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dingdianbiquge.com,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王曾不愿附和怪诞,便请求赵恒把这个职务封给王钦若,他自己坚决不受灵观使之职。
王曾是青州人,宋真宗咸平年间,由乡贡至殿试,廷对列为头名状元。有友人向他祝贺说:“状元及第,一生吃穿不愁。”
王曾正色说道:“平生志不在温饱,难道就只为了一个吃吗?”
后来,他入史馆,翰林学士,接着又提升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赵恒见王曾不受灵观使之职,不高兴了,指责王曾同朝廷唱反调,不“附会国事”是想标新立异。
王曾连忙跪答道:“皇帝虚心纳谏是明,臣子尽忠为国是义,我只知道尽忠为国这个大义,不晓得什么叫立异。”
王旦当时也在场,见王曾不畏皇权,如此率直,暗暗点头,退朝后对僚属们说,王曾性情耿直,敢于直言,他日德望勋业,不可限量,我年纪大了,恐怕见不到了。
数日之后,王旦决意辞职,连上了三道请辞奏折。赵恒不但没有批准,反而还加授太尉侍中,五日一朝,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王旦固辞不受,并且还托同僚转达赵恒,请收回成命。赵恒见王旦态度坚决,只好作罢,但俸禄还是加上去了,宰相之职仍然照旧。
这一天,赵恒在滋福殿单独召见王旦,君臣二人相对,赵恒见王旦日渐衰老,不禁黯然地说:“朕有重大的事情要托给你,不想你身体这样差,朕真的很担心啊!”随即叫内侍召来皇子受益,命他跪拜王旦。
王旦慌忙起来避让,受益起至阶下,还是拜了下去,王旦只得跪下答礼。站起来安慰地说:“皇嗣盛德,一定能继承皇家大业,陛下何必担忧呢?”
接着,他连续推荐寇准、李迪、王曾等人都可为宰辅,自己可以让位了。
赵恒见王旦身体实在是不好,加之态度坚决,便答应免去他的相职,但仍命他继续担任玉清昭应宫使兼职太尉,领宰相半俸,并允许王旦乘车入朝。这可是特别的礼遇。
王旦的病越来越重,赵恒亲自到王旦家里探望。他见王旦瘦得变了形,有些伤感地说:“朕不想委你以重任,而你却病成了这样,朕真的很忧心啊!”并问王旦,万一他仙逝后,朝中各位大臣,谁能接他的班。
王旦躺在床上,两眼无神地看着赵恒,说道:“知臣莫若君,皇上自择吧!”
赵恒一连说了几个人的名字,王旦只是摇头。赵恒似乎急了,急促地问:“到底是谁?你不妨直说吧!”
王旦轻轻地咳了几声,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以臣的愚见,非寇准莫属。”
赵恒认为寇准太过偏激,叫他再推荐其他人选。
王旦说:“除了寇准,我实在不知道谁更胜任宰相了。”
赵恒急了,说道:“寇准经常说你的短处,你为何一再保荐他呢?”
王旦回答说:“臣蒙陛下过举,久参国政,岂无过失?寇准事君无隐,为人正直,所以臣才屡次荐举他。至于其他人,臣就不知道了,恐臣病困,不能再侍奉陛下了。”
“除了寇准,再没有第二人选了吗?”赵恒焦急地问。
王旦答奏道:“知臣莫若君,陛下到时自择便了。至若愚臣,晓得他事君无隐、谋国尽忠的人,只有寇准一个,别的臣一个都不知道。”
赵恒看了王旦一眼,安抚几句后,便启驾回宫了。
赵恒到底还是没有采纳王旦的建议,没有起用寇准,而是任命王钦若同平章事。
4、名相抱恨而终
王钦若没有什么本事,他最大的专长就是会察言观色,顺着赵恒的杆子爬。上朝的时候怀揣几个奏本,不同的奏本有不同的内容,探明皇上的意图后,再拿出相应的奏本奏事,其余的就塞在怀里不拿出来。
枢密副使马知节是员武将,他看不惯王钦若的小人嘴脸,有一次当着皇上的面,半玩笑半认真地说:“怀里还揣了几道奏折?全都拿出来吧!”
