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半日功夫,就跟黄家父子打的火热的陈宣,心中也在反思。
自己这次出使,是不是太过于自矜了一些。他跟黄渊父子相处了两个月,似乎都没有这么亲密过啊!
船已经降速,慢慢地准备靠岸,数百个水手从甲板上放下了厚厚的草帘。水线以上的部位,一百多根木桩也从预留的木洞里伸了出来,要先一步与码头接触,进行缓冲。
在这个时代,船只的靠岸基本就是这样的硬着力。
黄渊又摸了摸儿子的脑袋,柔声说道:“去到娘亲那里去,待我忙完,就带你们回京城的家。”
船行靠岸,岸上登时锣鼓震天。这个仪式不是为了欢迎黄渊,他也没有这么大的脸面,主要是为了迎接离京十二年的黄福。
为了表示敬重,现任的兵部左尚书方宾亲自到官办舂米场码头迎接黄福。
他却不知道,朱瞻基早就已经得到了不少他贪腐的证据,就等着黄福到京,这场战事结束,就会着手来对付他。
朱瞻基从来都不怕人贪,只要不坏了规矩,肯做事。如今官员俸禄不高,哪怕是二三品大臣,若是家中无地,日子都过的紧紧巴巴。
所以收礼只要不超过一定的数量,都是常事。腐败问题在后世都没有能解决,这个时代当官更是为了名利。
在他没有登上皇位之前,他也不想跟整个社会的潮流作对。想要反腐,绝不是简单地提高官员待遇,或者严苛律法能解决的,更需要改变整个社会的风气。
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也会是朱瞻基一生之中都需要努力的事情。
但是这方宾可不仅仅是收礼敛财这一项罪过。为了敛财,竟然在家乡杭州霸占大量良田,挪用军粮倒季贩卖,更是纳了十几房小妾,三天一过寿,一月一庆生。
为了给他送礼,逼的兵部的下属们一个个不得不千方百计地敛财,让兵部风气日下。
而他还在家中公然狎妓,经常召那些艳姬在家中歌舞,生活极度奢靡。
对于这样的毒瘤,朱瞻基是没有容忍之心的,要不是现在他对文官系统还不能插手,他早就对付这个人了。
哪怕这个方宾对他毕恭毕敬,还给他行了不少方便。
欢迎仪式完毕,黄福与方宾同乘一车,前往黄家在太平门的老宅。
黄福虽然遭受贬谛,离开京城,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回京的念头,京城的房子也一直留着。
前些年黄渊在京城苦读,一直考上了进士,就是住在老宅里。
不过他这个时候却还不能回家,要先去皇宫跟朱瞻基复命。黄福不需要去见朱瞻基,先回到家中,等待朱棣召见。
在东华门咨情司,朱瞻基召见了出使一趟,反而吃胖了一些的黄渊。一见面就忍不住笑道:“潜九此行辛苦,原以为你要瘦几斤,却不想你反倒胖了。”
黄渊也有些不好意思,说道:“返程途中,家母和拙荆每日尽我口味做菜,日日鸡汤伺候,渊贪口腹之欲,倒是让殿下见笑了。”
黄渊此行,先是到了交趾,随后又到了占城和高棉以及暹罗。
有黄福这个在交趾待了十年的地头蛇的帮助,在这四地轻轻松松就收购了两百万石稻谷,即使换算成大米,也超过一百四十万石。
这主要还是因为,南洋的米价更低,这是收的数量大,又比较匆忙,才会费银十万,要不然,价格会更低。
朱瞻基重视的不是这一次的买粮经历,因为这些在黄渊还没有回来之前,就已经传回来了。
朱瞻基重视的是建立与南洋各国的粮食供应渠道,为未来做好准备。
如果这个渠道建立起来,加上交趾又不会放弃,哪怕以后遇到小冰河时期,大明也不会担心没有粮食。
而且在这个时代,只要政府控制得力,永远不用担心粮食会多了以后贬值。
因为还有各种点心,白酒这两种粮食消耗的大类,在这个时代发展的规模都还不大,不怕粮食多,只怕粮食不够。
多收了三五斗这样谷贱伤农的故事,更多的是人为的原因。
而且,朱瞻基还有亲自打压粮价的想法,逼着大明的民众向外迁移,不管是北方的贝加尔湖,还是澳洲,美洲,非洲,这个时候可都是只有一些部落,没有多少国家啊!
