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王阳明心学智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省,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检查,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王阳明非常看重自我省察,他说通过省察可以看清自己成功的基础,不能因为境况的不如意而浑浑噩噩,混了天日。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制,方日渐有见。
王阳明认为,存天理去私欲,其精微之处必须时刻反省、体察、克制,才能渐渐有所得。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经常反观自省,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正如一样东西,用秤称过,才知道它的轻重;用尺量过,才知道它的长短。世间万物,都要经过某些标准的衡量,才知道究竟。而人们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检查,就能“自知己短”,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
王阳明就是一个懂得自省的人。年少时候的王阳明曾到居庸关去“见世面”,他回来之后向父亲表达了以几万人马讨伐鞑靼的“宏大”志向,当时父亲批评他太狂傲。之后,王阳明经过一番思考、自省,向父亲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王阳明善于自省,在他立志要成为圣贤的那一天起,“格物穷理”就成了他每天必须做的任务。但是“格物”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成效的,在格物的过程中,王阳明也通过自省、反思,一次次地推翻自己的理论,最后才得以创立了心学。可以说,王阳明的成功与他善于反躬自省是分不开的。
孔子的学生曾参说:“他每天从三方面反复检查自己:替人办事有未曾竭尽心力之处吗?与朋友交往有未能诚实相待之时吗?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有尚未认真温习的部分吗?他就是这样天天自省,长处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及时改正,最终成为了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贤人。”
有位哲学家在晚年的时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别人都不理解他的这一举动。他说:“我只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聪明人必须具备自知之明。何谓自知之明?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圣人都有自知之明,是因为他们时刻审视自己。能够时刻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会时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有哪些?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就能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有一个年轻人,在街角的小店借用电话。电话打通后,他用一条手帕,盖着电话筒,然后说:“是王公馆吗?我打电话是想应征园丁工作的,我有很丰富的经验,相信一定可以胜任。”电话那头的接线生说:“先生,恐怕你弄错了,我家主人对现在聘用的园丁非常满意,主人说园丁是一位尽责、热心和勤奋的人,所以我们这儿并没有园丁的空缺。”年轻人听罢,便有礼貌地说:“对不起,可能是我弄错了。”接着便挂了电话。小店的老板听了年轻人的话,便说:“年轻人,你想找园丁工作吗?我的亲戚正要请人,你有兴趣吗?”年轻人说:“多谢你的好意,其实我就是王公馆的园丁。我刚才打电话,只是为了自我检查,确定自己的表现是否合乎主人的标准而已。”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那些认真审视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觉悟。反省是一棵智慧树,只有深植在思维里,它才能与你的神经互联,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让你的人生变得简单、精彩起来。
高尔基说:“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污点。”可见,只有不断自我反省,才能跳出自己的局限来重新观看、审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只有不断自我反省,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只有不断自我反省,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谈论他人是非,不如反省自己
一友常易动气责人。
先生警之曰:“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机栝只是不见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就见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何感化得他?”
是友感悔。
曰:“你今后只不要去论人之是非。凡尝责辩人时,就把做一件大己私,克去方可。”
一个朋友脾气不好,常常容易生气、责备别人。
于是,王阳明告诫他说:“你要学着反省自己。如果光是责备别人,就只能看见别人的不对,而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如果能反身自省,就能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做得不完善的地方,哪还有空闲工夫来责怪他人?舜能够化解象的傲慢,主要在于他没有只发现象不对的地方。如果舜仅仅是纠正象的奸恶,就只能发现他的不对之处了。象是一个傲慢的人,肯定不愿承认错误,这样怎么能够感化他呢?”