王钦若见马知节揭了他的老底,恼羞成怒,指责马知节诬陷大臣,马知节并不惧怕王钦若,要他脱了衣服查看。朝堂之上,赵恒当然不会让王钦若脱衣服的。衣服虽然没有脱,但两人的梁子算是结上了。
退朝之后,马知节恨恨地对王旦说:“本想用笏板打死这个奸贼,又恐惊了圣驾,不敢轻举妄动。此贼不除,朝廷永无宁日啊!”王旦看着这个不愿与五鬼同流合污的同僚,敬佩不已,敬佩之余,却又心有愧疚,因为他身为宰相,任由五鬼乱朝,却不能制止。
有一次,王钦若没有请示赵恒,擅自提拔了他的一名亲信的官职,马知节在朝堂上将这件事给捅了出来,并大骂王钦若是奸臣,扰乱朝纲。
赵恒这次真的发火了,王钦若提拔自己人,竟然连招呼都不打,这不是公然挑战他的皇权吗?一怒之下,免去了王钦若枢密使的职务。马知节免掉现职,改任彰德留后,下放到地方去了。
这场交锋,王钦若和马知节弄了个两败俱伤。
王旦免相后,王钦若仍拜为枢密使,进任同平章事。
王钦若当了宰相之后,愤愤不平地对人说:“十年之前,我就该拜相,就是那个王子明,迟我十年做相。”
王子明就是王旦,十年前,由于他的谏阻,打消了赵恒拜王钦若为相的念头。故在拜相之后,他才说出了这样的话。
王旦病在家里,听说王钦若入相,悔恨不已,病情加剧。赵恒听说王旦病情加重,派专人到王旦家里探视他的病情,每天达三四次之多,有时还亲自到王旦家里,亲自为他煎药、熬粥。
王旦无话可说,只是悔恨地说,有负圣恩。在他弥留之际,叫他的儿子把杨亿请到家里,口述遗表,请杨亿代为启奏。他对杨亿说,自己忝为宰相,抱歉很多,遗表中只叙生平遭遇,感谢皇恩。并请皇上亲庶政,近贤臣,远奸佞。最后对杨亿说:“你是我多年好友,所以拜托你办理这件事情。”
杨亿依王旦的口述,给王旦过目,然后带走了这份遗表。
晚上,王旦将几个儿子都叫到病床边,对他们说:“我这辈子没什么别的过失,就是‘天书’这件事没有尽力谏阻,是个没办法弥补的大错误。我死以后,要把我剃光头发、穿上僧服入葬,就算是对天下谢罪吧!”说罢,瞑目而逝。
王旦死了以后,他的几个儿子要遵从父亲的遗嘱,以僧人之礼安葬他们的父亲,幸亏翰林学士杨亿劝阻,王旦才没有像和尚似的入土。
王旦病逝后,杨亿便将他的遗表呈送给赵恒。
赵恒亲赴王旦的家中悼念,在灵前痛哭失声。下诏追赠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下令停朝三日,并将王旦子弟、外孙、门客十数人都给予安置,几个儿子各进一官。
王旦任宰相十八年,是宋初任宰相最长的人,称名相。赵恒信神弄鬼,不理朝政,朝廷的一些琐碎事都由他处理。但他迫于五鬼的挟持,明知五鬼乱朝,却不敢同他们作斗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同流合污,明知赵恒的天书是假造的,却不敢极言谏止,致使天书的闹剧愈演愈烈。但是,如果不是他总理朝政,收拾乱摊子,当时的政局和社会经济可能会更糟。临终之时,他能够深刻地剖析自己的一生,对没有谏止赵恒天书的闹剧痛悔不已,不失为名相的风范。
王钦若当了宰相后,并没有什么建树,他除了装神弄鬼、结党谋私之外,似乎就没有什么特长,他最大的本事就是排除异己、陷害他人。
参知政事王曾是一个直臣,对赵恒装神弄鬼的行径极为不满,拒受会灵观使之职。
