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上发布圣旨,名曰奉天承运,这是代表上天传达旨意,是有关国体,不容亵渎的重要时刻。
敢在这个时候发出声音,破坏传旨,注定了是不顾身家性命的行为。
王彦看到圣旨的时候,心中也震惊不已,但是他也没有想到,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打断他的话。
“还真有人不怕死……”高高坐在龙椅上的朱棣自言自语道。
看着冒出来的礼部右侍郎刘顺,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却很快收敛住。
现在还不到他出声的时候,他倒要看看,这些人能闹到什么程度。
一个三品的侍郎,用来祭刀也是够奢侈的了。
正因为如此,朱棣相信他们这是措手不及。
刘顺这也是太冲动了,一个堂堂的侍郎啊!
……可惜了!
大殿中,因为刘顺的打断,原本王彦宣读圣旨那有些让人窒息的平静,一下子就被打破了,大殿之中一片哗然。
蹇义忍不住抬起头来,瞪大了眼睛向上望去。正对他的是低着头的朱瞻基,自己上方是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朱高炽,还有最上面那一脸平静的朱棣。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段时间会这么顺利。皇上看似处处忍让,却在太孙回来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让太孙监国。
太孙不是太子,有太孙监国,皇上根本不怕他们这些文臣闹出不可收拾的状况来。
他的心里感受到了一阵寒意,这段时间的退让,是皇上故意为之,为的就是今日不再退让。
如果文官想要得寸进尺,只会迎来最凶猛的打击。
看到朱高炽依旧还有些没有彻底清醒过来的太子,蹇义在一瞬间就已经拿定了主意。
太子虽然容易控制,但是却不值得他将身家性命都压上。
太孙虽然精明,但是处政经验缺少,投靠太孙,他只会受到重用,不会有半点损失。
而户部尚书夏元吉扭头看着飞扑了出来,跪在殿中的刘顺,眼中闪过了一丝可惜,深深地低下头去。
作为大明帝国的大管家,他深知太孙这些年干出了多少成绩。
北明山铜矿让大明有了大量金铜,海外贸易和东瀛的金银更是给大明增加了无数的金银。
前后不过六七年的时间,大明朝就从极度缺少贵重金属,到现在能将官员俸禄全部按照金银发放,这是皇上都做不到的。
至于太子,除了跟一帮文人释经讲义,空口白话,还会干什么?
虽然太子对他们这些文臣更亲近,但是什么事都不会干,对他这个户部尚书来说,他宁愿这个能干的太孙监国。
礼部尚书吕震,看着刘顺目露凶光,心中将对方恨死。
吕震为人阴森凶残,他虽然是礼部尚书,但是不识大体,心胸狭窄。他能上位,靠的是懂得揣摩上意,而且记性很好,处理事务能力强。
对他来说,不管是太子监国,还是太孙监国,反正都不会影响他的地位。
但是,刘顺是他礼部的人,如果太孙监国,保不定会以为刘顺是他指使。
那个时候,要是遭到太孙忌恨,他就太冤枉了。
而兵部尚书方宾,是早就把柄被朱瞻基捏在手中,可以算是朱瞻基的人,只是朱瞻基嫌他太贪,以后想要收拾他,并没有把他当做自己人。
但是,他虽然怕朱瞻基监国,但是绝不会反对朱瞻基监国。现在他敢反对,明日就会被关进大牢。
至于刑部尚书,是刚被扶持上去的顾佐,工部本来就是朱瞻基的自留地,吴中和宋礼更是不会反对朱瞻基监国。
对于六部堂官来说,个人的政治倾向只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要能做事,要会做事,想要会做事,先要会做人。
真正反对朱瞻基这个太孙监国的,主要是中下层官员,还有那些国子监,翰林院的学士们。
众人心思各有不同,但是这个时候,身为百官之首的蹇义必须要说话了。
朱棣不开口,就是要等他先来处理刘顺。
他向前一步,先向朱棣长揖,后侧身面对刘顺说道:“朝廷发布圣旨,乃是根本国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岂容你这等小人打断!”
