不会没说不娶老婆,只是说不包二奶。汪精卫是六不会中的成员,如果他敢不娶老婆,陈璧君还不得打死他啊。
这个六不会,说透了就是一句话:都不要闹了,赶紧回家过自己的日子吧。这与孙中山先生所希望的,是背道而驰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就不嫖不赌不包二奶了,这象话吗?
第22节一命搏一命
为了迅速结束战争状态,临时政府陆军总长黄兴,写信给汪精卫,说:
项城(袁世凯)雄才英略,素负全国重望,能顾全大局,与民军为一致之行动,迅速推倒满清政府,令全国大势早定,外人早日承认,此全中国人人所仰望。中华民国大统领一位,断推举项城无疑惟项城举事宜速,且须令中国为完全民国,不得令孤儿寡妇尚拥虚位
黄兴看好袁世凯,于是袁世凯投桃报李,于1912年1月14日,由唐绍仪拍电报给伍廷芳,说明清廷正在筹商有关退位事宜。北方的态度很明确,共和是我们在九九藏书网搞,你们南京的临时政府,不说意思意思吗?
于是孙中山答复:
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谈吧。
正要开谈,却不料风云突变,突然走出一位皇族成员良弼,他直扑历史舞台,抢到最显眼的聚光灯下,发表重要讲话。
良弼说:现在有些人,食洋不化,生吞活剥,混淆视听,蛊惑人心,为达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要把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引入到中国来,大讲什么民主宪政,丝毫也不顾及中国的国情。中国有中国的特殊情况,历史选择了爱新觉罗,只有爱新觉罗一家才能救中国,让那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见鬼去吧!
遂组宗社党,狙击君宪派,击杀革命党。
良弼一出,立即又让爱新觉罗皇族看到了希望,纷纷都说:是啊是啊,中国的情况太特殊了,人口多,底子薄,怎么可能搞什么宪政呢?真要是搞了宪政,必然会陷入到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到时候,吃苦遭殃的,还是老百姓啊。
袁世凯这边忽悠清室让位,本来是火中取栗的艰难活——人类历史上,有几人曾心甘情愿放弃权力,从高位上退下来?若非是袁世凯掌控了帝国最强大的战争机器,清室太阿倒持,受制于袁世凯,否则的话,袁世凯有几个脑壳,也不够砍的。值此宗社党一出,皇室终于有了能和袁世凯抗衡的武器,立即纷纷指责袁世凯别有用心,让袁世凯再次陷入到危机之中。
老袁很是郁闷,遂找来汪精卫,说:小汪啊,你们革命党不是有好多的刺客的吗,前段时间炸我的时候,炸得多欢势,怎么到了关键时刻,这些刺客都不吭声了呢?
汪精卫道:别急,你等我帮你找找看。
很快汪精卫找来了彭家珍。
彭家珍,四川九九藏书人,京津同盟会成员,一腔烈血,矢志共和。闻知共和之路,被宗社党头子良弼所阻,怒不可竭。遂说:此事交给我了!
于是彭家珍苦心筹画行刺方案,先搞来炸弹,又弄到一套漂亮的军装。1912年1月26日,彭家珍穿上整齐的军装,挂着明亮的军刀,打扮成一个威武的军官,假称是良弼的朋友,坐着马车去良弼家里。
事有不巧,当时良弼不在家。彭家珍怏怏而返,不料行出不远,就见良弼的马车从外边驶来,两车相错。彭家珍叫着良弼的号,表示大家都熟人:赉臣,好久不见,你妈最近好吗?
可是良弼没有听到彭家珍的话,马车行驶到公馆门前,良弼下车,就往门里走。彭家珍自后追来,跳下车时发现良弼已经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眼看就要进去了。彭家珍大急,将手中的炸弹当作手榴弹,嗖一声,投掷了过去。
惊天巨响!
彭家珍当场被炸死,良弼却因为他已经进了门,只是被炸得半死。
两日后,宗社党头子良弼于医院中死去。
彭家珍一命搏一命,吓死了皇室所有人。再不考虑退位,革命党人还会络绎不绝而来,今天炸俩,明天炸仨,就这样炸来炸去,炸到最后,皇室中还会有活物存留下来吗?