王曾认为王钦若是个奸佞,尽管他做了宰相,并不附会于他,更不会与他同流合污。王钦若做了宰相之后,身边有这么一位志不同、道不合的副宰相,老觉得碍手碍脚。于是老在赵恒面前嘀咕,说王曾是一个异类,不合群,他连皇上的话都不听,更不把其他大臣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做参知政事,他这个宰相的工作很难开展。
赵恒对王曾上次拒任会灵观使一事一直有些想法,他虽然不是一个明君,但也不是一个大浑蛋,所以并没有把王曾怎么样。这次王钦若旧事重提,他也觉得这两个人实在是难以共事,于是听信了王钦若的谗言,免去王曾的参知政事,下放到南京去。
赵恒因皇子受益年纪渐大,自己又经常患病,下诏立受益为太子,改其名为赵祯。
朝廷册立太子,照例是大赦天下、赐宴群臣,天下同庆了。
天禧三年(1019年),永兴军巡检使朱能,勾结宦官周怀政,在乾佑山伪造天书。当时寇准正出镇永兴军,便将天书上奏给出朝廷。
赵恒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下诏举行隆重的仪式,将天书迎进宫里。鲁宗道和孙奭先后上书,说这是奸臣妄诞,荧惑圣聪,请求速斩朱能以谢天下。
赵恒不但不听他们的意见,反而下诏召寇准进京。
寇准奉诏进京之时,他的门生给他出了三个对策:到河阳之后,称病不到京城,请求在外任官这是上策;进京面圣,当面戳穿乾佑天书是假的,这是中策;再进中枢,委屈自己的志向和气节,这是下策。
寇准不以为然,堂而皇之地进京面圣去了。
恰巧在这个时候,商州有个叫谯天易的道士,私藏禁书,并且对人说他能驱使六丁六甲各路神仙,在搜查他住处的时候,搜出了王钦若写给他的书信。
朝中大臣们乘机弹劾王钦若,说他借用六丁六甲之名装神弄鬼。这一下可击中了赵恒的心病,同时王钦若又犯了众怒,谯天易遭了殃,王钦若也跟着倒霉,赵恒下诏,罢了他的宰相之职,下放到杭州去了。
正好,寇准应召赴京,受任同平章事,丁谓为参知政事。
王旦在九泉之下,如果知道寇准终于又回到宰相之位,不知有何感想。
br />
王曾不愿附和怪诞,便请求赵恒把这个职务封给王钦若,他自己坚决不受灵观使之职。
王曾是青州人,宋真宗咸平年间,由乡贡至殿试,廷对列为头名状元。有友人向他祝贺说:“状元及第,一生吃穿不愁。”
王曾正色说道:“平生志不在温饱,难道就只为了一个吃吗?”
后来,他入史馆,翰林学士,接着又提升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赵恒见王曾不受灵观使之职,不高兴了,指责王曾同朝廷唱反调,不“附会国事”是想标新立异。
王曾连忙跪答道:“皇帝虚心纳谏是明,臣子尽忠为国是义,我只知道尽忠为国这个大义,不晓得什么叫立异。”
王旦当时也在场,见王曾不畏皇权,如此率直,暗暗点头,退朝后对僚属们说,王曾性情耿直,敢于直言,他日德望勋业,不可限量,我年纪大了,恐怕见不到了。
数日之后,王旦决意辞职,连上了三道请辞奏折。赵恒不但没有批准,反而还加授太尉侍中,五日一朝,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王旦固辞不受,并且还托同僚转达赵恒,请收回成命。赵恒见王旦态度坚决,只好作罢,但俸禄还是加上去了,宰相之职仍然照旧。
这一天,赵恒在滋福殿单独召见王旦,君臣二人相对,赵恒见王旦日渐衰老,不禁黯然地说:“朕有重大的事情要托给你,不想你身体这样差,朕真的很担心啊!”随即叫内侍召来皇子受益,命他跪拜王旦。
王旦慌忙起来避让,受益起至阶下,还是拜了下去,王旦只得跪下答礼。站起来安慰地说:“皇嗣盛德,一定能继承皇家大业,陛下何必担忧呢?”