刘顺听到圣旨要太子殿下前往嘉峪关,第一瞬间的感觉就是绝不能让太子走。为了太子掌握大权,他们已经计划了两年,只等皇上出征就要施行。
来不及细想,他就冲了出来,但是在冲出来的一瞬间,他就已经后悔了。
后悔的不是冲出来,而是不该打扰了王彦念圣旨。如果等到圣旨念完,他出来反对,最多只会被关进大牢,但是现在,小命不保。
跪在地上,他的双腿依旧在发颤,脑子一片空白。
听到蹇义的斥责,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这一刻,没有任何人能救的了他。
他微微抬头,看着前方的青石台阶……。
现在自己死,还能保住一家老小,要是不死,阖家都要被他牵连。
拿定了主意,他抬头说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但是身为臣子,不可对乱命附随。太子殿下乃是圣贤储君,身系大明国祚。
陛下欲亲征,太子殿下万万不可离开京城,此乃关系大明国祚,关系天下万民的大事。
蹇尚书身为尚书,身为议长,当为百官表率,驳回乱命。”
蹇义气的浑身发抖,这刘顺自知大罪,现在竟然胡乱攀附,还要把他给架上去跟皇上打擂台。
哪怕他觉得太子监国,更有利于他控制朝堂,这个时候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保持中立了。
要不然,他一个吏部尚书,当朝议长,被人强行绑架上贼船,这对他的声誉影响更大。
他还欲再驳,却见刘顺一下子站了起来,向着他冲了过来。
他不比刘顺年轻,一时慌乱,被夏元吉伸手拉了一下,顺势就回到了文臣队列之中,让刘顺冲了过去。
朱瞻基看到刘顺冲了过来,登时就明白了他的心意。他一下子站起身来,却不是阻止刘顺自杀,而是让殿中执刀的锦衣卫不要阻拦。
刘顺是必须要死的,即使现在拦住他,也要被斩首。
现在死了,还不用牵连家人,更能博得一个清名。
这比留下他一条命更让他感激。
他一伸手,两边的八个锦衣卫立即停住了脚步。
“太子殿下,你身系大明万民,在陛下离京之际,万万不可离京啊……”
刘顺冲到了朱高炽面前的台阶下,丝毫没有停顿,将脑袋对准了汉白玉台阶的一个角,闭上眼睛,用尽力气撞了上去。
朱瞻基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的头骨凹陷,身子一阵抽搐,等他躺下来的时候,已经是眼神发直,出气多,进气少。
朱瞻基叹了口气,向两边的锦衣卫吩咐道:“抬下去吧……”
八个锦衣卫对这种事情虽然见的少,却也知道该怎么做。四个人抱住了他的四肢,轻松就把他抬到了大臣们的身后,从侧门抬了出去。
至于救治,这是不可能的。哪怕他现在不死,也必须要死。
剩下的四人,连忙清理现场,一个锦衣卫拿出一块棉布手帕,擦去台阶边缘四溅的血迹。
这种撞击的力度有限,想要看脑浆四溅的场面,是看不到的。
这个时候,两个小太监快速地端过来了一个铜盆,一人端水,一人手拿大抹布,他们快速地就把血迹清理干净,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所有的大臣都默然不语,呆立在原地,朱瞻基忍不住叹了口气,回头看了看朱高炽。
这一看却感觉有些不对,因为朱高炽的眼神发直,有一种魂不守舍的感觉。
这个时候,坐在最高层的朱棣大声厉喝:“还有谁反对?”
“臣反对……”
右春坊大学士,翰林学士杨溥从后面人群里出声,然后站了出来,跪在了中央。
杨士奇叹了口气,也跟着走了出来,在杨溥的身边跪下。“臣反对……”
“臣反对……”
“臣反对……”
越来越多的学士走了出来,这里面有东宫属臣,但是大多是翰林学士。
国子监祭酒胡俨虽然也是内阁成员,但是他不能眼看着几十个儒家学士被一同责罚,也出来跪下。“臣反对!”
