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大唐风华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唐地域广阔,南至岭南,北到漠北,囊括辽东,俯视西域,十二个道的土地加起来何等浩瀚,想要举国同时开启科举只有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约定一个时间,然后用飞禽传书通知。虽然各地得知消息的时间有早有晚,但是开启科举的时间必须一致。
几千名红翎急使并非通知消息的主力。
这一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大声呼喊。
皇帝给众人的命令是能跑多远就跑多远,能喊多大声就喊多大声,要让更多臣民知晓此事,要让科举的风潮涌动冲天。
真正负责通知消息的是飞禽传书,早已在今晨天刚亮的时候放飞出去。
天下十二道,三百六十州,一千六百八十县,六万多个已经建成的镇子,然后是数之不清的散落百姓村庄……
六天时间过去,整个大唐皆知消息。
“于贞观十二年九月九日,举国同时开启乡试,科场设在附近建镇之中,由镇级官员组织监督,东北研究院的士子作为阅卷,望天下臣民早作准备,送家中学子上路前往科场,寒门难得读书贵,科举风雨不能挡!”
这是正式的朝堂圣旨,类似于后世的开考通知,只不过这个通知是用飞禽传书发出,所以天下各道接到消息的时间有所不同。
但是不管如何,六天时间终于所有人都得到了消息。
于是,万千学子举步上路,踏上了征战科举的人生征程,乡试只是开始,过关才能继续,唯有过关斩将一路向前,才能最终聚集京城终极一试。
……
大唐东方,山东各地!
山东并非大唐富裕之地,相反民间生活略显疾苦,然而毕竟是孔孟史书之乡,所以民间贫寒之家多有读书者。
这一日,清晨!
“娘亲,孩儿去了……”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小童,独自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包裹,他站在狭窄的小路上回头而望,仍旧看见破败的村口处全都是人。
全村四十七户,二百二十三口,无论男女老少,全都送他科举出行。
有位老大娘满脸风霜,忽然遥遥对着小童大声道:“娃娃,好好考啊,路上不要节省吃喝,把咱们给你准备的吃食全吃掉,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有了力气才能写出好的诗文……”
山村穷苦,在百姓眼里吃喝乃是大事,这位老大娘的叮嘱很平凡,然而平凡的语言却最宝贵。
全村一起努力,积攒了一个大包裹干粮,这是送给村中唯一学子的资助,要让孩子在求学科考的路上不能饿着。
小童忽然觉得眼中酸楚,有种叫做泪水的东西模糊了视线。
一人去考科举,全村动员相助,大家太穷了,只能每一家节省一点点口粮给他做盘缠。
身后的大包裹很沉重,里面装着刘家省下来的面饼,装着李家刚煮熟的野鸟蛋,装着老大娘从山上挖来的山药,装着小花儿妹妹最喜欢吃的煎饼……
小童泪水模糊,他再次看了一眼站在村头的百姓们。
李大娘,王老爹,从小一起玩的铁蛋哥哥,住在家旁边的小花儿妹妹……
虽然泪水模糊眼帘,然而乡亲的音容笑貌却清晰出现在脑海,最终所有乡亲的音容笑貌渐渐消失,变成了一张饱含期望面带沧桑的脸。
那是他的娘亲!
小童忽然放声悲号,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他大声哽咽道:“娘亲,孩儿去了,西府赵王赐下机会,天下寒门再启科举,此去孩儿必然奋勇争先,要给娘亲博一个科举童生的荣耀……”
由于隔得老远,他娘亲并不能听到小童说了什么,但是母子之间隐约有种天性,只见那个含辛茹苦的女人遥遥不断挥手,大声道:“儿子,好好考啊!”
好好考啊!
多么简单的话语!
