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后宫有了新主人
后宫无主,时间长了不行,赵恒不准备再拖了,他决定要立新皇后。
当时的皇后候选人有三个,刘德妃、杨淑妃、沈才人,其中,刘德妃的要求最迫切,而且她还在背后给赵恒吹了不少的枕头风。
册立皇后是件大事,赵恒当然要与大臣们商议一下,不过,他的态度很明朗,就是要册封最宠爱的刘德妃为后,谁知他的话刚出口,就引来了激烈的反对声,翰林学士李迪认为,刘德妃出身寒微,不足己母仪天下,旗帜鲜明地反对立刘德妃为后。
赵恒闻声脸色大变,反驳道:“刘德妃祖父刘延庆在晋、汉的时候做过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在太宗皇帝驾前,官至虎捷都指挥,世代将门,怎么能说是出身寒微呢?”
参知政事赵安仁出班启奏,他说沈才人是宰相沈伦的孙女,出自相门,更合适当皇后。
这就是说,沈才人出身名门,历史清白。
看来,大家都不认同刘德妃,对她的履历压根就持怀疑态度,什么祖父是右骁卫大将军,父亲曾任都指挥使,可能都是造假,不足取信。因为这些都是她自己说的,谁也不能证明她的身份。
赵恒见几臣群起反对,蛮横地说:“刘德妃入宫在前,沈才人入宫在后,不能乱了次序。”
堂堂的一国之君,竟然说出了如此荒唐的话,封皇后也要论资排辈,讲究个先来后到。群臣见皇上发了脾气,谁也不敢出声了。
赵恒见大家安静了,放缓了口气说:“朕曾在宫里宣谕,无论哪一个嫔妃,谁先生得儿子,即立谁为后,现在刘德妃生下的皇子已经三岁,君无戏言,朕怎么能自食其言,失信于德妃呢?”
其实,这个儿子到底是谁生的,他自己清楚得很。他为了能使自己心爱的人顺利地登上中宫之主的位子,竟对文武百官撒了个弥天大谎。
群臣听了,再也没有人多言。既然她生了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即将立为储君,母凭子贵,皇上力排众议,谁还敢再说什么呢?
赵恒见反对的人闭嘴了,便命丁谓传谕学士杨亿起草诏书。
杨亿为人很正直,他以为这事终不妥,不肯奉旨。丁谓劝道:“学士勉强作了此诏,不愁不富贵啊!”杨亿摇摇头说:“像这样的富贵,不要也罢,你还是让别人去享受这个荣华富贵吧!”
丁谓见杨亿拒不奉诏,不好强求,只好命令其他学士起草这份立后诏书。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二月,刘德妃正式被立为皇后,继位中宫。
2、皇后的野心
刘氏原本是益州穷乡僻壤的一个小女子,由于碰上了一个眼光独到的投资人,才走上了飞黄腾达之路。进京之后,凭姿色取宠于赵恒,进宫之后,从美人、修仪、德妃,一直攀升到后宫的最高地位——中宫之主。她的命运,极富传奇色彩。
刘氏当上了皇后,并没有忘记她的投资人兼合伙人龚美,除了命他改姓刘,还给他谋了官爵。这样做:刘后有了宗族,刘美成了国戚。
龚美的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
龚美改为刘美,成了皇后宗室,既成了皇亲国戚,又得了高官厚爵,身份立即就尊贵起来,不但不像做银匠时被人轻视,反而还有人来巴结他。翰林学士钱惟演得知刘美尚无妻室,立即托人保媒,将自己的妹子嫁与他,做个间接的皇亲国戚。
李才人呢?刘后见她只是恭顺,又由赵恒加恩授为婉仪,不久,进位顺容。
刘娥是该报恩的报恩了,该安抚的安抚了,然后,心安理得地做起了正宫娘娘。
刘娥由一个江湖女子,一跃而成为皇后,是什么吸引了赵恒,铁了心要立她为后,使她在众多嫔妃的竞争之中脱颖而出呢?这不是仅凭脸蛋长得漂亮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因为赵恒立她为皇后的时候,她已经是四十三岁的老女人了,无论怎么保养,容颜绝对比不上才十多岁的沈才人。她能够成为中宫之主,得益于她的聪慧和才干。她不仅将后宫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在朝政方面给予赵恒很大的帮助。
刘娥住在张耆府中等了十五年,苦读了十五年,虽说不上通古博今,但确实是一个多才而有心计的女子。同时,她还有一项特长,就是过目不忘,一篇文章,只需看一遍便能背诵。继位中宫后,更留心时事,博览经史,每当赵恒退朝,批阅天下奏章到深夜,她总是陪伴在身边,看到赵恒对奏章的处理,她都一一牢记于心。赵恒有所疑问,她即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给赵恒提供帮助。这便是史书所记载的:“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赵恒退朝,闻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阖事,有问辄博引,故实以对。”