大学士在大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大多只有五品以下,但是因为身份清贵,哪怕是七品都有资格参加大朝会。
只是在一般的时候,他们没有决策权。也就是说,他们虽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没有投票权,相当于是参谋和秘书。
这些人的出现,在朱棣和朱瞻基的意料之中,要是真没有人替朱高炽说话,那才是稀奇了。
从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他的身边就有了一大批文臣,这些人一部分是皇上安排,一部分是想靠近太子,以后混成从龙之臣。
他们等了十几年,如今朱棣已经六十岁了,眼前太子就要顺利接位,现在却要被远远地打发出去。
他们这些人,无论如何也要争上一争。
何况,有了刘顺这个不守规矩的替死鬼已经让朱棣泄了火,他们这些人只是反对,无论如何也不会因此丧命。
胡俨的出来,更是为他们的安全增加了一层防护。
看着大殿中央跪着的三十多人,朱棣站起身来,走到了栏杆前面,手扶汉白玉龙柱说道:“你们都是我大明的臣子,是我朱家的臣子,但不只是太子的臣子。为何反对?”
杨士奇身为太子的首席属官,原本抱着大展宏图的思想,但是近日却遭受到了近乎绝望的打击。
要是太子殿下被打发出去,远离京城。不要说两年,哪怕就是一年,他们之前建立的所有关系网都完蛋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监国的问题,更是控制整个大明的朝廷施政渠道,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的紧要环节。
如果让太孙监国,哪怕以后皇上归天,太子顺利继位。但是所有大权都被太孙掌握,太子也不过是一个傀儡皇上啊!
太子都是傀儡了,他们这些人该怎么办?
背叛太子,投靠太孙?恐怕第一时间就会被太子和太孙斩杀。
他们毕竟是父子,不容他们这些人三心二意。
所以,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来争。
杨士奇跪下说道:“陛下,《汉书.武帝记》有云,纪纲人伦,国之大体。陛下为父,太子为子,太孙为孙,这是天纲,这是天道,这是人伦。即便是陛下,也应遵循法度纲常、行为准则,不可逆了大道。”
朱棣冷笑道:“朕还没有死呢,你们就在惦记朕的位置了。却不知……”
下面大臣一阵低呼,朱棣忍不住停下了质问,却看见朱瞻基一个大跨步,一下子跳到了朱高炽的身边,扯着他的领子,将他扯到了自己的怀里。
随后,一手掐着朱高炽的虎口,一手在他后背帮他疏通经脉。“快传太医!”
他刚才就感觉朱高炽状态有些不对,似乎有些癔症了。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他受了这么大的打击,一时魂不守舍也是能理解的。
但是他半天没有恢复过来,方才更是差点一头栽倒,这就有些严重了。
他反应灵敏,又在关注朱高炽的情况,一看不对,连忙跳了过去,将朱高炽扶稳。
下面的大臣们也都看到了朱高炽的状态有些不对,看他昏厥摔倒,忍不住低呼,却被朱瞻基救下。
在他内力的疏通下,朱高炽咳了两声,清醒了过来。但是刚准备开口,却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然后就看到一片血沫从他口中喷了出来。
台上的朱棣看到儿子吐血,表情依旧冷酷,没有一点动容。
身为一代铁血帝王,他有四个儿子,虽然幼年死了一个庶子,也还有三个嫡子。
如今,第三代的孙子都有近二十个,还有瞻基这个他最喜欢的太孙。而第四代曾孙也有了十几个的他,对一个本就不是很喜欢的儿子吐血,并不是特别在乎。
这个皇位,这个国家,朱家的传承,都比这个儿子要重要的多。
奉天殿内本就有预备的太医,两个太医背着药箱飞快地跑了过来,其中一个太医拿出了一个玉盒装的清凉油,刚蹲在朱高炽的身边,就给他的人中,鬓角抹了上去。
朱棣的眼睛在下面文武百官的脸上扫过,大声说道:“你们要问理由,这就是理由!太子体弱,如何替朕管理大明这万里河山?”
这一句话,说的大臣们一个个都低下头去。在太子吐血的关头,谁也不能确定他的身体如何,怎么来反驳朱棣的话?
就连杨士奇和杨溥他们也懵了,太子身体不好是众所周知的,经常连自己走路都走不了。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太子会撑不过皇上去。
如果这剧情像高祖皇帝跟太子朱标那样发展,他们争个什么劲儿呢?
难道这大明朝的皇位,真的只能传孙,不能传子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向了被朱瞻基抱在怀里的朱高炽身上,如果他的身体真的不行,那皇上御驾亲征,太孙监国,可就是名正言顺了。
所以反对不反对,还要看朱高炽能不能撑住。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太子大势已去。
即便他的身体没事儿,发生了这样的事,皇上更不会让他监国了。
朱棣虽然不喜欢朱高炽,但是绝对不愿意朱高炽这个时候就出事。
他这个太子死了的话,还想西征就要推迟。过了春季,没有了北风,想要出征难上加难。
“给我细心诊治,救不回太子,要你们何用!”