接着,他连续推荐寇准、李迪、王曾等人都可为宰辅,自己可以让位了。
赵恒见王旦身体实在是不好,加之态度坚决,便答应免去他的相职,但仍命他继续担任玉清昭应宫使兼职太尉,领宰相半俸,并允许王旦乘车入朝。这可是特别的礼遇。
王旦的病越来越重,赵恒亲自到王旦家里探望。他见王旦瘦得变了形,有些伤感地说:“朕不想委你以重任,而你却病成了这样,朕真的很忧心啊!”并问王旦,万一他仙逝后,朝中各位大臣,谁能接他的班。
王旦躺在床上,两眼无神地看着赵恒,说道:“知臣莫若君,皇上自择吧!”
赵恒一连说了几个人的名字,王旦只是摇头。赵恒似乎急了,急促地问:“到底是谁?你不妨直说吧!”
王旦轻轻地咳了几声,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以臣的愚见,非寇准莫属。”
赵恒认为寇准太过偏激,叫他再推荐其他人选。
王旦说:“除了寇准,我实在不知道谁更胜任宰相了。”
赵恒急了,说道:“寇准经常说你的短处,你为何一再保荐他呢?”
王旦回答说:“臣蒙陛下过举,久参国政,岂无过失?寇准事君无隐,为人正直,所以臣才屡次荐举他。至于其他人,臣就不知道了,恐臣病困,不能再侍奉陛下了。”
“除了寇准,再没有第二人选了吗?”赵恒焦急地问。
王旦答奏道:“知臣莫若君,陛下到时自择便了。至若愚臣,晓得他事君无隐、谋国尽忠的人,只有寇准一个,别的臣一个都不知道。”
赵恒看了王旦一眼,安抚几句后,便启驾回宫了。
赵恒到底还是没有采纳王旦的建议,没有起用寇准,而是任命王钦若同平章事。
4、名相抱恨而终
王钦若没有什么本事,他最大的专长就是会察言观色,顺着赵恒的杆子爬。上朝的时候怀揣几个奏本,不同的奏本有不同的内容,探明皇上的意图后,再拿出相应的奏本奏事,其余的就塞在怀里不拿出来。
枢密副使马知节是员武将,他看不惯王钦若的小人嘴脸,有一次当着皇上的面,半玩笑半认真地说:“怀里还揣了几道奏折?全都拿出来吧!”
王钦若见马知节揭了他的老底,恼羞成怒,指责马知节诬陷大臣,马知节并不惧怕王钦若,要他脱了衣服查看。朝堂之上,赵恒当然不会让王钦若脱衣服的。衣服虽然没有脱,但两人的梁子算是结上了。
退朝之后,马知节恨恨地对王旦说:“本想用笏板打死这个奸贼,又恐惊了圣驾,不敢轻举妄动。此贼不除,朝廷永无宁日啊!”王旦看着这个不愿与五鬼同流合污的同僚,敬佩不已,敬佩之余,却又心有愧疚,因为他身为宰相,任由五鬼乱朝,却不能制止。
有一次,王钦若没有请示赵恒,擅自提拔了他的一名亲信的官职,马知节在朝堂上将这件事给捅了出来,并大骂王钦若是奸臣,扰乱朝纲。
赵恒这次真的发火了,王钦若提拔自己人,竟然连招呼都不打,这不是公然挑战他的皇权吗?一怒之下,免去了王钦若枢密使的职务。马知节免掉现职,改任彰德留后,下放到地方去了。
这场交锋,王钦若和马知节弄了个两败俱伤。
王旦免相后,王钦若仍拜为枢密使,进任同平章事。
王钦若当了宰相之后,愤愤不平地对人说:“十年之前,我就该拜相,就是那个王子明,迟我十年做相。”
王子明就是王旦,十年前,由于他的谏阻,打消了赵恒拜王钦若为相的念头。故在拜相之后,他才说出了这样的话。
王旦病在家里,听说王钦若入相,悔恨不已,病情加剧。赵恒听说王旦病情加重,派专人到王旦家里探视他的病情,每天达三四次之多,有时还亲自到王旦家里,亲自为他煎药、熬粥。
王旦无话可说,只是悔恨地说,有负圣恩。在他弥留之际,叫他的儿子把杨亿请到家里,口述遗表,请杨亿代为启奏。他对杨亿说,自己忝为宰相,抱歉很多,遗表中只叙生平遭遇,感谢皇恩。并请皇上亲庶政,近贤臣,远奸佞。最后对杨亿说:“你是我多年好友,所以拜托你办理这件事情。”
