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佛说四十二章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退,不精进。“罪必加矣”你的罪孽也一定又加多,又加重了。
因为他不精进,有了退道心,一念退道我们这就是地狱,这个太厉害了。有的人说:“不可能吧,这算个啥呀?就是念头想一下子,怎么是地狱啊?”是我们没有那种慧眼,不知道。有时候我们打坐的时候还思惟一下子,还想:“退道会怎么样?”对别人的退道心你都不能思惟的“这个人退失道心,他是怎么想的?他的目的是干什么?”你就思惟思惟他的心念,那都不行的。你要是思惟他的心念,最后也会堕落的。你觉得是思惟他,实际上你还是思惟你自己,就是借他的名也生退道心。
这个可厉害,所以我要告诉大家。你觉得不咋地,要是退道,天地马上就变,本来是一个光明的世界,马上就黑暗,一瞬间就黑暗,整个世界都黑暗,就那么厉害,太吓人了。我说这话并不是吓唬大家,等大家有了体会的时候,就能观察出来。所以说“罪必加矣”罪孽必定加重,奔地狱去了。你看看,若不再往上,下得可快。下的时候快,就是这么样的。
释“但清净安乐”:只要能清净其心,安乐其心。“道不失矣”:道就不会失掉,一定会得道的。
“但清净安乐”只要你清净安乐,心里没有烦恼,非常乐于这种不断的努力和修行,非常清净,就是能安住其心、安乐其心。这样一定会得道的。时间的早晚,只不过就差那么点劲。像纫针似的,你左纫右纫,纫久了“哎呀,累了,我不纫了,这太麻烦了!”就左纫右纫,早晚一天,你那个线就穿过去了。为什么你能穿过去?因为针眼也给你了,线也给你了,只是你努力的问题,是不是?条件都具备,就差一个努力。你不要因为手纫一会,疲劳了,眼睛累了,就失去信心,往那一放,这个机会就没了。“不缝了,算了!这些没法缝。”
有时候你缓解缓解,再拿起来纫,早晚能纫过去。因为条件具备了,你有手、有线、有针,它能不过去吗?它必然要过去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我们修道的时候,有了佛的戒律,有了这些修行的条件,各种条件都已经具备了,所以得道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和努力的问题。
我们用功是否用得很好?一定要清净其心,就是不要打妄想,就算有点妄想,自己能够控制它,知道是假的,清净其心。而且自己很高兴、很满意这种修行环境“挺好,真清净。”你别老打妄想:“哎呀,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你要是生起了看不惯的心,你的心就不清净了,不能看不惯。有的人常想:“不行,这是大家不容我了。”他不容大家,他说大家不容他,心里看不惯。看不惯,心就不清净了,就不能安其心,离道就远了。
所以说,一定要擅于安其心,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擅于,什么叫擅于安其心呢?你得懂得这点方法,或自己找出方法来安其心。有时候可以把自己的功德想一想,以此鼓励自己,再把自己的忏悔看一遍,找自己的毛病。
另外,对师父生起信心,对道场生起信心,对僧团生起信心,对环境生起信心,都得生起信心。鼓励自己,往好的地方想,你别老想师父那点不足的地方,那就完了。“你看那师父,佝偻腰,又老,又咳嗽,腿还疼,尽毛病。”你要是想那就完了,这就会失去信心了。“你看,师父慈悲,难得!”这样不断地鼓励自己,说:“遇着真难,今生有幸,还有这么多的师兄弟,都非常好。这个地方修行很清净,虽然有点小毛病,也是正常的,自己也有一身臭毛病,是不是?那缺点多了!”
