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明王首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谓夜长梦多,杨廷和显然也意识到这件事拖得越久会越麻烦,于是稍作出了让步,承诺只要朱厚熜承认弘治帝为皇考,他便同意给兴献王加帝号,改称为:本生父兴献帝,而兴王妃则称为:本生母兴国太后。
杨廷和的这个提议显然很有诚意了,不过小皇帝朱厚熜还在犹豫中,并没有立即表示同意。
……
七月初七本是牛朗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然而天公却不作美,今天,京城大雨倾盆。
就在天色黑下,城门将要关闭时,一骑快马从广安门疾冲入城,骏马的四蹄踢得地上的积水像箭一般四散飙飞,马背上的骑士身披蓑衣,身后背着一只暗红色的筒状物体,上面还插有令旗,赫然正是八百加急的驿使。
正因为如此,守城门的官兵并未阻拦,而是放任快马狂驰进城。
七月初八清晨,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在朝中传开了,河南和山东交界段的黄河缺堤了,沿岸数以千计的村镇被洪水淹没,百姓死伤不计其数,损失相当惨重。
与此同时,当地锦衣卫眼线的密报也送到大内,密报上反映了地方官救灾不力,常平仓中的储备粮食亏空严重等问题,而且,当地百姓民心惶惶,随时有发生民变的危险。
于是,朝臣的目光都迅速聚焦到黄河缺堤这件事上,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议考”之争暂时被丢到一边,毕竟洪水无情,赈灾的事容不得半点耽搁,而且大灾之后往往有大疫,不立即采取措施,后果会相当严重。
嘉靖帝当天便连下数道圣旨,敦促地方官抢修河堤,同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安定民心,掩埋尸体,以免发生民变和瘟疫。另外,着令内阁立即选派钦差前往灾区督办赈灾事宜,同时彻查地方常平仓有无亏空。
七月初八下午,文华殿附近的内阁,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四老均到齐了,此外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通政使均到场。
这是朝臣的最高级别会议,几乎所有重要部门的一把手都到齐了,目的就是推举督办赈灾事宜的钦差。
经过约莫半小时的商议,大家最终决定推举都察院副都御史萧淮担任钦差正使。
既然钦差正使有了,接下来便是讨论副使的人选,正当大家各抒己见时,一直沉默的首辅杨廷和淡道:“钦差副使便由翰林修撰徐晋担任吧!”
此言一出,四周顿时鸦雀无声,静默了片刻,礼部尚书毛澄首先道:“本官附议!”
“本官附议!”户部尚书杨潭立即跟进。
紧接着三辅毛纪,还有四辅蒋冕也表示同意,次辅梁储暗叹了口气,随即也表示附议,就当致仕之前再助老搭当一臂之力吧!
内阁四老,再加上两名六部尚书,这份量已经足够了,其他人再反对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于是都纷纷表示同意。
杨廷和见状点头道:“既然大家没意见,那本官便拟旨,任命副都御史萧淮为钦差正使,翰林修撰徐晋为钦差副使。”
在场一众大臣均神色各异,都是官场老狐狸了,又岂会瞧不出杨阁老“垂青”徐晋的原因,无非是寻个由头把他调出京罢了。
听说皇上经常未服出宫跑去见徐晋,而且观政进士张璁那封《大礼疏》之所以能绕过内阁,直接送到皇上的手中,估计也是徐晋暗中帮的忙。
而现在正是逼使皇上接受内阁提议的节骨眼,杨阁老显然不想节外生枝,所以趁机把徐晋这根“搅屎棍”调出京去。负责赈灾事宜,没有几个月时间绝对回不来。
谓夜长梦多,杨廷和显然也意识到这件事拖得越久会越麻烦,于是稍作出了让步,承诺只要朱厚熜承认弘治帝为皇考,他便同意给兴献王加帝号,改称为:本生父兴献帝,而兴王妃则称为:本生母兴国太后。
杨廷和的这个提议显然很有诚意了,不过小皇帝朱厚熜还在犹豫中,并没有立即表示同意。
……
七月初七本是牛朗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然而天公却不作美,今天,京城大雨倾盆。
就在天色黑下,城门将要关闭时,一骑快马从广安门疾冲入城,骏马的四蹄踢得地上的积水像箭一般四散飙飞,马背上的骑士身披蓑衣,身后背着一只暗红色的筒状物体,上面还插有令旗,赫然正是八百加急的驿使。
正因为如此,守城门的官兵并未阻拦,而是放任快马狂驰进城。
七月初八清晨,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在朝中传开了,河南和山东交界段的黄河缺堤了,沿岸数以千计的村镇被洪水淹没,百姓死伤不计其数,损失相当惨重。
与此同时,当地锦衣卫眼线的密报也送到大内,密报上反映了地方官救灾不力,常平仓中的储备粮食亏空严重等问题,而且,当地百姓民心惶惶,随时有发生民变的危险。
于是,朝臣的目光都迅速聚焦到黄河缺堤这件事上,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议考”之争暂时被丢到一边,毕竟洪水无情,赈灾的事容不得半点耽搁,而且大灾之后往往有大疫,不立即采取措施,后果会相当严重。
嘉靖帝当天便连下数道圣旨,敦促地方官抢修河堤,同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安定民心,掩埋尸体,以免发生民变和瘟疫。另外,着令内阁立即选派钦差前往灾区督办赈灾事宜,同时彻查地方常平仓有无亏空。
七月初八下午,文华殿附近的内阁,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四老均到齐了,此外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通政使均到场。
这是朝臣的最高级别会议,几乎所有重要部门的一把手都到齐了,目的就是推举督办赈灾事宜的钦差。
经过约莫半小时的商议,大家最终决定推举都察院副都御史萧淮担任钦差正使。
既然钦差正使有了,接下来便是讨论副使的人选,正当大家各抒己见时,一直沉默的首辅杨廷和淡道:“钦差副使便由翰林修撰徐晋担任吧!”
此言一出,四周顿时鸦雀无声,静默了片刻,礼部尚书毛澄首先道:“本官附议!”
“本官附议!”户部尚书杨潭立即跟进。
紧接着三辅毛纪,还有四辅蒋冕也表示同意,次辅梁储暗叹了口气,随即也表示附议,就当致仕之前再助老搭当一臂之力吧!
内阁四老,再加上两名六部尚书,这份量已经足够了,其他人再反对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于是都纷纷表示同意。
杨廷和见状点头道:“既然大家没意见,那本官便拟旨,任命副都御史萧淮为钦差正使,翰林修撰徐晋为钦差副使。”
在场一众大臣均神色各异,都是官场老狐狸了,又岂会瞧不出杨阁老“垂青”徐晋的原因,无非是寻个由头把他调出京罢了。
听说皇上经常未服出宫跑去见徐晋,而且观政进士张璁那封《大礼疏》之所以能绕过内阁,直接送到皇上的手中,估计也是徐晋暗中帮的忙。
而现在正是逼使皇上接受内阁提议的节骨眼,杨阁老显然不想节外生枝,所以趁机把徐晋这根“搅屎棍”调出京去。负责赈灾事宜,没有几个月时间绝对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