这个朋友听后感到十分惭愧和后悔。
王阳明又说道:“你今后别再去谈论别人的是非了,但凡你想责备别人的时候,就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谈论他人是非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古人曾如此告诫世人:“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工夫检点他人。”孔子也曾说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其意思是,在静查己过的同时勿论人非。
其实,“是非”本身就是极其无聊的谈资;而背后议论别人也不是正人君子所为。做人就应该光明磊落,有话就当面说,不要在背后搞小动作。要知道,搬弄是非不仅害人,同时也会害己,不但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让人看不起。
李威被公司升为企划科科长,而且事先没有任何升迁的征兆,对那些和李威在同一间办公室相处好几年的其他同事来说,真是一个极大的精神刺激。想到平日不分高下、暗中竞争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上司,总让人有那么一点酸酸的感觉。于是,企划科的其他几个同事就在李威的背后嘀咕开了:“哼!他有什么本事,凭什么升他的官?”一百个不服气与嫉妒都脱口而出了,于是你一句我一句,把李威数落得一无是处。
孟刚是分配到企划科不久的大学生,见大家说得激动,也毫无顾忌地说了些李威的坏话,如办事拖拉、疑心太重等。可偏有一个阳奉阴违的同事王某,尽管他在背后说李威的坏话说得比谁都厉害,可一转身,他就把大家说李威坏话的事说给李威听了。
李威想:“别人对我不满,说我的坏话我可以理解,你孟刚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才来公司几个月,有什么资格说我。”从此,李威对孟刚很冷淡,常借故刁难他。
可怜孟刚大学毕业,一身本事得不到重用,还经常受到李威的指责和刁难,成了背后说人是非的牺牲品。
背后议论人者,有些是出于无聊,把议论别人当作一种消遣,从不考虑自己的言论将会对别人产生怎样的后果。其实这种人大多数时候并没有什么不良企图,只是逞口舌之快,可是说者无心,听者却可能有意。无意中讲的话,很可能就被有意者断章取义,成为攻击他人和自己的武器。更何况,什么事情都应辩证地去看,被议论的滋味并不好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接受的事,为什么要强加于别人呢?
喜欢议论别人的人,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能够明察秋毫,而对自己却不能有清醒的认识;喜欢议论别人的人,他本身也存在着许多缺点,但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样,缺点得不到改正,长此以往,就会阻碍自身发展。“正己才能正人”,不能律己,又何以要求别人呢?
在王阳明看来,是与非相差并不遥远,“所争毫厘耳”,但只差毫厘就有本质的变化了。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只在一念之间。既然这样,那么不如少谈论一些是非,多一些对自己的省察,以便更好地完善自我。
人生最大的毛病——傲慢
先生曰:“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故象与丹朱俱不肖,亦只一傲字,便结果了此生,诸君常要体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王阳明曾说:“人生最大的毛病就是傲慢,子女傲慢必然会不孝,臣子们傲慢必然会不忠,父母傲慢必然会不慈爱,朋友傲慢必然会不守信。所以,象与丹朱都不贤明,并因为傲慢断送了自己的一生,你们各位要常常体会这个。人心原本就是天然之理,精明纯净,没有纤毫沾染,只是有一个‘无我’罢了。心里万万不能‘有我’,有了便是傲慢了。古代圣贤有许多长处,也只是‘无我’罢了。‘无我’自然能做到谦谨,谦谨是众善的基础,傲慢则是众恶的源泉。”
自古以来,圣人都反对傲慢,孔子曾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意思是说,一个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孔子反对骄傲的态度显而易见。
人们常说:“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这句话意在告诫人们:一个人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应该骄傲,你能做到的,别人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你能想到的,一定也有人想到了,甚至比你考虑得更周到。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的见解有时候不过是大众心照不宣的共识,你做成的事情对别人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许多时候,人们会因为取得一些成绩就变得傲慢,认为自己是如此出类拔萃,不禁飘飘然起来;做到一件事情就认为全世界只有他能做到,想到一个什么事情就认为全世界只有他能想到。得了“傲慢病”的人们,轻则晕头转向,忘乎所以,重则感情、事业受挫,乃至性命堪忧。
在英国著名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作者借男主角达西这个人物很好地表现了傲慢对人生的负面影响。
达西出身名门贵族,有万贯家财,因而是许多女孩追逐的目标。他一出现在舞会上,许多姑娘就纷纷向他投去倾慕的目光;但他非常傲慢,认为她们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了女主角伊丽莎白。正如达西对朋友宾利所说的那样:“她(伊丽莎白)长得可以‘容忍’,但还没到能引起我的兴趣的程度。”也正是他的傲慢,伤害了自尊心极强的伊丽莎白,于是伊丽莎白决定不去理睬这个傲慢的家伙。
可是不久,达西对伊丽莎白活泼可爱的举止产生了好感,进而爱上了她。但即便是在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达西也仍然抱有一种志在必得的傲慢心态,做出高高在上的表情,使得伊丽莎白误认为是达西无聊之极做出的调侃行为,怒斥达西“毫无礼貌”。经过这一次教训,达西才真正意识到他的傲慢是他追求伊丽莎白的障碍。当他改掉傲慢的态度,学会与人平等对话时,也消除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从而赢得了伊丽莎白的爱。
傲慢令达西失去爱情,而一旦抛弃傲慢,学会自省,达西就能收获爱情。由此可见傲慢的危害之大。正如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所说:“不要让骄傲支配了你们。由于骄傲,你们会在该同意的时候固执起来;由于骄傲,你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你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骄傲是无知的产物。”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邓拓也说:“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傲慢的人大多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成绩和功劳,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弱点和不足,而且好用自己之长比人之短,越看越比越觉得自己优秀,最终反而导致自己一事无成。
为避免傲慢带来恶果,王阳明劝诫人们培养谦虚、自省的态度。古时,尧允恭能让,舜温恭允塞,禹不自满,文正徽柔恭敬,孔子温良恭俭,他们都是谦虚自省的典范。在王阳明看来,谦虚自省是人生最大的美德,王阳明自己也是一代谦虚自省的楷模。他有功而辞封,遭谤而不辩;当弟子称其人品之高如泰山,不知仰者,须是无目之人时,他则淡淡地说:“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见?”