这么一个花花世界,等着大明占领。要是还只恋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那真是为了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
但是东方的老百姓是在太能吃苦了,只要还能活的下去,根本不愿意背井离乡打拼,更不会造反。
朱瞻基想要亲自前往欧洲,心中也有一个目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社会风气。
连太孙殿下都去了西方蛮夷小国,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么可怕。
只要人们愿意改变,想要过的更好。这就像后世的改革开放一样,短短的四十年,一个贫穷的古国,就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现在的大明虽然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国家,但是实际上繁荣只是相对的。
遇到灾年,卖儿卖女的惨事依旧数不胜数。
走出去,占领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资源,这样的大明才能永不被敌人打倒。
哪怕最后因为自身的原因,管理体制崩溃,也依旧是汉人占据了这个世界,肉烂了也还在锅里。
只是守着碗里的这点吃食,最后锅里的肉却被一帮蕞尔小国给抢了去。
来到这个时代,朱瞻基最大的目标就是想要弥补这个遗憾。
让汉人占领全世界,让全世界都以说汉语为荣,让汉人成为世界的主流力量。
建立顺畅的粮食供应渠道只是第一步,只要有粮食,朱瞻基不怕没有钱给,石见银山马上就要属于大明,那里会有数之不尽的银子。
即使不要银子,大明也能生产足够的商品,满足那些国家的需求,以此缓解国内日益增强的土地兼并。
让种粮食无利可图,却不能影响稳定。然后让人们把目光都转向其他行业,转向国外,才是大明真正的发展方向。
半日功夫,就跟黄家父子打的火热的陈宣,心中也在反思。
自己这次出使,是不是太过于自矜了一些。他跟黄渊父子相处了两个月,似乎都没有这么亲密过啊!
船已经降速,慢慢地准备靠岸,数百个水手从甲板上放下了厚厚的草帘。水线以上的部位,一百多根木桩也从预留的木洞里伸了出来,要先一步与码头接触,进行缓冲。
在这个时代,船只的靠岸基本就是这样的硬着力。
黄渊又摸了摸儿子的脑袋,柔声说道:“去到娘亲那里去,待我忙完,就带你们回京城的家。”
船行靠岸,岸上登时锣鼓震天。这个仪式不是为了欢迎黄渊,他也没有这么大的脸面,主要是为了迎接离京十二年的黄福。
为了表示敬重,现任的兵部左尚书方宾亲自到官办舂米场码头迎接黄福。
他却不知道,朱瞻基早就已经得到了不少他贪腐的证据,就等着黄福到京,这场战事结束,就会着手来对付他。
朱瞻基从来都不怕人贪,只要不坏了规矩,肯做事。如今官员俸禄不高,哪怕是二三品大臣,若是家中无地,日子都过的紧紧巴巴。
所以收礼只要不超过一定的数量,都是常事。腐败问题在后世都没有能解决,这个时代当官更是为了名利。
在他没有登上皇位之前,他也不想跟整个社会的潮流作对。想要反腐,绝不是简单地提高官员待遇,或者严苛律法能解决的,更需要改变整个社会的风气。
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也会是朱瞻基一生之中都需要努力的事情。
但是这方宾可不仅仅是收礼敛财这一项罪过。为了敛财,竟然在家乡杭州霸占大量良田,挪用军粮倒季贩卖,更是纳了十几房小妾,三天一过寿,一月一庆生。
为了给他送礼,逼的兵部的下属们一个个不得不千方百计地敛财,让兵部风气日下。
而他还在家中公然狎妓,经常召那些艳姬在家中歌舞,生活极度奢靡。
对于这样的毒瘤,朱瞻基是没有容忍之心的,要不是现在他对文官系统还不能插手,他早就对付这个人了。
哪怕这个方宾对他毕恭毕敬,还给他行了不少方便。
