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舷,遥望着岸上的百姓。
朱瞻基陪在他的身边,等待着其他将士依次登船。
待所有船只都升起了行船旗,他才回头跟朱瞻基说道:“瞻基,朕这大明江山,就托付给你了!”
朱瞻基双膝跪下,跟在他身后的内侍们也都纷纷跪下。朱瞻基恭恭敬敬地向他磕了三个头,坚定说道:“祝皇祖父旗开得胜,大胜而归,孙儿在应天府为你祈福。”
朱棣哈哈笑道:“若能将那帖木儿国一举踏平,朕就此生无憾。惟盼瞻基能不急不躁,将我大明之日月旗,插遍全球!”
“孙儿定当全力以赴。”
他又转向十三位顾命大臣说道:“尔等精心辅佐太孙,待我凯旋,为尔等论功行赏。”
众人纷纷跪下磕头。“臣遵旨。”
朱棣身子一扭,扬手说道:“好了,你们也去吧!升行军旗。”
随着朱棣的命令,旗舰上面升起了一面绿色的行军旗,接着,船舷处的一门没有装弹的火炮被点燃。
一声巨响,船都为之一震,不少不习惯的大臣忍不住一个踉跄。朱棣哈哈笑道:“都去吧!朕要去踏平那帖木儿国,待回京时,再与诸位同饮胜利酒。”
朱瞻基带着十三位顾命大臣和一干内侍沿着舷梯来到了栈桥上,旗舰就缓慢吊起了重达三千斤的两个船锚。
一排长达十一米的船撸从船后的圆洞里面伸出,抵达水面,然后快速地摇动着。
船缓缓启动,然后沿着水流开始缓慢向下滑行。
即使站在栈桥上,也能听到水手们开始测试风速和水速的声音,根据这些数据,一面面船帆开始调整方向,然后升起。
不过,一直到旗舰离开众人的视线,这些调试工作依旧没有完成。
朱瞻基向宋礼问道:“宋尚书,将蒸汽机装上海船的测试结束了吗?”
“禀殿下,海船不同河船乃是平底,传动部分依旧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
朱瞻基明白了他的意思,说道:“没关系。今日初五,待孤安排一下行程,十五左右,去夹江工业区巡视。诸位爱卿,一同回吧。”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听在许多大臣的心里,却又不同的解读。
现在看来,殿下重视工部并没有任何变化,他对吏部,户部,并无特别重视啊!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吏部是朱棣要求保持稳定的部门。
至于礼部,那是国家的根基,朱瞻基肯定不会在没有正式登基的时候插手国之礼仪,祭祀,教育之事。
剩下的几部,兵部现在一切中重心都转到西征方面,这里也不能随便动。
只有户部,刑部,工部,可以供朱瞻基折腾了。
户部因为有了两家银行,如今的各部预算又是直接发放,所以作用减轻了许多。
而且,朱瞻基在没有完全熟悉户部的运作的时候,也不会轻易动。
刑部自有章法,一切要按照规矩来。
也就只有朱瞻基最熟悉的工部,可以随意折腾。
来到了阅江楼码头的广场,百官依旧在岸上等着朱瞻基。朱瞻基这个时候心里感慨万千,却不知道这个时候该说点什么才能表达出自己的兴奋了。
好一会儿,他才憋出了一句:“诸位臣工,今日皇祖出征,今后朝廷事务,就拜托诸位了。”
他一个长揖下去,站的整整齐齐的大臣们一个个慌的又连忙跪下。“此乃臣之本分,自当勉力为国。”
朱瞻基连忙又一个个上前去扶起诸位大臣。“孤年少无知,今后需仰仗各位,这跪礼今后就免了,非重大仪式,不可行跪礼,不要折了小王的寿。”
见朱瞻基如此和蔼,一些大臣点头不已。
朱棣这些年让他们头疼不已,他占理的时候,就跟众人讲道理,他不占理的时候,就耍无赖。
这个太孙殿下虽然跟他一样不喜儒家,但是最起码喜欢讲道理,现在太孙监国,以后的日子要好过多了。
一千多送行的大臣,自然不可能让朱瞻基一个个扶起来,朱瞻基也就扶了几位年长的大臣起来,其他人也就自己起来了。
朱瞻基这才吩咐下去。“摆驾回宫。”
长长的车队又再次启程,返回承天门广场。
来的时候,有朱棣在,朱瞻基还能与他一车。但是回程的时候,只剩下了张贵妃,为了避嫌,朱瞻基也不能再登上龙辇了。
不过朱瞻基也没有坐车,而是直接骑上了一匹阿拉伯马,在众人的拱卫下更显英武不凡。
大臣们将朱瞻基听他们的车驾送进了承天门,这才又返回自己的衙门。
朱瞻基今日却给自己放了一个假,除了王彦,其他的顾命大臣都不用再入宫。
车队过端门,入午门,前面就是奉天门了。
贵妃乘坐的龙辇要从西侧进入后宫,而朱瞻基则会从左顺门入东宫。
龙辇停了下来,张贵妃露出了脸,向着朱瞻基招了招手。“瞻基。”
朱瞻基在马上抱了抱拳。“贵妃可有吩咐?”
