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圣加西亚:复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度组织纪律性和高度主观能动性的完美结合,在这种状态下,不管这名军人来自什么军种,从事什么分工,只要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就能迅速构成一个整体,具备强大的战斗力。更何况,我们的队列训练一般是按建制进行的,这就更有利于部、分队战斗力的提高和日常管理。

    这就是队列训练战斗的内在实用性。而且以队列养成为主要目标和方式的现代队列训练,对于战斗力的提升,相比古代队列训练是更加巨大的。这一切都归功于现代队列训练的精神化、精细化(生活化)。

    现代队列训练的精神化,体现着队列训练的目的。比如:在队列训练中,战士们站军姿几小时一动不动,不论严冬酷暑、下雨刮风。有时,炎炎烈日高悬天空,他们头顶冒烟、脚掌发麻,只要没有新的命令,他们就得一动不动地按要求站,直站到脚已几乎完全失去知觉了,甚至腿也要不听使唤了,流下的汗,把地面也弄湿了一片。这时命令下达:原地休息5分钟。没有让坐、没有让发出声音、没有让离开队列,士兵们便不会坐下,也不会有半句话从嘴里说出,只是按照日常所学的科学的放松身体的方法,原地做一些放松身体的动作,为了保持军容整肃,他们在做动作时甚至都会轻声地,以防止弄出太大的声音,并且在5分钟时限到来前,自觉地军姿站好,重新标齐排面,执行原有命令,等待新命令。这便是队列训练中的一个场景,通过这样的训练而得到的战士,其意志力的坚强将会达到何种程度,而其重要作用又将如何影响战争暂且不论。单说这样的训练,使士兵为了命令而放弃身体,极大地培养其在战争中坚决执行命令的意志和决心。使士兵心中这样的意识不断增强:在战争中,为了更好地完成命令,伤痛、流血,牺牲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都不算什么。自己就是为了执行命令而来,自己不单属于“我”,而属于整个的团队。再比如,队列美的感染力。想想看,天安门阅兵、红场阅兵等等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宾仪仗、阅兵等。无一不是通过行列形式的整齐一律、威武雄壮,来反映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到达到耀武扬威、威慑敌胆的目的。这种表现也正是军旅崇高美的集中反映。不要小看这种美,美会令人向往,令人追随,令人团结一致,令人生出万众一心、莫可匹敌的精神共鸣。所以,持续不断的现代队列训练会使一名战士锻炼出吃苦耐劳的毅力、令行禁止的作风、默契协作的素养、发自内心的自豪和精益求精的标准。而这些,正是队列训练精神化的体现,也是队列训练的最终目的。

    现代队列训练的精细化(生活化),体现着队列训练的法规。队列法规,体现着标准,而标准的提升,就意味着战斗力的提升。标准的精益求精其实也是精神化的一个内涵,但队列法规体现着队列训练本身,所以要单独说。

    在古代,队列训练的标准是“进退有据”:“闻鼓则进闻金则退”、“退者死”等规定,能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算作是军队。比较著名的,就是《牧誓》中的相关内容:“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所以,在《左传》中,曹刿论战时才会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正因为在当时的队列训练中,精细化做的不够,所以“进退有据”在当时已经是一个较高的标准。在我军现代队列训练看来,进退有据上体现的,仅仅是通过初步的队列训练,一个整体的刚刚组成,整体内的每一个个体刚刚具备了初步的令行禁止的纪律意识。

    再强一点的标准就是“步调一致”,比如前文提到的“马其顿方阵”、“秦军方阵”等。在这些著名的队列战阵中,对于队列训练的标准进行了提升,比如“马其顿方阵”为了使方阵步伐整齐,建有笛子队,步兵们踏着笛子的节奏而缓慢地前进。比如我国很多著名的战斗队列都是踩着鼓点前进、喊着号子进攻等等。当然,在古代队列训练中,由于其“精细化”做的不够,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步调一致”还是很难的。比如在古代,战斗队列变换阵型很难做到迅速准确。有时候别说变换阵型,变换前进方向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但是现代队列训练却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因为队列训练法规的“精细化”,比如,在“齐步走”这样一个简单的行进步伐中,就规定了先迈哪只脚,迈出多少厘米,脚跟脚掌的着地顺序,上体的姿势,手部手指的细节,两臂摆动时肘部的弯曲状态、手部的倾斜状态,前后摆臂的高度和距离,齐步走的行进步速等等非常精细的内容。以此类推到站、蹲、坐、走、跑、停、方向变换、队形变换、集合解散、操枪操筒……等等构成队列生活的全部内容。在这种精细化、高标准的队列法规之下,“步调一致”仅仅成为了基础标准,队形变换、方向变换可以在瞬间轻松搞定。