然而就是这简单到极致的话语,却包含了穷苦百姓最大的希望。
科举选拔士子,天下寒门皆有机会,这是不需要去投奔大家世族就能逃脱苦海的机会,也是能让自家孩子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机会。
>
大唐地域广阔,南至岭南,北到漠北,囊括辽东,俯视西域,十二个道的土地加起来何等浩瀚,想要举国同时开启科举只有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约定一个时间,然后用飞禽传书通知。虽然各地得知消息的时间有早有晚,但是开启科举的时间必须一致。
几千名红翎急使并非通知消息的主力。
这一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大声呼喊。
皇帝给众人的命令是能跑多远就跑多远,能喊多大声就喊多大声,要让更多臣民知晓此事,要让科举的风潮涌动冲天。
真正负责通知消息的是飞禽传书,早已在今晨天刚亮的时候放飞出去。
天下十二道,三百六十州,一千六百八十县,六万多个已经建成的镇子,然后是数之不清的散落百姓村庄……
六天时间过去,整个大唐皆知消息。
“于贞观十二年九月九日,举国同时开启乡试,科场设在附近建镇之中,由镇级官员组织监督,东北研究院的士子作为阅卷,望天下臣民早作准备,送家中学子上路前往科场,寒门难得读书贵,科举风雨不能挡!”
这是正式的朝堂圣旨,类似于后世的开考通知,只不过这个通知是用飞禽传书发出,所以天下各道接到消息的时间有所不同。
但是不管如何,六天时间终于所有人都得到了消息。
于是,万千学子举步上路,踏上了征战科举的人生征程,乡试只是开始,过关才能继续,唯有过关斩将一路向前,才能最终聚集京城终极一试。
……
大唐东方,山东各地!
山东并非大唐富裕之地,相反民间生活略显疾苦,然而毕竟是孔孟史书之乡,所以民间贫寒之家多有读书者。
这一日,清晨!
“娘亲,孩儿去了……”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小童,独自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包裹,他站在狭窄的小路上回头而望,仍旧看见破败的村口处全都是人。
全村四十七户,二百二十三口,无论男女老少,全都送他科举出行。
有位老大娘满脸风霜,忽然遥遥对着小童大声道:“娃娃,好好考啊,路上不要节省吃喝,把咱们给你准备的吃食全吃掉,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有了力气才能写出好的诗文……”
山村穷苦,在百姓眼里吃喝乃是大事,这位老大娘的叮嘱很平凡,然而平凡的语言却最宝贵。
全村一起努力,积攒了一个大包裹干粮,这是送给村中唯一学子的资助,要让孩子在求学科考的路上不能饿着。
小童忽然觉得眼中酸楚,有种叫做泪水的东西模糊了视线。
一人去考科举,全村动员相助,大家太穷了,只能每一家节省一点点口粮给他做盘缠。
身后的大包裹很沉重,里面装着刘家省下来的面饼,装着李家刚煮熟的野鸟蛋,装着老大娘从山上挖来的山药,装着小花儿妹妹最喜欢吃的煎饼……
小童泪水模糊,他再次看了一眼站在村头的百姓们。
李大娘,王老爹,从小一起玩的铁蛋哥哥,住在家旁边的小花儿妹妹……
虽然泪水模糊眼帘,然而乡亲的音容笑貌却清晰出现在脑海,最终所有乡亲的音容笑貌渐渐消失,变成了一张饱含期望面带沧桑的脸。
那是他的娘亲!
小童忽然放声悲号,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他大声哽咽道:“娘亲,孩儿去了,西府赵王赐下机会,天下寒门再启科举,此去孩儿必然奋勇争先,要给娘亲博一个科举童生的荣耀……”
由于隔得老远,他娘亲并不能听到小童说了什么,但是母子之间隐约有种天性,只见那个含辛茹苦的女人遥遥不断挥手,大声道:“儿子,好好考啊!”
好好考啊!
多么简单的话语!
然而就是这简单到极致的话语,却包含了穷苦百姓最大的希望。
科举选拔士子,天下寒门皆有机会,这是不需要去投奔大家世族就能逃脱苦海的机会,也是能让自家孩子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机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