朱瞻基也绝对不愿意朱高炽这个时候就死了,他一死的话,许多事情都要推迟。
但是朱高炽一旦吐血,就再也控制不住,大口的浓痰和血块被他吐出,不一会儿,二层的汉白玉高台上就是一片狼藉,朱瞻基的身上也有不少血。
两个太医听到朱棣的话浑身一震,其中一个年老的太医叹了口气,拿出了一盒银针。“殿下,请帮微臣解开太子殿下衣裳,露出胸腹。还有,殿下需要平躺,待微臣下针。”
朱瞻基不敢耽搁,一把扯开了朱高炽的衣裳,露出了白腻的身体。“去拿两床被褥来。”
一帮小太监已经慌了神,听到朱瞻基的话,有好几个都匆忙跑了出去。
朱棣看到下面已经被朱高炽吐了一大片血,他也忍不住叹了口气。“今日议事就到这里,五日后视太子情况,举行大朝会。”
蹇义躬身说道:“陛下,请允许臣代百官为太子殿下祈福。”
朱棣也知道不能把人都赶出去,开口说道:“三品以下官员回避,另,你们这些学士,也都留下来吧。”
随着太监们的一声声传令,不一会儿大半朝臣都有序地离开了奉天殿。
出了奉天门,他们就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震惊,小声低语了起来。
今日鸿胪寺和锦衣卫众人都因为太子突然吐血,紧张了起来,倒也没有人维持秩序。至于那些御史,自己已经忍不住讨论起了今天发生的事。
不管是皇上想让太孙监国,还是太子吐血,这可都是会影响到今后大明国运的大事啊!
等到过了金水桥,出了午门,他们更是相约一起返回自己的衙门。
能想得到的是,今日没有谁还有心处理公务了。
而在奉天殿内,朱高炽已经被平放在了朱瞻基原本坐的位置前方... -->>
皇上发布圣旨,名曰奉天承运,这是代表上天传达旨意,是有关国体,不容亵渎的重要时刻。
敢在这个时候发出声音,破坏传旨,注定了是不顾身家性命的行为。
王彦看到圣旨的时候,心中也震惊不已,但是他也没有想到,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打断他的话。
“还真有人不怕死……”高高坐在龙椅上的朱棣自言自语道。
看着冒出来的礼部右侍郎刘顺,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却很快收敛住。
现在还不到他出声的时候,他倒要看看,这些人能闹到什么程度。
一个三品的侍郎,用来祭刀也是够奢侈的了。
正因为如此,朱棣相信他们这是措手不及。
刘顺这也是太冲动了,一个堂堂的侍郎啊!
……可惜了!
大殿中,因为刘顺的打断,原本王彦宣读圣旨那有些让人窒息的平静,一下子就被打破了,大殿之中一片哗然。
蹇义忍不住抬起头来,瞪大了眼睛向上望去。正对他的是低着头的朱瞻基,自己上方是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朱高炽,还有最上面那一脸平静的朱棣。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段时间会这么顺利。皇上看似处处忍让,却在太孙回来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让太孙监国。
太孙不是太子,有太孙监国,皇上根本不怕他们这些文臣闹出不可收拾的状况来。
他的心里感受到了一阵寒意,这段时间的退让,是皇上故意为之,为的就是今日不再退让。
如果文官想要得寸进尺,只会迎来最凶猛的打击。
看到朱高炽依旧还有些没有彻底清醒过来的太子,蹇义在一瞬间就已经拿定了主意。
太子虽然容易控制,但是却不值得他将身家性命都压上。
太孙虽然精明,但是处政经验缺少,投靠太孙,他只会受到重用,不会有半点损失。
而户部尚书夏元吉扭头看着飞扑了出来,跪在殿中的刘顺,眼中闪过了一丝可惜,深深地低下头去。
作为大明帝国的大管家,他深知太孙这些年干出了多少成绩。
北明山铜矿让大明有了大量金铜,海外贸易和东瀛的金银更是给大明增加了无数的金银。
前后不过六七年的时间,大明朝就从极度缺少贵重金属,到现在能将官员俸禄全部按照金银发放,这是皇上都做不到的。
至于太子,除了跟一帮文人释经讲义,空口白话,还会干什么?