欢迎仪式完毕,黄福与方宾同乘一车,前往黄家在太平门的老宅。
黄福虽然遭受贬谛,离开京城,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回京的念头,京城的房子也一直留着。
前些年黄渊在京城苦读,一直考上了进士,就是住在老宅里。
不过他这个时候却还不能回家,要先去皇宫跟朱瞻基复命。黄福不需要去见朱瞻基,先回到家中,等待朱棣召见。
在东华门咨情司,朱瞻基召见了出使一趟,反而吃胖了一些的黄渊。一见面就忍不住笑道:“潜九此行辛苦,原以为你要瘦几斤,却不想你反倒胖了。”
黄渊也有些不好意思,说道:“返程途中,家母和拙荆每日尽我口味做菜,日日鸡汤伺候,渊贪口腹之欲,倒是让殿下见笑了。”
黄渊此行,先是到了交趾,随后又到了占城和高棉以及暹罗。
有黄福这个在交趾待了十年的地头蛇的帮助,在这四地轻轻松松就收购了两百万石稻谷,即使换算成大米,也超过一百四十万石。
这主要还是因为,南洋的米价更低,这是收的数量大,又比较匆忙,才会费银十万,要不然,价格会更低。
朱瞻基重视的不是这一次的买粮经历,因为这些在黄渊还没有回来之前,就已经传回来了。
朱瞻基重视的是建立与南洋各国的粮食供应渠道,为未来做好准备。
如果这个渠道建立起来,加上交趾又不会放弃,哪怕以后遇到小冰河时期,大明也不会担心没有粮食。
而且在这个时代,只要政府控制得力,永远不用担心粮食会多了以后贬值。
因为还有各种点心,白酒这两种粮食消耗的大类,在这个时代发展的规模都还不大,不怕粮食多,只怕粮食不够。
多收了三五斗这样谷贱伤农的故事,更多的是人为的原因。
而且,朱瞻基还有亲自打压粮价的想法,逼着大明的民众向外迁移,不管是北方的贝加尔湖,还是澳洲,美洲,非洲,这个时候可都是只有一些部落,没有多少国家啊!
这么一个花花世界,等着大明占领。要是还只恋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那真是为了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
但是东方的老百姓是在太能吃苦了,只要还能活的下去,根本不愿意背井离乡打拼,更不会造反。
朱瞻基想要亲自前往欧洲,心中也有一个目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社会风气。
连太孙殿下都去了西方蛮夷小国,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么可怕。
只要人们愿意改变,想要过的更好。这就像后世的改革开放一样,短短的四十年,一个贫穷的古国,就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现在的大明虽然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国家,但是实际上繁荣只是相对的。
遇到灾年,卖儿卖女的惨事依旧数不胜数。
走出去,占领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资源,这样的大明才能永不被敌人打倒。
哪怕最后因为自身的原因,管理体制崩溃,也依旧是汉人占据了这个世界,肉烂了也还在锅里。
只是守着碗里的这点吃食,最后锅里的肉却被一帮蕞尔小国给抢了去。
来到这个时代,朱瞻基最大的目标就是想要弥补这个遗憾。
让汉人占领全世界,让全世界都以说汉语为荣,让汉人成为世界的主流力量。
建立顺畅的粮食供应渠道只是第一步,只要有粮食,朱瞻基不怕没有钱给,石见银山马上就要属于大明,那里会有数之不尽的银子。
即使不要银子,大明也能生产足够的商品,满足那些国家的需求,以此缓解国内日益增强的土地兼并。
让种粮食无利可图,却不能影响稳定。然后让人们把目光都转向其他行业,转向国外,才是大明真正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