正因为如此,赵恒更加看重刘皇后。
从这个时候起,皇后的心里萌发出一种强烈的欲望,这就是,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同样也能做到。唐朝的武则天不是在皇帝的御座上也坐了好些年吗?她要让天下的男人看看,女人也能干事。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刘皇后渐渐地就干预朝政了。
3、贼臣弄权
赵恒仍然喜欢谈仙说怪,祈神祷天,他给老子尊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并亲自到亳州朝拜老子像。他建应天府为南京,从此宋朝有三京,即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及南京。他还下令南京建鸿庆宫,祀奉太祖、太宗圣像,并亲自前往南京检阅。
赵恒去南京检阅鸿庆宫回京后,丁谓奏报,玉清昭应宫竣工。当初预计玉清昭应宫工程十五年建成,赵恒嫌时间太长,要缩短工期。丁谓便命令工匠昼夜加班,七年时间便全部竣工,工期缩短了一半。
玉清昭应宫金碧辉煌,建筑宏丽,有两千六百一十楹,耗财无度。内侍刘承珪协助丁谓监工,在建造过程中,由于规划不严,建筑图纸画了改,改了画,不知重复多少遍,很多地方是建了拆,拆了又再建,建了再拆,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无可计数。建成后,天书收藏在最雄伟壮丽的宝符阁。
张咏自益州调任京师,进入枢密院任职,见丁谓如此浪费,实在是忍无可忍,连着上了三道奏折,痛陈大兴土木,建造一些无用的建筑“是竭天下之财,伤生民的生命。”这些都是贼臣出的歪点子。这种人不杀不足以谢天下。因此,他请求把丁谓杀掉,悬头国门以谢天下,甘愿把自己的头也斩下来,算是向丁谓谢罪。
赵恒看了张咏的奏折,并没有大发雷霆,只是把张咏撵出京城,放到陈州当地方官去了,但并没有加罪于丁谓。
张咏虽然因弹劾丁谓而被贬到地方,但这件事在百官中传开了。大家都在背后痛骂丁谓诳惑圣聪,祸国殃民。
这个时候,太子太师吕蒙正、司空张齐贤等都已先后谢世。
宰相王旦年老多病,多次请求去职退休,赵恒就是不批准。王旦身为宰相,虽然不满五鬼的所作所为,但他们都有赵恒庇护,根本就奈何不了这几个人。他明知赵恒的所作所为不合情理,但也没有办法制止,眼看着五鬼乱朝,却又无能为力,对于勤勤恳恳为国操劳的宰相来说,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每当王旦感到无奈的时候,他就会想起从前的宰相李沆。
赵恒刚继位的时候,宰相李沆总是将全国的水、旱、盗贼等事奏报给赵恒。王旦当时还是参知政事,他认为这样一些琐屑小事不必向皇上奏报。李沆却说,皇上还是一个少年,应当让他知道百姓生活之疾苦,否则,他血气方刚,不是留意声色犬马,就是大兴土木、求神拜佛。并说他老了,看不到这些事情的发生。王旦他日或可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李沆病逝后,赵恒果然东封西祀,大兴土木。想不到一切都被李沆一一言中。
王旦私下常对人说,李文靖不愧是个圣人,有先见之明,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王旦见五鬼实在是闹得不像话,自己又制服不了这几个人,便想到了狠人,他就是被五鬼之一的王钦若设计罢了宰相之职,下放到地方的寇准。于是,他秘密奏请赵恒,将寇准召回来。赵恒听从了王旦的建议,下诏召寇准入京,命他为枢密使。
寇准进京出任枢密使后,果然同五鬼之一的三司使林特较上了劲。
林特只是一个三司使,当然斗不过寇准,但他有皇上做后台,在寇准那里吃了亏,抽空就到赵恒面前唠叨了几句:“寇准给臣小鞋穿,无事找事,说什么维护玉清昭应宫的费用太多,用于祭祀的花销太大,国库快成一个空壳子。他还在查臣的账,说臣的账目有问题。”最后,他满脸委屈地说“玉清昭应宫的日常维护、祭祀费用的支出,都是陛下亲自吩咐开支的呀!他寇准心里不服气,总不能拿我出气吧?”