别人的毛病,我们能忍耐、能原谅、谅解,一定要谅解。为什么要谅解?因为你谅解别人,也就谅解了你的法身,因为每个人都是你法身的一部分,你原谅他就是原谅自己。当我们对别人起了嗔恨心的时候,也就是对自己起了嗔恨心,对别人有了想法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坏其心了,坏你自己的心。所以千万不要有不好的念头,一定要做好的观想。等你有了好的观想以后,很快地,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说,我们要得道,就在这上学会作功夫。
曾经有一个出家人就来问我:“执著是不是戒?”我给她回答,我说:“执著不是戒。”她就走了,就没有听下一句话,后来可能是离开了僧团,是一个比丘尼可能是个沙弥尼,最后离开僧团了。我下一句话还没说,因为她没问哪,还有一句话,她忘了问了,因为“戒不是执著”“执著不是戒,戒不是执著”她认为:既然执著不是戒,那我就不执著了,什么都放松、随便,愿意怎么就怎么地。因为她以为戒就是执著,就不持戒了,反而产生了执著。
“执著不是戒,戒不是执著”所以我们必须要反复地、两面地看这个问题。这样的话,我们心里才明白应不应该持戒修行,要不你就上当,不是上这面的当,就是上那面的当。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句话也不容易理解,因为什么?不容易思惟出来。而且你要是不懂得这句话,很容易在修行中就掉进去了,为了去掉执著,把好的东西都割掉了。
就像人似的,这个手指甲应该剪一剪,因为太长了会带来细菌。你一听说剪,太长了,就忘了应该是去掉整个手指甲,还是剪多余的手指甲,你连整个手指甲都给拔下去了,甚至连手都毁掉了。以为这个就是正确了,都干净了,实际上反而破坏了,会产生更大的痛苦。所以我们就应该特别清楚这句话。
“执著不是戒,戒不是执著”这是我刚闭关的那年说的。大家应该把它记住,对我们很重要,特别有助于我们对佛经、佛的戒律的理解。特别是破一些外道,很有作用的。昨天不是讲了吗?他说:“我们修大乘法,可以摸钱。”他以为自己的修行去掉了执著,他不知道持佛戒不是执著,他把佛戒给看成是执著了,这就犯了一个大毛病。所以我们在修行中,大家一定要谨慎,有一些好的东西要利用起来。我们有我们的座右铭,那外道到时候找不着你,他一找你,你就能破它,一下就把它破了。这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外道太多。
昨天接到他们邮来的宣化上人对非典型性肺炎的看法,等有时间给大家宣读一下。上人在十年前对这个非典型性肺炎称为“新肺炎”上人讲话打印了六页,讲得很明确。什么原因引起来的?它是艾滋病的一种延续,就是由于贪欲的问题,就是同性恋的问题所造成的这种肺炎,非常可怕的。所以上人反复强调,说“我不是吓唬你”对于这个,我们应该生起警惕。
另外,我们有宣化上人的法来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导,确实是不可思议。在末法时期,有这样真正的善知识、真正的持戒者,十分罕见的。我们走一条正路不是那么容易的,多少人在这条路上走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就是路没找正。所以大家应该生起稀有想、欢喜想。
好,今天到这。
我们继续往下讲,前天讲到第三十四章“处中得道”这个“处中得道”很重要,因为我们在修行中要不急不躁、不懈怠,这是很重要的一关。但是我们必须得清楚:勇猛是智慧。你要是不懂得勇猛智慧,就不会有一个不急、不躁的问题。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过“急”你再有一个所谓的“不急”得中道义就不存在了。
这个中道义,你首先得看看我们自己是否在急修,有的人并没有急,就认为自己已经急了,所以我得缓缓修。你想得到那个中道义是不可能的。这个中道义必须在急的基础上,你再把它缓下来,这才有一个中道义。否则的话,我们本来想得到中道义,但是实际上已经是懈怠了,以为那是中道义,这也是一大弊病。
很多人说:修道不能着急,着急就容易绷。他以这个为理由,实际上他也不太清楚,倒不一定是故意的。就是说,他害怕急,心里害怕,害怕急就缓下来了。实际上,他原先那个地步已经在缓了,而且他再缓一缓,那就成了懈怠了,懈怠加懈怠。所以说,你想在这里去求中道义,它就求不了了。
