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金闺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琳芝也看出了清阳公主的犹豫,笑道:“既然我要读书,想必大公主永福、郑王舅舅家的淑慎郡主、宁王舅舅家的柔嘉郡主都要读书,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勋贵人家的女儿都一起去读书呢?给我做伴读不过是名目罢了,我文采不好,岂不是显得她们更好?想必没人会不愿意的。”
假如她们不愿意给王琳芝做伴读,必定也会被选给其他人做伴读,难道当真要得罪皇后娘娘的外家,去选择其他人吗?这四位家里的老大人都是昌盛帝手下的重臣,肯定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看来有些时候自己真的还没有这个女儿想得明白呢。
其实,王琳芝根本没想那么多,她只觉得既然要读书,肯定是人越多越好玩,不然天天和凤香公主相看两厌,凤香公主愿意她还不愿意呢,自然要把这些排得上号的人全叫到一起,才好玩。
清阳公主想了下,直接拿着王琳芝写的便笺去了清宁殿,和皇后商量道:“琳琳一直比较贪玩,我早想让她读书学规矩了,刚好陛下又发了话,我这个当娘的心里自然是十分感激的,可想着永福、淑慎、永宁她们年纪和琳琳也相差不远,若是能一起进学,相互之前有个比较,说不定也更用功一些。”
当然,还有一句话她没说,若真只让王琳芝一个跟着凤香公主读书,一来让她担心,二来别人肯定会觉得皇上偏心,让王琳芝成为众矢之的。
话刚说完,昌盛帝已经进来了,二人又把这话说给了他听。
“想挑毛病,怎么都能挑出来!若朕真让她们全来宫里读书,只怕有人又嫌规矩太多了,不过既然你们提出来了,朕就把一碗水端水。”
这就是同意了。
清阳公主趁机把王琳芝选的伴读给递了上去,“本来臣妹之前还有些担心她会选些不成器的,没想到她倒全选了好的,可……就是太好了,您看看是否合适。”
昌盛帝略看了一眼,就笑了起来,“她这眼光着实不错,不过凤香是自己挑得,其他人朕也不插手,小事而己,朕才没这么闲。”
就算王琳芝再挑四个伴读,真的就能将这些朝臣拉拢过去替王家说话吗?很显然,这根本不可能。
这些人每人身后都有一个大家族,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族利益考虑,他现在正当壮年,根本无惧有人在眼皮底下做小动作。
清阳公主一见皇帝同意,便说要去给刘太后请安,离开了清宁殿,将时间留给了帝后。
不用任何人明说,她也发现最近昌盛帝近段时间去清宁殿的时间多了,这对王家是一个好消息。
“陛下若觉得皇宫里拘束了他们,不如重新选地方,建个女子学馆出来。”遥想吴太后当权之时,手下是有女官的,也建过女学,但她老人家退位之后,这事就没人再敢提了,但王皇后却有她自己的考量,“宫里人多眼杂,无论哪家的姑娘出了问题,都违背了陛下的初衷。”
昌盛帝微微点头,“也不必重建女学了,就在鹤鸣轩吧。”
吴太后当政时那里本来就是女学,后来不知怎么渐渐地没落了。细算起来鹤鸣轩是平安大长公主的宅子,可在她自缢之前,她的夫家已经被以谋反论处了,根本没留下活口,家业自然就充了公,但王皇后和昌盛帝夫妻多年,自然明白平安大长公主是他的忌讳,怎肯主动开口提鹤鸣轩?
