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山村养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直到江晓萱拍摄够了,才依依不舍的起身,准备回去。
回到村口,江晓萱朝周恒伸手:“来,把小猫给我抱吧。”
周恒一愣,问道:“你还真要把我家小猫带走?那可不行,这是给我们家抓老鼠的。”
江晓萱:“……”
这个人怎么介个亚子?
她说道:“不会带走的,我就抱抱。”
周恒把小猫递给了她。
刚走几步,突然听到一阵二胡声,然后出现一个悠长的唱腔:
“老天何苦困英雄,
叹豪杰不如蒿蓬!
不承望奋云程九万里,
只落得沸尘海数千重。
俺武松呵!
好一似浪迹浮踪,
也曾遭鱼虾弄。
呀!看酒旗上写‘三碗不过岗’,这是怎么说?待俺沽饮几杯,问个明白。
酒家!”
声音苍劲,唱腔极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感染力。
江晓萱只听到第一句,就站在了原地,惊为天人,不肯再走一步。
她问周恒:“我们能进去听听吗?”
周恒说道:“这有什么不可以?这是我们小学老师的家,他现在退休了。走,我带你进去。”
相信很多村都有这么个人:他是小学的老师,任教几十年,某父亲在他那里上小学,其儿子还在他那里读小学,父子俩各有什么特性,那老师都能说出来。
基本上可以这么说,整整全村的两代人,全都是从他手底下教过来的。
在村里,他算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
刘老师以前是个民办老师,负责教语文和音乐,后来兴民办转公办,但他资质不够,转不了,再后来,取消民办,他没办法,就只好退休了。
其实退休后他还不算老,于是加入了一个演出乐队,给人家婚礼酒席搞伴奏,再赚点钱。
但婚礼不是天天都有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闲在家里。
没想到,他还有这个雅兴,在家里自弹自唱啊。
走进去一看,原来还不止刘老师一个人,另外还有一个秃顶的老头,是村里的老何。
两个人手头都有乐器。
在他们面前,还有一个台子,上面有着花花绿绿的纸皮人。
周恒打了一声招呼:“刘老师,您这么早,好雅兴啊!”
刘老师一边调试着琴,一边抬头答应他:“周恒,是你啊?我们吃了早饭没事干,自娱自乐一下,嘿嘿……你爸的身体怎么样了?没事了吧?”
说起来,周恒父亲从医院回来,他也提着东西去看望过,毕竟家离得不算远。
周恒跟胡老师热情的寒喧了一下。
刘老师指着周恒,对老何介绍道:“这是老周家的小子,你还有印象不?”
其实大家都是龙溪村的,但一个住村东头,一个村西头,村子不算小,再加上像这样隔着大年龄差的,如果来往不密,可能就没什么印象了。
周恒认识他,因为他有个小学同学,家住他隔壁,小时候经常看到这个人。
但老何就不大认识这个小辈了,说起他父亲倒是认得。
周恒提起了他小学同学的名字,老何顿时想起:“哦哦,记得记得,你这小子小时候,还偷过我家的西瓜,红都没红,糟蹋好几个瓜。哈哈哈……”
周恒顿时赧然。
他们寒喧着,江晓萱趁机欣赏着桌台上的花绿纸人。
刘老师看她面生,但看着是周恒带来的,想必是他女朋友,于是热心地介绍道:“这是我们这里的皮影戏,我们没事唱着玩的。刚刚唱的是《武松打虎》。”
地道的本地土话,他教书了一辈子,都没有用过普通话教。
周恒给她翻译。
刘老师这才知道,原来姑娘是个外地人。
那作为本地土著,肯定有义务将本地的特色,介绍给这个外地人了。
他指向老何,说道:“老何是我们这一地区的皮影戏传承者,被返聘到市民俗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当顾问。我们是有时间,自己私下练一下。”
周恒有点吃惊,他小时候去这家人家去偷瓜吃,还不知道他是唱皮影戏的呢。
没想到现在倒被市里返聘了。
想来也是,他小时候处在那个时代,正有很多东西已经被淘汰掉,皮影戏也能算是“四旧”中的一种,估计也受到了波及。
其实不只皮影戏,很多东西都被淘汰掉了,都快断了传承。很多年龄小的孩子们,只听说过这么个东西,但没有看到过。
周恒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老何明明是个皮影戏专家,当时为什么却只在家务农呢?
这其中的缘由与遭遇,估计也跟那个时代许多人差不多。
老何这个人现在的打扮很有趣,不剩多少头发的脑袋,梳着个大背头,油亮油亮的,透着头皮。
身上的衬衣虽然不新,但极为笔挺,下摆扎在西裤里头,皮鞋旧而擦得很干净。
天这么热,手里头还拿着个茶杯,要拉梆子敲节奏的时候,就把茶杯搁桌上。
周恒记得小时候,村干部就时兴这样的打扮,走在泥腿子的村民之间,油然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干部派头十足。
但是时隔几十年,干部的潮流都进步了,他怎么还这样一幅打扮?
