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道德经校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谦之案:傅、范本首句起,每句末并有“也”字。范应元曰:“古本每句下有‘也’字,文意雍容,世本并无‘也’字,至‘不失其所者久’,若无‘也’字,则文意不足,今依古本。”案:范说非也。老子古本有详略各本不同,此盖由南北朝以来,河北与江南各地风俗言语之影响不同。颜氏家训书证篇所云:“也、是、语、已、及助字之辞,文籍备有之矣,河北经传悉略此字。”“又有俗学闻经传中时须‘也’字,辄以意改之。”今诸本中南本详而北本略,详者如傅、范本,如此章每句下有“也”字,略者如景龙、遂州、敦煌诸本,字数与五千言古本相近,而详者实以意改之,不可不辨。 又案韩非子喻老篇“自见之谓明”王先慎曰:“‘自见’,老子作‘自知’。道经‘自知’即承‘知人者智也’而言,无作‘见’之本。此‘见’字即系上两‘见’而误,非韩非所见本有不同也,当依老子作‘知’。” 谦之案: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并周易集解“震”下虞翻引此句,均作“自知者明”作“知”字是。“自见之谓明”与经文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谊相反。 胜人有力,自胜者强。 魏稼孙曰:“胜人有力”御注“人”下有“者”字。 罗振玉曰:敦煌本“强”作“强”下“强行”同。 谦之案:河、王、傅、范本“人”下均有“者”字,周易集解“坤”下虞翻引此句亦有“者”字。又韩非子喻老“自胜者强”作“自胜之谓强”吕氏春秋先己篇:“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又自知篇:“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盖皆出于老子而变其文。 知足者富,强行有志。 严可均曰:“强行有志”各本“行”下有“者”字。 罗振玉曰:景龙本、敦煌本均无“者”字。 谦之案:群书治要卷三十四引“行者”下有“则”字,室町本“行”下有“者”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谦之案:夫物各有所“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蚁同矣”(韩非子难势引慎子),此言失其所也。不失其所者,如易艮彖云:“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又墨经说上:“止以久也。”皆此旨。 易顺鼎曰:意林“亡”作“妄”死而不妄,谓得正而毙者也。河上本虽亦作“亡”而注云:“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于天下,故长寿。”是亦读“亡”为“妄”矣。 谦之案:室町旧钞本、中都四子本“亡”均作“妄”意林卷一、群书治要卷三十引道德经“死而不妄者寿”并引河上公注,知河上所见古本亦作“妄”“亡”“妄”古通用。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明、强韵(阳部),富、志韵(之部),久、寿韵(之、幽通韵,久协音九)。谦之案:久,之部,寿,幽部,此之、幽通韵。姚文田、奚侗同。邓廷桢:富、志、久韵。高本汉、陈柱:富、志、久、寿为一韵。邓廷桢曰:“富”、“志”、“久”为韵。“富”古音读若备。说文:“富,备也。”诗凡五见,易凡三见,皆与之、咍部字为韵。“久”古音读若几,诗凡三见,易凡二见,皆与之、咍部为韵。“久”下文“死而不亡者寿”“久”字既上与“富”、“志”为韵,又下就“寿”字为韵,盖东周以后音之渐转有如此者。又曰:“久”字古读若己。诗旄丘二章与“以”韵,六月卒章与“喜”“祉”“友”“鲤”“矣”韵,蓼莪三章与“耻”“恃”韵。从“久”声之字,则木瓜之“琼”“玖”与“李”韵,丘中有麻之“佩”“玖”与“李”“子”韵,采薇之“孔”“疚”与“来”韵,杕杜之“孔”“玖”与“来”韵,大东之“心疚”与“来”韵,召旻之“维今之疚”与“富”“时”“兹”韵,是“久”声之在之、咍部,凿然无异。而易韵唯既济象传“久”与“惫”“疑”“时”“来”韵,杂卦传“恒久也”与“节止也”韵。此外则临彖传与“道”韵,干象传与“道”“咎”“造”“首”韵,大过象传与“丑”“咎”韵,离象传与“咎”“道”韵,皆与今韵同。盖声音之道,与时转移,当孔子赞易时,音已小变,故与诗或同或异。老子“不殆可以长久”“久”韵“殆”“有国之母,可以长久”“久”韵“母”与诗韵同。“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久”韵“富”“志”既与诗同,下文相涉成文,又韵“寿”乃与易同。是当时自有此音,未可执一说以概之。说文“玖”字下云:“诗曰:‘贻我佩玖。’读若芑。或曰:若人句脊之句。”读若芑,古音也;读若句,又一音也。句虽在侯部,而尤、侯音近,或其理与? 右景龙碑本三十八字,敦煌本三十六字,河上、王本三十八字,傅、范本四十六字。