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无限之斧揽万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小少年,求学心切。
这是李钦眼下给刘仁轨贴上标签,也是他眼下亲眼所见之形象。
而在李钦的记忆中,在刘仁轨这个名字之下却是有这样一份档案:
刘仁轨,字正则,汉族,平民出身,恭谨好学,初为息州参军,后转陈仓县尉、咸阳县丞——这本来也就是平平淡淡的履历,县尉、县丞什么的也都是芝麻大的小官,并不为世人所惊叹。
但是后来……
当贞观的群星渐渐散去其光辉之后,刘仁轨却绽放出相当璀璨的光芒。
时,高丽与大唐交战,刘仁轨于苏定方麾下从军。朝鲜半岛南方的百济阴助高丽,与大唐为敌。唐高宗派苏定方平定百济,命刘仁轨为检校带方州刺史,统领熊津都督府。
第二年,百济旧将僧道琛、福信等人立故王子扶余丰为王,起兵反唐,围刘仁愿于府城。刘仁轨率军前往救援,并击退围攻百济军。
这时苏定方征讨高丽,围攻平壤没有攻克。唐军因战事不利,又值大雪,遂退出平壤,刘仁轨自请留守,等待战机,最终以奇策攻破真岘城,打通与新罗的粮道联系。
其名将风姿稍展。
之后,辽东朝鲜的战局延续着。时间转到了第三年,百济王扶余丰猜疑福信争权,杀了福信,并向倭国求援。
倭国毛野稚子等率二万余人攻新罗。
刘仁轨统领舰队迎击,在白江口遇上了倭国的军队,唐军四战皆捷,焚烧倭国战船四百艘,连海水都映红了。
扶余丰脱身逃走,其宝剑被缴获。
由此,刘仁轨在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中日第一战,抗日第一将!”这是原本李钦印象中的刘仁轨。
当记忆与现实碰面之后,两者融合在一起,刘仁轨最终在李钦的心中,便成了:好学之人,可以被培养的名将之才。
不过,这里说的是他的未来。
而眼下,他还需要学习、历练。
他有很大的潜力,但这样的潜力究竟能不能被转化为实力,却也还得看他自己了。
想到这些,李钦心中对于再获一员良将的喜悦稍淡,返身回到原处,重新开始办公。
一切又走上了正轨。
在东平停靠了半天之后,船队启程,沿着平静沉稳运河缓缓向南。
两天后船到留县,李钦那两个并不安分的徒弟寇仲和徐子陵跑来向李钦请辞:“师父啊!我们决意游历江湖了。”
“游历江湖?那有什么好处吗?我看你们与其满世界晃荡,倒不如沉下心来脚踏实地的做些事情。我很想培养你们的。”李钦看着站在自己面前,很有些跃跃欲试的两个野小子,顿时沉下了脸。
李钦并不是心思多么跳脱的人,他更习惯做的事情,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
对于心性如此不稳的徐子陵和寇仲,他实在有些不喜。
他知道两人眼下的功夫是有了一些进步,但……
“还是太稚嫩啦。”李钦心下叹息。
寇仲和徐子陵并不会读心术,虽然他们看到了李钦微微皱起的眉头,但他们并没有想太多。纵横江湖的豪情壮志和自行做一番大事业的冲动,令他们的观察变得稍微粗略了一些。
对于李钦的劝告,他们只是一脸坚决的予以反驳:“师父啊。我觉得我们想要成长,需要危险的环境来给我们带来压力。一直处于师父的庇佑下,我们压力不足,成长还不够迅速。我们希望能够更快的变强起来,更好的帮助师父。”
“真是如此?”李钦有些疑惑。
他从徐子陵和寇仲两人的脸上看到了坚决,明白他们已然下定了决心。
“既然这样你们就去游历吧。”李钦思索一会,最终决定放手。
强扭的瓜不甜,是其一;李钦正好也有些事情需要他们处理是,其二。
李钦知道他们是这个位面的世界之子,更明白所谓的世界之子其实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搅屎棍。
既然他们打算这样,那就让他们去碰碰运气也好。
李钦想着,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两面雕琢了七彩琉璃的精钢令牌交到徐子陵和寇仲的手中:“这是冰玉阁的令牌,你们拿着它可以到各个城池里的冰玉阁寻求帮助——如果成里有冰玉阁的话。另外,这面令牌可以作为你们的身份证明。我希望你们有空的话替我去一趟飞马牧场,就说我准备购进战马五千匹。”