张贵妃说道:“皇上出征,已经吩咐下来,在他归来之前,这几年后宫封锁,只留下玄武门,后右门两处开放,除了我发放印鉴,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瞻基可让太孙妃来一趟,一些方略我也让她知晓,讲与瞻基知晓。”
“这是小事,稍后我就让娴儿恭听贵妃教导。”
虽然这些妃子要跟坐牢一样,在后宫里面住几年,但是即使朱棣没有出征,他们也很少有机会出来。
后宫并不小,里面自成一个小社会,还有花园,戏院可供消磨时间,其实在里面并不难过。
许多宫女,到了被放出的时候,还哭着喊着不要出来。她们习惯了后宫的生活,已经适应不了外面的世界了。
这个时代的女人活动范围本来就小,像后世的旅游什么的,这个时代根本不要去想。
所以朱瞻基并没有更改命令的想法,真要把这些人时常放出去,闹出一点丑闻来,那可就完蛋了。
张贵妃知道如今朱瞻基已经手握大权,他对张家的需要已经很小了,但是张家需要依靠他的地方还有很多。
所以她的态度并没有高高在上,依旧用温和的语气说道:“宫中用度自有定例,花银子的时候也少。但是总免不了会有一些小事叨扰瞻基,还望瞻基体谅。”
“好说。时辰不早了,贵妃且去休息。今后有何吩咐,尽管让人来说,定不让贵妃失望。”
张贵妃听出了朱瞻基话里的意思,笑着点了点头,放下了锦帘。
看着车队进了西宫,朱瞻基站在奉天门外的金水桥上,四周打量着巍峨的宫城。
与后世北平的紫禁城不同,北平的金水桥是在午门之外。但是南京的紫禁城,金水桥是在午门之内,奉天门之外。
这个时代,也没有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因为午门宫城大门。之外还有端门,还有承天门,承天门才是皇城的城门。
北平的紫禁城不仅比应天府的小了三分之一,规制也简化了一套。
最内是宫城,以三大殿为中心,分中宫,东宫,西宫,后宫。
宫城外面是夹道,藏兵巷,然后才是皇城。皇城包括了社稷坛,太庙,十二监,内库等。
内库位于皇城的西侧,面积比皇宫还要大,四司八局和宫女的十二衙门在那里办公,那里还储藏着皇室的金银,布匹,丝绸等。
在皇城外面,才是应天府的内城。
看着朱瞻基一动不动,李亮轻声提醒道:“殿下,已过午时,该用膳了。”
“不急。”朱瞻基一挥手,转向了右侧的左顺门,沿着左顺门后的台阶,抬腿向城楼上走去。
站在巍峨的午门城楼上,向南望去,是园林一般的社稷坛和太庙,太庙的南方,是一片低矮的屋舍,那是神宫监等四个內监衙门的所在,再南才是比午门更高一些的承天门。
朱瞻基慢慢走到午门城楼的东侧,向北望去,隔着奉天门城楼,是应天府最高的建筑奉天殿。
巍峨雄壮的一座座宫殿井然有序地铺开,形成了一副壮观的画面。再远方,才是燕雀湖和钟山。
虽然这一副场景对朱瞻基来说并不陌生,以前经常看,但是从来没有那一次能让他有今天的感慨。
这个皇宫,这个大明,这个天下,今后将由他主宰。
站在城楼上面凝望了半晌,朱瞻基才慢慢沿着城墙向东宫走去,其他内侍和锦衣卫都跟在他的身后身后,不发出一点声音。
任何人都能看出朱瞻基心事重重,不敢打扰了他。
朱瞻基一直走到了东华门处,望着青翠的钟山,又呆立了半晌,内心全都是波澜壮阔的画面。
“回宫,传膳。让都知监准备车驾,稍后我去探望父王。”
李亮连忙吩咐了下去,几个小太监就连忙小跑着各奔东西。
回到兴庆宫,一进门,朱瞻基就被惊呆了。以孙娴为首,他的几十个妃子,十几个孩子一个不少地聚在兴庆宫大殿前的广场上。
看他进来,众人一起跪下,纷纷拜倒:“拜见殿下。”
朱祁镇他们一帮小孩子,简直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高声喊道:“拜见父王!”