虽然太子对他们这些文臣更亲近,但是什么事都不会干,对他这个户部尚书来说,他宁愿这个能干的太孙监国。
礼部尚书吕震,看着刘顺目露凶光,心中将对方恨死。
吕震为人阴森凶残,他虽然是礼部尚书,但是不识大体,心胸狭窄。他能上位,靠的是懂得揣摩上意,而且记性很好,处理事务能力强。
对他来说,不管是太子监国,还是太孙监国,反正都不会影响他的地位。
但是,刘顺是他礼部的人,如果太孙监国,保不定会以为刘顺是他指使。
那个时候,要是遭到太孙忌恨,他就太冤枉了。
而兵部尚书方宾,是早就把柄被朱瞻基捏在手中,可以算是朱瞻基的人,只是朱瞻基嫌他太贪,以后想要收拾他,并没有把他当做自己人。
但是,他虽然怕朱瞻基监国,但是绝不会反对朱瞻基监国。现在他敢反对,明日就会被关进大牢。
至于刑部尚书,是刚被扶持上去的顾佐,工部本来就是朱瞻基的自留地,吴中和宋礼更是不会反对朱瞻基监国。
对于六部堂官来说,个人的政治倾向只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要能做事,要会做事,想要会做事,先要会做人。
真正反对朱瞻基这个太孙监国的,主要是中下层官员,还有那些国子监,翰林院的学士们。
众人心思各有不同,但是这个时候,身为百官之首的蹇义必须要说话了。
朱棣不开口,就是要等他先来处理刘顺。
他向前一步,先向朱棣长揖,后侧身面对刘顺说道:“朝廷发布圣旨,乃是根本国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岂容你这等小人打断!”
刘顺听到圣旨要太子殿下前往嘉峪关,第一瞬间的感觉就是绝不能让太子走。为了太子掌握大权,他们已经计划了两年,只等皇上出征就要施行。
来不及细想,他就冲了出来,但是在冲出来的一瞬间,他就已经后悔了。
后悔的不是冲出来,而是不该打扰了王彦念圣旨。如果等到圣旨念完,他出来反对,最多只会被关进大牢,但是现在,小命不保。
跪在地上,他的双腿依旧在发颤,脑子一片空白。
听到蹇义的斥责,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这一刻,没有任何人能救的了他。
他微微抬头,看着前方的青石台阶……。
现在自己死,还能保住一家老小,要是不死,阖家都要被他牵连。
拿定了主意,他抬头说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但是身为臣子,不可对乱命附随。太子殿下乃是圣贤储君,身系大明国祚。
陛下欲亲征,太子殿下万万不可离开京城,此乃关系大明国祚,关系天下万民的大事。
蹇尚书身为尚书,身为议长,当为百官表率,驳回乱命。”
蹇义气的浑身发抖,这刘顺自知大罪,现在竟然胡乱攀附,还要把他给架上去跟皇上打擂台。
哪怕他觉得太子监国,更有利于他控制朝堂,这个时候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保持中立了。
要不然,他一个吏部尚书,当朝议长,被人强行绑架上贼船,这对他的声誉影响更大。
他还欲再驳,却见刘顺一下子站了起来,向着他冲了过来。
他不比刘顺年轻,一时慌乱,被夏元吉伸手拉了一下,顺势就回到了文臣队列之中,让刘顺冲了过去。
朱瞻基看到刘顺冲了过来,登时就明白了他的心意。他一下子站起身来,却不是阻止刘顺自杀,而是让殿中执刀的锦衣卫不要阻拦。
刘顺是必须要死的,即使现在拦住他,也要被斩首。
现在死了,还不用牵连家人,更能博得一个清名。
这比留下他一条命更让他感激。
他一伸手,两边的八个锦衣卫立即停住了脚步。
“太子殿下,你身系大明万民,在陛下离京之际,万万不可离京啊……”
刘顺冲到了朱高炽面前的台阶下,丝毫没有停顿,将脑袋对准了汉白玉台阶的一个角,闭上眼睛,用尽力气撞了上去。
朱瞻基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的头骨凹陷,身子一阵抽搐,等他躺下来的时候,已经是眼神发直,出气多,进气少。
朱瞻基叹了口气,向两边的锦衣卫吩咐道:“抬下去吧……”
八个锦衣卫对这种事情虽然见的少,却也知道该怎么做。四个人抱住了他的四肢,轻松就把他抬到了大臣们的身后,从侧门抬了出去。
至于救治,这是不可能的。哪怕他现在不死,也必须要死。
剩下的四人,连忙清理现场,一个锦衣卫拿出一块棉布手帕,擦去台阶边缘四溅的血迹。
这种撞击的力度有限,想要看脑浆四溅的场面,是看不到的。
这个时候,两个小太监快速地端过来了一个铜盆,一人端水,一人手拿大抹布,他们快速地就把血迹清理干净,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所有的大臣都默然不语,呆立在原地,朱瞻基忍不住叹了口气,回头看了看朱高炽。
这一看却感觉有些不对,因为朱高炽的眼神发直,有一种魂不守舍的感觉。
这个时候,坐在最高层的朱棣大声厉喝:“还有谁反对?”