之所以给大家讲,因为这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急和缓的关系,要处于不急不缓的中间才能得到中道义。首先,我们自己每天检查:我是不是在急修?这个很重要。有很多的人就把缓修的这个过程误认为是急修,他说:“我现在已经吃一顿饭了,也跟着两点钟起来,我这就是急修。”他不知道,他这里有很多误区的地方。
第一个,检查我们的用心问题,你起来的第一个念头,起床以后的念头、用心,你检查一下,是在做什么。有的人起来的第一个念头:“哎呀,太累了!再多睡一会多好!没办法,起来吧,再不起来要挨说了。”你已经不在修了,这已经是属于缓修的念头。
如果你起床第一个念头:“今天我得抓紧修行,这已经睡得差不多了,可以了,虽然有点疲劳感,还没睁开眼睛,那是我的习惯性。”你这才在修的范畴里。如果起来的第一个念头:“哎呀,我怎么多睡这么长时间,赶紧的,怎么又贪睡了!”这个念头属于急修的念头,和缓修不一样。这个念头是否正确,我们都得检查。这是起床刚一醒的念头。
第二个就是起床,有的人晚上睡觉的时候把袜子也脱了,光脚睡,衣服也打开,他不再修行,已经有睡觉的概念。起床以后找找袜子、找找东西,而且并不能马上离开床,而干吗呢?萎一萎,叠一叠被,不能及时离开床。没有及时离床,这已经是懈怠了。
我们起床应该是马上就起来,衣服都是现成的,袜子早就在那穿着,我们随时都准备着,像部队备战的那种状态,随时都准备了生死。从不会想:“我这一生还想去脱袜子、脱衣服,再想睡第二觉”没有这个概念了。这个概念是世间人的概念,在我们修行中没有这种概念。我们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个:修行,就是修行。
睁开眼的时候,我们一看“哦,已经睡了,行了,赶紧起来。”醒了以后,赶紧起床下来。不能说:“哎呀,刚打完板,我再休息三两分钟。”就这两分钟,都会在你脑子里种下一个懒惰的思想,所以这样不行。
起床的这个念头一定要及时,不光是念头要有,而且还要离开,马上起来,赶紧下床,下床收拾收拾,赶紧处理自己的事情,不能在床上靠着。你要是在床上靠着,本身就有个贪恋床。佛在八关斋戒就告诉了,不允许坐高广大床。万佛城的要求是不倒单,就是因为床也是我们生死的一个根本,我们现在都贪恋在床上,所以这个床也是很麻烦的。
现在就举了这个例子,还有很多。从起床开始到上殿、排班等等,我们都有一个用心的问题,得道不得道就在这上。我们想修的就是直心,有时候我们虽然也跟着大家去做,但是为什么不得道?就因为我们这里用心不正确。直心是道场,因为你老给自己加了一个缓冲的念头,实际上就影响了你的直心,影响了你的整个效果。事情还做了,但效果不好。你多贪恋那几分钟,实际上就给自己的习性造成了一个环境,这样的话会影响我们得中道义的。
在这个不急不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知道急修和过分的急不一样。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勇猛,要是不知道勇猛,我们往往把缓修当成是急,去对治这个急修了,而失去智慧。所以大家应该清楚,修道就不能让念头跑了。
当我们特别急的时候,心里感到烦躁的时候,这时候要缓,缓一缓。像开水开了,怎么办?我稍稍对点凉水,对点凉水,它就会缓一缓。缓的目的不是别的,让心情稳一稳,我再去修,并不是说我从此以后不修了。有的人刚一修,比如磕个大头,肚子疼了或是有点难受“得了,我就不磕了。”就像因噎废食,被食物噎住了以后,以后不吃饭了,这个人就笨了。
我给大家讲这些主要是说明:不能过分,但是也不能懈怠。我们现在主要是不要懈怠,这个是主要的。我们离这个急还差得远,因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眼眵还没有出来,眼睛还没有红,你嘴里还有味道,走道还东看西看,这就说明你的心还没修到那个地步。真正急的时候,那你成天连头都不会抬的,那眼睛都是通红的,修得火都上来了,都上到脑袋顶上去了。只有这个时候,你才有一个修的模样——这是我的看法,你这个时候才有一个修的模样。