林特的意思很明确,寇准名义上是整他,实际上是冲着皇上来的。
赵恒听了林特的汇报,果然来气了。但他没有直接找寇准,而是传召了王旦,冷着脸对王旦说:“寇准还是老脾气,处理事情不知道转弯,你看怎么办?”
王旦见赵恒生气了,说道:“寇准是个很耿直的人,如果不是仁主,是容不下这样的直臣的。”
王旦这句话,也是绵里藏针,意思是说,寇准是个耿直的忠臣,不是仁慈的君主,是容不下这样的直臣的。如果皇上容不下寇准,那就不是一个仁君。王旦的回答,可算是用心良苦。
王旦的激将法,对赵恒似乎没有起到作用。没过多长时间,赵恒便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判河南府,徙永兴军。寇准等于是到京城出了趟差,又回到地方了。
王旦知道皇上着了魔,除了五鬼,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只能暗自哀叹,毫无办法。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底,赵恒又拟改元。
次年改元天禧元年(1017年),元年元旦,赵恒亲赴玉清昭应宫,上玉皇大帝宝册衮服;第二天,上圣祖宝册;十一日,在南郊设坛祭拜天地,再到天安殿受册号,作钦承宝训述,并昭示群臣。群臣又是歌颂一番。
三月,赵恒命参知政事王曾兼会灵观使。
... -->>
1、后宫有了新主人
后宫无主,时间长了不行,赵恒不准备再拖了,他决定要立新皇后。
当时的皇后候选人有三个,刘德妃、杨淑妃、沈才人,其中,刘德妃的要求最迫切,而且她还在背后给赵恒吹了不少的枕头风。
册立皇后是件大事,赵恒当然要与大臣们商议一下,不过,他的态度很明朗,就是要册封最宠爱的刘德妃为后,谁知他的话刚出口,就引来了激烈的反对声,翰林学士李迪认为,刘德妃出身寒微,不足己母仪天下,旗帜鲜明地反对立刘德妃为后。
赵恒闻声脸色大变,反驳道:“刘德妃祖父刘延庆在晋、汉的时候做过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在太宗皇帝驾前,官至虎捷都指挥,世代将门,怎么能说是出身寒微呢?”
参知政事赵安仁出班启奏,他说沈才人是宰相沈伦的孙女,出自相门,更合适当皇后。
这就是说,沈才人出身名门,历史清白。
看来,大家都不认同刘德妃,对她的履历压根就持怀疑态度,什么祖父是右骁卫大将军,父亲曾任都指挥使,可能都是造假,不足取信。因为这些都是她自己说的,谁也不能证明她的身份。
赵恒见几臣群起反对,蛮横地说:“刘德妃入宫在前,沈才人入宫在后,不能乱了次序。”
堂堂的一国之君,竟然说出了如此荒唐的话,封皇后也要论资排辈,讲究个先来后到。群臣见皇上发了脾气,谁也不敢出声了。
赵恒见大家安静了,放缓了口气说:“朕曾在宫里宣谕,无论哪一个嫔妃,谁先生得儿子,即立谁为后,现在刘德妃生下的皇子已经三岁,君无戏言,朕怎么能自食其言,失信于德妃呢?”
其实,这个儿子到底是谁生的,他自己清楚得很。他为了能使自己心爱的人顺利地登上中宫之主的位子,竟对文武百官撒了个弥天大谎。
群臣听了,再也没有人多言。既然她生了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即将立为储君,母凭子贵,皇上力排众议,谁还敢再说什么呢?