“臣反对……”
右春坊大学士,翰林学士杨溥从后面人群里出声,然后站了出来,跪在了中央。
杨士奇叹了口气,也跟着走了出来,在杨溥的身边跪下。“臣反对……”
“臣反对……”
“臣反对……”
越来越多的学士走了出来,这里面有东宫属臣,但是大多是翰林学士。
国子监祭酒胡俨虽然也是内阁成员,但是他不能眼看着几十个儒家学士被一同责罚,也出来跪下。“臣反对!”
大学士在大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大多只有五品以下,但是因为身份清贵,哪怕是七品都有资格参加大朝会。
只是在一般的时候,他们没有决策权。也就是说,他们虽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没有投票权,相当于是参谋和秘书。
这些人的出现,在朱棣和朱瞻基的意料之中,要是真没有人替朱高炽说话,那才是稀奇了。
从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他的身边就有了一大批文臣,这些人一部分是皇上安排,一部分是想靠近太子,以后混成从龙之臣。
他们等了十几年,如今朱棣已经六十岁了,眼前太子就要顺利接位,现在却要被远远地打发出去。
他们这些人,无论如何也要争上一争。
何况,有了刘顺这个不守规矩的替死鬼已经让朱棣泄了火,他们这些人只是反对,无论如何也不会因此丧命。
胡俨的出来,更是为他们的安全增加了一层防护。
看着大殿中央跪着的三十多人,朱棣站起身来,走到了栏杆前面,手扶汉白玉龙柱说道:“你们都是我大明的臣子,是我朱家的臣子,但不只是太子的臣子。为何反对?”
杨士奇身为太子的首席属官,原本抱着大展宏图的思想,但是近日却遭受到了近乎绝望的打击。
要是太子殿下被打发出去,远离京城。不要说两年,哪怕就是一年,他们之前建立的所有关系网都完蛋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监国的问题,更是控制整个大明的朝廷施政渠道,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的紧要环节。
如果让太孙监国,哪怕以后皇上归天,太子顺利继位。但是所有大权都被太孙掌握,太子也不过是一个傀儡皇上啊!
太子都是傀儡了,他们这些人该怎么办?
背叛太子,投靠太孙?恐怕第一时间就会被太子和太孙斩杀。
他们毕竟是父子,不容他们这些人三心二意。
所以,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来争。
杨士奇跪下说道:“陛下,《汉书.武帝记》有云,纪纲人伦,国之大体。陛下为父,太子为子,太孙为孙,这是天纲,这是天道,这是人伦。即便是陛下,也应遵循法度纲常、行为准则,不可逆了大道。”
朱棣冷笑道:“朕还没有死呢,你们就在惦记朕的位置了。却不知……”
下面大臣一阵低呼,朱棣忍不住停下了质问,却看见朱瞻基一个大跨步,一下子跳到了朱高炽的身边,扯着他的领子,将他扯到了自己的怀里。
随后,一手掐着朱高炽的虎口,一手在他后背帮他疏通经脉。“快传太医!”