    而这还不算完,在高标准实现“步调一致”之后,迎来的,是另一个更高的标准,那就是“团结协作”,比如说,横队行进方向变换:左(右)转弯——走,或者左(右)后转弯——走。让我们看看其要领:“一列横队方向变换时,轴翼士兵踏步,并逐渐向左(右)转动;外翼第一名士兵用大步行进并同相邻士兵动作协调,逐步变换方向(愈接近轴翼者,其步幅愈小),其他士兵用眼睛的余光向外翼取齐,并保持规定的间隔和排面整齐,转到90度或者180度时踏步并取齐,听口令前进或者停止。”在这种横队方向变换中,每一名战士动作都不一样,但是却在维持着整齐、协调、一致的队列动作。其直接带来的精神化特征就是:将观察队友、约束自己、自主行动、协调统一逐步潜移默化为自己的行动要领,不断培养战士之间的行动默契,使之最终达到高度组织纪律性和高度主观能动性的完美结合。在这种状态下,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能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为了整体,进行主动的调整和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战斗力的最大化。

    而这种状态,正是前文说到的:队列训练的法规标准的精神化——“精益求精”。队列训练的精细化程度越高,越能在受训者潜意识中培养一种做事精益求精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对于战斗力的提高,将是飞跃性的。精益求精是一种奋勇向前、不服输心理,它意味着,在平时的训练中会主动积极地刻苦训练,在各种指标上做到最好,比如,射击时的环数,武装越野的分钟数,枪械分解结合秒数等等;它意味着,在战时的任务中会主动积极的完成任务,不管任何的艰难险阻,保质保量。比如,侦查时所得情况的详细程度,战斗时消灭敌人的完美程度等等。具备了精益求精,也就同时具备了吃苦耐劳的毅力、令行禁止的作风、默契协作的素养和发自内心的自豪。而这些,只有通过现代队列训练,才能够达到。

    此外,精益求精不仅现代队列训练的终极目标,也是部队生活养成的终极目标。比如被很多网友一直吐槽的“叠被子”,我们为什么要叠被子?还且一定要叠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很多同志都指出,是为了在叠被子的同时,训练一名军人所应有的耐心和细致。这是对的,但还不完整。

    叠被子所折射的,是对于标准的追求,在追求标准的同时上升为精神层面的精益求精。还比如,在部队经常会进行一些土工作业时,大大小小的土包都会用工兵锹拍的整整齐齐、有棱有角,这是为什么?还比如,营房前的小树根部有一堆鹅卵石,要把这些鹅卵石清洗干净,会有无数种标准,而最经常的则是一颗颗的用刷子更或者用牙刷刷干净,这是为什么?再比如值日时清扫厕所,并没有规定一天清扫几次,但很多战士会自觉的一小时扫一次,或者一刻钟扫一次,这是为什么?

    我们干任何事,都会有一个标准,比如我们小伙伴们写作业,写完与否是一个标准,写的用心与否又是一个标准;再比如我们平时洗澡,随便冲冲洗洗是洗澡,仔细蒸完再搓也是洗澡,但干净的标准不一样。还比如部队存放装甲车辆的车场,通常会张贴这样的标语:“清洁完整、润滑周到、紧固适当、调整正确、没有故障”,这每一句话都代表了保养装甲车辆时,每一类作业的详细标准,“清洁完整”是指该清洁的几百处地方是否清洁到位,“润滑周到”是指该润滑的几十处地方是否进行了润滑,“紧固适当”是指每一处需要拆装的螺丝是否按规定的力度进行紧固,“调整正确”是指每一处可调的行程、角度等指标是否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由小见大,战争也是一样。这些看似平常的或者有些强迫症的东西,正是精益求精之于部队生活的体现。部队养成的一切都在指向着这个目标,因为这个目标所带来的,是无穷的战斗力!

    由小见大,生活也是一样。我们对学生进行军训,特别是进行一系列队列生活的训练,其目的除了大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血性之外,从小方面讲,对于受训个人,更是一次精神的历练。在这次历练中,学生们在吃苦的同时锻炼毅力,在训练的同时感受个体与团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自身的执行力,学会和他人配合,深刻理解“毅力”、“团结”、“管理”、“执行”、“自豪”等等平时经常听到用到,却很难深刻领会的词汇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且还在其潜意识中种下“精益求精”的种子,必将对受训个人产生不可限量的正面影响。而这些,是常规的学校教学和温文尔雅、学富五车的老师们所给不了的。只能在以站队列、叠被子为主要内容的军训中,和文化素养不高却训练有素的教官们身上学习到。

    转自共青团微博,为了解释一下站队列的必要性。)

    推荐一本同样是史诗战争类型的小说,由初邪乐尔写的《以帝皇之名》

    还有舞月零空新开的《格拉摩根的崛起》穿越种田文的精品。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