舷,遥望着岸上的百姓。
朱瞻基陪在他的身边,等待着其他将士依次登船。
待所有船只都升起了行船旗,他才回头跟朱瞻基说道:“瞻基,朕这大明江山,就托付给你了!”
朱瞻基双膝跪下,跟在他身后的内侍们也都纷纷跪下。朱瞻基恭恭敬敬地向他磕了三个头,坚定说道:“祝皇祖父旗开得胜,大胜而归,孙儿在应天府为你祈福。”
朱棣哈哈笑道:“若能将那帖木儿国一举踏平,朕就此生无憾。惟盼瞻基能不急不躁,将我大明之日月旗,插遍全球!”
“孙儿定当全力以赴。”
他又转向十三位顾命大臣说道:“尔等精心辅佐太孙,待我凯旋,为尔等论功行赏。”
众人纷纷跪下磕头。“臣遵旨。”
朱棣身子一扭,扬手说道:“好了,你们也去吧!升行军旗。”
随着朱棣的命令,旗舰上面升起了一面绿色的行军旗,接着,船舷处的一门没有装弹的火炮被点燃。
一声巨响,船都为之一震,不少不习惯的大臣忍不住一个踉跄。朱棣哈哈笑道:“都去吧!朕要去踏平那帖木儿国,待回京时,再与诸位同饮胜利酒。”
朱瞻基带着十三位顾命大臣和一干内侍沿着舷梯来到了栈桥上,旗舰就缓慢吊起了重达三千斤的两个船锚。
一排长达十一米的船撸从船后的圆洞里面伸出,抵达水面,然后快速地摇动着。
船缓缓启动,然后沿着水流开始缓慢向下滑行。
即使站在栈桥上,也能听到水手们开始测试风速和水速的声音,根据这些数据,一面面船帆开始调整方向,然后升起。
不过,一直到旗舰离开众人的视线,这些调试工作依旧没有完成。
朱瞻基向宋礼问道:“宋尚书,将蒸汽机装上海船的测试结束了吗?”
“禀殿下,海船不同河船乃是平底,传动部分依旧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
朱瞻基明白了他的意思,说道:“没关系。今日初五,待孤安排一下行程,十五左右,去夹江工业区巡视。诸位爱卿,一同回吧。”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听在许多大臣的心里,却又不同的解读。
现在看来,殿下重视工部并没有任何变化,他对吏部,户部,并无特别重视啊!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吏部是朱棣要求保持稳定的部门。
至于礼部,那是国家的根基,朱瞻基肯定不会在没有正式登基的时候插手国之礼仪,祭祀,教育之事。
剩下的几部,兵部现在一切中重心都转到西征方面,这里也不能随便动。
只有户部,刑部,工部,可以供朱瞻基折腾了。
户部因为有了两家银行,如今的各部预算又是直接发放,所以作用减轻了许多。
而且,朱瞻基在没有完全熟悉户部的运作的时候,也不会轻易动。
刑部自有章法,一切要按照规矩来。
也就只有朱瞻基最熟悉的工部,可以随意折腾。
来到了阅江楼码头的广场,百官依旧在岸上等着朱瞻基。朱瞻基这个时候心里感慨万千,却不知道这个时候该说点什么才能表达出自己的兴奋了。
好一会儿,他才憋出了一句:“诸位臣工,今日皇祖出征,今后朝廷事务,就拜托诸位了。”
他一个长揖下去,站的整整齐齐的大臣们一个个慌的又连忙跪下。“此乃臣之本分,自当勉力为国。”
朱瞻基连忙又一个个上前去扶起诸位大臣。“孤年少无知,今后需仰仗各位,这跪礼今后就免了,非重大仪式,不可行跪礼,不要折了小王的寿。”
见朱瞻基如此和蔼,一些大臣点头不已。
朱棣这些年让他们头疼不已,他占理的时候,就跟众人讲道理,他不占理的时候,就耍无赖。
这个太孙殿下虽然跟他一样不喜儒家,但是最起码喜欢讲道理,现在太孙监国,以后的日子要好过多了。
一千多送行的大臣,自然不可能让朱瞻基一个个扶起来,朱瞻基也就扶了几位年长的大臣起来,其他人也就自己起来了。
朱瞻基这才吩咐下去。“摆驾回宫。”
长长的车队又再次启程,返回承天门广场。
来的时候,有朱棣在,朱瞻基还能与他一车。但是回程的时候,只剩下了张贵妃,为了避嫌,朱瞻基也不能再登上龙辇了。
不过朱瞻基也没有坐车,而是直接骑上了一匹阿拉伯马,在众人的拱卫下更显英武不凡。
大臣们将朱瞻基听他们的车驾送进了承天门,这才又返回自己的衙门。
朱瞻基今日却给自己放了一个假,除了王彦,其他的顾命大臣都不用再入宫。
车队过端门,入午门,前面就是奉天门了。
贵妃乘坐的龙辇要从西侧进入后宫,而朱瞻基则会从左顺门入东宫。
龙辇停了下来,张贵妃露出了脸,向着朱瞻基招了招手。“瞻基。”
朱瞻基在马上抱了抱拳。“贵妃可有吩咐?”