他刚才就感觉朱高炽状态有些不对,似乎有些癔症了。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他受了这么大的打击,一时魂不守舍也是能理解的。
但是他半天没有恢复过来,方才更是差点一头栽倒,这就有些严重了。
他反应灵敏,又在关注朱高炽的情况,一看不对,连忙跳了过去,将朱高炽扶稳。
下面的大臣们也都看到了朱高炽的状态有些不对,看他昏厥摔倒,忍不住低呼,却被朱瞻基救下。
在他内力的疏通下,朱高炽咳了两声,清醒了过来。但是刚准备开口,却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然后就看到一片血沫从他口中喷了出来。
台上的朱棣看到儿子吐血,表情依旧冷酷,没有一点动容。
身为一代铁血帝王,他有四个儿子,虽然幼年死了一个庶子,也还有三个嫡子。
如今,第三代的孙子都有近二十个,还有瞻基这个他最喜欢的太孙。而第四代曾孙也有了十几个的他,对一个本就不是很喜欢的儿子吐血,并不是特别在乎。
这个皇位,这个国家,朱家的传承,都比这个儿子要重要的多。
奉天殿内本就有预备的太医,两个太医背着药箱飞快地跑了过来,其中一个太医拿出了一个玉盒装的清凉油,刚蹲在朱高炽的身边,就给他的人中,鬓角抹了上去。
朱棣的眼睛在下面文武百官的脸上扫过,大声说道:“你们要问理由,这就是理由!太子体弱,如何替朕管理大明这万里河山?”
这一句话,说的大臣们一个个都低下头去。在太子吐血的关头,谁也不能确定他的身体如何,怎么来反驳朱棣的话?
就连杨士奇和杨溥他们也懵了,太子身体不好是众所周知的,经常连自己走路都走不了。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太子会撑不过皇上去。
如果这剧情像高祖皇帝跟太子朱标那样发展,他们争个什么劲儿呢?
难道这大明朝的皇位,真的只能传孙,不能传子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向了被朱瞻基抱在怀里的朱高炽身上,如果他的身体真的不行,那皇上御驾亲征,太孙监国,可就是名正言顺了。
所以反对不反对,还要看朱高炽能不能撑住。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太子大势已去。
即便他的身体没事儿,发生了这样的事,皇上更不会让他监国了。
朱棣虽然不喜欢朱高炽,但是绝对不愿意朱高炽这个时候就出事。
他这个太子死了的话,还想西征就要推迟。过了春季,没有了北风,想要出征难上加难。
“给我细心诊治,救不回太子,要你们何用!”
朱瞻基也绝对不愿意朱高炽这个时候就死了,他一死的话,许多事情都要推迟。
但是朱高炽一旦吐血,就再也控制不住,大口的浓痰和血块被他吐出,不一会儿,二层的汉白玉高台上就是一片狼藉,朱瞻基的身上也有不少血。
两个太医听到朱棣的话浑身一震,其中一个年老的太医叹了口气,拿出了一盒银针。“殿下,请帮微臣解开太子殿下衣裳,露出胸腹。还有,殿下需要平躺,待微臣下针。”
朱瞻基不敢耽搁,一把扯开了朱高炽的衣裳,露出了白腻的身体。“去拿两床被褥来。”
一帮小太监已经慌了神,听到朱瞻基的话,有好几个都匆忙跑了出去。
朱棣看到下面已经被朱高炽吐了一大片血,他也忍不住叹了口气。“今日议事就到这里,五日后视太子情况,举行大朝会。”
蹇义躬身说道:“陛下,请允许臣代百官为太子殿下祈福。”
朱棣也知道不能把人都赶出去,开口说道:“三品以下官员回避,另,你们这些学士,也都留下来吧。”
随着太监们的一声声传令,不一会儿大半朝臣都有序地离开了奉天殿。
出了奉天门,他们就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震惊,小声低语了起来。
今日鸿胪寺和锦衣卫众人都因为太子突然吐血,紧张了起来,倒也没有人维持秩序。至于那些御史,自己已经忍不住讨论起了今天发生的事。
不管是皇上想让太孙监国,还是太子吐血,这可都是会影响到今后大明国运的大事啊!
等到过了金水桥,出了午门,他们更是相约一起返回自己的衙门。
能想得到的是,今日没有谁还有心处理公务了。
而在奉天殿内,朱高炽已经被平放在了朱瞻基原本坐的位置前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