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毒手遮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眼盲之人,对于声音气味尤其的敏感,莫乾为博楚南晴一笑,便命人打造了这辆舒适特别的马车。马车内部颇为宽敞,茶具耍玩物件更是一应俱全,而最为特别的便是在马车下部所设机关。马车行走之中,如若有风灌入,哪怕是微风,在马车内,也能听到如同鸣笛奏萧一般的动听乐音。故而,此马车名为鸣音,意为可以走动发出声响之意。
马车内放有红泥小炉一只,下着银霜茶炭,上烹热水,待水开之时注入碗中,冲泡着嫩绿的芽尖,那味道自是极好的。
临安有一名茶,名曰龙井,在茶叶之中很是有名。在此地人人都饮茶,人人都爱茶,即便是对茶叶并无研究的楚南晴来此也不能免俗学习此中之道,喜爱上了这茶中滋味。况且对她来说,临安于江南重镇,又为南北贸易往来的重要中心,所汇聚了的不单单是商业,在饮食上也博采众家之长,制作出的茶点味道花样都很有特色,配着香茶,又哪里有人会不喜呢?
清明节前,茶树刚发嫩芽。贮存了一个冬季的能量,在这个时候悄悄的释放,让每一片嫩嫩的茶尖,都充满了甘甜的味道。
龙井属绿茶,未经发酵,虽少了几分特别的韵味儿,却独有自己的一分甘美。入口馨香,入喉回甘,此为龙井之上品。
茶香腾起一泓白雾,缓慢散去,不消片刻周遭便都是茶香。此时,捻一片馨香软糯的云片糕,细嚼慢咽之后,再饮一口香茶,瞬间那甘甜的味道便流于唇齿之间,比之前更甚。
此处距离会春楼尚有一段距离,要途径两条街市,耳畔尽然都嘈杂的人声。楚南晴轻轻靠在一只塞满棉花的靠垫上,执起薄胎青花茶碗,小口啜饮,不时抿一口云片糕,当真是十分的自在。
会春楼在临安城已经屹立了百年,堪称城中数一数二的酒楼,名气之大可想而知。每到繁忙时,更是一位难求。只是此处却有一个特别的规定,不允许客人提前订位,哪怕是这城中的富贵也从不宽赦。
约莫是三年前了,这会春楼如今的掌柜的害了一场急病,所需药物之中竟含了一种罕见的绿萼牡丹的花蕊。寻遍各处,都未曾找到,为此众人简直都要愁白了头发。而这时,正巧楚南晴手下正有一株,便言说只将这绿萼牡丹暂‘借’于这掌柜的。但心明之人都晓得,这哪里是借,分明就是送了。
那时楚南晴在城中那时已经有了一些名气,这掌柜的倒也也曾听说过,只是无缘见面。后来他康复之后,一心答谢,都被婉拒,直到日后打听出楚南晴喜爱这会春楼的几道招牌菜,便做了个顺水人情,允楚南晴可以提前订位,哪怕是未曾订位,只要过来,保管她有地方可以坐。
如今,三年已过。会春楼的牌匾仍旧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甚至比几年前更加热闹了。
清早,刚开店门时,王掌柜便命店小二好好将这临街的一间十分舒适的包厢仔细打扫了一遍,而后便站在门口左顾右盼,颇有几分急不可耐的味道。