赵恒见反对的人闭嘴了,便命丁谓传谕学士杨亿起草诏书。
杨亿为人很正直,他以为这事终不妥,不肯奉旨。丁谓劝道:“学士勉强作了此诏,不愁不富贵啊!”杨亿摇摇头说:“像这样的富贵,不要也罢,你还是让别人去享受这个荣华富贵吧!”
丁谓见杨亿拒不奉诏,不好强求,只好命令其他学士起草这份立后诏书。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二月,刘德妃正式被立为皇后,继位中宫。
2、皇后的野心
刘氏原本是益州穷乡僻壤的一个小女子,由于碰上了一个眼光独到的投资人,才走上了飞黄腾达之路。进京之后,凭姿色取宠于赵恒,进宫之后,从美人、修仪、德妃,一直攀升到后宫的最高地位——中宫之主。她的命运,极富传奇色彩。
刘氏当上了皇后,并没有忘记她的投资人兼合伙人龚美,除了命他改姓刘,还给他谋了官爵。这样做:刘后有了宗族,刘美成了国戚。
龚美的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
龚美改为刘美,成了皇后宗室,既成了皇亲国戚,又得了高官厚爵,身份立即就尊贵起来,不但不像做银匠时被人轻视,反而还有人来巴结他。翰林学士钱惟演得知刘美尚无妻室,立即托人保媒,将自己的妹子嫁与他,做个间接的皇亲国戚。
李才人呢?刘后见她只是恭顺,又由赵恒加恩授为婉仪,不久,进位顺容。
刘娥是该报恩的报恩了,该安抚的安抚了,然后,心安理得地做起了正宫娘娘。
刘娥由一个江湖女子,一跃而成为皇后,是什么吸引了赵恒,铁了心要立她为后,使她在众多嫔妃的竞争之中脱颖而出呢?这不是仅凭脸蛋长得漂亮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因为赵恒立她为皇后的时候,她已经是四十三岁的老女人了,无论怎么保养,容颜绝对比不上才十多岁的沈才人。她能够成为中宫之主,得益于她的聪慧和才干。她不仅将后宫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在朝政方面给予赵恒很大的帮助。
刘娥住在张耆府中等了十五年,苦读了十五年,虽说不上通古博今,但确实是一个多才而有心计的女子。同时,她还有一项特长,就是过目不忘,一篇文章,只需看一遍便能背诵。继位中宫后,更留心时事,博览经史,每当赵恒退朝,批阅天下奏章到深夜,她总是陪伴在身边,看到赵恒对奏章的处理,她都一一牢记于心。赵恒有所疑问,她即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给赵恒提供帮助。这便是史书所记载的:“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赵恒退朝,闻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阖事,有问辄博引,故实以对。”
正因为如此,赵恒更加看重刘皇后。
从这个时候起,皇后的心里萌发出一种强烈的欲望,这就是,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同样也能做到。唐朝的武则天不是在皇帝的御座上也坐了好些年吗?她要让天下的男人看看,女人也能干事。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刘皇后渐渐地就干预朝政了。
3、贼臣弄权
赵恒仍然喜欢谈仙说怪,祈神祷天,他给老子尊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并亲自到亳州朝拜老子像。他建应天府为南京,从此宋朝有三京,即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及南京。他还下令南京建鸿庆宫,祀奉太祖、太宗圣像,并亲自前往南京检阅。
赵恒去南京检阅鸿庆宫回京后,丁谓奏报,玉清昭应宫竣工。当初预计玉清昭应宫工程十五年建成,赵恒嫌时间太长,要缩短工期。丁谓便命令工匠昼夜加班,七年时间便全部竣工,工期缩短了一半。
玉清昭应宫金碧辉煌,建筑宏丽,有两千六百一十楹,耗财无度。内侍刘承珪协助丁谓监工,在建造过程中,由于规划不严,建筑图纸画了改,改了画,不知重复多少遍,很多地方是建了拆,拆了又再建,建了再拆,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无可计数。建成后,天书收藏在最雄伟壮丽的宝符阁。