但是大家也得注意什么呢?就是别急、别躁,别让一时的心情激动影响你以后的修行。你别为了修这一会儿功夫,而且耽误时间,这也不好。但你也不能说:“我已经努力修行好一会了,哎呀!我别急了,赶紧多放松,多休十天。”那也不行。自己给自己创造休息的条件,这个不合适。
我们心里应该时时的有一个标准,每时每刻都不让它松懈,而且心里还能调整好。这样的话,时间长了,我们就把自己的念头空下去了,当不再打妄想的时候,中道义就现前了。把它调整好,身体调整好,时间概念调整好,意念要调整好,不让它生烦恼。生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第一个念头不正确,已经有念头不正确。念头不可能不生,但是你用的不是善的念头,所以必然要生出烦恼。如果我们用得非常正确,而且天天都在法喜之中,道就不会失去,一定会得道的。
好,我们下面讲第三十五章。
退,不精进。“罪必加矣”你的罪孽也一定又加多,又加重了。
因为他不精进,有了退道心,一念退道我们这就是地狱,这个太厉害了。有的人说:“不可能吧,这算个啥呀?就是念头想一下子,怎么是地狱啊?”是我们没有那种慧眼,不知道。有时候我们打坐的时候还思惟一下子,还想:“退道会怎么样?”对别人的退道心你都不能思惟的“这个人退失道心,他是怎么想的?他的目的是干什么?”你就思惟思惟他的心念,那都不行的。你要是思惟他的心念,最后也会堕落的。你觉得是思惟他,实际上你还是思惟你自己,就是借他的名也生退道心。
这个可厉害,所以我要告诉大家。你觉得不咋地,要是退道,天地马上就变,本来是一个光明的世界,马上就黑暗,一瞬间就黑暗,整个世界都黑暗,就那么厉害,太吓人了。我说这话并不是吓唬大家,等大家有了体会的时候,就能观察出来。所以说“罪必加矣”罪孽必定加重,奔地狱去了。你看看,若不再往上,下得可快。下的时候快,就是这么样的。
释“但清净安乐”:只要能清净其心,安乐其心。“道不失矣”:道就不会失掉,一定会得道的。
“但清净安乐”只要你清净安乐,心里没有烦恼,非常乐于这种不断的努力和修行,非常清净,就是能安住其心、安乐其心。这样一定会得道的。时间的早晚,只不过就差那么点劲。像纫针似的,你左纫右纫,纫久了“哎呀,累了,我不纫了,这太麻烦了!”就左纫右纫,早晚一天,你那个线就穿过去了。为什么你能穿过去?因为针眼也给你了,线也给你了,只是你努力的问题,是不是?条件都具备,就差一个努力。你不要因为手纫一会,疲劳了,眼睛累了,就失去信心,往那一放,这个机会就没了。“不缝了,算了!这些没法缝。”
有时候你缓解缓解,再拿起来纫,早晚能纫过去。因为条件具备了,你有手、有线、有针,它能不过去吗?它必然要过去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我们修道的时候,有了佛的戒律,有了这些修行的条件,各种条件都已经具备了,所以得道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和努力的问题。
我们用功是否用得很好?一定要清净其心,就是不要打妄想,就算有点妄想,自己能够控制它,知道是假的,清净其心。而且自己很高兴、很满意这种修行环境“挺好,真清净。”你别老打妄想:“哎呀,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你要是生起了看不惯的心,你的心就不清净了,不能看不惯。有的人常想:“不行,这是大家不容我了。”他不容大家,他说大家不容他,心里看不惯。看不惯,心就不清净了,就不能安其心,离道就远了。
所以说,一定要擅于安其心,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擅于,什么叫擅于安其心呢?你得懂得这点方法,或自己找出方法来安其心。有时候可以把自己的功德想一想,以此鼓励自己,再把自己的忏悔看一遍,找自己的毛病。
另外,对师父生起信心,对道场生起信心,对僧团生起信心,对环境生起信心,都得生起信心。鼓励自己,往好的地方想,你别老想师父那点不足的地方,那就完了。“你看那师父,佝偻腰,又老,又咳嗽,腿还疼,尽毛病。”你要是想那就完了,这就会失去信心了。“你看,师父慈悲,难得!”这样不断地鼓励自己,说:“遇着真难,今生有幸,还有这么多的师兄弟,都非常好。这个地方修行很清净,虽然有点小毛病,也是正常的,自己也有一身臭毛病,是不是?那缺点多了!”