一干小二们不明所以,也偷偷看向门外。此时日头升的已经老高了,卯时刚过,会春楼中更是高朋满座,热闹非凡。空气中满是饭菜的香气,会春楼能在临安城屹立百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不单单是这里不畏权势的行为准则,最重要的是这里无论是各种饭菜都美味非凡,便是一碗简单的鸡丝馄饨,也能做出独属于自己的特殊味道。
众多酒楼在清晨都是不会开门的,约莫辰时过后,方才开始行动。但会春楼可不同,当年会春楼的第一代掌柜的,便是在街上摆了一个摊子贩卖小食才逐渐发家的,因而直至今日,会春楼仍旧保持了这个在清早贩卖早点的习惯。
会春楼之所以名为会春,便有迎接春天之意,而此处一道最有名气的小食,便是一碗柳蒿芽烩面。这烩面可不是江南人寻常见到的面食,因早年会春楼的掌柜是从北地迁居而来,也是以贩卖烩面而发家。这柳蒿芽听来普通,可在江南却也是不可多见的一种野菜。在北地倒是寻常可见,只是江南或是水土原因,在河面也从未见到过。据传这柳蒿芽能入药,早在百年前,第一代的掌柜将几盆柳蒿带至临安,本是为了调理妻子的病痛,后来一日心血来潮,烹煮了烩面味道竟出乎意料。而后的百年,柳蒿便种植在酒楼后院,成为了会春楼的招牌之一。
江南人吃不得重口味,而柳蒿芽烩面经过几代改良,已经极为适合江南人的口味,在当地也极为有名气。
且看看那些红光满面的食客们,面前摆放着的皆是一碗盛着绿意,衬着白白面条的一碗柳蒿芽烩面。
辰时刚至,一辆蓝顶马车缓缓驶入了人们的视线。
王掌柜眼前一亮,立即出门迎了上去。酒楼中小二们不明所以,纷纷揣度到底是什么人物,竟能得到王掌柜如此青睐。
驾车的是一名中年男子,穿着一件普通的烟色袍子,手里一抓缰绳,便将马车停了下来。然后,他跳下马车,恭敬的站在一旁,对车内道:“少主,已经到了。”
王掌柜也站在一旁,目光灼灼的盯着那马车。
只见一声细微车门打开的声音,紧接着深蓝色的车帘被一只纤长素白的手轻轻撩开,众人只觉得仿佛有一道光从眼前闪过一般,便看到了一张满是温柔的恬静笑脸。那是怎么样的一种笑啊,仿佛是春日里能听到的冰雪融化的声音一样,或是温暖的春风从树梢吹过,舒服极了。
就在众人将视线看向此处时,暗处也有一双眼睛,直勾勾盯在那正扶着车夫手臂缓缓步下车辕的青年,靛蓝的长袍如流水一般,泛起的纱衣,似晨雾,朦朦胧胧,却看着舒服。(未完待续)
眼盲之人,对于声音气味尤其的敏感,莫乾为博楚南晴一笑,便命人打造了这辆舒适特别的马车。马车内部颇为宽敞,茶具耍玩物件更是一应俱全,而最为特别的便是在马车下部所设机关。马车行走之中,如若有风灌入,哪怕是微风,在马车内,也能听到如同鸣笛奏萧一般的动听乐音。故而,此马车名为鸣音,意为可以走动发出声响之意。
马车内放有红泥小炉一只,下着银霜茶炭,上烹热水,待水开之时注入碗中,冲泡着嫩绿的芽尖,那味道自是极好的。
临安有一名茶,名曰龙井,在茶叶之中很是有名。在此地人人都饮茶,人人都爱茶,即便是对茶叶并无研究的楚南晴来此也不能免俗学习此中之道,喜爱上了这茶中滋味。况且对她来说,临安于江南重镇,又为南北贸易往来的重要中心,所汇聚了的不单单是商业,在饮食上也博采众家之长,制作出的茶点味道花样都很有特色,配着香茶,又哪里有人会不喜呢?