“五千匹?师父,你将有大动作了么?”寇仲闻言一下子兴奋起来。
“大动作却是未必。只是未雨绸缪罢了。东面的事情基本上搞定了,海龙帮也已经向我屈服。云玉真还是有些本事的,她在这件事情上出了不少力。现在我可以全力对付西面和北面的威胁了。”李钦轻笑着摇了摇头,他看了看对此很感兴趣的寇仲:“小仲,你不会想留下来帮我吧?呵呵,还是算了。做人要有定性,你们既然打算游历天下,那就暂时不要理会我这边。如果有什么急事,我会让冰玉阁的人通知你们的。”
“好吧!”听李钦如此说,寇仲和徐子陵都点头答应下来。
他们走了,从留县下船往西南而行。
李钦继续上路,终于在六天后带着这一次北上的收获返回了当涂。
此去东平,来回不过半个月多点,当涂的一切在李钦看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可这些迥异于大隋天下任何一地的新城,对随同李钦南下的王通及其族人弟子来说却是相当震撼的。
他们在安定下来之后,和当初的云玉真等人一般享受了一番“套餐”招待。尤其在晓得李钦的钢厂和改进后的盐场产量是那般惊人之后,王通一行对李钦的信心更是充裕了许多。
他们安心的待了下来。王通更是在族人安定后的第二天前往向山,开始了调查工作。
而随着王通这么一位闻名天下的文宗加入,来自江淮一代的文人士子也逐渐开始加入李钦的麾下。
一开始,来的还是比较纯粹的读书人,就是那种读文不知政家伙。他们慕名而来,李钦在同样给他们享受了一份套餐之后,将他们放到了王通的手下。这些都是可以为先生,却不能当官的人。
但后来,随着一些关于李钦的机密消息在江左一代传开,一些心怀投机思想的“政治”人物也开始投奔李钦。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出名之辈,能力也算是一般。李钦一一收下他们,将他们送到专门培训官员的训政堂进行学习。对他们进行了教育、考核之后,才将他们派往自己已经控制的丹阳、余杭、毗陵、吴郡、会稽、宣城、新安、遂安等地,让他们从最基础的村官起步。
时间袅袅,转眼... -->>
小小少年,求学心切。
这是李钦眼下给刘仁轨贴上标签,也是他眼下亲眼所见之形象。
而在李钦的记忆中,在刘仁轨这个名字之下却是有这样一份档案:
刘仁轨,字正则,汉族,平民出身,恭谨好学,初为息州参军,后转陈仓县尉、咸阳县丞——这本来也就是平平淡淡的履历,县尉、县丞什么的也都是芝麻大的小官,并不为世人所惊叹。
但是后来……
当贞观的群星渐渐散去其光辉之后,刘仁轨却绽放出相当璀璨的光芒。
时,高丽与大唐交战,刘仁轨于苏定方麾下从军。朝鲜半岛南方的百济阴助高丽,与大唐为敌。唐高宗派苏定方平定百济,命刘仁轨为检校带方州刺史,统领熊津都督府。
第二年,百济旧将僧道琛、福信等人立故王子扶余丰为王,起兵反唐,围刘仁愿于府城。刘仁轨率军前往救援,并击退围攻百济军。
这时苏定方征讨高丽,围攻平壤没有攻克。唐军因战事不利,又值大雪,遂退出平壤,刘仁轨自请留守,等待战机,最终以奇策攻破真岘城,打通与新罗的粮道联系。
其名将风姿稍展。
之后,辽东朝鲜的战局延续着。时间转到了第三年,百济王扶余丰猜疑福信争权,杀了福信,并向倭国求援。
倭国毛野稚子等率二万余人攻新罗。
刘仁轨统领舰队迎击,在白江口遇上了倭国的军队,唐军四战皆捷,焚烧倭国战船四百艘,连海水都映红了。
扶余丰脱身逃走,其宝剑被缴获。
由此,刘仁轨在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中日第一战,抗日第一将!”这是原本李钦印象中的刘仁轨。
当记忆与现实碰面之后,两者融合在一起,刘仁轨最终在李钦的心中,便成了:好学之人,可以被培养的名将之才。
不过,这里说的是他的未来。
而眼下,他还需要学习、历练。
他有很大的潜力,但这样的潜力究竟能不能被转化为实力,却也还得看他自己了。
想到这些,李钦心中对于再获一员良将的喜悦稍淡,返身回到原处,重新开始办公。
一切又走上了正轨。
在东平停靠了半天之后,船队启程,沿着平静沉稳运河缓缓向南。