别人的毛病,我们能忍耐、能原谅、谅解,一定要谅解。为什么要谅解?因为你谅解别人,也就谅解了你的法身,因为每个人都是你法身的一部分,你原谅他就是原谅自己。当我们对别人起了嗔恨心的时候,也就是对自己起了嗔恨心,对别人有了想法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坏其心了,坏你自己的心。所以千万不要有不好的念头,一定要做好的观想。等你有了好的观想以后,很快地,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说,我们要得道,就在这上学会作功夫。
曾经有一个出家人就来问我:“执著是不是戒?”我给她回答,我说:“执著不是戒。”她就走了,就没有听下一句话,后来可能是离开了僧团,是一个比丘尼可能是个沙弥尼,最后离开僧团了。我下一句话还没说,因为她没问哪,还有一句话,她忘了问了,因为“戒不是执著”“执著不是戒,戒不是执著”她认为:既然执著不是戒,那我就不执著了,什么都放松、随便,愿意怎么就怎么地。因为她以为戒就是执著,就不持戒了,反而产生了执著。
“执著不是戒,戒不是执著”所以我们必须要反复地、两面地看这个问题。这样的话,我们心里才明白应不应该持戒修行,要不你就上当,不是上这面的当,就是上那面的当。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句话也不容易理解,因为什么?不容易思惟出来。而且你要是不懂得这句话,很容易在修行中就掉进去了,为了去掉执著,把好的东西都割掉了。
就像人似的,这个手指甲应该剪一剪,因为太长了会带来细菌。你一听说剪,太长了,就忘了应该是去掉整个手指甲,还是剪多余的手指甲,你连整个手指甲都给拔下去了,甚至连手都毁掉了。以为这个就是正确了,都干净了,实际上反而破坏了,会产生更大的痛苦。所以我们就应该特别清楚这句话。
“执著不是戒,戒不是执著”这是我刚闭关的那年说的。大家应该把它记住,对我们很重要,特别有助于我们对佛经、佛的戒律的理解。特别是破一些外道,很有作用的。昨天不是讲了吗?他说:“我们修大乘法,可以摸钱。”他以为自己的修行去掉了执著,他不知道持佛戒不是执著,他把佛戒给看成是执著了,这就犯了一个大毛病。所以我们在修行中,大家一定要谨慎,有一些好的东西要利用起来。我们有我们的座右铭,那外道到时候找不着你,他一找你,你就能破它,一下就把它破了。这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外道太多。
昨天接到他们邮来的宣化上人对非典型性肺炎的看法,等有时间给大家宣读一下。上人在十年前对这个非典型性肺炎称为“新肺炎”上人讲话打印了六页,讲得很明确。什么原因引起来的?它是艾滋病的一种延续,就是由于贪欲的问题,就是同性恋的问题所造成的这种肺炎,非常可怕的。所以上人反复强调,说“我不是吓唬你”对于这个,我们应该生起警惕。
另外,我们有宣化上人的法来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导,确实是不可思议。在末法时期,有这样真正的善知识、真正的持戒者,十分罕见的。我们走一条正路不是那么容易的,多少人在这条路上走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就是路没找正。所以大家应该生起稀有想、欢喜想。
好,今天到这。
我们继续往下讲,前天讲到第三十四章“处中得道”这个“处中得道”很重要,因为我们在修行中要不急不躁、不懈怠,这是很重要的一关。但是我们必须得清楚:勇猛是智慧。你要是不懂得勇猛智慧,就不会有一个不急、不躁的问题。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过“急”你再有一个所谓的“不急”得中道义就不存在了。
这个中道义,你首先得看看我们自己是否在急修,有的人并没有急,就认为自己已经急了,所以我得缓缓修。你想得到那个中道义是不可能的。这个中道义必须在急的基础上,你再把它缓下来,这才有一个中道义。否则的话,我们本来想得到中道义,但是实际上已经是懈怠了,以为那是中道义,这也是一大弊病。
很多人说:修道不能着急,着急就容易绷。他以这个为理由,实际上他也不太清楚,倒不一定是故意的。就是说,他害怕急,心里害怕,害怕急就缓下来了。实际上,他原先那个地步已经在缓了,而且他再缓一缓,那就成了懈怠了,懈怠加懈怠。所以说,你想在这里去求中道义,它就求不了了。
之所以给大家讲,因为这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急和缓的关系,要处于不急不缓的中间才能得到中道义。首先,我们自己每天检查:我是不是在急修?这个很重要。有很多的人就把缓修的这个过程误认为是急修,他说:“我现在已经吃一顿饭了,也跟着两点钟起来,我这就是急修。”他不知道,他这里有很多误区的地方。