清明节前,茶树刚发嫩芽。贮存了一个冬季的能量,在这个时候悄悄的释放,让每一片嫩嫩的茶尖,都充满了甘甜的味道。
龙井属绿茶,未经发酵,虽少了几分特别的韵味儿,却独有自己的一分甘美。入口馨香,入喉回甘,此为龙井之上品。
茶香腾起一泓白雾,缓慢散去,不消片刻周遭便都是茶香。此时,捻一片馨香软糯的云片糕,细嚼慢咽之后,再饮一口香茶,瞬间那甘甜的味道便流于唇齿之间,比之前更甚。
此处距离会春楼尚有一段距离,要途径两条街市,耳畔尽然都嘈杂的人声。楚南晴轻轻靠在一只塞满棉花的靠垫上,执起薄胎青花茶碗,小口啜饮,不时抿一口云片糕,当真是十分的自在。
会春楼在临安城已经屹立了百年,堪称城中数一数二的酒楼,名气之大可想而知。每到繁忙时,更是一位难求。只是此处却有一个特别的规定,不允许客人提前订位,哪怕是这城中的富贵也从不宽赦。
约莫是三年前了,这会春楼如今的掌柜的害了一场急病,所需药物之中竟含了一种罕见的绿萼牡丹的花蕊。寻遍各处,都未曾找到,为此众人简直都要愁白了头发。而这时,正巧楚南晴手下正有一株,便言说只将这绿萼牡丹暂‘借’于这掌柜的。但心明之人都晓得,这哪里是借,分明就是送了。
那时楚南晴在城中那时已经有了一些名气,这掌柜的倒也也曾听说过,只是无缘见面。后来他康复之后,一心答谢,都被婉拒,直到日后打听出楚南晴喜爱这会春楼的几道招牌菜,便做了个顺水人情,允楚南晴可以提前订位,哪怕是未曾订位,只要过来,保管她有地方可以坐。
如今,三年已过。会春楼的牌匾仍旧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甚至比几年前更加热闹了。
清早,刚开店门时,王掌柜便命店小二好好将这临街的一间十分舒适的包厢仔细打扫了一遍,而后便站在门口左顾右盼,颇有几分急不可耐的味道。
一干小二们不明所以,也偷偷看向门外。此时日头升的已经老高了,卯时刚过,会春楼中更是高朋满座,热闹非凡。空气中满是饭菜的香气,会春楼能在临安城屹立百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不单单是这里不畏权势的行为准则,最重要的是这里无论是各种饭菜都美味非凡,便是一碗简单的鸡丝馄饨,也能做出独属于自己的特殊味道。
众多酒楼在清晨都是不会开门的,约莫辰时过后,方才开始行动。但会春楼可不同,当年会春楼的第一代掌柜的,便是在街上摆了一个摊子贩卖小食才逐渐发家的,因而直至今日,会春楼仍旧保持了这个在清早贩卖早点的习惯。
会春楼之所以名为会春,便有迎接春天之意,而此处一道最有名气的小食,便是一碗柳蒿芽烩面。这烩面可不是江南人寻常见到的面食,因早年会春楼的掌柜是从北地迁居而来,也是以贩卖烩面而发家。这柳蒿芽听来普通,可在江南却也是不可多见的一种野菜。在北地倒是寻常可见,只是江南或是水土原因,在河面也从未见到过。据传这柳蒿芽能入药,早在百年前,第一代的掌柜将几盆柳蒿带至临安,本是为了调理妻子的病痛,后来一日心血来潮,烹煮了烩面味道竟出乎意料。而后的百年,柳蒿便种植在酒楼后院,成为了会春楼的招牌之一。
江南人吃不得重口味,而柳蒿芽烩面经过几代改良,已经极为适合江南人的口味,在当地也极为有名气。
且看看那些红光满面的食客们,面前摆放着的皆是一碗盛着绿意,衬着白白面条的一碗柳蒿芽烩面。
辰时刚至,一辆蓝顶马车缓缓驶入了人们的视线。
王掌柜眼前一亮,立即出门迎了上去。酒楼中小二们不明所以,纷纷揣度到底是什么人物,竟能得到王掌柜如此青睐。
驾车的是一名中年男子,穿着一件普通的烟色袍子,手里一抓缰绳,便将马车停了下来。然后,他跳下马车,恭敬的站在一旁,对车内道:“少主,已经到了。”
王掌柜也站在一旁,目光灼灼的盯着那马车。
只见一声细微车门打开的声音,紧接着深蓝色的车帘被一只纤长素白的手轻轻撩开,众人只觉得仿佛有一道光从眼前闪过一般,便看到了一张满是温柔的恬静笑脸。那是怎么样的一种笑啊,仿佛是春日里能听到的冰雪融化的声音一样,或是温暖的春风从树梢吹过,舒服极了。
就在众人将视线看向此处时,暗处也有一双眼睛,直勾勾盯在那正扶着车夫手臂缓缓步下车辕的青年,靛蓝的长袍如流水一般,泛起的纱衣,似晨雾,朦朦胧胧,却看着舒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