两天后船到留县,李钦那两个并不安分的徒弟寇仲和徐子陵跑来向李钦请辞:“师父啊!我们决意游历江湖了。”
“游历江湖?那有什么好处吗?我看你们与其满世界晃荡,倒不如沉下心来脚踏实地的做些事情。我很想培养你们的。”李钦看着站在自己面前,很有些跃跃欲试的两个野小子,顿时沉下了脸。
李钦并不是心思多么跳脱的人,他更习惯做的事情,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
对于心性如此不稳的徐子陵和寇仲,他实在有些不喜。
他知道两人眼下的功夫是有了一些进步,但……
“还是太稚嫩啦。”李钦心下叹息。
寇仲和徐子陵并不会读心术,虽然他们看到了李钦微微皱起的眉头,但他们并没有想太多。纵横江湖的豪情壮志和自行做一番大事业的冲动,令他们的观察变得稍微粗略了一些。
对于李钦的劝告,他们只是一脸坚决的予以反驳:“师父啊。我觉得我们想要成长,需要危险的环境来给我们带来压力。一直处于师父的庇佑下,我们压力不足,成长还不够迅速。我们希望能够更快的变强起来,更好的帮助师父。”
“真是如此?”李钦有些疑惑。
他从徐子陵和寇仲两人的脸上看到了坚决,明白他们已然下定了决心。
“既然这样你们就去游历吧。”李钦思索一会,最终决定放手。
强扭的瓜不甜,是其一;李钦正好也有些事情需要他们处理是,其二。
李钦知道他们是这个位面的世界之子,更明白所谓的世界之子其实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搅屎棍。
既然他们打算这样,那就让他们去碰碰运气也好。
李钦想着,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两面雕琢了七彩琉璃的精钢令牌交到徐子陵和寇仲的手中:“这是冰玉阁的令牌,你们拿着它可以到各个城池里的冰玉阁寻求帮助——如果成里有冰玉阁的话。另外,这面令牌可以作为你们的身份证明。我希望你们有空的话替我去一趟飞马牧场,就说我准备购进战马五千匹。”
“五千匹?师父,你将有大动作了么?”寇仲闻言一下子兴奋起来。
“大动作却是未必。只是未雨绸缪罢了。东面的事情基本上搞定了,海龙帮也已经向我屈服。云玉真还是有些本事的,她在这件事情上出了不少力。现在我可以全力对付西面和北面的威胁了。”李钦轻笑着摇了摇头,他看了看对此很感兴趣的寇仲:“小仲,你不会想留下来帮我吧?呵呵,还是算了。做人要有定性,你们既然打算游历天下,那就暂时不要理会我这边。如果有什么急事,我会让冰玉阁的人通知你们的。”
“好吧!”听李钦如此说,寇仲和徐子陵都点头答应下来。
他们走了,从留县下船往西南而行。
李钦继续上路,终于在六天后带着这一次北上的收获返回了当涂。
此去东平,来回不过半个月多点,当涂的一切在李钦看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可这些迥异于大隋天下任何一地的新城,对随同李钦南下的王通及其族人弟子来说却是相当震撼的。
他们在安定下来之后,和当初的云玉真等人一般享受了一番“套餐”招待。尤其在晓得李钦的钢厂和改进后的盐场产量是那般惊人之后,王通一行对李钦的信心更是充裕了许多。
他们安心的待了下来。王通更是在族人安定后的第二天前往向山,开始了调查工作。
而随着王通这么一位闻名天下的文宗加入,来自江淮一代的文人士子也逐渐开始加入李钦的麾下。
一开始,来的还是比较纯粹的读书人,就是那种读文不知政家伙。他们慕名而来,李钦在同样给他们享受了一份套餐之后,将他们放到了王通的手下。这些都是可以为先生,却不能当官的人。
但后来,随着一些关于李钦的机密消息在江左一代传开,一些心怀投机思想的“政治”人物也开始投奔李钦。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出名之辈,能力也算是一般。李钦一一收下他们,将他们送到专门培训官员的训政堂进行学习。对他们进行了教育、考核之后,才将他们派往自己已经控制的丹阳、余杭、毗陵、吴郡、会稽、宣城、新安、遂安等地,让他们从最基础的村官起步。
时间袅袅,转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