第一个,检查我们的用心问题,你起来的第一个念头,起床以后的念头、用心,你检查一下,是在做什么。有的人起来的第一个念头:“哎呀,太累了!再多睡一会多好!没办法,起来吧,再不起来要挨说了。”你已经不在修了,这已经是属于缓修的念头。
如果你起床第一个念头:“今天我得抓紧修行,这已经睡得差不多了,可以了,虽然有点疲劳感,还没睁开眼睛,那是我的习惯性。”你这才在修的范畴里。如果起来的第一个念头:“哎呀,我怎么多睡这么长时间,赶紧的,怎么又贪睡了!”这个念头属于急修的念头,和缓修不一样。这个念头是否正确,我们都得检查。这是起床刚一醒的念头。
第二个就是起床,有的人晚上睡觉的时候把袜子也脱了,光脚睡,衣服也打开,他不再修行,已经有睡觉的概念。起床以后找找袜子、找找东西,而且并不能马上离开床,而干吗呢?萎一萎,叠一叠被,不能及时离开床。没有及时离床,这已经是懈怠了。
我们起床应该是马上就起来,衣服都是现成的,袜子早就在那穿着,我们随时都准备着,像部队备战的那种状态,随时都准备了生死。从不会想:“我这一生还想去脱袜子、脱衣服,再想睡第二觉”没有这个概念了。这个概念是世间人的概念,在我们修行中没有这种概念。我们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个:修行,就是修行。
睁开眼的时候,我们一看“哦,已经睡了,行了,赶紧起来。”醒了以后,赶紧起床下来。不能说:“哎呀,刚打完板,我再休息三两分钟。”就这两分钟,都会在你脑子里种下一个懒惰的思想,所以这样不行。
起床的这个念头一定要及时,不光是念头要有,而且还要离开,马上起来,赶紧下床,下床收拾收拾,赶紧处理自己的事情,不能在床上靠着。你要是在床上靠着,本身就有个贪恋床。佛在八关斋戒就告诉了,不允许坐高广大床。万佛城的要求是不倒单,就是因为床也是我们生死的一个根本,我们现在都贪恋在床上,所以这个床也是很麻烦的。
现在就举了这个例子,还有很多。从起床开始到上殿、排班等等,我们都有一个用心的问题,得道不得道就在这上。我们想修的就是直心,有时候我们虽然也跟着大家去做,但是为什么不得道?就因为我们这里用心不正确。直心是道场,因为你老给自己加了一个缓冲的念头,实际上就影响了你的直心,影响了你的整个效果。事情还做了,但效果不好。你多贪恋那几分钟,实际上就给自己的习性造成了一个环境,这样的话会影响我们得中道义的。
在这个不急不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知道急修和过分的急不一样。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勇猛,要是不知道勇猛,我们往往把缓修当成是急,去对治这个急修了,而失去智慧。所以大家应该清楚,修道就不能让念头跑了。
当我们特别急的时候,心里感到烦躁的时候,这时候要缓,缓一缓。像开水开了,怎么办?我稍稍对点凉水,对点凉水,它就会缓一缓。缓的目的不是别的,让心情稳一稳,我再去修,并不是说我从此以后不修了。有的人刚一修,比如磕个大头,肚子疼了或是有点难受“得了,我就不磕了。”就像因噎废食,被食物噎住了以后,以后不吃饭了,这个人就笨了。
我给大家讲这些主要是说明:不能过分,但是也不能懈怠。我们现在主要是不要懈怠,这个是主要的。我们离这个急还差得远,因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眼眵还没有出来,眼睛还没有红,你嘴里还有味道,走道还东看西看,这就说明你的心还没修到那个地步。真正急的时候,那你成天连头都不会抬的,那眼睛都是通红的,修得火都上来了,都上到脑袋顶上去了。只有这个时候,你才有一个修的模样——这是我的看法,你这个时候才有一个修的模样。
但是大家也得注意什么呢?就是别急、别躁,别让一时的心情激动影响你以后的修行。你别为了修这一会儿功夫,而且耽误时间,这也不好。但你也不能说:“我已经努力修行好一会了,哎呀!我别急了,赶紧多放松,多休十天。”那也不行。自己给自己创造休息的条件,这个不合适。
我们心里应该时时的有一个标准,每时每刻都不让它松懈,而且心里还能调整好。这样的话,时间长了,我们就把自己的念头空下去了,当不再打妄想的时候,中道义就现前了。把它调整好,身体调整好,时间概念调整好,意念要调整好,不让它生烦恼。生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第一个念头不正确,已经有念头不正确。念头不可能不生,但是你用的不是善的念头,所以必然要生出烦恼。如果我们用得非常正确,而且天天都在法喜之中,道就不会失去,一定会得道的。
好,我们下面讲第三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