可若是不提,万一昌盛帝真把女学给安在宫里,若出了麻烦她这个皇后一样有责任,出乎意料的事昌盛帝自己主动提了,王皇后刚好顺着他的话往下说。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不过鹤鸣轩之前一直没人打理,若要继续做学堂,必定要先修缮,刚好天也冷了下来,早起的时候天空居然飘起了雪花,看来鹤鸣轩要开了春才能再动工了,王琳芝仍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
上午的时候,公主府意外来了几位出乎意料的客人。
顾钺的娘向氏带着四个儿子来拜访清阳公主了。
她穿着一身铁绣色的胡服,头发像寻常男子那样挽起,插了根玉簪,却没有带冠,但看起来简洁大方,利落爽朗,虽然和京中的贵妇不太一样,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本朝对女子并不苛严,相反十分看重,不然平安大长公主也不能左右朝局了。大街上十个女人三个就会这么穿,向氏这般王琳芝也只是略有些诧异罢了,清阳公主却是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
“绥州比不得京城,臣妇随意挑了些土特产给公主和郡主尝尝鲜,有自己亲手伺弄的,也有从坊市上买的,还请二位不要嫌弃。”
清阳公主摆手,“我们是多少年的老朋友了,你称她郡主太见外了,叫她琳姐儿就好。”然后让王琳芝称呼对方为“向姨娘。”
这是将向氏当自己的姐妹了,向氏连呼不敢。
她如何敢和当朝公主论姐妹?清阳公主给她脸面,她可不敢真以为自己就有这脸面了。
王琳芝见娘亲放下了芥蒂,语气更真真挚了,“看您说的,您是我阿娘的闺中蜜友,又这么大老远的进京,只要人平安就是最大的礼物了。”
向夫人立时笑了起来,“还是女儿贴心,可惜我家只有这四个小子,偏生一个比一个顽皮。”
清阳公主掩着袖子笑,“昔年在一起玩的几个,只怕都没有你这么好命,四胎居然都是儿子,偏生还不满足,难道要再生四个才算合了心意?”
两人嘻嘻哈哈,说着几个孩子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可惜王慎远去了契丹,清阳公主只能让张立行陪着王琳芝招待他们兄弟四人。
王琳芝这才知晓,原来顾钺的父亲在绥州已经超过三年的任期,据说政绩还不错,所以特意被昌盛帝诏回京里述职了,而顾钺的长兄顾桓已经被国子监录取,开了年就要入学了,顾知府知道妻子向氏放不下老二顾钺,这才举家入京。
顾家的兄弟几个长得都有些肖... -->>
王琳芝也看出了清阳公主的犹豫,笑道:“既然我要读书,想必大公主永福、郑王舅舅家的淑慎郡主、宁王舅舅家的柔嘉郡主都要读书,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勋贵人家的女儿都一起去读书呢?给我做伴读不过是名目罢了,我文采不好,岂不是显得她们更好?想必没人会不愿意的。”
假如她们不愿意给王琳芝做伴读,必定也会被选给其他人做伴读,难道当真要得罪皇后娘娘的外家,去选择其他人吗?这四位家里的老大人都是昌盛帝手下的重臣,肯定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看来有些时候自己真的还没有这个女儿想得明白呢。
其实,王琳芝根本没想那么多,她只觉得既然要读书,肯定是人越多越好玩,不然天天和凤香公主相看两厌,凤香公主愿意她还不愿意呢,自然要把这些排得上号的人全叫到一起,才好玩。
清阳公主想了下,直接拿着王琳芝写的便笺去了清宁殿,和皇后商量道:“琳琳一直比较贪玩,我早想让她读书学规矩了,刚好陛下又发了话,我这个当娘的心里自然是十分感激的,可想着永福、淑慎、永宁她们年纪和琳琳也相差不远,若是能一起进学,相互之前有个比较,说不定也更用功一些。”
当然,还有一句话她没说,若真只让王琳芝一个跟着凤香公主读书,一来让她担心,二来别人肯定会觉得皇上偏心,让王琳芝成为众矢之的。
话刚说完,昌盛帝已经进来了,二人又把这话说给了他听。
“想挑毛病,怎么都能挑出来!若朕真让她们全来宫里读书,只怕有人又嫌规矩太多了,不过既然你们提出来了,朕就把一碗水端水。”