圣人孔子曾说:“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意思是说,一个人聪明睿智而能自安于愚,功盖天下而能谦让自持,勇力足以震撼世界却能守之以怯懦,拥有四海的财富,但能谦逊自守,这是抑制并贬损自满的方法啊!也就是说,如果人们能时刻自省并谦虚地待人处事,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和幸福。
别过分执迷于细节问题
吾子未暇良知之致,而汲汲焉顾是之忧,此正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之蔽也。
王阳明认为,一个人如果不去保存自己的良知,而是对一些细节问题念念不忘,则正是将那些难以理解的东西当作学问的弊病了。这是告诫人们在自省的同时不要过分执迷于细节问题,以免因小失大。
人们常说:“细微之处见端倪。”指的是很多事情都可以从生活细节中看出个究竟,生活细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原则,相当于个人的“名片”,是认识、了解一个人的重要途径。所以,注重细节,是让自己更出色,更能得到别人认可的一大关键,对个人日后的发展将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自省时如果过分执迷于细节问题,则会阻碍人们走向成功。自古以来,圣人、伟人在行事时大都不会被细节问题所约束,因为他们深知:行事时固然要小心谨慎,但也要表现出随意的姿态,不必知道事情的全部细节,也就不会因过分执迷于细节问题而苦恼。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们的身体极... -->>
自省,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检查,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王阳明非常看重自我省察,他说通过省察可以看清自己成功的基础,不能因为境况的不如意而浑浑噩噩,混了天日。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制,方日渐有见。
王阳明认为,存天理去私欲,其精微之处必须时刻反省、体察、克制,才能渐渐有所得。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经常反观自省,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正如一样东西,用秤称过,才知道它的轻重;用尺量过,才知道它的长短。世间万物,都要经过某些标准的衡量,才知道究竟。而人们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检查,就能“自知己短”,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
王阳明就是一个懂得自省的人。年少时候的王阳明曾到居庸关去“见世面”,他回来之后向父亲表达了以几万人马讨伐鞑靼的“宏大”志向,当时父亲批评他太狂傲。之后,王阳明经过一番思考、自省,向父亲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王阳明善于自省,在他立志要成为圣贤的那一天起,“格物穷理”就成了他每天必须做的任务。但是“格物”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成效的,在格物的过程中,王阳明也通过自省、反思,一次次地推翻自己的理论,最后才得以创立了心学。可以说,王阳明的成功与他善于反躬自省是分不开的。
孔子的学生曾参说:“他每天从三方面反复检查自己:替人办事有未曾竭尽心力之处吗?与朋友交往有未能诚实相待之时吗?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有尚未认真温习的部分吗?他就是这样天天自省,长处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及时改正,最终成为了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贤人。”
有位哲学家在晚年的时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别人都不理解他的这一举动。他说:“我只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聪明人必须具备自知之明。何谓自知之明?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圣人都有自知之明,是因为他们时刻审视自己。能够时刻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会时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有哪些?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就能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有一个年轻人,在街角的小店借用电话。电话打通后,他用一条手帕,盖着电话筒,然后说:“是王公馆吗?我打电话是想应征园丁工作的,我有很丰富的经验,相信一定可以胜任。”电话那头的接线生说:“先生,恐怕你弄错了,我家主人对现在聘用的园丁非常满意,主人说园丁是一位尽责、热心和勤奋的人,所以我们这儿并没有园丁的空缺。”年轻人听罢,便有礼貌地说:“对不起,可能是我弄错了。”接着便挂了电话。小店的老板听了年轻人的话,便说:“年轻人,你想找园丁工作吗?我的亲戚正要请人,你有兴趣吗?”年轻人说:“多谢你的好意,其实我就是王公馆的园丁。我刚才打电话,只是为了自我检查,确定自己的表现是否合乎主人的标准而已。”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那些认真审视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觉悟。反省是一棵智慧树,只有深植在思维里,它才能与你的神经互联,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让你的人生变得简单、精彩起来。
高尔基说:“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污点。”可见,只有不断自我反省,才能跳出自己的局限来重新观看、审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只有不断自我反省,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只有不断自我反省,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谈论他人是非,不如反省自己
一友常易动气责人。
先生警之曰:“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机栝只是不见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就见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何感化得他?”