张贵妃说道:“皇上出征,已经吩咐下来,在他归来之前,这几年后宫封锁,只留下玄武门,后右门两处开放,除了我发放印鉴,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瞻基可让太孙妃来一趟,一些方略我也让她知晓,讲与瞻基知晓。”
“这是小事,稍后我就让娴儿恭听贵妃教导。”
虽然这些妃子要跟坐牢一样,在后宫里面住几年,但是即使朱棣没有出征,他们也很少有机会出来。
后宫并不小,里面自成一个小社会,还有花园,戏院可供消磨时间,其实在里面并不难过。
许多宫女,到了被放出的时候,还哭着喊着不要出来。她们习惯了后宫的生活,已经适应不了外面的世界了。
这个时代的女人活动范围本来就小,像后世的旅游什么的,这个时代根本不要去想。
所以朱瞻基并没有更改命令的想法,真要把这些人时常放出去,闹出一点丑闻来,那可就完蛋了。
张贵妃知道如今朱瞻基已经手握大权,他对张家的需要已经很小了,但是张家需要依靠他的地方还有很多。
所以她的态度并没有高高在上,依旧用温和的语气说道:“宫中用度自有定例,花银子的时候也少。但是总免不了会有一些小事叨扰瞻基,还望瞻基体谅。”
“好说。时辰不早了,贵妃且去休息。今后有何吩咐,尽管让人来说,定不让贵妃失望。”
张贵妃听出了朱瞻基话里的意思,笑着点了点头,放下了锦帘。
看着车队进了西宫,朱瞻基站在奉天门外的金水桥上,四周打量着巍峨的宫城。
与后世北平的紫禁城不同,北平的金水桥是在午门之外。但是南京的紫禁城,金水桥是在午门之内,奉天门之外。
这个时代,也没有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因为午门宫城大门。之外还有端门,还有承天门,承天门才是皇城的城门。
北平的紫禁城不仅比应天府的小了三分之一,规制也简化了一套。
最内是宫城,以三大殿为中心,分中宫,东宫,西宫,后宫。
宫城外面是夹道,藏兵巷,然后才是皇城。皇城包括了社稷坛,太庙,十二监,内库等。
内库位于皇城的西侧,面积比皇宫还要大,四司八局和宫女的十二衙门在那里办公,那里还储藏着皇室的金银,布匹,丝绸等。
在皇城外面,才是应天府的内城。
看着朱瞻基一动不动,李亮轻声提醒道:“殿下,已过午时,该用膳了。”
“不急。”朱瞻基一挥手,转向了右侧的左顺门,沿着左顺门后的台阶,抬腿向城楼上走去。
站在巍峨的午门城楼上,向南望去,是园林一般的社稷坛和太庙,太庙的南方,是一片低矮的屋舍,那是神宫监等四个內监衙门的所在,再南才是比午门更高一些的承天门。
朱瞻基慢慢走到午门城楼的东侧,向北望去,隔着奉天门城楼,是应天府最高的建筑奉天殿。
巍峨雄壮的一座座宫殿井然有序地铺开,形成了一副壮观的画面。再远方,才是燕雀湖和钟山。
虽然这一副场景对朱瞻基来说并不陌生,以前经常看,但是从来没有那一次能让他有今天的感慨。
这个皇宫,这个大明,这个天下,今后将由他主宰。
站在城楼上面凝望了半晌,朱瞻基才慢慢沿着城墙向东宫走去,其他内侍和锦衣卫都跟在他的身后身后,不发出一点声音。
任何人都能看出朱瞻基心事重重,不敢打扰了他。
朱瞻基一直走到了东华门处,望着青翠的钟山,又呆立了半晌,内心全都是波澜壮阔的画面。
“回宫,传膳。让都知监准备车驾,稍后我去探望父王。”
李亮连忙吩咐了下去,几个小太监就连忙小跑着各奔东西。
回到兴庆宫,一进门,朱瞻基就被惊呆了。以孙娴为首,他的几十个妃子,十几个孩子一个不少地聚在兴庆宫大殿前的广场上。
看他进来,众人一起跪下,纷纷拜倒:“拜见殿下。”
朱祁镇他们一帮小孩子,简直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高声喊道:“拜见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