这就是同意了。
清阳公主趁机把王琳芝选的伴读给递了上去,“本来臣妹之前还有些担心她会选些不成器的,没想到她倒全选了好的,可……就是太好了,您看看是否合适。”
昌盛帝略看了一眼,就笑了起来,“她这眼光着实不错,不过凤香是自己挑得,其他人朕也不插手,小事而己,朕才没这么闲。”
就算王琳芝再挑四个伴读,真的就能将这些朝臣拉拢过去替王家说话吗?很显然,这根本不可能。
这些人每人身后都有一个大家族,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族利益考虑,他现在正当壮年,根本无惧有人在眼皮底下做小动作。
清阳公主一见皇帝同意,便说要去给刘太后请安,离开了清宁殿,将时间留给了帝后。
不用任何人明说,她也发现最近昌盛帝近段时间去清宁殿的时间多了,这对王家是一个好消息。
“陛下若觉得皇宫里拘束了他们,不如重新选地方,建个女子学馆出来。”遥想吴太后当权之时,手下是有女官的,也建过女学,但她老人家退位之后,这事就没人再敢提了,但王皇后却有她自己的考量,“宫里人多眼杂,无论哪家的姑娘出了问题,都违背了陛下的初衷。”
昌盛帝微微点头,“也不必重建女学了,就在鹤鸣轩吧。”
吴太后当政时那里本来就是女学,后来不知怎么渐渐地没落了。细算起来鹤鸣轩是平安大长公主的宅子,可在她自缢之前,她的夫家已经被以谋反论处了,根本没留下活口,家业自然就充了公,但王皇后和昌盛帝夫妻多年,自然明白平安大长公主是他的忌讳,怎肯主动开口提鹤鸣轩?
可若是不提,万一昌盛帝真把女学给安在宫里,若出了麻烦她这个皇后一样有责任,出乎意料的事昌盛帝自己主动提了,王皇后刚好顺着他的话往下说。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不过鹤鸣轩之前一直没人打理,若要继续做学堂,必定要先修缮,刚好天也冷了下来,早起的时候天空居然飘起了雪花,看来鹤鸣轩要开了春才能再动工了,王琳芝仍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
上午的时候,公主府意外来了几位出乎意料的客人。
顾钺的娘向氏带着四个儿子来拜访清阳公主了。
她穿着一身铁绣色的胡服,头发像寻常男子那样挽起,插了根玉簪,却没有带冠,但看起来简洁大方,利落爽朗,虽然和京中的贵妇不太一样,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本朝对女子并不苛严,相反十分看重,不然平安大长公主也不能左右朝局了。大街上十个女人三个就会这么穿,向氏这般王琳芝也只是略有些诧异罢了,清阳公主却是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
“绥州比不得京城,臣妇随意挑了些土特产给公主和郡主尝尝鲜,有自己亲手伺弄的,也有从坊市上买的,还请二位不要嫌弃。”
清阳公主摆手,“我们是多少年的老朋友了,你称她郡主太见外了,叫她琳姐儿就好。”然后让王琳芝称呼对方为“向姨娘。”
这是将向氏当自己的姐妹了,向氏连呼不敢。
她如何敢和当朝公主论姐妹?清阳公主给她脸面,她可不敢真以为自己就有这脸面了。
王琳芝见娘亲放下了芥蒂,语气更真真挚了,“看您说的,您是我阿娘的闺中蜜友,又这么大老远的进京,只要人平安就是最大的礼物了。”
向夫人立时笑了起来,“还是女儿贴心,可惜我家只有这四个小子,偏生一个比一个顽皮。”
清阳公主掩着袖子笑,“昔年在一起玩的几个,只怕都没有你这么好命,四胎居然都是儿子,偏生还不满足,难道要再生四个才算合了心意?”
两人嘻嘻哈哈,说着几个孩子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可惜王慎远去了契丹,清阳公主只能让张立行陪着王琳芝招待他们兄弟四人。
王琳芝这才知晓,原来顾钺的父亲在绥州已经超过三年的任期,据说政绩还不错,所以特意被昌盛帝诏回京里述职了,而顾钺的长兄顾桓已经被国子监录取,开了年就要入学了,顾知府知道妻子向氏放不下老二顾钺,这才举家入京。
顾家的兄弟几个长得都有些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