是友感悔。
曰:“你今后只不要去论人之是非。凡尝责辩人时,就把做一件大己私,克去方可。”
一个朋友脾气不好,常常容易生气、责备别人。
于是,王阳明告诫他说:“你要学着反省自己。如果光是责备别人,就只能看见别人的不对,而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如果能反身自省,就能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做得不完善的地方,哪还有空闲工夫来责怪他人?舜能够化解象的傲慢,主要在于他没有只发现象不对的地方。如果舜仅仅是纠正象的奸恶,就只能发现他的不对之处了。象是一个傲慢的人,肯定不愿承认错误,这样怎么能够感化他呢?”
这个朋友听后感到十分惭愧和后悔。
王阳明又说道:“你今后别再去谈论别人的是非了,但凡你想责备别人的时候,就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谈论他人是非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古人曾如此告诫世人:“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工夫检点他人。”孔子也曾说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其意思是,在静查己过的同时勿论人非。
其实,“是非”本身就是极其无聊的谈资;而背后议论别人也不是正人君子所为。做人就应该光明磊落,有话就当面说,不要在背后搞小动作。要知道,搬弄是非不仅害人,同时也会害己,不但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让人看不起。
李威被公司升为企划科科长,而且事先没有任何升迁的征兆,对那些和李威在同一间办公室相处好几年的其他同事来说,真是一个极大的精神刺激。想到平日不分高下、暗中竞争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上司,总让人有那么一点酸酸的感觉。于是,企划科的其他几个同事就在李威的背后嘀咕开了:“哼!他有什么本事,凭什么升他的官?”一百个不服气与嫉妒都脱口而出了,于是你一句我一句,把李威数落得一无是处。
孟刚是分配到企划科不久的大学生,见大家说得激动,也毫无顾忌地说了些李威的坏话,如办事拖拉、疑心太重等。可偏有一个阳奉阴违的同事王某,尽管他在背后说李威的坏话说得比谁都厉害,可一转身,他就把大家说李威坏话的事说给李威听了。
李威想:“别人对我不满,说我的坏话我可以理解,你孟刚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才来公司几个月,有什么资格说我。”从此,李威对孟刚很冷淡,常借故刁难他。
可怜孟刚大学毕业,一身本事得不到重用,还经常受到李威的指责和刁难,成了背后说人是非的牺牲品。
背后议论人者,有些是出于无聊,把议论别人当作一种消遣,从不考虑自己的言论将会对别人产生怎样的后果。其实这种人大多数时候并没有什么不良企图,只是逞口舌之快,可是说者无心,听者却可能有意。无意中讲的话,很可能就被有意者断章取义,成为攻击他人和自己的武器。更何况,什么事情都应辩证地去看,被议论的滋味并不好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接受的事,为什么要强加于别人呢?
喜欢议论别人的人,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能够明察秋毫,而对自己却不能有清醒的认识;喜欢议论别人的人,他本身也存在着许多缺点,但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样,缺点得不到改正,长此以往,就会阻碍自身发展。“正己才能正人”,不能律己,又何以要求别人呢?