只能和议。
第23节傀儡大议和
北方代表唐绍仪,南方代表伍廷芳,于上海第二次握手。
各省代表也纷纷从南京返回上海,准备共商国是。但是他们发现,没什么国是需要他们共商的,他们的全部任务,就是从这家菜馆吃到下一家菜馆,品尝并评点哪一家的菜馆最有特色。
朝廷法制院副使,浙江省代表章仲和,回忆起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深情的说道:
议和经过一个多月,我们在礼查(饭店)每天西餐,渐有倦意,因此每闻就餐铃声,就约同伙伴到南京路吃中国菜,习以为常
没说错吧,各省代表居然跑到九九藏书网上海饭局去了,那么南北谈判之事,又如何摆弄呢?
章仲和回忆说:
我们住礼查(饭店)后,和北方团体一班人,比较少见面,只知道北方总代表唐绍仪和南方总代表伍廷芳以及两方人员,并没有正式指定会场正式开议。两方的接头,是由赵凤昌经过英人某联络,在英人某的家中,唐、伍两人开始会面的。嗣后南北两方的意见,由唐、伍两人直接秘密会谈,始终没有公开。我们所知道的,是两方的意见,距离很远,这次议和怕未必成功。当时我们虽然是议和代表,然而藏书网事实上仿佛局外人,如此重大问题,外国人却居中传达,而名义上一般代表,反盲然不知内容,也没有一个人表示不满,今日思之,不可谓不离奇了
章仲和这段记载,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北南和议,仍然是有着帝国主义在秘密操纵。据调查,这个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名叫李德立,这厮异常之狡滑,狡滑到了匪夷所思,登峰造极的程度。
这也是伍廷芳接受南方代表的条件,如果不允许帝国主义暗中操纵,这个伍廷芳宁肯不谈——瞧这人都什么脑子啊。
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九九藏书帝国主义代方言人李德立,每天打电话给赵凤昌:哈罗,密斯特赵,我们帝国主义,最乐意干的事,就是粗暴干涉你们的内政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内政,我们不来干涉,谁来干涉?你们是在创建一个新的国家,没有丝毫的经验。整个地球之上,只有我们英国人,对此事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见识。我们英国,不是曾经弄出来美国这么个怪物来吗?所以你们这个内政,我们干涉定了。
于是李德立电话指示赵凤昌:密斯特赵,今天这个判,这么个谈法,北方唐绍仪,要提出这些要求藏书网,南方的伍廷芳,要做如此答复,你听明白了没有?
听明白了。于是赵凤昌先打电话给唐绍仪:喂,小唐啊,昨天谈得怎么样啊?还行吧?今天啊,你要提出如下要求,你听我给念啊,要照我念的原稿跟伍廷芳谈,不可擅做主张,听明白了没有?
压下电话,赵凤昌再打电话给伍廷芳:小伍啊,悄悄的告诉你啊,我已经打听明白了,今天北方的唐绍仪啊,会提出如下几条要求,你呢,也不要怕,就照我说的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搞到南北和议的谈判桌上,竟然是一幕傀儡戏。
双方就九九藏书网这么煞介其事的,表演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袁世凯发现了这种情形,就说:搞什么搞,这么搞多么浪费人力资源啊,算了,你们俩甭扯了,就让伍廷芳一个人弄吧。
于是北南和议,就剩下了伍廷芳一个人,他自己每天和自己谈。
对这种情况,当时给伍廷芳作秘书的余芷江,也曾有叙述:
会议开了几天以后,袁世凯将唐绍仪的职务撤销,改由袁与伍廷芳直接电商
但是余芷江却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伍廷芳的背后,躲着个赵凤昌。而赵凤昌的背后,又躲着个英帝国主义的代言人李德立。
第24节孙黄用兵参议院
北南和议,其实真没有什么好谈的,诸多条件,诸如优待退位的清室,这个大家都能够理解。就拿清室当离退休老干部了,多给他们点银子,图的就是个安生,这样至少让国人少流了多少鲜血。与人命相比,钱又算得了什么?