张咏自益州调任京师,进入枢密院任职,见丁谓如此浪费,实在是忍无可忍,连着上了三道奏折,痛陈大兴土木,建造一些无用的建筑“是竭天下之财,伤生民的生命。”这些都是贼臣出的歪点子。这种人不杀不足以谢天下。因此,他请求把丁谓杀掉,悬头国门以谢天下,甘愿把自己的头也斩下来,算是向丁谓谢罪。
赵恒看了张咏的奏折,并没有大发雷霆,只是把张咏撵出京城,放到陈州当地方官去了,但并没有加罪于丁谓。
张咏虽然因弹劾丁谓而被贬到地方,但这件事在百官中传开了。大家都在背后痛骂丁谓诳惑圣聪,祸国殃民。
这个时候,太子太师吕蒙正、司空张齐贤等都已先后谢世。
宰相王旦年老多病,多次请求去职退休,赵恒就是不批准。王旦身为宰相,虽然不满五鬼的所作所为,但他们都有赵恒庇护,根本就奈何不了这几个人。他明知赵恒的所作所为不合情理,但也没有办法制止,眼看着五鬼乱朝,却又无能为力,对于勤勤恳恳为国操劳的宰相来说,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每当王旦感到无奈的时候,他就会想起从前的宰相李沆。
赵恒刚继位的时候,宰相李沆总是将全国的水、旱、盗贼等事奏报给赵恒。王旦当时还是参知政事,他认为这样一些琐屑小事不必向皇上奏报。李沆却说,皇上还是一个少年,应当让他知道百姓生活之疾苦,否则,他血气方刚,不是留意声色犬马,就是大兴土木、求神拜佛。并说他老了,看不到这些事情的发生。王旦他日或可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李沆病逝后,赵恒果然东封西祀,大兴土木。想不到一切都被李沆一一言中。
王旦私下常对人说,李文靖不愧是个圣人,有先见之明,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王旦见五鬼实在是闹得不像话,自己又制服不了这几个人,便想到了狠人,他就是被五鬼之一的王钦若设计罢了宰相之职,下放到地方的寇准。于是,他秘密奏请赵恒,将寇准召回来。赵恒听从了王旦的建议,下诏召寇准入京,命他为枢密使。
寇准进京出任枢密使后,果然同五鬼之一的三司使林特较上了劲。
林特只是一个三司使,当然斗不过寇准,但他有皇上做后台,在寇准那里吃了亏,抽空就到赵恒面前唠叨了几句:“寇准给臣小鞋穿,无事找事,说什么维护玉清昭应宫的费用太多,用于祭祀的花销太大,国库快成一个空壳子。他还在查臣的账,说臣的账目有问题。”最后,他满脸委屈地说“玉清昭应宫的日常维护、祭祀费用的支出,都是陛下亲自吩咐开支的呀!他寇准心里不服气,总不能拿我出气吧?”
林特的意思很明确,寇准名义上是整他,实际上是冲着皇上来的。
赵恒听了林特的汇报,果然来气了。但他没有直接找寇准,而是传召了王旦,冷着脸对王旦说:“寇准还是老脾气,处理事情不知道转弯,你看怎么办?”
王旦见赵恒生气了,说道:“寇准是个很耿直的人,如果不是仁主,是容不下这样的直臣的。”
王旦这句话,也是绵里藏针,意思是说,寇准是个耿直的忠臣,不是仁慈的君主,是容不下这样的直臣的。如果皇上容不下寇准,那就不是一个仁君。王旦的回答,可算是用心良苦。
王旦的激将法,对赵恒似乎没有起到作用。没过多长时间,赵恒便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判河南府,徙永兴军。寇准等于是到京城出了趟差,又回到地方了。
王旦知道皇上着了魔,除了五鬼,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只能暗自哀叹,毫无办法。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底,赵恒又拟改元。
次年改元天禧元年(1017年),元年元旦,赵恒亲赴玉清昭应宫,上玉皇大帝宝册衮服;第二天,上圣祖宝册;十一日,在南郊设坛祭拜天地,再到天安殿受册号,作钦承宝训述,并昭示群臣。群臣又是歌颂一番。
三月,赵恒命参知政事王曾兼会灵观使。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