在王阳明看来,是与非相差并不遥远,“所争毫厘耳”,但只差毫厘就有本质的变化了。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只在一念之间。既然这样,那么不如少谈论一些是非,多一些对自己的省察,以便更好地完善自我。
人生最大的毛病——傲慢
先生曰:“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故象与丹朱俱不肖,亦只一傲字,便结果了此生,诸君常要体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王阳明曾说:“人生最大的毛病就是傲慢,子女傲慢必然会不孝,臣子们傲慢必然会不忠,父母傲慢必然会不慈爱,朋友傲慢必然会不守信。所以,象与丹朱都不贤明,并因为傲慢断送了自己的一生,你们各位要常常体会这个。人心原本就是天然之理,精明纯净,没有纤毫沾染,只是有一个‘无我’罢了。心里万万不能‘有我’,有了便是傲慢了。古代圣贤有许多长处,也只是‘无我’罢了。‘无我’自然能做到谦谨,谦谨是众善的基础,傲慢则是众恶的源泉。”
自古以来,圣人都反对傲慢,孔子曾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意思是说,一个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孔子反对骄傲的态度显而易见。
人们常说:“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这句话意在告诫人们:一个人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应该骄傲,你能做到的,别人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你能想到的,一定也有人想到了,甚至比你考虑得更周到。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的见解有时候不过是大众心照不宣的共识,你做成的事情对别人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许多时候,人们会因为取得一些成绩就变得傲慢,认为自己是如此出类拔萃,不禁飘飘然起来;做到一件事情就认为全世界只有他能做到,想到一个什么事情就认为全世界只有他能想到。得了“傲慢病”的人们,轻则晕头转向,忘乎所以,重则感情、事业受挫,乃至性命堪忧。
在英国著名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作者借男主角达西这个人物很好地表现了傲慢对人生的负面影响。
达西出身名门贵族,有万贯家财,因而是许多女孩追逐的目标。他一出现在舞会上,许多姑娘就纷纷向他投去倾慕的目光;但他非常傲慢,认为她们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了女主角伊丽莎白。正如达西对朋友宾利所说的那样:“她(伊丽莎白)长得可以‘容忍’,但还没到能引起我的兴趣的程度。”也正是他的傲慢,伤害了自尊心极强的伊丽莎白,于是伊丽莎白决定不去理睬这个傲慢的家伙。
可是不久,达西对伊丽莎白活泼可爱的举止产生了好感,进而爱上了她。但即便是在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达西也仍然抱有一种志在必得的傲慢心态,做出高高在上的表情,使得伊丽莎白误认为是达西无聊之极做出的调侃行为,怒斥达西“毫无礼貌”。经过这一次教训,达西才真正意识到他的傲慢是他追求伊丽莎白的障碍。当他改掉傲慢的态度,学会与人平等对话时,也消除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从而赢得了伊丽莎白的爱。
傲慢令达西失去爱情,而一旦抛弃傲慢,学会自省,达西就能收获爱情。由此可见傲慢的危害之大。正如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所说:“不要让骄傲支配了你们。由于骄傲,你们会在该同意的时候固执起来;由于骄傲,你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你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骄傲是无知的产物。”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邓拓也说:“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傲慢的人大多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成绩和功劳,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弱点和不足,而且好用自己之长比人之短,越看越比越觉得自己优秀,最终反而导致自己一事无成。
为避免傲慢带来恶果,王阳明劝诫人们培养谦虚、自省的态度。古时,尧允恭能让,舜温恭允塞,禹不自满,文正徽柔恭敬,孔子温良恭俭,他们都是谦虚自省的典范。在王阳明看来,谦虚自省是人生最大的美德,王阳明自己也是一代谦虚自省的楷模。他有功而辞封,遭谤而不辩;当弟子称其人品之高如泰山,不知仰者,须是无目之人时,他则淡淡地说:“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见?”
圣人孔子曾说:“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意思是说,一个人聪明睿智而能自安于愚,功盖天下而能谦让自持,勇力足以震撼世界却能守之以怯懦,拥有四海的财富,但能谦逊自守,这是抑制并贬损自满的方法啊!也就是说,如果人们能时刻自省并谦虚地待人处事,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和幸福。
别过分执迷于细节问题
吾子未暇良知之致,而汲汲焉顾是之忧,此正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之蔽也。
王阳明认为,一个人如果不去保存自己的良知,而是对一些细节问题念念不忘,则正是将那些难以理解的东西当作学问的弊病了。这是告诫人们在自省的同时不要过分执迷于细节问题,以免因小失大。
人们常说:“细微之处见端倪。”指的是很多事情都可以从生活细节中看出个究竟,生活细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原则,相当于个人的“名片”,是认识、了解一个人的重要途径。所以,注重细节,是让自己更出色,更能得到别人认可的一大关键,对个人日后的发展将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自省时如果过分执迷于细节问题,则会阻碍人们走向成功。自古以来,圣人、伟人在行事时大都不会被细节问题所约束,因为他们深知:行事时固然要小心谨慎,但也要表现出随意的姿态,不必知道事情的全部细节,也就不会因过分执迷于细节问题而苦恼。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们的身体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