河上本题“辩德第三十三”王本题“三十三章”范本题“知人者知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谦之案:傅、范本首句起,每句末并有“也”字。范应元曰:“古本每句下有‘也’字,文意雍容,世本并无‘也’字,至‘不失其所者久’,若无‘也’字,则文意不足,今依古本。”案:范说非也。老子古本有详略各本不同,此盖由南北朝以来,河北与江南各地风俗言语之影响不同。颜氏家训书证篇所云:“也、是、语、已、及助字之辞,文籍备有之矣,河北经传悉略此字。”“又有俗学闻经传中时须‘也’字,辄以意改之。”今诸本中南本详而北本略,详者如傅、范本,如此章每句下有“也”字,略者如景龙、遂州、敦煌诸本,字数与五千言古本相近,而详者实以意改之,不可不辨。 又案韩非子喻老篇“自见之谓明”王先慎曰:“‘自见’,老子作‘自知’。道经‘自知’即承‘知人者智也’而言,无作‘见’之本。此‘见’字即系上两‘见’而误,非韩非所见本有不同也,当依老子作‘知’。” 谦之案: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并周易集解“震”下虞翻引此句,均作“自知者明”作“知”字是。“自见之谓明”与经文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谊相反。 胜人有力,自胜者强。 魏稼孙曰:“胜人有力”御注“人”下有“者”字。 罗振玉曰:敦煌本“强”作“强”下“强行”同。 谦之案:河、王、傅、范本“人”下均有“者”字,周易集解“坤”下虞翻引此句亦有“者”字。又韩非子喻老“自胜者强”作“自胜之谓强”吕氏春秋先己篇:“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又自知篇:“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盖皆出于老子而变其文。 知足者富,强行有志。 严可均曰:“强行有志”各本“行”下有“者”字。 罗振玉曰:景龙本、敦煌本均无“者”字。 谦之案:群书治要卷三十四引“行者”下有“则”字,室町本“行”下有“者”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谦之案:夫物各有所“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蚁同矣”(韩非子难势引慎子),此言失其所也。不失其所者,如易艮彖云:“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又墨经说上:“止以久也。”皆此旨。 易顺鼎曰:意林“亡”作“妄”死而不妄,谓得正而毙者也。河上本虽亦作“亡”而注云:“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于天下,故长寿。”是亦读“亡”为“妄”矣。 谦之案:室町旧钞本、中都四子本“亡”均作“妄”意林卷一、群书治要卷三十引道德经“死而不妄者寿”并引河上公注,知河上所见古本亦作“妄”“亡”“妄”古通用。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明、强韵(阳部),富、志韵(之部),久、寿韵(之、幽通韵,久协音九)。谦之案:久,之部,寿,幽部,此之、幽通韵。姚文田、奚侗同。邓廷桢:富、志、久韵。高本汉、陈柱:富、志、久、寿为一韵。邓廷桢曰:“富”、“志”、“久”为韵。“富”古音读若备。说文:“富,备也。”诗凡五见,易凡三见,皆与之、咍部字为韵。“久”古音读若几,诗凡三见,易凡二见,皆与之、咍部为韵。“久”下文“死而不亡者寿”“久”字既上与“富”、“志”为韵,又下就“寿”字为韵,盖东周以后音之渐转有如此者。又曰:“久”字古读若己。诗旄丘二章与“以”韵,六月卒章与“喜”“祉”“友”“鲤”“矣”韵,蓼莪三章与“耻”“恃”韵。从“久”声之字,则木瓜之“琼”“玖”与“李”韵,丘中有麻之“佩”“玖”与“李”“子”韵,采薇之“孔”“疚”与“来”韵,杕杜之“孔”“玖”与“来”韵,大东之“心疚”与“来”韵,召旻之“维今之疚”与“富”“时”“兹”韵,是“久”声之在之、咍部,凿然无异。而易韵唯既济象传“久”与“惫”“疑”“时”“来”韵,杂卦传“恒久也”与“节止也”韵。此外则临彖传与“道”韵,干象传与“道”“咎”“造”“首”韵,大过象传与“丑”“咎”韵,离象传与“咎”“道”韵,皆与今韵同。盖声音之道,与时转移,当孔子赞易时,音已小变,故与诗或同或异。老子“不殆可以长久”“久”韵“殆”“有国之母,可以长久”“久”韵“母”与诗韵同。“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久”韵“富”“志”既与诗同,下文相涉成文,又韵“寿”乃与易同。是当时自有此音,未可执一说以概之。说文“玖”字下云:“诗曰:‘贻我佩玖。’读若芑。或曰:若人句脊之句。”读若芑,古音也;读若句,又一音也。句虽在侯部,而尤、侯音近,或其理与? 右景龙碑本三十八字,敦煌本三十六字,河上、王本三十八字,傅、范本四十六字。河上本题“辩德第三十三”王本题“三十三章”范本题“知人者知章第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