杨亿依王旦的口述,给王旦过目,然后带走了这份遗表。
晚上,王旦将几个儿子都叫到病床边,对他们说:“我这辈子没什么别的过失,就是‘天书’这件事没有尽力谏阻,是个没办法弥补的大错误。我死以后,要把我剃光头发、穿上僧服入葬,就算是对天下谢罪吧!”说罢,瞑目而逝。
王旦死了以后,他的几个儿子要遵从父亲的遗嘱,以僧人之礼安葬他们的父亲,幸亏翰林学士杨亿劝阻,王旦才没有像和尚似的入土。
王旦病逝后,杨亿便将他的遗表呈送给赵恒。
赵恒亲赴王旦的家中悼念,在灵前痛哭失声。下诏追赠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下令停朝三日,并将王旦子弟、外孙、门客十数人都给予安置,几个儿子各进一官。
王旦任宰相十八年,是宋初任宰相最长的人,称名相。赵恒信神弄鬼,不理朝政,朝廷的一些琐碎事都由他处理。但他迫于五鬼的挟持,明知五鬼乱朝,却不敢同他们作斗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同流合污,明知赵恒的天书是假造的,却不敢极言谏止,致使天书的闹剧愈演愈烈。但是,如果不是他总理朝政,收拾乱摊子,当时的政局和社会经济可能会更糟。临终之时,他能够深刻地剖析自己的一生,对没有谏止赵恒天书的闹剧痛悔不已,不失为名相的风范。
王钦若当了宰相后,并没有什么建树,他除了装神弄鬼、结党谋私之外,似乎就没有什么特长,他最大的本事就是排除异己、陷害他人。
参知政事王曾是一个直臣,对赵恒装神弄鬼的行径极为不满,拒受会灵观使之职。
王曾认为王钦若是个奸佞,尽管他做了宰相,并不附会于他,更不会与他同流合污。王钦若做了宰相之后,身边有这么一位志不同、道不合的副宰相,老觉得碍手碍脚。于是老在赵恒面前嘀咕,说王曾是一个异类,不合群,他连皇上的话都不听,更不把其他大臣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做参知政事,他这个宰相的工作很难开展。
赵恒对王曾上次拒任会灵观使一事一直有些想法,他虽然不是一个明君,但也不是一个大浑蛋,所以并没有把王曾怎么样。这次王钦若旧事重提,他也觉得这两个人实在是难以共事,于是听信了王钦若的谗言,免去王曾的参知政事,下放到南京去。
赵恒因皇子受益年纪渐大,自己又经常患病,下诏立受益为太子,改其名为赵祯。
朝廷册立太子,照例是大赦天下、赐宴群臣,天下同庆了。
天禧三年(1019年),永兴军巡检使朱能,勾结宦官周怀政,在乾佑山伪造天书。当时寇准正出镇永兴军,便将天书上奏给出朝廷。
赵恒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下诏举行隆重的仪式,将天书迎进宫里。鲁宗道和孙奭先后上书,说这是奸臣妄诞,荧惑圣聪,请求速斩朱能以谢天下。
赵恒不但不听他们的意见,反而下诏召寇准进京。
寇准奉诏进京之时,他的门生给他出了三个对策:到河阳之后,称病不到京城,请求在外任官这是上策;进京面圣,当面戳穿乾佑天书是假的,这是中策;再进中枢,委屈自己的志向和气节,这是下策。
寇准不以为然,堂而皇之地进京面圣去了。
恰巧在这个时候,商州有个叫谯天易的道士,私藏禁书,并且对人说他能驱使六丁六甲各路神仙,在搜查他住处的时候,搜出了王钦若写给他的书信。
朝中大臣们乘机弹劾王钦若,说他借用六丁六甲之名装神弄鬼。这一下可击中了赵恒的心病,同时王钦若又犯了众怒,谯天易遭了殃,王钦若也跟着倒霉,赵恒下诏,罢了他的宰相之职,下放到杭州去了。
正好,寇准应召赴京,受任同平章事,丁谓为参知政事。
王旦在九泉之下,如果知道寇准终于又回到宰相之位,不知有何感想。