周恒作了个大猜想,可能老何还活在几十年前呢。他认为被市里返聘,多少算是个干部了,... -->>
直到江晓萱拍摄够了,才依依不舍的起身,准备回去。
回到村口,江晓萱朝周恒伸手:“来,把小猫给我抱吧。”
周恒一愣,问道:“你还真要把我家小猫带走?那可不行,这是给我们家抓老鼠的。”
江晓萱:“……”
这个人怎么介个亚子?
她说道:“不会带走的,我就抱抱。”
周恒把小猫递给了她。
刚走几步,突然听到一阵二胡声,然后出现一个悠长的唱腔:
“老天何苦困英雄,
叹豪杰不如蒿蓬!
不承望奋云程九万里,
只落得沸尘海数千重。
俺武松呵!
好一似浪迹浮踪,
也曾遭鱼虾弄。
呀!看酒旗上写‘三碗不过岗’,这是怎么说?待俺沽饮几杯,问个明白。
酒家!”
声音苍劲,唱腔极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感染力。
江晓萱只听到第一句,就站在了原地,惊为天人,不肯再走一步。
她问周恒:“我们能进去听听吗?”
周恒说道:“这有什么不可以?这是我们小学老师的家,他现在退休了。走,我带你进去。”
相信很多村都有这么个人:他是小学的老师,任教几十年,某父亲在他那里上小学,其儿子还在他那里读小学,父子俩各有什么特性,那老师都能说出来。
基本上可以这么说,整整全村的两代人,全都是从他手底下教过来的。
在村里,他算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
刘老师以前是个民办老师,负责教语文和音乐,后来兴民办转公办,但他资质不够,转不了,再后来,取消民办,他没办法,就只好退休了。
其实退休后他还不算老,于是加入了一个演出乐队,给人家婚礼酒席搞伴奏,再赚点钱。
但婚礼不是天天都有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闲在家里。
没想到,他还有这个雅兴,在家里自弹自唱啊。
走进去一看,原来还不止刘老师一个人,另外还有一个秃顶的老头,是村里的老何。
两个人手头都有乐器。
在他们面前,还有一个台子,上面有着花花绿绿的纸皮人。
周恒打了一声招呼:“刘老师,您这么早,好雅兴啊!”
刘老师一边调试着琴,一边抬头答应他:“周恒,是你啊?我们吃了早饭没事干,自娱自乐一下,嘿嘿……你爸的身体怎么样了?没事了吧?”
说起来,周恒父亲从医院回来,他也提着东西去看望过,毕竟家离得不算远。
周恒跟胡老师热情的寒喧了一下。
刘老师指着周恒,对老何介绍道:“这是老周家的小子,你还有印象不?”
其实大家都是龙溪村的,但一个住村东头,一个村西头,村子不算小,再加上像这样隔着大年龄差的,如果来往不密,可能就没什么印象了。
周恒认识他,因为他有个小学同学,家住他隔壁,小时候经常看到这个人。
但老何就不大认识这个小辈了,说起他父亲倒是认得。
周恒提起了他小学同学的名字,老何顿时想起:“哦哦,记得记得,你这小子小时候,还偷过我家的西瓜,红都没红,糟蹋好几个瓜。哈哈哈……”
周恒顿时赧然。
他们寒喧着,江晓萱趁机欣赏着桌台上的花绿纸人。
刘老师看她面生,但看着是周恒带来的,想必是他女朋友,于是热心地介绍道:“这是我们这里的皮影戏,我们没事唱着玩的。刚刚唱的是《武松打虎》。”
地道的本地土话,他教书了一辈子,都没有用过普通话教。
周恒给她翻译。
刘老师这才知道,原来姑娘是个外地人。
那作为本地土著,肯定有义务将本地的特色,介绍给这个外地人了。
他指向老何,说道:“老何是我们这一地区的皮影戏传承者,被返聘到市民俗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当顾问。我们是有时间,自己私下练一下。”
周恒有点吃惊,他小时候去这家人家去偷瓜吃,还不知道他是唱皮影戏的呢。
没想到现在倒被市里返聘了。
想来也是,他小时候处在那个时代,正有很多东西已经被淘汰掉,皮影戏也能算是“四旧”中的一种,估计也受到了波及。
其实不只皮影戏,很多东西都被淘汰掉了,都快断了传承。很多年龄小的孩子们,只听说过这么个东西,但没有看到过。
周恒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老何明明是个皮影戏专家,当时为什么却只在家务农呢?
这其中的缘由与遭遇,估计也跟那个时代许多人差不多。
老何这个人现在的打扮很有趣,不剩多少头发的脑袋,梳着个大背头,油亮油亮的,透着头皮。
身上的衬衣虽然不新,但极为笔挺,下摆扎在西裤里头,皮鞋旧而擦得很干净。
天这么热,手里头还拿着个茶杯,要拉梆子敲节奏的时候,就把茶杯搁桌上。
周恒记得小时候,村干部就时兴这样的打扮,走在泥腿子的村民之间,油然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干部派头十足。
但是时隔几十年,干部的潮流都进步了,他怎么还这样一幅打扮?
周恒作了个大猜想,可能老何还活在几十年前呢。他认为被市里返聘,多少算是个干部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