再说临时约法,无非不过是全套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分开,相互牵制,彼此制约,避免出现权力一头独大的麻烦——说穿了,中国三千年皇权,面临的最大麻烦就是权力始终未能拆分。权力一头独大,势必造成特权阶层对民众的无底线掠夺,造成民众精神的日益萎缩。
所以建立临时约法,也是北南双方的共识。这都共识了,当然不会有什么争执和冲突。
和议中真正要谈的,是建都。
建都,就是建立中华民国的首都。但中华民国建立于矛盾纠葛之中,这个首都的选址也带有着鲜明的利益性。比如说,孙中山之所以能够就任临时大总统,就是因为选举会议在南京召开的,设若这次选举大会在武昌召开,那么临时大总统,百分之百就是肥仔黎元洪了。因为武昌是黎元洪的地盘。
即使是选举大会在南京召开,黎元洪的得票也仍然超过了孙中山。当时黎元洪被举为副总统,得票数是十七票,大总统孙中山得票是十六票——所有的人都投了黎元洪的票,但是湖南代表,老同盟会谭人凤,却因为对孙中山太过于了解,知道所谓美元兵船纯系子虚乌有,拒绝投票给孙中山。南京都是这么个情形,再换个地方,结果可想而知了。
所以孙中山的想法,单纯而又简单:建都于南京,让袁世凯背着行李卷,来南京打卡上班。
袁世凯的老巢在北京,他会同意来南京吗?
不同意也得同意,一十九九藏书网七省代表此时都已经成为了参议院议员,目前都在上海饭局,只要找辆车把这些吃货拉到南京,让他们举一下手,通过定都南京的决议,这就可以了。
参议院通过的定都决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别说袁世凯还没有当上大总统,就算是当上了,也只能听从参议院的决议。
因为参议院的决议,代表的就是民意。
1912年2月14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举行会议,准备按孙中山先生的意见,通过建都南京之决议。
会议开始了,各位议员们交换过上海菜馆地图后,终于进入正题,讨论建立国都决议。革命党人,老同盟会会员李肇甫首先登台,率先发言。
李肇甫说: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聚在这里,共商国都建立之大事,本人心情极为激动。为什么呢?因为兄弟本人是研究国都之专家啊。兄弟我这辈子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琢磨个建立国都,据兄弟研究啊,中国的国都,最适合不过的,就是北京了。有人说不对啊,老李你是同盟会啊,你是革命党啊,孙先生不是已经指示过的了吗,要将国都建立在南京,你怎么可以乱讲话呢?这是因为啊,孙先生有所不知,南京这个地方啊,虎踞龙盘,六朝金粉,干什么都合适,偏偏就是不适合建立国都。既然南京不适合建立国都,那么它适合干什么呢?它适合干什么我也说不上来,这事你们别问我,但我知道最适合建都的城市,就是北京。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同盟会窝里反了,老革命李肇甫率先反对孙中山建都于南京的设想,提出来迁都北京的建议。而且他的说辞东绕西绕,动听诱人,听得参议员们连连鼓掌不止,等李肇甫说完,参议院举行投票,以绝对多数,通过了迁都北京的议案。
李肇甫的九九藏书议案,之所以这么容易获得通过,还跟他的特殊能力有关。此人具有着令得机构无限膨胀之天赋。当初临时政府成立,人多职位少,大批的老干部无法安置,是他别出心裁,巧立名目,搞出一大堆只食饭不干活的部门来,让众多的革命家都有饭吃。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此人堪称机构膨胀之父,在参议院中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
然后这份议案,就摆放到了孙中山的桌子上,让临时大总统签字。
孙中山看到这份议案,大发雷霆,大骂李肇甫这个仆街仔,拒绝在参议院的决议上签字。
临时大总统竟然拒绝在参议院的议案上签字,这让大家就尴尬了。于是大家就去找黄兴。
那么黄兴是什么态度呢?
老革命家吴玉章记载当时的情况说:
孙中山先生和黄兴知道这件事情以后,非常生气,当天晚上把李肇甫叫来大骂了一顿,并限次日中午12时以前必须复议改正过来。15日晨,秘书处把总统提请复议的咨文作好后,需要总统盖印,而这时总统已经动身祭明孝陵去了。我急着去找黄兴,他也正在穿军装,准备起身到明孝陵去。我请他延缓时间,他说:过了12点如果还没有把决议改正过来,我就派兵来!说完就走了
黄兴要派兵来!
兵戎相见!
有分教,同盟会窝里反水,革命党同室操戈。因为参议院的议案无法满足孙中山的要求,导致了孙黄要对参议院动兵。可是话又说回来,按照临时约法,参议院的议案,对总统是有制约效果的。若然是身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都视参议院的议案为无物,那么这个议案,对袁世凯又怎么可能有效果?
尚未开端的民国,已经隐现出兵戈干政的森森寒光。而这一切又意味着,更为激动人心的,大时代的行将到来。
(第二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